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心理分析專欄:你憑什麼進行繪畫心理分析

2020-12-19 碩博心理

碩博心理撰稿人:劉剛

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劉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途徑;繪畫治療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這裡的繪畫,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繪畫過程、可以是對繪畫作品的描述。

在繪畫心理分析的過程中,有人關注的是繪畫的過程和繪畫者對繪畫作品意義的解讀。如果你恰巧也是這樣的,那麼你和以弗洛伊德、榮格為大神的心理專家們都覺得繪畫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媒介,通過繪畫探討那些過去發生在作畫者身上的人生故事,走向了精神分析取向的道路。

還有一些人,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變好的潛能。因而在繪畫心理分析的過程當中更願意給別人營造一個有利於對方自我表達的氛圍,讓作畫者自己去欣賞自己的作品。通過這個過程,作畫者學會用新角度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從而實現持久的改變,逐步的接納自我,最終達到自我整合。如果你覺得這段話挺有道理的,那也願意這樣,那麼你和這類心理專家一樣,採用的是人本主義的觀點。

當然從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更多的人認為採用恰當的藝術心理教育,對存在認知行為或情緒障礙的人提供治療,幫助其症狀得以改善,主要用於處理情緒紊亂,核心是發育遲滯的兒童青少年等。

當然繪畫心理分析、繪畫治療作為一種方法已經不僅僅是針對有問題的人群,那些需要自我成長、有情緒困擾但是有沒有到心理障礙的人同樣適用。所以請你相信,心理學不是一個小眾的學科,也不是只針對「有病」的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

為什麼要和大家講你不同的繪畫心理的取向呢,因為那你採用不同的取向,在你實際工作中就會採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有的人更注重分析、有的人更注重陪伴、有的人更注重改變。

既然繪畫心理分析的用途這麼廣,那麼學習繪畫心理分析都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有效工具,繪畫傳遞的信息量比語言豐富、表現力更強,這些可能大家都知道了。那麼你知道嗎,不管你是哪國人、多大了、有沒有結婚、掙多少錢啊、繪畫心理分析可能都會對你產生相同的作用。從黃髮小兒到耄mào耋dié老人,都是繪畫心理分析的受眾人群。

同時繪畫心理分析技術不受語言、年齡、認知能力及繪畫技巧的限制。所以請在別說:我不會畫、我畫不好……這類的話。只要你願意去畫、願意去表達,總是可以把自己內心想表達的東西表達清楚。

其次,繪畫心理屬於一種直覺式思考方式,往往能透露潛意識的內容。很多人覺得好像是「做遊戲」,(「做遊戲」三個字我有打引號哦),因而不會有太強的牴觸心理,趣味性也強,特別適合心理學愛好者和新手諮詢師接觸學習。

最後有人會問,那如果我知道畫什麼代表什麼意思,會不會就對我失效了。比如說你這次讓我畫了一棵樹,你給我解讀了,那我下次不這樣畫一棵樹了,是不是就失效了。

其實一個人的習性、筆記、還有擅長的方式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改掉的;同時即使是在掩飾,也是看得到一些痕跡的;更何況很多來找我們做繪畫心理分析的人,都是希望通過一種方式去表達自己、或者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解決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又怎麼會刻意的去掩蓋自己呢。因而繪畫心理分析,不受練習效應的影響,即使你知道畫什麼可能代表什麼心理含義,但是只要你願意真誠的、真實的去表達、依然會表現出它本該出現的圖像和畫面。

繪畫心理還具有可以個體實施、也可以整體實施的特點,就是說你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給一個人做這樣的心理分析,也可以給很多人同時開展這樣的心理分析。並且可以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自然開展,不受地點和環境的限制哦。

當然在詮釋繪畫作品的時候要進行客觀化分析,不能靠猜想。在進行繪畫心理分析之前都應先了解患者家族史、既往史、發展史和一般生活情況,簡單地說對這個人之前了解得越充分越好;不僅僅要了解繪畫作品本身,還要觀察這個人的繪畫過程,同時結合作畫者一系列或一段時間的繪畫作品,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心理分析。

