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陝西漢中,下雪天,竹橋上結滿冰碴子,村民和孩子們走在上面比較危險。視覺中國 圖為了方便孩子們上學,村民自籌資金用鋼板、竹子和鐵絲建起簡易竹橋。
然而,橋窄且滑,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橋下的可能。城固縣天明鎮瓦屋村和黃泥村的村民們盼望著孩子們能有一座安全通行的「方便橋」。「孩子天天踩著這竹橋過河上學,要是跌到河裡可怎麼辦?」家住天明鎮瓦屋村68歲的王天富說。
他們村和隔壁的黃泥村目前共有67名學齡兒童(其中小學生53人,幼兒班學生14人),孩子們上學,必須經過村旁的南沙河,到對岸的二裡鎮黃岡小學。
瓦屋村和黃泥村的孩子們到對岸上學,一般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條是上遊3公裡處有一座馬家河大橋;另一條就是通過村旁村民自籌自建的簡易竹橋上學。
「如果走馬家河大橋,單趟需要繞路6公裡,所以都不願意走。」王天富說,他孫女就在黃岡小學上一年級,他每天都要早晚兩次去接送孫女上下學。幾十年來,他們兩個村先後修建過石板橋、木板橋,再到現在竹子做成的橋。
黃泥村村民黃師傅說,每年9月1日開學前,村民會將竹橋搭好,到了汛期,應政府防汛要求,在次年4月份將竹橋拆掉,「汛期河水太深時,我們就會早早起來繞路走馬家河大橋送娃上學,但有時也會蹚進齊腰深的河水,背著孩子過河上學。」
趙大銀說,去年10月,他有一次送孫子上學時,孫子不慎從竹橋上掉落水中,他趕緊跳入河中將孫子抱起來。「我以前也掉到過河裡,像冬天下雪時,竹橋上結滿冰碴子走起來還是比較危險的。」10歲的羅集斌說,他每天獨自過竹橋上學,「就像蕩鞦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