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通牒,大英帝國就乖乖關閉滇緬公路?邱吉爾自有一套說辭

2020-12-24 田瑞安

「大英帝國的對外政策應該是靈活而務實地,為了維護遠東和平,我們應該放下所謂的面子,接受日本的要求,儘快做出關閉那條公路的正確決定。—溫斯頓·邱吉爾

這是時任英國戰時內閣首相邱吉爾在議會演講的一段話,時間是1940年7月。

眾所周知,」歐戰爆發前的整個1930年代,英法對德國的一味妥協是出了名的,在此期間,後來成為首相的邱吉爾也沒少抨擊張伯倫政府的綏靖政策。

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近十年,英美在遠東對日本同樣奉行綏靖政策,其豢養惡霸的手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英國人甚至親手導演了一場「遠東慕尼黑」。

1938年武漢會戰後,日本佔領中國半壁河山,尤其是與外界相連的東南沿海地區,當時僅剩香港和越南海防兩處轉運港口。彼時,香港掌握在英國人手中,而越南海防則掌握在法國人手中。為防患於未然,當時的國民政府著手修建滇緬公路,畢竟,從雲南昆明到越南海防的鐵路時刻面臨被封鎖的危險。

為了修建滇緬公路,國民政府動用高達20萬的勞工,三千多滇西各族人民為此獻出寶貴生命。毫無疑問,這是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運輸通道,也是對中國抗戰極度依賴的生命線。

1940年6月,法國戰敗,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成立。當時,日本正積極與德意締結三國同盟條約。法國投降的當月,日本向維希法國不斷施壓,最終逼迫這個傀儡政權籤署協定,法國人老老實實按日本要求關閉了滇越鐵路。

至此,竣工不久的滇緬公路成為中國唯一的聯外通道。通車初期,從滇緬公路每月輸入中國物資約2000噸,隨著運輸管理改善、採購新車及中途站點逐漸完善,運能得以迅速提升。年度運能紀錄顯示,1939年運貨噸位達41780噸,而1940年僅上半年就達到47540噸。

對這條支撐中國抗戰的輸血管,日本人恨得牙根痒痒,他們清楚,封鎖滇緬公路才能更進一步逼迫重慶政府屈服。關閉滇越鐵路的當月,日本政府迫不及待召見英國駐日大使,正式要求英國關閉滇緬公路。

6月底,五千多名日本陸軍在深圳集結進行備戰演習,明目張胆對港英當局施加壓力。真是虎落平川被犬欺,作為大英帝國曾經的小跟班,不斷膨脹的日本人開始恫嚇自己大哥了。

彼時,英國剛被德國人轟出歐洲大陸,本土防務正吃緊,對遠東自然無暇顧及。7月7日,日本向英國下達最後通牒,限期十天內籤署關閉滇緬公路的協定。

三天後,英國戰時內閣首相邱吉爾在議會發表演講,其主張與自己上臺前大相逕庭。邱吉爾說道:「大英帝國的對外策略應該是靈活而務實地,為了維護遠東和平,我們要放下所謂的面子,接受日本要求,做出關閉那條公路的正確決定。」

當月17日,英國與日本籤訂了《英日關於封閉滇緬公路的協定》及秘密備忘錄,換約後正式關閉了滇緬公路。對此,美國人冷眼旁觀,時任國務卿赫爾狡猾地表示「有點遺憾,但不提出異議」。

至此,中國對外運輸通道僅剩下大西北到蘇聯的公路。很明顯,英國人親手導演的這場 「遠東慕尼黑」,把正在艱苦抗戰的中國置於無比險惡的境地。

之後的遠東局勢發展超出美英預料,1940年7月,日本出兵中南半島北部,隨即叫囂建立「大東亞新秩序」,9月,日本與德意締結三國同盟條約,試圖瓜分世界的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到這個時候,英美才看清日本顛覆遠東秩序的野心,眼看窮兇極惡的日本人要搶奪英國的殖民地,三個月後的10月底,英國人再度「靈活」調整對外政策,滇緬公路得以重新開放。

短短三個月時間,英國對日本的態度陰晴不定,反反覆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雖然英國與中國遠徵軍並肩作戰抵抗日本侵略,但這仍掩蓋不了英國人欺軟怕硬、落井下石的本性。在大英帝國看來,只要沒觸及自身利益,犧牲其他國家甚至是盟友的利益都不在話下。相關視頻:1941年美日決裂,日本人究竟怎樣被美國一步步「逼瘋」的?

