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你開心每一天。買海鮮,如何避免「毒」海鮮?海鮮商販:教你3招,一眼就能區分。今天我們來說說海鮮,如何巧妙識別毒海鮮。海鮮的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鮮美。市場的海鮮品種多多,但購買海鮮還真是門學問,你可能一不小心就進坑了,白交了學費不說,食用起來還不安心。
市場的海鮮經過燈光照射,看起來十分漂亮動人,但漂亮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比如受到汙染的魚、用甲醛或雙氧水處理過的海產品。只有清楚地知道,才能購買到健康的海鮮,讓家人吃得安心。
今天琦哥教大家如何識別有毒海鮮,買到好貨。
【汙染魚】
魚類營養豐富,相比肉類來說,魚肉更受歡迎。由於水質不同,市場上的魚都是在魚缸裡養的,你不會知道原生長的水質,只能通過判斷,來發現受汙染的魚。那麼如何分辨呢,看下面三招分辨出汙染魚。
1.看魚形
通常來說, 受汙染的魚眼會渾濁,甚至向外鼓出。汙染重的魚形態有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表皮發黃、尾部發青,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脊椎彎曲、畸形。
2.聞氣味
受到汙染的魚有異常的氣味,像大蒜味、煤油味、火藥味,很多人吃魚的時候,感覺有一股汽油味,也是受到了汙染的魚。沒受過汙染的魚,有明顯的腥味。
3.看魚鰓、魚鱗、魚鰭
魚的呼吸器官是鰓,所以,很多的毒物堆積在這裡。受汙染的魚的魚鰓不光滑,較粗糙,呈暗紅色;魚鱗也會大小異常,胸、腹鰭不對稱。
【甲醛、雙氧水處理的海鮮】
經過甲或者雙氧水處理的水產品顏色鮮亮,表面的黏液減少,看起來很漂亮。很多不法商販會利用化學品,使自己的產品保存時間長,銷售的更好。這樣處理,會危害人的健康,這樣的海鮮他們自己都不吃。那怎麼鑑別呢?看下面4點。
1.看細節
經過處理的海鮮通過看一些細節就能發現,比如海蠣在浸泡過後,身上原本附著的黏液會減少,褶皺清晰可見,並目湯水不渾濁;魷魚浸泡後會更白皙鮮亮,表面的黏液減少。
2.摸手感
經過溶液浸泡的海鮮捏起來會比較硬實,沒有彈性。比如魷魚、海蠣會變得光滑且無黏感,蝦類則會變得又硬又脆,容易斷碎。
3.聞味道
正常的海鮮都有一點腥味,經過化學溶液浸泡的海鮮,會有一種類似醫院的藥水味道。
4.看價格
價格比正常價便宜很多的海鮮,也要注意了。一分錢一分貨,便宜裡面肯定有貓膩。
【毒海帶】
海帶選擇有秘訣,正常的海帶是褐綠色。新鮮海帶經開水燙,再晾乾處理,顏色也應該是灰綠色的。經過化學浸泡的海帶是鮮綠色,看起來特別綠,吸引大家購買。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購買魚、海鮮、海帶的避坑技巧,為了家人的健康,購買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