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桔子水晶酒店的低俗推文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經比較了解了,官方的道歉也已經出了兩天了,熱度不減反增,不覺讓人奇怪。就作者而言,推文本身出現時並沒有關注,身邊的朋友同樣也知之甚少,但道歉聲明出來後反而成為了一個熱點,很多人才返過去了解事情原委及經過。
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表面上是桔子水晶酒店公眾號發了低俗推文,引起公眾不適、反感、聲討,形成輿論壓力,桔子酒店事後反省自身錯誤,公開道歉,試圖重樹企業形象。但實質上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可以先小人般的假想:整個事件是否都是在被設計中,低俗推文-公眾不適(傳播起點)-群情激奮(快速傳播)-公開道歉(再次傳播),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播效應。反正結果是桔子水晶酒店再一次高頻的展現在社會公眾面前,知名度提升了。當然企業聲譽也可能受損。我們無法判斷事件的真相,我們選擇相信是因為公眾號運維人員的問題,導致了事件本身,而不是事前有意的設計事件本身。
但這種思考,無疑給人一種可怕的想法,正如之前出現過的各類低俗傳播事件,網際網路的傳播效應已經形成了太多網際網路傳播營銷的路徑,優質內容正向傳播速度有時遠遠低於低俗批判傳播的速度,正如一句俗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本質上的共同之處在於社會公眾的心理,大眾樂於所見的內容必定是哪些有吸引眼球的事情。羅胖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講的「你在朋友圈裡又佛又喪,你在收藏夾裡積極向上」亦是如此。
為求傳播效果,不計後果,不論社會公序良俗,前有「咪蒙」,後有「水晶」等,但是不論是作為此事件的公眾號運營人員個人來看,還是作為桔子水晶酒店的主體來看,他們都是為了企業知名度,為了傳播,為了運營本身這個工作(相信軟文的傳播和閱讀量會跟他們的績效掛鈎),有意或無意的忽略掉了社會公序良俗,或者說社會的公序良俗已經沒有在他們考慮和評估軟文的導向指標維度內了,這才是我們應該反思和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事件本身。糾正單個事件,單個主體的偏差容易,但解決問題產生的土壤卻很難,更難的是或許我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不知道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