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改變的山東農民:4個月銷百萬斤,我把山東大姜賣成爆款

2020-12-21 濟南時報

清晨6點,天蒙蒙亮。

51歲的劉世德,起床披上羽絨服,推門出去,頂著初冬的冷風,來到幾百米外的大蔥加工點,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他是山東濰坊安丘市凌河鎮的一位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魯中這塊土地上。

他從來沒想過,過去的這半年,一個叫「拼多多」的電商平臺會改變了他的生活。

劉世德(中)將大蔥通過拼多多賣往全國

被改變的老農:從滯銷到4個月賣出百萬斤

凌河鎮,國家級農業重鎮,盛產鐵桿大蔥、生薑、毛芋頭等。劉世德所在的村——前儒林村,北方旱作農業的典範村,「代表著我國北方糧食生產的最高水平」。

劉世德家裡有十幾畝地,除了當作口糧的小麥和玉米,剩下的大多種當地特色經濟作物:大蔥和生薑。與大多數農戶一樣,劉世德種的生薑和大蔥,經常遭遇行情「大小年」,「行情好的時候,不出地頭就賣了,雖然便宜點,但是能賣出去;行情不好的時候,沒人收,就爛在地裡了。」想起前幾年的滯銷,劉世德仍隱隱頭疼。

但一次機緣巧合後,老劉的生薑、大蔥賣到了五湖四海。

今年春天,密家莊村的一位年輕人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通過他的網店賣蔥姜,「價格穩定,銷路不愁。」對方承諾說。

劉世德一打聽,這位年輕人叫潘玉才,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大能人」。「試試吧!」劉世德當時心裡想。沒想到,這次嘗試讓劉世德的生活徹底改變。

每年五月底,是安丘鮮姜下市的季節。往年劉世德一邊忙著收姜,一邊聯繫買主。「經常被壓價,價再低也得賣啊,不然就爛家裡了。」

今年,與潘玉才的合作試水,讓劉世德眉開眼笑。在潘玉才經營的拼多多店鋪「山東大姜產地」上,安丘大姜成了爆款。短短幾天,不但劉世德自己地裡的姜都賣出去了,村裡的20多戶姜農的貨也被一掃而光。

短短4個月,成交34萬單,總銷量超百萬斤,附近鄉鎮的姜農也送貨過來。「清洗、加工、打包、處理訂單……每天從早忙到晚。」

不光老劉,家裡五口人都在大蔥加工點忙活。「出去打工還不如在家賺得多。」不僅如此,年過五旬的老劉,原本對手機「不感冒」,如今也能在電腦、手機上處理訂單了。

賣完生薑,到了11月份,鐵桿大蔥的下季,「每天訂單1000多個,我又僱了十來個人。」劉世德說,「這日子,忙並高興著!」

電商弄潮兒:拼多多上賺得「第一桶金」

像劉世德一樣,在安丘凌河鎮有一群人,通過拼多多電商平臺上,將鐵桿大蔥、生薑、毛芋頭這些新鮮的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老劉說,他們都是潘玉才的「徒弟」,是他一手將附近的農民們帶上電商之路,將家鄉的農產品銷往全國。

12月4日,在安丘凌河鎮密家莊村見到潘玉才,他正在村裡的加工點忙著電話調度。「今天要發2000多單,你們趕緊把蔥送過來。」

潘玉才,今年33歲。讓人意外的是,作為一名「85後」,他讀書並不多,「那時候家裡窮,我只上到初一,就輟學了。」之後,他跟著哥哥去日照的副食品廠送貨,天天開著一輛小破貨車送醬油醋。

一直到2016年初,一位浙江義烏朋友找他玩,朋友看他每天送貨,忙忙碌碌也賺不到多少錢,就提醒他說:可以到拼多多上開個店鋪試試。

在朋友的鼓動下,他的拼多多店鋪「鋼鏰食品」上架,主營廠裡的醬油、醋。「鋼鏰」是孩子的小名,「農村人窮怕了,所以給孩子起了個能來錢的名字。」

第一天就賣了8單,潘玉才很高興,開始用心經營,訂單也一天天多起來。

拼團、秒殺……在拼多多平臺的裂變營銷下,2017年10月,潘玉才的拼多多店鋪迎來爆發,少的時候一天六七百單,最多一天賣兩萬多單。「那時候忙到手軟腳軟,兩萬多單就有兩萬多元的利潤……」

