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孤獨六講》:享受自由而豐富的孤獨

2020-12-11 麥田的鴿子

讀蔣勳的《孤獨六講》,

餘香滿口,

感慨頗多。

觀念和思考內容打破了固有的思維模式,

一扇神奇的大門在豁然洞開在眼前,

吸引我向更幽深處探索。

作者的思想深邃,思考維度廣闊,

看了只覺好,苦於語言的局限和表達的笨拙,

修為有限,辭不達意,

不如摘抄一些精華,多多體味。

一個一個敲下這些字,內心熨貼而舒展。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蔣勳

在一個城市的角落孤獨坐著,

看人來人往,

看忙碌於生活中的眾生,

有片刻孤獨,

坐下來,

為自己泡一杯茶,

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

跟自己在一起,

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做自己的朋友,

更愛自己一點。

——蔣勳

有時候你會發現,

速度與深遠似乎是衝突的,

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

滿滿地儲存一種情感、

醞釀一種情感時,

你便不再孤獨;

而當你不能這麼做時,

永遠都在孤獨的狀態,

你跑得愈快,

孤獨追得愈緊,

你將不斷找尋柏拉圖寓言中的另外一半,

卻總覺得不對;

即使最後終於找到「對的」另外一半,

也失去耐心,

匆匆就走了。

——蔣勳

孤獨的核心價值是

——跟自己在一起。

相關焦點

  • 美學家眼中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和《因為孤獨的緣故》
    大家最關心的,無非就是這年怎麼過,怎麼過得熱鬧,但小編卻想給大家「潑冷水」,說說一些關於孤獨的話題。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話題的主角是蔣勳先生,要講的是他的兩本關於「孤獨」的書。有人怕孤獨,我也怕孤獨。但我從此書開始,對情慾、對語言、對革命、對暴力、對思維、對倫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書裡的六個論點幫我打開全新的思維方式。蔣勳的文字溫雅亮麗,清澈通透,讀讀無妨。這是一位「書蟲」對蔣勳先生《孤獨六講》的推薦語,這也是我今天要推薦此書給大家的主要原因。
  • 蔣勳《孤獨六講》:享受孤獨,是一個人完滿的開始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都是孤獨的個體。其實,不止在匆忙的城市中,我們生來便註定孤獨。低級的孤獨,讓你倍感寂寞;高級的孤獨,才是一個人完滿的開始。03享受孤獨前兩天和媽媽接視頻,她說劉阿姨家女兒結婚了,男朋友是高中同學,在一起五六年了。說完後,囑咐我,趕緊要找對象了。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交流孤獨之美
    十月是個好季節,尤其是溼熱了半年的南方,清晨,風像軟軟的綢緞,涼絲絲,滑滑的,撫摸著肌膚,空氣透著淡淡花草的清香,周未,坐在天台上靜靜地讀這本幾次都未讀完的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一書,那感覺無比溫暖而幸福!
  • 蔣勳美學丨《孤獨六講》一:情慾孤獨
    蔣勳丨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文字僅供交流學習所用,版權歸蔣勳老師及出處所有。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孤獨六講》是一本蔣勳的散文集,全書將了其對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的觀點,談論了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蔣勳,福建長樂人,臺北孤獨,也是一種美。說到孤獨,或許沒有人願意主動面對孤獨吧。例如,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百般敘述卻無人理會,又如語言過於蒼白,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現實,我們無法語言我們的生命,更無法表述我們的孤獨。曾經《奇葩說》馬東說過一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或許就是語言的孤獨吧。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被譽為「臺灣文化教父」的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說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蔣勳先生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但他要談的是:「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後再推《生活十講》
    臺灣「美學家」蔣勳《孤獨六講
  • 蔣勳:關於孤獨的六個關鍵詞
    臺灣美學學者出版新作,談論文化、事業與人生哲理   蔣勳 關於孤獨的六個關鍵詞   提起孤獨,我們總認為這不是什麼好詞兒,可是到底什麼是孤獨?一個人如果就是孤獨的話,那兩個人難道就不孤獨嗎?在臺灣美學學者蔣勳眼中,華人世界不是孤獨太多了,反而是太少了。
  • 除了蔣勳的《孤獨六講》,你還了解孤獨的哪幾面?
