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2020-12-17 娛樂玖點半

如果有一天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是整天自怨自艾,混沌的過日子。還是振作自己,積極的面對。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西恩·海耶斯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該影片講述了這一生本不該會有交集的兩位老人,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朋友,並且約定在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完成他們這一生尚未完成的願望。這部電影向觀眾展示了主角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坦然與樂觀,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卡特曾經是個歷史教授,但是因為後來妻子懷孕,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隨便找了一份工作,他對愛德華說;「一轉眼45年過去了,現在我已經是個窮光蛋了。」

在卡特的內心中其實是有點責怪妻子的,因為家庭才導致了卡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實際上,通往夢想的道路往往是隔著現實中的各種瑣事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在理想和現實面對,如果做不到相互成全,那就相互適應和相互磨合吧。

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是不同的,不管你是光鮮亮麗的過完這一生,還是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出現,也有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或許人生就是有一個一個的遺憾疊加而成的。

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一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人會告訴他這一生該做什麼,該怎樣活才有意義。所以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幸運的人也許能找到,而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找不到。

曾經有一千個人被問到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有96%的人選擇了不想,只有4%的人選擇了想。影片中的卡特屬於那4%,但是當醫生告訴他確切時間時,他才明白其實他自己也沒有這麼勇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懼怕說死亡,也總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影片中,兩位老人被告知自己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年的時間了。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時日無多,兩位老人也沒有表現的過度悲傷和難過。他們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沒有整天沉浸在哀傷當中。

在人生中的最後旅程,影片中的兩位老人選擇列出自己的遺願清單,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做一些之前從未做過的事情,用自己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去和過去告別。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類似這樣的挫折和困難時,我們也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只有選擇面對,才有可能開啟之後的人生,不然會一直停滯不前,陷在痛苦中。

當我們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也不必害怕,如果能在死亡前得知自己生命的最終期限,這是幸運的。因為你還有時間去做一些你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瀕臨死亡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會後悔自己走的路,而有些人會趁著自己還有機會去完成自己想做卻沒做的。在這所剩無幾的日子,規劃如何不留遺憾地過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其實,不管死亡有沒有來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人生不易,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沒有人能知道明天會怎樣,時間如同白駒過隙,我們要學會在繁忙的日子中,自己尋找快樂,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快樂一點點。有些事,有機會就去做,別等到沒機會的時候才去後悔。

影片中,就算卡特之前再怎麼埋怨自己的妻子,他最終還是明白了妻子的不容易。兩位老人在經歷過一段冒險時光後,最終也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在臨近生命的終點依舊還是需要最愛的人陪伴在身旁。

《遺願清單》最終告訴我們的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應該認真地度過每一天。一點點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讓到自己生命快終結的時候,才去列一份遺願清單。我們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享受當下。

