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首名為《黃種人》的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這是一首歌頌中華民族子孫堅強不屈、奮發向上的歌曲,配上旋律很容易讓人感覺到激動、豪邁,激發對中國的熱愛之情,對於「黃種人」這個稱呼,人們似乎並沒有感到什麼「奇怪」。
但其實,中國人被稱為「黃種人」不過200來年的歷史,在西方人的眼中,以前我們被劃分為「白種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王朝在世界範圍內一直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所以很多國家都會派使者來中國朝貢、學習,後來不少傳教士也來到中國傳播思想,比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他們通常還會帶來西方的科學技術,也把中國先進的技術帶回去。
當時他們對中國人的描述是「白皙、略暗的白色、橄欖色」很少有人會用到「黃色」,甚至認為中國人和他們「一樣白」,所以明清時期西方人眼裡我們是「白種人」。
其實,這完完全全是帶著「歧視」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對於歐洲人來說,白色象徵著「純潔、神聖、高貴、智慧、文明甚至富有」,總之什麼好詞好句都能用在上面;相對的,黑色就象徵了「骯髒、野蠻、低賤、邪惡與貧窮」,看看西方人對他們口中的「黑種人」做了什麼就能看出來。
當年中國國力強盛,這些傳教士來到中國當然客客氣氣,加上中國人本來就「不黃」,當然就用了自己認為「最高貴」的白種人來稱呼我們,然而隨著後來傳教士在中國屢屢碰壁,氣憤的他們就開始給我們「換色」了,「棕色、古銅色」甚至「深綠色、黑色」都出現了,難道我們皮膚經常變色?
可見在他們的眼裡,你的皮膚是什麼顏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國家實力怎麼樣,你對他們的態度怎麼樣,所以所謂「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都是帶有歧視的。
同理在日本身上也發生過,16世紀末期日本很多人開始信仰基督教,所以西方世界眼中的日本人是「很白的」,結果1614年日本禁止基督教,日本人立馬成了「深黃色」,大家自己「品味」一下西方人的做法吧。
1735年,一本名為《自然系統》的書橫空出世,裡面光明正大地用「fuscus和luridus」2個拉丁詞語形容亞洲人,它們都是「淺黃色」的意思,但除了這個意思,它們還有「死亡、像幽靈、陰暗」 的意思,你說作者林奈用這詞是幾個意思?
1795年,一個無恥的人來了,他叫布魯門巴哈,在林奈的基礎上直接把我們改為「黃種人」,而且提出了「蒙古人種」的概念,可謂用心險惡,為什麼呢?因為西方人是相當害怕成吉思汗、帖木兒的,蒙古鐵蹄當年輕輕鬆鬆踏破了歐洲,看到「蒙古人種」這幾個字,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很快,名為「黃禍論」的極端民族主義理論出現了,裡面大肆宣揚「黃種人對白種人是威脅,白種人要聯合起來對付黃種人」,直接把矛頭對準中國和日本,由「黃禍論」產生出了許多可怕的抹黑言論。
所以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學術界早就公開對「膚色劃分人種」的方式提出了批評,這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當然了,別人國家聽不聽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人為何還要稱自己「黃種人」呢?這就要結合本國的歷史文化了,在中國,人文初祖乃「黃帝」,母親河乃「黃河」,孔子將黃色定為「正色」、「上色」,帝王們更是最愛著黃色。所以在中國人的眼裡,「黃」是非常美好的顏色,所以才一直延續了「黃種人」的說法。
筆者以為,西方這種自欺欺人的「膚色劃分人種」方式就如同一個人生氣亂給對方「取外號」,是十分幼稚可笑的行為,我們會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強大,並不會因為這種「外號」而影響自己,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