分析一副繪畫作品,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去分析:

第一,是從整體上去分析。

包括畫面的大小,畫筆的力度構圖顏色等。比如說一個畫的畫面充滿了整張畫紙,畫面顯得得非常的大,有可能是衝動、充滿攻擊性的傾向,也有可能因內心的無力感而表現出的外在的防禦機制,簡單地說看起來強大的背後是源自於內心的害怕。這其實是一道概率題,就是大部分的人可能有以上這些問題表現的一部分,小部分呢全有或者全沒有。

還可能表現出情緒化,躁動的傾向、也可能是內在控制不良,就是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第二是從繪畫的過過程上去分析。

包括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是否有塗,擦花了多長時間,等。一般最先畫的事物或部位,是這個人最關注的地方。如果有很多塗擦的痕跡表明作畫者可能有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或追求完美的個性。

第三是從畫的內容上分析,要分析具體主題。

如畫人、畫樹、畫房子等等,繪畫分析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分析作品的應該是專業的、慎重的,不能照搬文獻的隻言片語去解釋,一定要結合實際,從整體上進行個性化分析。

我今天給大家留一個小的課後練習:請你拿出兩張A4的白紙,用彩色鉛筆或彩色蠟筆在一張紙上畫「在風中」這個主題,在另一張紙上畫「在雨中」這個主題,圍繞這兩個主題自由創作,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怎麼表達就真麼表達。

注意,畫好後,可以去感受你畫出來的「在風中」和「在雨中」,去感受,雨大還是雨小,風強還是風弱,風和雨有分別是從前、後、左、右、上、下、哪個方向來的?可以去感受它在向你傳達著什麼信息。如果你願意,可以在畫的背面寫下你的年齡、性別、職業類型以及你想表達的一切是什麼發送到我們的郵箱280859240@qq.com會有機會得到我們認真的回覆哦~

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雖然我只是心理學界的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努力做到我的最好;用真誠的態度、客觀、專業的方式向每一個願意關注我們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們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學知識。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裡,世界和我陪伴著你。

參考文獻:

1. 《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 》作者:(美) Moschini 陳侃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02月

2. 《HTPC房樹人繪畫識人技術》作者:李元榕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3. 《心理治療》(第二版/本科心理//十二五規劃)作者:胡佩誠 主編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09月

4.《心理治療(一)》作者:鄭日昌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5.《揭開你人格的秘密:房、樹、人繪圖心理測驗》作者:張同延,張函詩 著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6月

6.《筆跡心理學:通過筆跡透視他人心理》作者:鄭日昌 主編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相關焦點

