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天蒙蒙亮。
51歲的劉世德,起床披上羽絨服,推門出去,頂著初冬的冷風,來到幾百米外的大蔥加工點,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他是山東濰坊安丘市凌河鎮的一位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魯中這塊土地上。
他從來沒想過,過去的這半年,一個叫「拼多多」的電商平臺會改變了他的生活。
被改變的老農:從滯銷到4個月賣出百萬斤
凌河鎮,國家級農業重鎮,盛產鐵桿大蔥、生薑、毛芋頭等。劉世德所在的村——前儒林村,北方旱作農業的典範村,「代表著我國北方糧食生產的最高水平」。
劉世德家裡有十幾畝地,除了當作口糧的小麥和玉米,剩下的大多種當地特色經濟作物:大蔥和生薑。與大多數農戶一樣,劉世德種的生薑和大蔥,經常遭遇行情「大小年」,「行情好的時候,不出地頭就賣了,雖然便宜點,但是能賣出去;行情不好的時候,沒人收,就爛在地裡了。」想起前幾年的滯銷,劉世德仍隱隱頭疼。
但一次機緣巧合後,老劉的生薑、大蔥賣到了五湖四海。
今年春天,密家莊村的一位年輕人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通過他的網店賣蔥姜,「價格穩定,銷路不愁。」對方承諾說。
劉世德一打聽,這位年輕人叫潘玉才,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大能人」。「試試吧!」劉世德當時心裡想。沒想到,這次嘗試讓劉世德的生活徹底改變。
每年五月底,是安丘鮮姜下市的季節。往年劉世德一邊忙著收姜,一邊聯繫買主。「經常被壓價,價再低也得賣啊,不然就爛家裡了。」
今年,與潘玉才的合作試水,讓劉世德眉開眼笑。在潘玉才經營的拼多多店鋪「山東大姜產地」上,安丘大姜成了爆款。短短幾天,不但劉世德自己地裡的姜都賣出去了,村裡的20多戶姜農的貨也被一掃而光。
短短4個月,成交34萬單,總銷量超百萬斤,附近鄉鎮的姜農也送貨過來。「清洗、加工、打包、處理訂單……每天從早忙到晚。」
不光老劉,家裡五口人都在大蔥加工點忙活。「出去打工還不如在家賺得多。」不僅如此,年過五旬的老劉,原本對手機「不感冒」,如今也能在電腦、手機上處理訂單了。
賣完生薑,到了11月份,鐵桿大蔥的下季,「每天訂單1000多個,我又僱了十來個人。」劉世德說,「這日子,忙並高興著!」
電商弄潮兒:拼多多上賺得「第一桶金」
像劉世德一樣,在安丘凌河鎮有一群人,通過拼多多電商平臺上,將鐵桿大蔥、生薑、毛芋頭這些新鮮的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老劉說,他們都是潘玉才的「徒弟」,是他一手將附近的農民們帶上電商之路,將家鄉的農產品銷往全國。
12月4日,在安丘凌河鎮密家莊村見到潘玉才,他正在村裡的加工點忙著電話調度。「今天要發2000多單,你們趕緊把蔥送過來。」
潘玉才,今年33歲。讓人意外的是,作為一名「85後」,他讀書並不多,「那時候家裡窮,我只上到初一,就輟學了。」之後,他跟著哥哥去日照的副食品廠送貨,天天開著一輛小破貨車送醬油醋。
一直到2016年初,一位浙江義烏朋友找他玩,朋友看他每天送貨,忙忙碌碌也賺不到多少錢,就提醒他說:可以到拼多多上開個店鋪試試。
在朋友的鼓動下,他的拼多多店鋪「鋼鏰食品」上架,主營廠裡的醬油、醋。「鋼鏰」是孩子的小名,「農村人窮怕了,所以給孩子起了個能來錢的名字。」
第一天就賣了8單,潘玉才很高興,開始用心經營,訂單也一天天多起來。
拼團、秒殺……在拼多多平臺的裂變營銷下,2017年10月,潘玉才的拼多多店鋪迎來爆發,少的時候一天六七百單,最多一天賣兩萬多單。「那時候忙到手軟腳軟,兩萬多單就有兩萬多元的利潤……」
那是潘玉才人生的「第一桶金」。從醬油醋等副食品開始,到家紡產品,潘玉才不斷擴大自己的經營範圍,店鋪也越做越大。「看看現在的生活,真得感謝拼多多。」潘玉才指著一旁的奧迪Q5說,拼多多改變了他的人生。
新農人電商夢:讓家鄉農產品叫響全國
又一次改變他的是,2018年一次回安丘探親。那次他發現,雖然村裡人年年種蔥姜,但豐收了賣不出好價錢,甚至賣不出去,這讓鄉親們生活條件並未有多大改善,尤其是留鄉的中老年人。
作為農村長大的窮孩子出身,潘玉才似乎更能理解村裡人的痛苦,也更能理解貧窮的意義。「鐵桿大蔥、鮮姜、毛芋頭,都是安丘的特產,我把這些農產品放到拼多多上試試吧。」 有創業基因的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正是這個嘗試,讓潘玉才帶動了一群人。
「山東大姜產地」、「山東大蔥」……潘玉才帶人陸續開了多個農產品店鋪,一年多下來,拼多多店鋪已經有14個,並且打造了多個爆款。除了生薑的34萬訂單的「天量」,鐵桿大蔥日均訂單超兩千個,毛芋頭訂單也有兩三千。
潘玉才不斷擴大規模,建起倉儲、包裝車間及流水生產線,並招收年輕的村民學習發展電商。如今,潘玉才直接管理的團隊有10多人,像劉世德這樣的「徒弟」有36個,遍布全安丘市。
此外,他還吸納了當地上百村民到加工廠務工就業,把3000多農戶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農民增收脫貧。
「看到鄉親們都富了,我才舒坦。」這是潘玉才內心的想法。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把家鄉建設成電商小鎮,讓安丘的農產品叫響全國。
潘玉才說,下一步目標是爭取入圍拼多多的「新農人計劃」。「讓更多的農民通過拼多多平臺,更快富起來。」
潘玉才所說的「新農人計劃」,是拼多多打造全鏈路多舉措扶貧消費新模式中的一環。
由田地到小區的模式,拼多多創新建立產地直銷的農產品上行通道,探索實施惠農利民的電商扶貧新模式,使一二線城市居民通過電商平臺更多地消費農產品,完成消費反哺。
早在2018年底,拼多多帶動的「新農人」就基本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多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