文/田瑞安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歡迎留言評論,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封閉滇緬公路:邱吉爾給中國抗日戰爭的背後一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7年底,蔣介石接受了雲南王龍雲的建議,決定在修築一條滇緬公路,打通西南方向的外援入口。12月,雲南開始修築滇緬公路,每天出勤不下數十萬人,輪班晝夜趕修。他們自帶乾糧,風餐露宿,在缺乏大規模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硬是靠著雙手,靠著簡陋的設備,在9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這條長達959.4公裡的黃金通道。
  • 封閉滇緬公路:邱吉爾給中國抗日戰爭的背後一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7年底,蔣介石接受了雲南王龍雲的建議,決定在修築一條滇緬公路,打通西南方向的外援入口。12月,雲南開始修築滇緬公路,每天出勤不下數十萬人,輪班晝夜趕修。他們自帶乾糧,風餐露宿,在缺乏大規模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硬是靠著雙手,靠著簡陋的設備,在9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這條長達959.4公裡的黃金通道。
  • 為什麼邱吉爾贏得了二戰,自己卻輸了?
    邱吉爾在亞洲依然是綏靖政策,當全世界人民都支持我們抗擊日本侵略時,邱吉爾對中國卻非常不屑一顧。因為邱吉爾的骨子裡認為這不是真麼大事,是一個發達的國家徵服一個落後的國家。大英帝國當年都是這樣做的。甚至怕惹火上身,緊接著關閉了滇緬公路。這個可以說對中國的抗戰傷害非常大!也就是因為滇緬公路的關閉,後來才開闢了著名的駝峰航線。
  • 美英驅逐艦換基地,大英帝國怎能接受「不平等」協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平等」的協定還經歷了一波三折。期間,沒落的大英帝國和強勢崛起的美國展開博弈,最終還是老老實實讓出了世界霸主寶座。回看二戰初期的進程,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面對德國人在歐洲不斷進攻,東邊的國家總是依靠西邊的國家,防禦戰線也不斷向西移動。從波蘭移到法國,又從法國移到海峽對岸的英國。
  • 換來50艘破舊驅逐艦,大英帝國為何不覺得屈辱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平等」的協定還經歷了一波三折。期間,沒落的大英帝國和強勢崛起的美國展開博弈,最終還是老老實實讓出了世界霸主寶座。回看二戰初期的進程,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面對德國人在歐洲不斷進攻,東邊的國家總是依靠西邊的國家,防禦戰線也不斷向西移動。從波蘭移到法國,又從法國移到海峽對岸的英國。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
    而起火的建築,正是85年前所建,象徵帝國鼎峰的「水晶宮」。這場大火,仿佛帝國由盛而衰的隱喻。這一年,希特勒宣布佔領萊茵蘭非軍事區,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英帝國卻也站在了地獄之火的邊緣。誕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時任財政大臣的邱吉爾,憂心地目睹著一切,「水晶宮」燒毀那晚,他悽然地嘆道:「一個時代終結了」。
  • 滇緬公路
    逢戰必勝的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國的抗戰能堅持到滇緬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是由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以及中印公路組成的運輸大通道,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全部戰備物資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一年,希特勒宣布佔領萊茵蘭非軍事區,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英帝國卻也站在了地獄之火的邊緣。誕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時任財政大臣的邱吉爾,憂心地目睹著一切,「水晶宮」燒毀那晚,他悽然地嘆道:「一個時代終結了」。留學生1861年,正處事業巔峰的維多利亞,經歷了人生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 邱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為何卻被民眾趕下了臺?
    文/寂寞的紅酒邱吉爾是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是英國政壇上的鐵腕人物。1940年5月,邱吉爾接替推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領導英國對抗德意日法西斯。在邱吉爾的帶領下,英國浴血奮戰五年,終於打贏了二戰。但在1945年7月,二戰還沒有完全結束,邱吉爾卻被英國民眾趕下了臺,可以說英國人對他毫無留戀。邱吉爾帶領英國人打贏了二戰,那麼為何卻被趕下了臺?第一,邱吉爾是英國著名的鷹派人物,以強硬著稱,他主張和德意日法西斯打到底。在他的帶領下,英國人真和德國及義大利、日本死磕了五年。雖然他帶領英國打贏了戰爭,但把英國家底打空了,把大英帝國打崩盤了,讓英國從世界霸主滑落成美國的跟屁蟲。
  • 1949年紫石英號事件,我軍打得英艦掛白旗,邱吉爾:大英帝國敗了
