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8日,據彭博社報導,在審核了製造商提高安全性的修改方案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准最早當地時間周一(29日)開始波音737 Max試飛測試。美國航空局已在28日郵件通知國會這一決定。
在因兩次重大墜機事故而停飛超過15個月後,這一進展意味著監管部門終於認可了波音737 Max飛機安全性改進建議。
受多起空難、全球停飛影響,波音公司2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股價也出現大跌,從去年3月高點435美元到現在170美元,市值縮水約14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80億元。
波音尋求復飛737 Max
據中新網報導,當地時間29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檢測小組成員將展開對波音737 MAX機型飛機的認證及檢測工作,預期將至少持續3天。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檢測小組人員將前往西雅圖附近的波音機場,接受幾小時的飛行前簡報,然後登上一架裝有特殊檢測設備的737 MAX飛機。
一位知情人士說,這個小組將有系統地執行預先安排好的各種空中狀況,例如大角度傾斜轉彎等,並在主要位於華盛頓州上空的航線上進行比較劇烈的操駕動作。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飛行計劃還可能包括在華盛頓州東部摩西湖市的機場做著陸後連續起飛動作。
知情人士表示,機師將刻意觸動修改過的「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並可能操演所謂空氣動力學上的完全失速狀況。這個系統在此前兩次重大空難中都出現過問題。
報導稱,這次飛行測試對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企業危機的波音公司關係重大。此前,印度尼西亞獅子航空公司和衣索比亞航空公司各一架737MAX客機分別於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失事,合計致死346人,原因均關聯防失速的「機動特性增強系統」。該型客機隨後全球停飛,並於今年1月停產,5月恢復生產。
美國聯邦航空局「認錯」
6月17日,美國聯邦航空局局長史蒂芬·迪克森承認,這一民用航空監管機構和波音公司都在波音737MAX系列客機問題上「犯了錯」。
迪克森當天出席國會參議院商業委員會有關客機認證的聽證會。他回答議員關於737MAX客機的提問時說:「錯誤已經犯下。」
參議員特德·克魯茲追問:「所以,不知道什麼人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而且沒有任何後果?……什麼錯誤?誰犯的錯?」
迪克森沉思片刻後回答:「製造商犯了錯,聯邦航空局在監管上犯了錯。」他隨後說,737MAX使用了新的防失速系統,「由於設計改變,所以(聯邦航空局)沒有完全理解飛機控制系統」。
圖片來源: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一名參議員認為聯邦航空局「妨礙」調查,迪克森否認,稱航空局配合多項調查,調查仍在繼續。
兩起空難發生後,聯邦航空局承認長期把客機認證「外包」給波音等飛機製造商,以節省開支。這一做法遭各方強烈批評。
最強對手成難兄難弟
波音公司2018年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總額達1010億美元,全年實現淨利潤約105億美元。衣索比亞航空事故發生後,據《福布斯》網站預計,每年737MAX型號飛機訂單可為波音公司帶來320億美元的收入,這意味著該機型目前是波音公司最賣座的產品。
波音公司2018財年年報中提到,2018年波音總計交付256架737MAX機型。截至2019年1月31日,波音總計獲得737MAX訂單5012筆,交付376筆,未交付4636筆——約佔波音全機型訂單總額的80%。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2019年,波音公司出現2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全年銷售收入765.59億美元,較2018年下跌24%,虧損超過6億美元。根據報告,波音公司2019年僅交付飛機380架,2018年同期該數字為806架,減少了53%。波音公司各類機型未交付的確認訂單已經達到了5400架,價值4630億美元。
當地時間4月29日,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分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給這兩家飛機製造商造成了嚴重衝擊。
波音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波音營收169億美元,同比下降26%;淨虧損為6.41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獲得淨收益21.49億美元。期間,波音公司只交付了50架客機,這一數字約為2019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飛機交付數量減少影響了波音公司的現金流。
為了提高資金流動性,波音公司考慮同時實施裁員和減產的措施。波音公司執行長卡爾霍恩,在29日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波音公司考慮將員工人數裁減約10%,被裁人員主要集中在商用飛機部門。
此外,波音公司還計劃減少其787夢想客機的產量,從一個月生產14架減少至一個月生產7架。為了籌集資金,波音正在考慮可行的方式。
波音公司執行長卡爾霍恩表示,波音需要資金,航空業需要資金,供應鏈也需要資金,考量所有可能後會提出合適的申請,不排除向公開市場融資。
空中巴士公司的業務同樣受到疫情衝擊。空客公司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空客的營業利潤為2.81億歐元,同比降幅約49%;淨虧損額為4.81億歐元,而去年同期淨收益為4000萬歐元。空客執行長福裡近日稱,航空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且這仍處於「早期階段」。福裡說,即使疫情後放鬆旅行限制,也需要花很長時間來說服人們回到飛機上,至於多久,則難以預測。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杜恆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央視新聞、中新網、北京青年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