  • 繪畫心理分析專欄:繪畫心理發展的那些年
    碩博心理撰稿人:劉剛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劉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途徑;繪畫治療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這裡的繪畫,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繪畫過程、可以是對繪畫作品的描述。
  • 心理諮詢技術之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藉由繪畫的過程,個體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將自己的內在主觀世界客觀地呈現在紙上,亦使繪畫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實現意識化,獲得成長與滿足。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左半球主要用來解決與言語相關的內容,而右半球則用於處理與語言性無關的其他內容,包括視覺感知分析、藝術天賦、情緒情感以及其他相關的心理功能。
  • 繪畫心理體驗|畫一棵樹看出一個人
    小貼士在臨床心理學中,給被試者鉛筆、橡皮以及幾張白紙,要求他們在白紙上描繪一些圖畫,然後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這些圖畫進行分析、評定、解釋,以此來了解被測驗者的心理現象、功能,判定心理活動的正常或異常等問題,為臨床心理上的診斷和治療服務。有關這種形式和類型的心理測驗統稱為繪畫測驗。
  • 通過兒童畫分析兒童的心理世界,分分鐘讓你成為兒童心理專家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你家的孩子不愛和你交流?你家的孩子不夠自信?你家的孩子不愛學習?等等一系列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繪畫時的構圖、顏色、位置、用筆力度和畫面形象大小等要素來認識兒童的心理特徵,有效的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孩子的畫中藏著什麼秘密呢?
  • 一筆一畫間都在暴露人格:詳細解析房樹人繪畫心理
    開門見山,畫畫可以傳達個人的一種狀態和情緒,你可以感受一下莫奈和梵谷的畫作,即使不是藝術專業的人,也能簡單體察到他們的迥異性格。 我們不是大畫家,但也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來分析自己當前的心情、環境。
  • 房樹人心理繪畫,你可以比同齡人更懂自己
    -看見你,陪伴你-本周新玩法之——房樹人繪畫你可以比同齡人更懂自己一張紙,一支筆,一幅畫可能為你展示一個你前所未知的內心世界認識那個你還沒發現的自己【什麼是「房樹人繪畫治療」?】房樹人由美國心理學家Buck.J.H率先於1948年在美國《臨床心理學》雜誌上系統論述,是繪畫心理測驗中最常用的一種。它可以幫助畫者:了解自己深層的動機、情緒和性格傾向,幫助人們揭開人格密碼,隱藏的內心世界,甚至連本人都不曾覺察的潛意識。
  • 心理話,心理畫 高新實驗學校組織「我繪我心,手繪傳心」主題繪畫...
    豆蔻青春激揚少年但即便如此又有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成長沒煩惱呢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張玉峰)在高新實驗學校心理節中,美術組以繪畫作為媒介,組織了「我繪我心,手繪傳心」主題繪畫活動,鼓勵學生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以圖像化的形式表達出來。
  • 【回到寫生】好書推薦丨《繪畫形式語言分析》—— 第八章 勢(上篇)
    讓我們做你的掌中美術館~~~第八章  勢(上篇)我們可以借鑑物理學中有關「勢能」的概念來談繪畫的「勢」。可以看作是爆發前的能量積蓄。繪畫中的「勢」也可以看作畫面因積蓄力量所表現出的張力,蘊含了澎湃能量和生動的氣韻,體現了生命的活力。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畫面流動的動勢 ;二是畫面能量積聚的氣勢。繪畫的動勢指畫中圖形發生位移或形變的趨勢。既然是趨勢,就是體現在心理上的知覺感受,不是真正的改變。
  • 美術教學:大家認可的最好的,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教學設計
    同時國家在1999年10月出臺了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宏觀管理與指導的法規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它規定了教育活動中的組織、實施和評價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性,規範了教育觀念、方法、措施、經驗等等。所以根據《剛要》的要求,在幼兒美術繪畫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兒童繪畫心理學就顯得尤其重要。
  • 靜茹親臨丨9月相約啟邦,一個讓美術老師痴狂的繪畫心理學課程!