    4月20日,南北談判破裂,我軍決定發起渡江戰役,而此時,早已提前知曉我軍通告的英艦「紫石英號」護衛艦卻對我方的通牒置若罔聞。 經此一役,英艦「紫石英號」17人陣亡,20人重傷,我軍由於使用的榴彈炮缺乏穿甲彈,「紫石英號」雖多處中彈,但船體並未遭到致命性損傷,我軍派出一個步兵排首次登上了擱淺的「紫石英號」,並對該艦上的全部英軍進行了控制,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紫石英號事件」。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邱吉爾)在美國切斷了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之後,日本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行動,羅斯福在《國恥演講》之後宣布正式對日本宣戰,美國的踏入戰場給了整個戰爭局勢微妙的變化,整個戰局隨之逆轉。▲殖民期間的印度勞工第三點,也就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失去東南亞並不是大英帝國的底線,大英帝國在亞洲地區最不能失去的是印度,只要英帝國依舊掌握著印度的殖民地,那麼英國就可以扼守住自己在海上的重要交通線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邱吉爾) 在美國切斷了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之後,日本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行動,羅斯福在《國恥演講》之後宣布正式對日本宣戰,美國的踏入戰場給了整個戰爭局勢微妙的變化,整個戰局隨之逆轉。
  • 大英帝國的掘墓人還是新興國家的解放者:邱吉爾和他的非殖民化政策
    英帝國向大英國協的轉型進入關鍵時期。按照邱吉爾對於英帝國和大英國協的一貫立場,以及在野期間的抗爭,他在重新執政之後應當對工黨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做重大改變或逆轉。但在二戰後新的國際形勢下,大英帝國的衰亡已不可挽回,若恪守二戰期間的帝國政策,不僅英國的實力無法承受如此重負,而且殖民地的動蕩和反殖鬥爭只會給英國自身利益造成更大的損害。
  • 周六薦書|帝國英雄:布爾戰爭、絕望出逃與青年邱吉爾
    邱吉爾1894年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在上學期間,他對於參與軍事演習無比熱衷,唯一的遺憾是「一切都是假的」。在19世紀末的英國,貴族身份不僅意味著身邊圍繞著帝國權力帶來的巨大福利,還意味著需要承擔同樣巨大的責任。大英帝國的領土覆蓋了世界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大英帝國統治著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超過4.5億人,每一塊大陸以及每一個大洋的島嶼上都有大英帝國的子民。
  • 滇緬公路二
    在負出了巨大的犧牲後,雲南人終於在三八八年五月完成了滇緬公路的大部分的路段,現八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艱難的一個攔路虎-怒江上的"惠通橋"和瀾滄江上的"功果橋"。公路修建中有"金橋銀洞"之說,橋建建築建歷來是最費時最耗財的,而且技術要求也是最高,要在江面九十米以上、水流湍急的怒江和瀾滄江上築橋,對於當時的雲南在技術和材料上都無法解決,所以中央政府派來了留美的工程技術人員。
  • 亂港分子又夢回「大英帝國」的「輝煌」
    最後竟然以邱吉爾的一段話來對黃絲們進行「勉勵」:「吾等須莊敬自強。千秋萬代之後,大英帝國及其聯邦倘能苟存於世,後人將稱『此為其最輝煌之時刻』。」 邱吉爾有沒有說過這段話,可能翻譯有所不同我沒找到原句。但是從文風可以看出,翻譯者與引用者均以「大英帝國」為「最輝煌」,而且還要「千秋萬代」。估計黎智英在撰文的時候,腦海中又浮現出米字旗在身後飄揚的「光輝」場景了吧。
  • 悲壯的歷史印記—滇緬公路(上)
    、數不清的橋梁,然而沒有哪一條像滇緬公路,也沒有哪一座像惠通橋那樣足以載入史冊。  光陰無情啊,曾經蜚聲中外榮耀悲壯的滇緬公路,如今被人逐漸淡忘了。喜歡讀史的我一直對這段公路魂牽夢繞,心馳神往。滇緬公路是一條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曲折公路,它厚重而絕美,又叫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利多公路},抗戰公路。從雲南昆明到緬甸北部臘戍,全長1146.1公裡(中國段959.4公裡、緬甸段186.7公裡)。再由昆明經貴陽直達重慶。
  • 在香港,柴契爾夫人送走了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是歷史的宿命嗎?
    廣闊的殖民地為大英帝國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讓英國成為事實上的霸主,英國人民享受著建立在殖民地百姓痛苦基礎之上的帝國榮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英帝國的確處於鼎盛顯赫時期和世界霸主地位 。那麼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又是如何丟失,當了為何三百年霸主的大英帝國黯然讓出了寶座?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
  • 英國倫敦博物館遊玩攻略,大英帝國的文化之旅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整個英國最有名的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這裡也是很多遊人在倫敦花時間最多的地方。不同於大英博物館的包羅萬象鉅細靡遺,V&A博物館更側重藝術和設計方面的展品,裡面的藏品不一定有多古老的歷史,但一大足夠有藝術價值或者貼近生活,其中有做工考究的皇家用品、令人驚嘆的大師作品、技藝精湛的民間手工藝品、還有貼近生活的古代日常用品。首飾館、銀製品館、拉斐爾館、不列顛美術館都是V&A博物館中有意思的展館。
  • 滇緬公路:中國人的抗日生命線
    滇緬公路,中國雲南到緬甸的公路。日本全面侵華後,中國急需開闢新的國際通道,以建立我國西南與國際社會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