滇緬公路通車80年 見證滇西開放發展新容顏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瑞麗8月20日電 (陳靜)位於雲南省瑞麗市畹町鎮的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20日迎來600餘名參觀者。他們是來自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民眾,為紀念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一路從昆明乘車來到滇緬公路國內段的終點——畹町鎮。

「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畹町相比,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參加此次活動的李祖媛告訴記者,「過去畹町就是一個『巴掌大』的邊境小鎮。現在,這裡道路寬敞整潔、民房錯落有致,畹町經濟開發區已成為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核心區域,這也是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最好的證明。」

在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門前,滇緬公路全線示意圖印入眼帘。全長1146公裡的滇緬公路,從雲南昆明一路經過楚雄、大理、保山、芒市,抵達畹町後出境,直至緬甸臘戌。

紀念館內的資料寫道:「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面封鎖中國沿海港口,切斷了海上運輸,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提出修築滇緬公路的計劃,得到國民政府批准。

滇緬公路翻越橫斷山脈的雲嶺、高黎貢山等崇山峻岭,跨越怒江、瀾滄江等五大水系。1937年12月動工,1938年8月31日全線通車,歷時9個月……沿線20多萬民眾,10多個民族參與築路,死於墜崖、疫病者3000多人,創造了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蹟。滇緬公路建成後,大量南洋華僑回國抗日,通過這條「抗戰輸血管」千裡驅馳搶運物資,為中國抗戰提供了物資保障。

翻山越嶺、跨越江河,滇緬公路一線確非坦途。

「20世紀70—80年代,從瑞麗到昆明需要4-5天時間。」昆明中北交通旅遊集團大巴司機劉亞群從事道路運輸工作已30餘年,他回憶,「光是翻越高黎貢山就需要2天半,道路彎彎曲曲,是螺旋狀的。」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邁進,320國道(上海—瑞麗姐告口岸)、杭瑞高速(杭州—瑞麗)先後建成通車,從中國腹地抵達西南邊陲雲南的路上時間被不斷縮短。

劉亞群笑言,「現在從昆明到瑞麗,開大巴車11個小時就能到了,小轎車更快,9個小時足矣。」

彼時被滇緬公路連接起來的昆明和畹町,如今距離越來越近。正在建設中的中緬國際通道大(理)瑞(麗)鐵路,預計2022年通車,屆時,昆明至瑞麗車程將縮短至6個小時左右。

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傅仕敏稱,隨著更加高效的交通幹線修築完成,滇緬公路的運輸功能被逐漸取代。但是,滇緬公路見證了中國從戰爭走向和平、走向開放發展的歷程,「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正在不斷增加。」(完)

