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先後佔領了從上海到廣州等海岸城市,對中國進出口船隻進行封鎖,以此來封鎖中國的外來援助,打擊中國的抗日事業。
當時中國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鐵路一條途徑了 。一旦滇越鐵路不保,則中國就完全處於無法接受外援的境地,國民政府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7年底,蔣介石接受了雲南王龍雲的建議,決定在修築一條滇緬公路,打通西南方向的外援入口。
12月,雲南開始修築滇緬公路,每天出勤不下數十萬人,輪班晝夜趕修。他們自帶乾糧,風餐露宿,在缺乏大規模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硬是靠著雙手,靠著簡陋的設備,在9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這條長達959.4公裡的黃金通道。
1938年8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於通車了。施工期間,3000多名民工犧牲。因此,這條公路飽含滇西各族人民的鮮血和汗水。
1938年,日軍進佔越南,滇越鐵路中斷。竣工不久的滇緬公路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在抗日事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幾百萬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維持經濟運轉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無數內遷到大後方的人們所需要的基本消費品,源源不斷地通過滇緬公路,進入大西南。
那時候,滇緬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晝夜不停地搶運物資,形成了分秒必爭的極為少有的緊張運輸局面。
日本不能容許滇緬公路的存在。自滇緬公路建成之日起,日軍的轟炸機就從越南起飛,對滇緬公路進行狂轟濫炸。為此,日軍甚至還專門成立了「滇緬路封鎖委員會」。 1940年10月起。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日軍共出動飛機四百多架次,轟炸這些橋梁。1941年1月23日,日軍飛機第14次轟炸昌淦橋,並把大橋徹底炸斷。
不過,日本飛機剛剛離去,駐守在橋邊的工程搶修隊就及時對大橋進行搶修。有時炸彈仍然在爆炸、空襲還沒有結束,他們就開始搶修工作。
在工程搶險隊的努力下,滇緬公路堅強地蜿蜒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裡,成為中華民族的生命線。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英國首相邱吉爾給了中國背後一刀。
原來,日本人見滇緬公路炸不掉,毀不掉,於是,就給邱吉爾施加壓力,讓英國從緬甸關閉滇緬公路(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正在西線與希特勒的大軍作戰。為不得罪日本,避免英國同時在西線和東線作戰,雙方在東京籤訂了《英日協定》。邱吉爾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從1942年7月18日下午6點開始封閉滇緬公路、緬甸段通道的要求。
7月18日,滇緬公路被英國單方面封閉。
邱吉爾的綏靖政策並沒有換來遠東和平。日本不斷南進,進犯緬甸等英國殖民地,這打破了遠東原有的戰略格局,嚴重威脅了英國的利益。邱吉爾算是抱石頭砸了自己的腳。3個月後,英國在羅斯福的壓力下,在日軍不斷南進的威脅下,在中國的抗議下,再次開放了滇緬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