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專門店「野田巖」創業於江戶時代寬政年間(1789年—1801年),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如今由第五代傳人金本兼次郎經營。
「野田巖」鰻魚使用傳統烹調方法,
先蒸後烤,
蒸過的鰻魚蘸上醬汁之後再烤,
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這樣拷出來的鰻魚香甜鬆軟,
光聞味道就已經叫人垂涎三尺了。
現點現做的鰻魚,
蒸過之後,放在炭火上烤,
待皮和肉之間的脂肪烤到全熟為止,
要翻動鰻魚36次。
沒有死硬規矩,
全靠眼睛看,靠鼻子聞,
直到顏色漂亮發光,
聞到脂肪有滴在炭火上的香味為止。
金本兼次郎在NHK電視臺採訪時說
「我憑著自己的感性在烤鰻魚,
是火盆上的戰鬥,
火得強弱、擺放的位置,
這些微妙之處是專業廚師必須追求的」。
(「野田巖」麻布飯倉本店)
在鰻魚價格飛漲的今天,
「野田巖」依舊堅持使用野生鰻魚(每年4月份到11月份)。
要知道即便是現在,
日本的很多專門經營鰻魚的店中,
也沒有幾家使用野生鰻魚的。
「野田巖」便是其中一家。
由於野生鰻魚的捕獲量卒年減少,
要備齊所需鰻魚的數量,
需要一家一家批發商地跑,
還要碰運氣,
少的時候就只能找到兩三公斤。
時常因為貨源不足而不能營業。
已88歲高齡的金本兼次郎作為「野田巖」的第五代店主,
在料理上精益求精,
既尊重傳統,又創新菜式,
如獨創了魚子醬蒲燒鰻魚,
開創了「野田巖」數十年的繁榮,
各類名流紛至沓來。
飛騨高山古民家的土蔵造風格,
古色古香的一棟大房子,
一樓只是廁所和玄關,
一架旋轉木樓梯通往二樓。
木格子的大門緊閉,寂靜無聲,
接著按下開門鍵,拉門緩緩移開,
觥籌交錯的五光十色新世界驀地跳在眼前,
女招待們的和服各不相同,
明快不拘謹的花樣,
背後的太鼓包腰帶隨小碎步上下晃動著,
江戶風情滿溢。
「野田巖」除了東京塔附近麻布飯倉本店之外,
在銀座、下北澤和日本橋高島屋各有分店。
但是要想吃到金本兼次郎親手做的鰻魚飯,
就只有到本店去了。
在野田巖吃飯要有耐心,
要花得起時間,
點了鰻魚起碼要等四十分鐘才上桌,
問老闆為什麼,
金本先生笑答,
「古時候鰻魚店看到客人來才開始剖,
喝兩三瓶酒耐心等是常事,
現在的人越來越沒耐心。」
用心雕刻出最好的美食,
始終追求職人的那份責任感,
也許這份認真與堅持造就出來了「神」之所在。
88歲高齡的金本兼次郎即將退休,
如想品嘗到「鰻魚之神」的手藝,還請儘快呀。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開啟你的日本深度定製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