相關焦點

  • 滇緬公路80周年——滇西抗戰歷史考察 | 活動招募
    由於當時青壯年男人們大多都已參軍,能參與修路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用類似螞蟻啃骨頭的方式,日夜施工,自1937年底開始,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於1938年8月將公路初步建成,1939年1月就正式通車。滇緬公路全長1146.1公裡,其中,中國雲南段起於昆明止於畹町,共計長達959公裡。在抗戰前期,滇緬公路對於海岸線被全面封鎖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資輸入之路。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 重溫那段雲南往事歷史
    從1938年建成通車後,80年時間過去,作為滇西地區第一條通車的公路,滇緬公路發揮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正被其他高等級通道所替代,但它在歷史上所處的地位卻深深銘刻在滇西人民的心裡。從昔日的抗戰生命線到後來的進出大通道,對於滇西地區年紀在40歲以上的人來說,很多人都對走過的滇緬公路記憶猶新,因為滇緬公路承載了他們太多的記憶。
  • 中國發行郵冊紀念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
    新華社昆明8月30日電(記者林碧鋒、褚怡)8月30日是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日。《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郵冊》當日在滇西抗戰主戰場之一的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首發,百餘件珍貴歷史文物同時向公眾展出。滇緬公路東起昆明,西行經龍陵、畹町出境,直通緬甸臘戍,全長1100多公裡,1937年12月開工,次年8月30日通車。滇緬公路是中華民族在抗戰中的生命線,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的戰備物資運輸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祭 從頭到尾自駕車行走滇西第二天
    2018年8月31日,是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的日子。我按照曾教授的記錄,駕車行走了一遍。在這裡,把沿途所拍照片,與80年前的《緬邊日記》配合,與您共享。因為,我讀了太多抗戰、尤其是滇西抗戰的書籍,讀完又跑到現場親眼目睹一番。整個人便沒那麼輕鬆了。抗戰14年,全國有多地方都打過仗,可戰場保存最完整、遺蹟最多、內涵最豐富的,當屬滇西。當你在這裡親手觸摸到二戰,才會發現,以往的一些認知,恐怕需要修改。翻越高黎貢、血戰騰衝、三戰龍陵、十戰松山,頭頂有美國戰機助攻,手中是最新式的進口武器,子彈與炮彈敞開供應,戰士們視死如歸。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難以改變  在中國的公路史中,除滇緬公路外,從沒有一條路,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修築完成;從沒有一條路,是在崇山峻岭下由民夫依靠原始勞動工具,僅用9個月實現通車;從沒有一條路,修通後成為中外聯繫的唯一運輸通道,支持著中華民族抗戰直至走向勝利。
  • 紀念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圖片展開展
    中新社昆明1月25日電 (記者 胡遠航)紀念滇緬公路全線通車80周年暨南僑機工回國支援抗戰80周年圖片展25日在昆明市博物館開展。來自雲南各界的代表、南僑機工後人等齊聚一堂,共同緬懷歷史。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裡,中國段起於昆明,止於雲南畹町。1937年,日軍封鎖了中國所有的出海口,時任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1937年底,滇緬公路正式開始修建。在缺乏壯力和機械的情況下,公路沿線20餘萬各族民眾,歷時9個月,依靠雙手創造了震撼世界的人間奇蹟。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成為中國抗戰中「唯一的輸血管」。
  • 消失的滇緬公路:見證抗戰歷史的十二公裡道路說挖就挖
    「自打六月,雲南驛這條十二公裡長的老滇緬彈石路被徹底毀掉改成水泥路,除了定好行程的美國旅遊團外,只有極少數對滇緬公路與抗戰遠徵軍歷史有著深厚感情的人還會來此,尋找滇緬公路和作為駝峰航線第二大機場——雲南驛機場的痕跡。」
  • 紀念滇緬公路全線通車80周年圖片展在昆明開展 (2/5)
    紀念滇緬公路全線通車80周年圖片展在昆明開展 (2/5) "← →"翻頁
  • 抗戰期間汽油奇缺,滇緬公路集中全國運輸車,燒炭和釀酒業大發展
    為了將急需的各種戰略物資儘快運進中國,國民政府先後開闢了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印公路等三條重要的國際運輸通道,其中「駝峰航線」是要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中通道,沿途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中印公路竣工通車時已經是1945年初,抗戰已接近尾聲。而滇緬公路雖然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但沿途也經過多座城鎮,大大促進了緬北、滇西以及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 滇緬公路:抗戰不可或缺的「輸血線」
    檔案    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從中國雲南省通往緬甸,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在二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於1938年初開始修建,當年9月通車,全長1146公裡,在中國境內長959 .4公裡。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
