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澄海區人民政府同意澄海區萊蕪成興漁舫酒家「老菜脯傳統製作技藝」項目列入汕頭市澄海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潮汕飲食文化獨具特色,素有「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美稱。潮汕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孕育了潮汕「雜鹹」的產生。以菜脯為代表的潮汕雜鹹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習俗統息息相關。獨特鄉土人文特徵
汕頭澄海自古就是農耕之地,盛產優質蘿蔔,加上毗鄰海洋,出產海鹽,為老菜脯傳統製作技藝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物質基礎。老菜脯在潮汕民眾生活中有密切的聯繫,這些潮汕傳統的佐食佳品,在潮汕的飲食文化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有較強的地理概念和地方風物文化特徵。
潮汕地區偏處海隅,地少人多,生活空間狹小,社會和生產方式表現出與中原地區的一些差異,如何合理開發利用生產資源,體現潮人精明務實的人文精神實質。在飲食文化上,大多有一套程序極為細緻繁雜的物產製作工藝,老菜脯的製作技藝也一樣,表現出潮汕人種田如繡花的工匠精神,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精神力量。
獨有美食文化價值
潮汕老菜脯的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在潮汕生活的鄉民,無不深受美食文化的薰陶。老菜脯與潮汕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飲食文化、民俗文化都有緊密聯繫,在其百餘年的發展歷史中,很好地印證了潮汕飲食文化的發展歷史。是對潮汕獨特的地域性文化的活態記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價值。
菜脯是典型的潮汕風味小吃,在海內外潮人中有較深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史料記載表明,清代開始,老菜脯就隨潮人足跡到達東南亞和世界各地,既是出口商品,也是聯結潮人梓誼、喚起潮人思鄉情結的「家鄉菜」。可以說,老菜脯是最具地域概念、最有民俗習性、最有潮人情結的獨特潮菜。
豐富營養藥用價值
蘿蔔的營養和食用價值,古人早已認識,蘿蔔當藥已有千年歷史。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蘿蔔乃蔬菜中最有益者」。《食療本草》則謂其「利五臟,輕身,令人白淨肌細」,民間則有俗語稱「蘿蔔上市,藥店關門」,更有「冬吃蘿蔔,夏喝茶,醫生改行拿釘耙」的諺語之說。
「菜脯逾老逾值錢」,年份越久,功效越好,可即食、煲湯、煲粥或烹調其它食品,口味獨特。陳年老菜脯內含有糖化脢、膽鹹等有益菌,具有清涼降火、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消食去積、健脾化滯、排毒祛痘、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降低血糖等作用,對於糖尿病、氣喘、膽固醇過高、血糖過高、腹脹、便秘等均有良好的食療奇效,民間有「賽人參」、「胃腸藥」之說。
傳承保護發展開啟新篇章
在工業化和產業化的當代,新風物新時尚不斷湧現,人們舌尖上的味道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製作技藝的老菜脯必然受到了強烈的市場衝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潮汕人家家醃製菜脯、貯藏菜脯,有可能成為歷史。現在市場上已經規模化、機械化醃製的老菜脯,加之原有傳統生產技藝落後,製作程序繁雜,儲藏時間過長,急功近利的一些生產工人較難適應,傳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流傳於民間的老菜脯傳統手工製作技藝亟需重點保護和傳承。
澄海區成興漁舫酒家是誕生並成長於本土的餐飲企業,也是老菜脯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製作上仍然堅持傳統的日曬、石壓等加工方法。1985年創立成興漁舫酒家,長期研發養生潮菜,將老菜脯融入潮菜菜系中,並逐步開發系列產品。現為廣東成興漁舫飲食有限公司、澄海區萊蕪成興漁舫酒家總經理、潮汕老菜脯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榮獲中國餐飲優秀企業家、廣東烹飪大師等稱號,被央視推介為「八大菜系掌勺人」。
經過傳統精工醃製而成的老菜脯色澤光潔,皮柔肉酥,香脆可口,多次受到央視推介和宣傳。同時將老菜脯廣泛應用到潮菜中去,開發出菜脯粒、菜脯條等系列風味小吃,暢銷海內外。2014年春節,央視播出《八大菜系掌勺人》;當年10月,央視播出《美麗鄉村行》特別節目,成興漁舫酒家及王文成均演示了老菜脯作為潮菜佐料的魅力。2015年底,在廣州舉行的第二屆嶺南粵菜發布會上推出首創首發菜品「老菜脯雙鮮粥」,並奪得桂冠。
成興漁舫酒家作為老菜脯醃製工藝的保護單位,繼承先輩傳統製作技法,創新發展開發新的系列品種,多次受到央視推介和宣傳,潮汕老菜脯傳統製作技藝翻開了傳承保護發展的新篇章。
2016年中秋,汕頭市澄海萊蕪島迎來一位尊貴客人——養生大師玄鶴子。他應弟子、成興漁舫總經理王文成之邀,前來萊蕪島過節賞月。
度假期間,他和徒弟王文成就養生潮菜的研發進行廣泛探討。當了解到王文成開發的老菜脯,已列入澄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時,豎起拇指誇獎。他認為,老菜脯是潮菜中最為重要的食材之一,廣受大眾喜愛,其製作工藝源遠流長,融入了潮汕文化。進入非遺名錄,可以彰顯老菜脯內涵和魅力,更好提升養生潮菜的文化品味。他還認為,老菜脯除了大眾熟知的食用、養生價值外,還具有潛在藥用價值,在這方面要繼續研究。
玄鶴子還當場賦詩:一日三餐養生菜飯,美味湯飲食養為鮮。老菜脯餚佳中奧妙,成興漁舫獨創領先。
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出身於玄學世家,父親是著名的嶗山道人玄中子,自幼承玄中子傳授道家養生學、中華醫學、食養食療、道家玄學及武學母親信仰佛教。他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武、堪輿,兼修醫學、養生等學科,終成為當今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