那是潘玉才人生的「第一桶金」。從醬油醋等副食品開始,到家紡產品,潘玉才不斷擴大自己的經營範圍,店鋪也越做越大。「看看現在的生活,真得感謝拼多多。」潘玉才指著一旁的奧迪Q5說,拼多多改變了他的人生。

新農人電商夢:讓家鄉農產品叫響全國

又一次改變他的是,2018年一次回安丘探親。那次他發現,雖然村裡人年年種蔥姜,但豐收了賣不出好價錢,甚至賣不出去,這讓鄉親們生活條件並未有多大改善,尤其是留鄉的中老年人。

作為農村長大的窮孩子出身,潘玉才似乎更能理解村裡人的痛苦,也更能理解貧窮的意義。「鐵桿大蔥、鮮姜、毛芋頭,都是安丘的特產,我把這些農產品放到拼多多上試試吧。」 有創業基因的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正是這個嘗試,讓潘玉才帶動了一群人。

「山東大姜產地」、「山東大蔥」……潘玉才帶人陸續開了多個農產品店鋪,一年多下來,拼多多店鋪已經有14個,並且打造了多個爆款。除了生薑的34萬訂單的「天量」,鐵桿大蔥日均訂單超兩千個,毛芋頭訂單也有兩三千。

通過拼多多,潘玉才讓家鄉的生薑暢銷全

潘玉才不斷擴大規模,建起倉儲、包裝車間及流水生產線,並招收年輕的村民學習發展電商。如今,潘玉才直接管理的團隊有10多人,像劉世德這樣的「徒弟」有36個,遍布全安丘市。

此外,他還吸納了當地上百村民到加工廠務工就業,把3000多農戶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農民增收脫貧。

「看到鄉親們都富了,我才舒坦。」這是潘玉才內心的想法。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把家鄉建設成電商小鎮,讓安丘的農產品叫響全國。