    第一本《尋夢園》畫的是童年裡那些光怪陸離的幻想,第二本畫的是青春感悟,所以取名為《年輕的證據》,第三本是重新畫了一遍的《尋夢園》,第四本是《回憶我的70年代》,還有一本則是近些年靜茹老師的《兒童繪畫心理解析》系列大作,通過繪畫心理愈療來了解兒童的心理,幫助兒童更好的開發智力和情感表達,賦予美術老師另一重崇高的身份和使命,也是目前美術繪畫界讚譽和呼聲最高的。
  • 繪畫讓小朋友「做情緒的主人」
    房樹人繪畫:叛逆青春期引導有妙招生命教育第一堂課程以「認識生命」為主題,香洲區心理協會的劉老師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身體各個器官,同時還講解了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引發孩子們對身體的關注和認識。
  • 黃曉紅博士《畫中有話》敘事繪畫體驗活動&新書籤售會剪影
    我們常常觀察到在繪畫過程中,特別是兒童的繪畫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自發的言語敘述。這樣看來,敘事和繪畫在臨床實踐中又從來都是一對十分匹配的工具。心靈依靠這兩種語言的合作,才走得更自然,乃至更深遠。我們知道,繪畫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潛意識的投射。而來訪者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是自由的,隨著潛意識進行。而繪畫敘事治療把繪畫作為一個切入口,更為自然地使來訪者接受。
  • 心理認知規律告訴你,幾歲讓孩子學習繪畫,不會損害他們的想像力
    如果說有什麼最能體現兒童的思維認知的話,我一定會選繪畫,因為繪畫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把孩子的所思所想接近完美的呈現出來,是兒童思維的最直接體現。有什麼樣的認知水平,他們就會創作出什麼樣的繪畫作品。當然,前提是孩子沒有受到成人的影響,不是在模仿成人的繪畫。
  • 內蒙古女子戒毒所開展「繪影·畫心」團體繪畫治療活動
    近日,內蒙古女子戒毒所組織康復鞏固區戒毒人員開展「繪影·畫心」團體繪畫治療活動,引導戒毒人員增強自我意識,修復個性缺陷。活動採用團體繪畫與座談形式,在「房樹人」經典心理測試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參與者簡單地繪畫房、樹、人等常見的事物,繪畫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啟示透過房樹人測驗,可投射出個人的心理狀態,鼓勵參與者有系統地把潛意識釋放出來,透過潛意識去組織自己的動機、觀感、見解及過往經歷等。心理諮詢師結合專業心理知識現場分析圖畫蘊含的心理意義,幫助參與者了解自己經歷事件的本質、對外界的接觸取向以及個人生活模式。
  • 運營向競品分析:以繪畫社區產品「畫世界」為例
    本文以繪畫類社區產品「畫世界」為對象,展開了產品概述. 功能架構. 內容. 用戶等方面的分析與說明,並對比結合筆者所負責的一款產品,提出該類型產品的優化建議。
  • 如何借兒童畫解讀兒童心理
    1.兒童畫心理解讀的內涵兒童畫的心理解讀是以「繪畫投射技術」作為其理論基礎,通過兒童作畫時的反應,了解其情感世界的技術。因而,在對兒童畫做心理解讀時,一方面,要了解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對構成作品的種種要素進行分析、了解。
  • 美術繪畫之樹的畫法,樹枝、樹幹的分析,以及基本步驟總結
    繪畫一站本期導讀哈嘍,小夥伴們又見面了。本期繪畫一站主要為大家講解一下樹枝、樹幹的分析以及畫法,了解樹幹、樹枝的重要性。在寫生時遇到樹作為畫面主體物時,樹的主幹和枝幹的表現較明顯。1.樹枝、樹幹的分析繪畫一站為你總結一下幾點:①樹的暗部面積較多,亮部較少。在鋪色時要主觀將樹葉、樹幹部分明暗區分開,主要的枝幹勾出,相對比樹葉的顏色樹幹的顏色偏暖一些。 ②細化樹的樹枝、樹幹,增加灰面,提亮亮部層次,豐富樹的邊緣線,如圖(2)所示。
  • 用繪畫戰勝抑鬱,用藝術創作開啟療愈之旅,揭秘什麼是藝術治癒師
    小時候,你可能覺得畫蠟筆畫、做拼貼畫、做沙子城堡或者黏土上按手印非常有趣。成年後,雖然你不會認為自己富有創造力,也不會認為自己是位藝術家,但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藝術的治癒性。你的愛好可能是繪畫或者攝影,你享受創作的過程,意識到進行創作進行創意活動有助於減壓。你甚至會用畫畫的方式來記日記,隨手勾畫出自己的夢境,你會注意到自己畫出的各種符號、思考他們的意義。
  • 愛看心理醫生的阿根廷人:「精神分析民族」的精神危機
    許多大學自五十年代起開設心理學專業,並教授精神分析,這樣一來,精神分析為知識階層所廣泛接受。當時,在一眾精神分析師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是一個創始人為梅蘭妮·克萊恩的精神分析支派。在克萊恩學派的影響下,大學培養了一批傾向於接受精神分析方法的新心理學家,新的治療方法也逐漸得到應用,甚至進入了公立醫院,為大眾進行心理治療。
  •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一個作家,如果把心理分析寫進作品,那就很...
    1935年,在德軍佔領華沙前夕辛格離開波蘭移民美國,辛格在美國以當編輯和寫作為生,後來在紐約的《猶太每日前進日報》擔任記者和專欄作者。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 辛格是一位具有強烈民族使命感的作家。身為一名猶太人,辛格對於自己民族的命運和前途感到深深的憂慮,他的小說創作也處處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