    孤獨這個詞一直都被人們提及,每個人對待孤獨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人覺得,孤獨,是認識自己最好的機會。但有的人,差點在孤獨中滅亡。對於孤獨這個多樣化的話題,我覺得沒有一個非常統一化的論證。就我個人的認知而言,大概可以從以下3個角度認識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之革命孤獨、暴力孤獨、倫理孤獨
    在權利當中,人不見得完全沒有夢想,但他的夢想必須收斂,講得好聽一點,就是「務實」,講的難聽就是沒有夢想了。完成沒血的詩需要孤獨感,可是現世的繁華難以保持孤獨感。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 學者蔣勳談「孤獨美學」:為儒家找點缺少的部分
    試圖用語言與人溝通,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獨我可以孤獨嗎?我可以更孤獨一點嗎?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2010年初,臺灣學者蔣勳以新書《孤獨六講》叩響了喧囂而荒蕪的內地書市。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蔣勳以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與孤獨進行了一場孤獨的對話。這場心靈的孤獨對話,不是討論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去探討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不能享受孤獨的人,不配擁有自由
    超拔的人,以孤獨來成就自己,達到生命的飽滿。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獨是一種最本質最昂貴的自由。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 孤獨,是一種最昂貴的自由(深度好文)
    孤獨乃是人生常態,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喜歡孤獨。 雖世人皆愛繁華,但有人更愛孤獨。【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作家蔣勳曾說:「寂寞使人發慌,孤獨則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 孤獨,是一個人靈魂的自由
    熱鬧是別人的狂歡,孤獨是自己的自由。一個人左右逢源,未必能和自己好好相處;和別人打成一片,未必能忍受一人時的孤獨。有智慧的人,都喜歡獨處,內心清靜,便是自由。相聚短暫,孤獨綿長,學會與孤獨為伍,才能找到浮世清歡。《莊子·天運》中講:「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享受孤獨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劉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人有時候感覺好孤獨,那不是心中的想像而是心靈深處缺少了愛的溫暖,孤獨的來源是心靈沒有依靠,那是一種寂寞的惆悵,而不是想像中的動容,孤獨是累,孤獨是痛,人不喜歡孤獨的感覺,卻喜歡一個人獨處,品著孤獨的酒痛著自己的痛,酒不醉人人自醉。寂寞是孤獨的心,孤獨是悲傷的酒。
  • 身處人群之中,為何還是感覺孤獨?
    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生而孤獨。 而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試圖擺脫孤獨,但最後又不得不與孤獨相伴。 那麼孤獨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在《孤獨六講》中,作者蔣勳將孤獨的本質劃分為情慾孤獨、暴力孤獨、語言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革命孤獨。 書中的六種孤獨,你是否找到自己產生孤獨感的原因呢?
  • 要自由去浮躁,蔣勳新作《細說莊子》上線蜻蜓FM423聽書節
    要自由去浮躁,蔣勳新作《細說莊子》上線蜻蜓FM423聽書節 來源:財訊網 • 2020-04-24 17:56:52 423聽書節期間,蔣勳的新節目《蔣勳細說莊子》作為重磅IP領銜上線蜻蜓FM。
  • 孤獨,說浪漫些,是另一種自由
    也有人說:其實我覺得的孤獨不僅僅是一個人吃飯,看電影啥的,有些人會覺得這很孤獨,但有另外的人會樂在其中 ,我認為的孤獨就是當你身處鬧市,和朋友一起聚會,看似融洽,但你清楚你永遠融入不了他們,他們也永遠不懂你……看著他們對孤獨的感受,也許孤獨真的是萬家燈火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只可惜,這萬家燈火 ,沒有一盞
  • 其實,享受孤獨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圓融的狀態,孤獨者都是思想者,並非是受到情慾誘惑或責任束縛的那種個別人眼中的人,那種將自己展現給外界的人。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具有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 蔣勳: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孤獨六講》,蔣勳著,廣西師大出版社 2009年12月出版,定價:26.00元 □本報記者 鍾華 集美學家其中,《漢字書法之美》以身心靈感知的視角切入書法這個古老話題,將書法之道與現代人身心靈調適相結合,尋找逐漸遺忘的漢字記憶;而《孤獨六講》則被稱為蔣勳文筆最好,也是最私人化的一本書,全書探討了六種不同的孤獨美學,在當下這個越來越孤獨的現代社會中,定能引起都市人的心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