  • 曖冬之旅一滇緬公路
    ,有一條厚重而絕美的自駕公路,從它誕生,就註定背負著民族重任。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國際公路。這條路流淌著滇西人民的血與淚。跨越濞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江,翻越雲嶺、怒山、高黎貢山等橫斷山脈,縱橫滇西河,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曲折公路,是一條由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僅用時9個月修築完成的滇西人民用血鑄成的「生命線」,這就是從雲南昆明出發 通往萬千佛塔之國——緬甸首都仰光的滇緬公路。
  • 封閉滇緬公路:邱吉爾給中國抗日戰爭的背後一刀
    1938年8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於通車了。施工期間,3000多名民工犧牲。因此,這條公路飽含滇西各族人民的鮮血和汗水。1938年,日軍進佔越南,滇越鐵路中斷。竣工不久的滇緬公路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在抗日事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一條悲壯的公路,一片英雄的熱土,聽他說說70多年前的滇西抗戰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先後發起滇西緬北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滇緬公路,全長1146.1公裡(中國段959.4公裡、緬甸段186.7公裡),從昆明到緬甸北部臘戍。滇緬公路於1937年12月動工,1938年8月31日全線貫通,9月1日通車,歷時9個月。
  • 悲壯的歷史印記—滇緬公路(上)
    2020年秋天,我夫妻倆懷著敬畏的心情踏上了這條嚮往已久的公路,歷史的厚重感迎面撲來,一種複雜的情懷油然而生,有緬懷,有傷感,有震撼,有敬仰……下面組圖:滇緬公路沿途風光下面二圖:二十四道拐1937年12月開工,短短8個月,雲南12個縣的各族人民自帶口糧行李紮營千裡,冒著瘴癘,劈山開路,憑著一腔報國熱血以獻出兩三千人生命為代價,在沒有築路機械的情況下,僅憑人力晝夜浴血奮戰,硬是在崇山峻岭、懸崖峭壁間,搶修出了這條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稱讚為「人間奇蹟」的滇緬公路,1938年8月31日滇緬公路全線貫通。下圖:滇緬公路示意圖
  • 滇緬公路是怎樣一條公路?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曾經認西藏的公路,就是中國最難修的路。其實也沒錯,如果按地質構造,的確是。但如果按時代背景。那位於雲南西部的這條公路,才是中國最難修的路。它叫滇緬公路,1937年,隨著當時中國沿海口岸被日本佔領,海外物資無法運送到國內,一條從雲南昆明通往緬甸臘戌,全長1453公裡的公路,開始修建。
  • 日本一個通牒,大英帝國就乖乖關閉滇緬公路?邱吉爾自有一套說辭
    為防患於未然,當時的國民政府著手修建滇緬公路,畢竟,從雲南昆明到越南海防的鐵路時刻面臨被封鎖的危險。為了修建滇緬公路,國民政府動用高達20萬的勞工,三千多滇西各族人民為此獻出寶貴生命。毫無疑問,這是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運輸通道,也是對中國抗戰極度依賴的生命線。
  • 滇緬公路:二戰「中緬印」戰場的壯麗史詩
    矢志於為湮滅的歷史拂去塵土,讓更多的人記住這片土地,2002年11月,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委託,資深撰稿人多諾萬·韋伯斯特從印度加爾各答啟程,穿越緬甸境內的熱帶叢林,再度踏上這條早已荒蕪,卻是在二戰期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公路。通過沿途極為艱苦的實地考察,多方探訪當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韋伯斯特獲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寫就《滇緬公路:二戰「中緬印」戰場的壯麗史詩》,一部非同凡響的史詩故事。
  • 二戰中著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地圖、圖示
    ——滇緬公路。「駝峰」航線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共運輸了80多萬噸物資到中國,超過了包括滇緬公路在內的中國所有對外通道接受外援的總和。在1941年到1945年之間,援助中國的物資81%是通過「駝峰」空運,16%的物資是通過利多公路(史迪威公路)和滇緬公路(包括運輸卡車本身的重量)完成,2.4%的物資通過利多—密支那—昆明的陸上通道完成。
  • 滇緬公路:中國人的抗日生命線
    滇西民眾在怒江邊上修築滇緬公路。滇緬公路途徑的路段,80%都是崇山峻岭,不僅穿越了中國最崎嶇的山區,還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在1938年間,怒江和瀾滄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鋼索大橋。它們分別是:惠通橋、昌淦橋和功果橋。
  • 滇緬公路二
    滇緬公路修築的背景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條路。它是維繫整個抗戰的生命線,是迎接抗戰全面勝利的大序曲。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1945年抗戰的勝利。後來著名記者蕭乾在其採訪報導中說"如果要為滇緬公路築一座萬人冢,不必遲疑,它應該建在惠通橋畔。"並把築路工人稱為"羅漢".滇緬公路通車期限原定於三八年三月底,後展限至五月底,因實際工程實在艱巨,加之又逢雨季很多己建成的工程,往往一夜暴雨後又前功盡棄,於是工程完工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