潘玉才說,下一步目標是爭取入圍拼多多的「新農人計劃」。「讓更多的農民通過拼多多平臺,更快富起來。」

潘玉才所說的「新農人計劃」,是拼多多打造全鏈路多舉措扶貧消費新模式中的一環。

由田地到小區的模式,拼多多創新建立產地直銷的農產品上行通道,探索實施惠農利民的電商扶貧新模式,使一二線城市居民通過電商平臺更多地消費農產品,完成消費反哺。

早在2018年底,拼多多帶動的「新農人」就基本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多多助

相關焦點

  • 四川集體脫貧,很多人感嘆變化真大,拼多多一場活動就能看出端倪
    就在11月17日,四川的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累計7縣城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樣算下來,四川88個貧困縣已經全部清零啦。我把這個好消息和身邊朋友分享,他一開始也是感覺速度真的太快了,現在的農村變化是真的大。今天看到的一個新聞,也讓我突然感覺到,現在農村的變化,可能已經遠超你我的想像。
  • 拼多多「生鮮爆款萬人團」熱銷,四川眉山愛媛橙引6.7萬人關注
    11月17日,拼多多「限時秒殺」推出「生鮮爆款萬人團」,通過「主題萬人團+人工選品」的形式為消費者帶來了一場「饕餮盛宴」,包括山東青島大蝦、雲南小黃姜、四川眉山愛媛橙等在內的地方特色生鮮產品引發消費者拼搶。截至當天下午3點,「萬人團」相關產品的銷量已突破31000件。
  • 傳統果業受挫,他們「拼」了!「果二代」11個月賺了千萬
    電商在這個時期,展現出了巨大的影響力,幫助商家、農民順利擺脫困境、回籠資金……賣蘋果11個月,賺了千萬;22天衝上拼多多水果店鋪top1;9個月時間賣出250萬斤太婆梨,平了父親20多年的最高銷售紀錄……疫情是檢驗商家的試金石,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找到了突破口。
  • 拼多多的另一面:用直播讓千萬農民走出困境
    4月15日,新疆喀什地區工委副主任、嶽普湖縣縣長克衣色爾·克尤木把當地貧困戶的紅棗搬進直接間,親自上陣代言帶貨,當天賣出38噸。4月17日,山西靜樂縣長王昕在拼多多直播間賣靜樂雜糧,9萬斤糯玉米、小米、藜麥等雜糧被93萬觀眾全部"拼光"。
  • 首個多多農園落地雲南保山,創新扶貧背後拼多多正在改變什麼?
    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4月21日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什麼是「多多農園」?在雲南保山的扶貧項目裡,拼多多表示平臺上多家新銳咖啡品牌商已經提前預訂了保山市隆陽區叢崗村明年的咖啡產能。這套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所以拼多多說雲南保山只是起步。5年內,拼多多將在貴州、甘肅、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寧夏等8省及自治區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僅2019年就將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核桃、雪蓮果、花椒以及菌菇等5個特色產業。
  • 拼多多聯手500農產區上線「農貨節」
    8月14日,做生鮮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聯手全國約500個農產區,上線匯聚農特產品尖貨的「農貨節」。農貨節負責人介紹,此次大促活動將持續到8月25日,12天之間,拼多多將深度聯合全國20000多名商家,推出超過20萬款全網極致性價比的全國農特產尖貨,通過「萬人團秒殺」、多多果園等現象級入口,直連「城市小區」與「田間地頭」,推動農貨特產高速上行,滿足全國消費者舌尖上的需求,「預計本次農貨節大促成交將超過1億單」。
  • 拼多多電商副業,如何開個可以日銷幾十單上百單的拼多多賺錢小店!
    拼多多開店教程相信很多做電商副業的朋友都想擁有一個可以日銷幾十單,上百單的小店,因為有無數的全職個體店主甚至兼職店主都通過淘寶店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那隨著淘寶店主的不斷加多,競爭越來越大,淘寶店主的單量和利潤也在不斷的下降。包括金島認識很多做淘寶比較早的淘寶店主,很多每月的利潤都在幾十萬,但是近兩年也都在慢慢的轉場做拼多多!所以金島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拼多多電商副業,如何開個可以日銷幾十單上百單的拼多多賺錢小店!
  • 從澳大利亞精英到南疆農民 90後姑娘拼多多賣棗年銷3000萬
    前半截,她是名校畢業、揣著澳洲綠卡,足蹬高跟鞋的澳大利亞媒體記者;現在的她,早已習慣了防風沙的勞動服和便於工作的馬尾辮,乍一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小村莊裡的地地道道的農民。這位拼多多頭部店鋪的年輕主理人,說話幹練、眼神堅定,小小的身軀裡醞釀著大能量。「大寶!20噸灰棗的收購已經跟農戶聯繫好了,人手不夠叫上人一起去打棗。二寶!
