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99年!換來50艘破舊驅逐艦,大英帝國為何不覺得屈辱

2020-12-16 上遊新聞

1940年9月2日,美國和英國達成一個重要的雙邊軍事協定,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驅逐艦換基地》,以此為標誌,美英兩國事實上結成同盟,雖然美國仍保持所謂中立。

按照協定,美國向英國提供50艘驅逐艦,而這些都是一戰前後服役的超齡驅逐艦,用羅斯福的話說就是一堆破舊不堪的艦船。作為交換,英國將位於西半球的多個軍事基地租給美國使用99年,包括巴哈馬群島、牙買加、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等,同時將百慕達島等兩處基地無償提供給美國使用。

從協定內容看,英國顯然虧了,辛辛苦苦打下的殖民地輕易交給了美國人,而且還是無比熟悉的「租期99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平等」的協定還經歷了一波三折。期間,沒落的大英帝國和強勢崛起的美國展開博弈,最終還是老老實實讓出了世界霸主寶座。

回看二戰初期的進程,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面對德國人在歐洲不斷進攻,東邊的國家總是依靠西邊的國家,防禦戰線也不斷向西移動。從波蘭移到法國,又從法國移到海峽對岸的英國。現在,面對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尤其是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大英帝國也開始考慮是不是把防線繼續向西移動了。

早在波蘭戰役期間的1939年9月,為了促使美國援助英國,還沒當上首相的邱吉爾就在內閣會議上提出向美國購買驅逐艦。

在會晤駐英大使老甘迺迪時,邱吉爾直截了當告訴美國人:英國一旦失敗,德國肯定要讓英國交出艦隊,如果那樣,你們美國人的煩惱就將開始了。

1940年5月10日,邱吉爾就任英國戰時首相。五天後,他就迫不及待給羅斯福發去電報,要求美國向英國提供40艘或50艘驅逐艦。隨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人再次被德國人趕出歐洲大陸,失去屏障的英國接下來不得不獨自對抗德國,邱吉爾更加焦慮了。

法國投降後,邱吉爾一邊強硬表態英國決不投降,一邊率領英國與德國死磕。作為一個島國,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運輸線頻繁遭德國潛艇襲擊,邱吉爾一籌莫展。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邱吉爾坦承:戰爭期間最令他焦慮的不是德國空軍的轟炸,也不是後來英國遠東艦隊的慘敗,而是鄧尼茨麾下的德國海軍。

為此,邱吉爾費盡心機要把「隔海觀戰」的美國人拉入陣營,期間,他把自己作為一名政客的老謀深算和虛偽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7月,英國下令關閉滇緬公路,切斷了中國抗戰唯一的援助通道。在議會演講時,邱吉爾大言不慚道:大英帝國的對外政策應該靈活務實,在遠東,我們應該放下所謂的面子,答應日本提出的要求。

對美國人,邱吉爾則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時不時和羅斯福套近乎,再時不時同他談到英國艦隊的「歸屬問題」。邱吉爾就是要讓美國人明白:英國現在可以為美國當盾牌,當然以後也可以把美國人推到前臺,大西洋雖廣袤,但德國的實力擺在那,美國人還真得掂量掂量。

況且,當時德國人也在不遺餘力爭取英國,這一點從英國人在敦刻爾克「僥倖逃脫」和後來副元首赫斯「意外造訪」英國就可看出。

當時,美國人對歐洲戰局都不看好,上上下下被一片悲觀情緒所籠罩。能連任幾屆總統,羅斯福當然不是等閒之輩,在他看來,歐洲打得一團糟正是美國的機會。

一方面,美國願意看到英國被削弱,這也是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新霸主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美國又不願看到在歐洲倒下一個英國而崛起一個更強大的德國,這就面臨一個問題,為了維持「歐洲平衡」,美國必須對英國伸出援手。

於是,羅斯福力排眾議與英國達成驅逐艦換基地協定,隨後又不顧國內孤立主義者強烈反對而推動「租借法案」。第二年,羅斯福批准向英國提供10億美元的租借援助。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向盟國放出約500億美元援助,其中大英國協成員國共得到總額的60%, 而英國一家就拿到270億美元之多。