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遺願清單》人只一生,給生命賦予更多的意義
    影片並沒有大肆渲染那種面對癌症時的恐懼或彰顯對抗病魔時的勇氣,看似是一部喪喪的片子,卻激發了太多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那麼,試想一下如果你還有一年的生命,你會做什麼?醫院老闆科爾和汽車修理工卡特,因科爾的「一個病房,兩個病床,絕無例外」的管理策略,他們住進了一個病房,從開始的陌生,到逐漸熟悉,也在一日一日的相處中有了不同於常人的友誼。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拉赫瑪尼諾夫》年底上演
    《我的遺願清單》再度回歸,溫暖你我,感動依舊當夢想照進現實,你是否會整理自己的人生,為願望製作一張清單?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中文版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經歷兩輪巡演,口碑載道,被觀眾稱為「笑出內傷,融化冬天」。
  • 《我的遺願清單》首次登陸「主場」,華語音樂劇市場「造血能力...
    「遺願清單」的故事。他們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經歷了彼此救贖和成長,最後終於領悟生命的真諦:每天都不留遺憾,才是活著的意義。 自2016年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開啟整劇製作以來,《我的遺願清單》在四年裡演出逾百場,足跡遍布全國22座城市。作品以溫暖與堅定的戲劇內核爆發出一種持久而繾綣的力量,鼓舞著走進劇場的觀眾。
  • 《遺願清單》:用相對華麗的布景,展示了個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坦然
    兩個人身份懸殊,原本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因為住在同一間病房而結識為好友。最後,二人決定在為數不多的日子裡,去完成他們單子上所列出的「遺願清單」。影片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臺灣譯名《一路玩到掛》、香港譯名《玩轉身前事》,而我更喜歡《遺願清單》這個片名,影片的內容由一張遺願清單串聯起整個影片的框架,兩個身份懸殊的人也因為一張遺願清單而成為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朋友。影片用一個簡單寫實的故事,為觀眾帶來哲理,也非常有啟發意義和思考價值。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當他們了解到對方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態度之後,意外地成為同盟,找到了短暫的共同目標:向死而生,一起完成劉寶的「遺願清單」。 「有限生命」是每個人都無法躲避的人生命題。但不可否認,這個話題在年輕人群中的出現率要比在中老年人中低得多。「清單」將「死亡」這個終極命題移植到兩個年輕人身上,讓他們在原本只需要面對「成長的煩惱」的年齡去接受與體驗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生課題。這不僅是將這個命題年輕化,同時也將問題的思考方式年輕化了。
  • 《遺願清單》:2019年手帳和計劃開始寫了嗎?
    活在當下,向死而生,朝著夢想和願望橫衝直撞,怕什麼沒有退路,怕什麼失敗跌倒,只有一次的人生,沒有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樣,難道不是太可惜了麼?卡特列下自己的遺願清單: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親眼目睹奇蹟;開一次野馬跑車;大笑到流出眼淚……然而,卡特卻將清單給扔掉了。這像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有多少人列過自己的年度計劃?攢錢、早睡早起、出國旅遊一次、學英語……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有行動力、有勇氣去將列表上的項目一個個完成?
  • 交叉卡司碰撞火花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再度上演
    導演馬達表示:「在死前去選擇叛逆的完成自己的夢想,這種事情在國內的年輕人身上很少發生,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可以勇敢的去嘗試,因為人生只有一次。」    也正是這樣,給自己一份「遺願清單」(Bucket list),也成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在中文版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中,有兩個年輕人,他們的命運就因為一份遺願清單而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01年當如果你得了絕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時,你想過你將如何度過剩下的時光?放棄還是享受?電影《遺願清單》是關於講述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光中度過兩個人。2007年,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主演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
  • 澳人熱衷完成「遺願清單」 攀登珠峰人數上升50%
    澳人熱衷完成「遺願清單」 攀登珠峰人數上升50% 2017-04-數據顯示,澳人攀登珠峰的人數在2年內上漲了50%,而促使人們去挑戰極限的原因是他們想完成「遺願清單」(bucket list),不讓人生留有遺憾。資料圖: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一直是勇敢者的挑戰。  據《先驅太陽報》18日報導,根據尼泊爾當地最大的澳洲旅行社Intrepid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內,前往珠穆朗瑪峰的澳洲遊人數目已經上漲50%。
  • 一張「遺願清單」扭轉生活