  • 阿里拼多多們真能改變農業麼?
    拼多多種咖啡、京東養豬,阿里將蔬菜水果當做今年618大促的主打品類,連亞朵也賣起了怒江的茶。網際網路實踐者們似乎忘記五年前的潰敗。對於農業的改造熱潮始於2014年前後,這一年巨頭如阿里巴巴,力推農村淘寶;創業公司如美菜網等b2b平臺、一畝田等農產品撮合平臺、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紛紛崛起。
  • 拼多多除了「實惠低價」還有什麼?網友:讀懂了4億人的快樂
    前不久,素有「刮油神器」稱號的廣西百香果,在拼多多上一夜成名。 「拼多多上20元能買一大箱,好吃還能刮油,真的太棒了。」國慶前夕,一則「拼多多銷售全網最低價新版iphone」的話題火爆網絡。在雙11期間更是賣出20萬部新版iPhone。
  • 京東社區拼團聯盟首個聯採倉落地山東濟寧
    京東社區拼團聯盟首個聯採倉落地山東濟寧來源:聯商網2019-11-30 22:54聯商網消息:11月30日消息,京東社區拼團聯盟首個聯採倉日前落地山東濟寧,與山東愛客多共建。據悉,聯採倉是京東為拼團企業提供供應鏈支持的一種方式,支持商品鋪貨入倉、先售後採,滯銷商品無條件退貨。
  • 海鮮大禮包,爆款車釐子,拼多多「年貨節」讓年夜飯更豐盛
    波士頓大龍蝦、北海道秋刀魚、蒜蓉粉絲扇貝……這些聽起來價值不菲的海鮮食材在拼多多剛剛開幕的「年貨節」上被搶購一空。平時在超市裡需要三四百元才能買齊的6種海鮮食材大禮包,在拼多多只需要99元。「這波豈止不虧,簡直賺大了!」
  • 一天最多賣5000個!這家公司的智能垃圾桶成「拼多多」爆款
    這家公司的智能垃圾桶成「拼多多」爆款   「橢圓白色充電款」、「香檳色電池款」……「雙12」大促期間,台州市黃巖華萍生活用品有限
  • 拼多多、中國銀聯等企業因中國農民豐收節突出貢獻獲農業農村部表彰
    本屆農交會期間,中國最大的農貨上行平臺之一拼多多,因在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組織實施工作貢獻突出,與中國銀聯、中國電信等企業獲得農業農村部表彰。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平臺將繼續發揮「拼農貨」模式優勢,推動國內更多產區農貨上行,培養孵化500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供應鏈品牌。
  • 傳統果業受挫,他們「拼」了
    電商在這個時期,展現出了巨大的影響力,幫助商家、農民順利擺脫困境、回籠資金……11個月賺了千萬,拼多多電商們迎來紅利期賣蘋果11個月,賺了千萬;22天衝上拼多多水果店鋪top1;9個月時間賣出250萬斤太婆梨,平了父親20多年的最高銷售記錄……疫情是檢驗的商家的試金石,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找到了突破口。
  • 拼多多年貨節:訂單同比增260%,百億補貼激發城鄉消費強對流
    來源:華雲網「自12月20日零點至1月15日24點,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60%,GMV超千萬的爆款單品近200種」,1月16日,拼多多年貨節負責人公布大促數據稱,年貨節啟動以來,僅活動商家的農(副)產品訂單總量即超過2.1億單。
  • 如何經營好一家拼多多店鋪?注意這幾個方面才能走向成功!
    因為拼多多技術上要求不像淘寶那麼高,因為拼多多產品豐富度很低,淘寶的基礎款在這邊是爆款,很基礎的款競爭非常大。另外拼多多主打拼低價,什麼東西更低價?日常用品居多,一般都是幾塊錢的或者十幾塊錢的商品,所以一般量大的商品都是在30塊錢以下。
  • 北京拼多多代運營教你多多進寶玩法
    北京拼多多代運營教你多多進寶玩法 ,「10a45」拼多多運營公司:4個提升店鋪銷量技巧!1、統一店鋪商品風格我們的店鋪要有自己的風格,具有獨特風格的店鋪的用戶群體用戶粘性高,這陽的店鋪不僅可以穩定流量而且轉化、復購率都會比一般店鋪要高得多。
  • 縣長和網紅朱一旦拼多多上聯手「扶農」:農民網店增粉17萬,一夜...
    看到160萬網友對農民雞蛋的支持,朱一旦非常激動。他把手腕上的勞力士表摘下來,隨機放到了快遞箱子裡。勞力士表,是朱一旦短視頻中的標誌性道具之一。這是網紅朱一旦在2020年的首場直播,在聽說拼多多正在與山東單縣聯合幫助本地農民解決雞蛋滯銷問題後,朱一旦主動提出要參與直播,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粉絲幫助農民店鋪銷售和漲粉。
  • 拼多多產品爆款打造流程
    爆款成就的原理銷量=訪客*轉化率,訪客約等於點擊量=曝光量*點擊率,前面我們提到的點擊率和轉化率是前提,如果點擊率和轉化率不高,任憑曝光在大可能也無濟於事,點擊率和轉化率可以達成,那麼只要獲得更大的精準曝光就可以獲得如此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