如此看來,英國人租借幾個海外基地換來的可不僅僅是50艘破舊的驅逐艦,傍上美國這棵大樹才是換來的最大價值。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租期99年!美英驅逐艦換基地,大英帝國怎能接受「不平等」協定?
    1940年9月2日,美國和英國達成一個重要的雙邊軍事協定,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驅逐艦換基地》,以此為標誌,美英兩國事實上結成同盟,雖然美國仍保持所謂中立。按照協定,美國向英國提供50艘驅逐艦,而這些都是一戰前後服役的超齡驅逐艦,用羅斯福的話說就是一堆破舊不堪的艦船。
  • 僅剩19艘驅護艦的英國,俄戰艦逼近英倫三島,卻無艦能「應敵」
    英國換了首相,也換了防長,但是沒有換走那顆「大國的雄心」。畢竟,300餘年的「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讓好面子放不下身段的高英國紳士們,依然想要展示自己的高貴。所以,英國依然希望自己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可以利用航行自由,來展示軍事實力或作為英國全球存在的標誌。只可惜,這艘被寄予厚望的航母,在最近的一次試航中被灌入200噸海水,險些淹死3名英國水兵。所以,「伊莉莎白女王」號想要炫耀大英帝國的武力,或許還要繼續等待兩年。航母可以等兩年再去炫耀武力,但是大英帝國的「榮光」卻不能因此而耽擱。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英國人眼饞,布爾人不淡定,於是又打了起來。這場緣起金礦的戰爭,戰況之慘烈,遠勝第一次布爾戰爭。英國從本土、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調集將近50萬大軍,向布爾人猛攻。當時布爾人的總人口才44萬,為應對這場壓城之戰,幾乎全民皆兵。大英帝國人數上佔優勢,後勤、物資、武器裝備也遠勝對手。
  • 退役不褪色!我國4艘051型驅逐艦退役,為何保養這麼好?
    說起海軍,相信大家都聽說了我國海軍4艘051型驅逐艦退役的事件。今年5月16日,我國109開封艦、110大連艦、134遵義艦、164桂林艦在北海艦隊的旅順基地舉行退役儀式,這4艘驅逐艦服役30多年,艦跡已經遍布祖國海域,這次退役也算是光榮完成了使命。接下來,一起具體了解一下,這4艘驅逐艦的過往。
  • 唯一讓大英帝國割地賠款的國家
    其實也未必,就比如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何等的強悍,但也有割地賠款的經歷。大英帝國是指由英國統治的全球性帝國,鼎盛時期面積約3400萬平方公裡,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因在大英帝國的土地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也號稱「日不落帝國」。一般認為大英帝國攫取世界霸權是在1763年,這一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擊敗法國,得到了整個加拿大,標誌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
  • 香港澳門等地被列強霸佔,為何「租期」都是99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在1997年7月1日,香港終於回歸到母親的懷抱中去了,結束了長達99年的「租期」。而香港從1898年開始,英國就動用武力逼迫清政府將此地租借出去,而這租期時長就是99年。這時長並不光只有香港是如此,就連澳門、廣州等地最長租借時間也就是99年,那麼為何會是99年時間呢?
  • 中國投資斯裡蘭卡科倫坡建新港口城市 租期99年
    中國企業可租用其中50公頃土地,租期99年。斯裡蘭卡港口局說,已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中企將投資14.3億美元,緊鄰科倫坡南港,填海造地,建設一座新的迷你港口城市。該港口城市佔地面積230公頃。斯裡蘭卡港口局主席維克拉瑪稱,該工程今年9月將正式動工,預計39個月內完成。
  • 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西鄰利比亞、北靠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處紅海沿線。
  • 英國想租借香港100年,為何李鴻章堅持99年?如今才知道他的聰明
    中英籤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在其中,英國提出了租借香港100年的要求,李鴻章堅持99年,這是為何呢?我們都知道,香港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香港島,二,九龍司,三,新界,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中國戰敗,籤署了近代第一份屈辱條約《南京條約》在這條約裡,清政府將香港島永久割讓給英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再次戰敗,又將九龍半島永久割讓給英國。
  • 舌尖上的大英帝國
    然而就是這樣對食物毫無審美的英國人,化食慾為動力,在近代史上愣是硬生生地弄出了一個大英帝國來。當然,這裡面的歷史內容極為豐富,遠不是一篇文章便能講清的,因此小編為大家挑選出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三種食物——魚、糖和茶。 首先,我們要從魚開始說起。
  • 日不落帝國美夢沒醒?英媒:中國得為疫情賠款,不然我們就派軍艦
