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潘漢年長期擔任我黨秘密情報戰線的負責人,功勳卓著。當然,他也是個有歷史爭議的人。
潘漢年的生命中,有個十分重要的人,他就是袁殊。潘漢年所獲的大量情報,有很多直接出自袁殊之手。
1931年10月,潘漢年就將袁殊發展為我黨的地下黨員。袁殊銜命打入CC的特工組織,又憑藉精熟的日語與日本方面建立了情報關係並接受其津貼。1933年後,他還在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工作了兩年。
1937年4月,為了加強自身的保護色,開拓情報來源,袁殊加入了青洪幫,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國民黨中統和軍統都來拉他入夥。
在潘漢年同意後,袁殊接受了戴笠的任命,一躍成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的少將組長。因參與制定暗殺汪偽特工總部首腦李士群的計劃,袁殊被捕,幸虧日本領事巖井英一的搭救才得免死。此後,袁殊就不僅是巖井的秘密情報人員,而且是巖井扶持的一名公開的「漢奸」了。
就這樣,袁殊成了罕見的兼具中統、軍統、日本、汪偽、青幫背景的五面間諜,從各方內部為我黨獲取了大量情報。
當然,他的這些交叉潛伏活動都有潘漢年在幕後指揮。這種多重角色不是那麼容易扮演的,需要心理素質相當之高。
早在1927年,袁殊就參加北伐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18師政治部連指導員。1929年擔任了"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從1931年10月到1945年10月,袁殊以多重身份從事地下情報工作達整整14年之久。
袁殊(1927年北伐途中攝於皖贛邊境)
袁殊的故事很複雜,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本文只說說他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
成功打入了日本人內部後,袁殊請示了組織和上線潘漢年,受巖井英一之邀,當上了其情報機構「巖井公館」當負責人。他還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親日文章,擔任了巖井英一設立的「興亞建國運動」本部總幹事。
袁殊在巖井公館弄到了大量情報,如蘇南日軍兵力部署等等,通過安插在公館的戰友翁從六和彭克平的幫忙轉送了出去。由於情報及時,粟裕部隊迅速跳出了日偽合圍的"籬笆牆"……
他還從日本人手裡救下了許廣平,掩護潘漢年、範長江、鄒韜奮等人脫離了日軍魔爪。
為了掩護自己,袁殊擔任了一系列偽職,如清鄉政治工作團團長、江蘇省教育廳長、清鄉專員以及偽保安司令等等。
袁殊
令人驚讚的是,袁殊曾為抗日軍民弄來了大量金錢和武器。
抗戰後期,袁殊料到日軍早晚必敗,於是暗地裡將巖井公館所屬的10個單位的財產偷偷轉移到自己帳下,並將一些房產賣掉。
1945年3月,趁日軍即將崩潰之際,袁殊將這些錢換得3大皮箱子黃金,並通過地下組織轉運到了延安。一路艱難,但途中未丟失一兩黃金。
袁殊還組織人悄悄將日偽軍軍火庫裡的槍枝彈藥,裝運了10大木船送到了蘇北新四軍的基地,有力地支持了抗戰軍民。
這個操作能力,真是高!
掏空巖井公館後,袁殊在組織的保護下離開了上海。
抗日戰爭勝利後,袁殊被任命為忠救軍新制別動隊第五縱隊指揮和軍統直屬第三站站長,授予中將軍銜。
直到第二年,即1946年初,國民黨方面才知道袁殊去了我黨的解放區。
1984年袁殊(右2)旅遊留影
"雙十"協定後,袁殊隨軍北撤。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曾山(其兒子後來官至正國級)代表組織找袁殊談話,考慮到各種關係,讓袁殊暫時改名,跟他姓。從此,袁殊易名"曾達齋"。
曾達齋(袁殊)被任命為華東局聯絡部第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定為旅級。後於1987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6歲,留下著作近千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