    在寫下一張遺願清單後,一個曾經「肥胖、悲觀、孤單」的迷茫女人徹底扭轉了她的生活。Fed-up Laura Lawson, 26, piled on the pounds after spending every weekend binge drinking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這部音樂劇為何「看哭」觀眾,《我的遺願清單》即將登陸湖南大劇院
    首演至今,三年時間,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看哭」了無數觀眾。6月28日,這部令人動容的音樂劇將登陸湖南大劇院,為湖南觀眾帶來一場悲喜交加的情感之旅。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源於韓國同名作品。而這部劇最早的原型,是改編自羅伯·雷恩執導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該部電影是由好萊塢兩大老牌影星傑克·尼科爾森及摩根·弗裡曼領銜主演。《我的遺願清單》中文版在沿襲原版故事的溫暖與思索之外,將融入更多中國元素,讓這部青春之作散發「小而美」的精緻。
  • 「話劇體」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為什麼看哭了觀眾
    《我的遺願清單》劇照排完戲更惜命了人生只有一次,如果死期將至,不能盡情做完所有想做的事,該有多遺憾?《我的遺願清單》便圍繞這樣一個主題展開:叛逆少年楊曉宇承受不了生活壓力,萌發輕生念頭時遇到了老同學劉寶,劉寶身患絕症,想在死前完成一份「遺願清單」,兩人誤打誤撞,開啟了一趟意想不到的旅程:開演唱會、揍討厭的人、和愛豆結婚、用最浪漫的方式追求喜歡的姑娘、設計自己的葬禮……《我的遺願清單》源於韓國同名作品
  • 日版的《遺願清單》跟美版有很大不同,多了細膩的情感和思考
    對於她的事業,她不放棄的性格讓她堅持了五年。"日本翻拍最經典的特點是,在原版貧富懸殊、經驗視角不同的基礎上,增加了東方文化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如同性之間的相互誤解和衝突:像天海這樣的獨立自主的勞動婦女,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有著豐富而無邊的生活經歷,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所以這是唯一一種充實而不無聊的生活嗎?
  • 笑淚之中珍惜每一天 義烏「後生」方書劍主演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
    人生只有一次,現在回顧你的人生,有多少光彩熠熠的過往?又有多少還未完成的心願?你會有遺憾嗎?如果要給自己定製一份「遺願清單」,你會在這份清單上列出什麼?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講述的是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剛從少管所裡放出來的叛逆青年楊曉宇(張智涵飾),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萌發了輕生的念頭,卻在此時接到了一通宣判他「死刑」的電話——醫院查出他患了癌症。得知自己患病的他,二話不說跑向了醫院。豈料與「真正患了重病死期將至」的同學劉寶(方書劍飾),在醫院「不期而遇」。隨後二人一起執行「遺願清單」的故事。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8月24日開啟銷售
    來自 《我的遺願清單》的兩個少年 也將同你一起 重新開啟2020年的旅程 但是在今天,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無可預知的死亡, 反觀透徹了能夠抓住的生命 既然人生只有一次,
  • 評豆瓣高分電影《遺願清單》:漸入佳境,叩擊心靈
    作者:瀟飛燕《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兩個影帝級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的劇情喜劇電影。兩個主人公,一個是黑人汽車修理工卡特,熱愛生活且知識淵博,有幸福的家庭,愛他的妻子和孩子;一個是億萬富翁愛德華.
  • 《我的遺願清單》裡,有你的影子嗎?
    《我的遺願清單》廈門站時間:2019-09-14/15 周六/周日 19:30  《我的遺願清單》廈門站地點:廈門嘉庚劇院  《我的遺願清單》廈門站門票價格:180、280、380、480  國內自殺題材的藝術創作似乎很少,大抵是因為這裡面的負面情緒太過沉重
  • 《遺願清單》將拍中國版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基努裡維斯新片...
    但這股子風潮還是在繼續,比如在剛剛曝光的廣電總局2月(下)劇本備案中可以發現,由羅伯·萊納導演,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的《遺願清單》也要拍中國版了。       中國版《遺願清單》講述的是一位離異的中年大叔衛志明在生活愈加困窘之時,找到了一份快遞工作,一次到了別墅,起了歹心,見到將死的主人,而後一段幫富豪圓未完成的夢的旅程就這麼開始了......不過,由於本片備案的製片公司和編劇對大眾來說太過陌生,且編劇之前的代表作是《兇宅筆記》,令人對這次中國翻拍並不看好
  • 一份遺願清單
    這是三個很喪的問題,並非讓你一心向死,而是提醒你,人生有限,活著很珍貴。這次疫情,讓全球都陷入了空前的緊張局勢,對每個微小的個人而言,生命的意義,開始變得不同尋常。有的人辭職了,希望在別處找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更加努力的工作,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有的人停下了腳步,離開了這個無限眷戀的世界。
  • 《我的遺願清單》的二度亮相,為上海音樂劇列了一張夢想「清單」
    圖說:《我的遺願清單》劇照 官方圖經過改編,昨晚(3月21日),由「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由製作的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以下簡稱《清單》)二度亮相。一張「清單」,與其說寫滿了「遺願」,不如說是填滿了夢想。上海的原創音樂劇在通往爆款的路上,需要一張夢想的「清單」,更要有不斷修改的勇氣。清單第一條:夢想一定要有的這部作品,光看劇名,事關生死,男人會沉默女人會流淚,值得讓人思考上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