    兩次世界大戰前,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工業極為發達,英鎊是當時唯一「世界貨幣」,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水平,英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支撐起大英帝國的殖民霸權。但隨著2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的殖民霸權隨之瓦解。然而時至今日,一些英國人仍活在過去的迷夢中無法自拔。
  • 露面26艘,下水23艘,052D型驅逐艦還需要繼續建造嗎?
    052D型驅逐艦首艦「昆明艦」下水於2012年8月份,已經過去7年多的時間了,在這7年多的時間中052D型驅逐艦可以說是一直保持著密集下水的狀態,同時每隔幾艘也會也會進行明顯的改進(比如換1130近防炮、拉長艦尾甲板、換裝新型米波雷達等),目前052D型驅逐艦的建造任務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 大英帝國還在做夢,幻想派軍艦威脅中國,來了還不夠塞牙縫
    1840年,曾經的海上巨無霸英國賃借船堅炮利,遠涉重洋發動鴉片戰爭,自此開啟了中國百年恥辱。時隔180年,曾經的日不落早就淪為二流「小國」,雖然位置互換作為美國小跟班但自我感覺良好。這不英國《太陽報》發布文章稱,右翼人士道格拉斯·穆雷建議英國派出炮艦前往中國,目的是讓中國承擔英國因疫情而造受的損失進行「賠款」。很難相信這種事情發生在2020年,但這一舉動卻得到英國右翼人士大加讚賞,也算是為他們目前焦頭爛額的疫情找個背鍋。百年前鴉片戰爭英國獲益太多,當年獲得戰爭賠款2100萬兩銀元,還順帶割走了香港等。
  • 斯裡蘭卡新政府翻臉,要中國交還租期99年的漢班託塔港口!
    漢班託塔港口(Hambantota Port)是斯裡蘭卡南方省漢班託塔區首府,自2007年起在中國援助下建設,2012年開始運營。2017年7月,時任斯裡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表示,該國無力償還中國的貸款,更改了漢班託塔港特許經營協議的條件,以11億美元(約15億新元)將整個港口租借給中方,租期為99年。
  • 斯裡蘭卡翻臉了,要收回中國99年租期的港口,新合作條件被曝!
    近期,斯裡蘭卡新任的任總戈塔巴亞·拉賈帕克薩,公開表態要把南部漢班託塔港租給中國長達99年的租期收回,並表示把南部漢班託塔港租給中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還將通過談判的方式從中國處要回港口的經營權。根據相關報導透露,斯裡蘭卡新政府經濟顧問卡布拉,希望中國可以把漢班託塔港還給斯裡蘭卡。
  • 主力艦600餘艘,長期保持兩強標準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大帝國,大英帝國曾稱霸世界200多年。英國人能稱霸世界,強大的海軍是其保持霸主地位的重要軍事支撐。1815年,英國海軍坐擁99艘風帆戰列艦,噸位達到了62.2萬噸,比排在後面的法俄西三國之和還要多。在英國人眼中,除了法國和俄國,其他國家海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排名第四的西班牙海軍總噸位不過5.5萬噸,還不夠英國人塞牙縫。至於其他國家,對於英國人而言則完全可以無視其存在。因為即使排名第二的法國海軍,其噸位也不過22.83萬噸,僅僅是英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 歷史殘酷的教訓:鴉片戰爭不光毀了清朝,也毀了大英帝國
    提起「鴉片戰爭」,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近代沒落的開始,大清帝國高高在上的虛榮,被萬裡之外的大英帝國狠狠地打醒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鴉片戰爭不光毀了清朝,也毀了大英帝國。  不可思議嗎?下面就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吧。
  • 全球土豪式抽獎:中國喜中特等獎,34艘艦艇7艘驅逐艦打包帶走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科技不斷發展,航空母艦已經成為了衡量大國實力的基本標準之一,誰都沒有想到全球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居然出自當時資源非常匱乏的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憑藉我國給予的賠償款大力發展海軍實力,這也是為何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整體實力能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即使是美國都十分頭疼日本海軍,畢竟一個擁有23艘航母的國家,其背後真正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雖然在戰爭中日本海軍的很多軍艦都被摧毀,但即便是日本以戰敗國家的身份結束二戰,其海軍部隊中依舊存在大量的艦艇。
  • 《帝國邊緣》: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收藏與劫掠
    恰如書名所示,該書的故事是在「帝國邊緣」展開:時間上,1750-1850年是大英帝國從偏居一隅的大西洋島國發展壯大的一百年,其時英國主宰的全球規則尚未確定;空間上,則是站在宗主國邊緣人民和地區的立場,從收藏家的角度來看待英、法殖民帝國與東方的印度、埃及的歷史交往與文化碰撞。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法國作為報復行動,出動150艘運輸船和12艘戰艦,以及1.5萬士兵登陸梅諾卡島,擊敗駐守在島嶼的英軍,此戰勝利使法國獲得在地中海的一個戰略據點。公元1759年4月,英國艦隊在葡萄牙外海摧毀了一支法國艦隊,取得大西洋霸權。北美大陸同樣在燃燒戰火,英國接二連三地擊敗法軍。公元1756年,英軍攻克了奧斯威格要塞,控制安大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