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充足的水資源,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有條件變成萬裡綠洲的,憑藉這裡的高溫和充足日照,發展農業也會佔據巨大優勢,問題是去哪裡弄那麼多水呢?
(沙漠只要有水一樣綠意盎然)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不僅缺水,這裡的蒸發量還大的驚人,普遍的數據是年蒸發1000到3000毫升,要知道河北省的年降雨量才400到800毫升、浙江的年平均降雨量也就是980到2000毫升,可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水資源不僅僅是少那麼簡單。
但筆者發現,和塔克拉瑪幹沙漠隔著天山山脈的準噶爾盆地蒸發量也不小,最高可達每年2000毫升,但這個盆地南部依靠豐富的河流水源(天山雪水)成為我國重要的棉花、油菜等種植產地。準噶爾盆地裡靠近天山的南部是農業區、北部則是沙子不怎麼流動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這個沙漠裡的降雨量在70到150毫升,冬天還有厚厚的積雪,到了夏天沙子上的植被覆蓋率在40%左右,甚至能當作牧場。
(天山北麓有大面積綠色)
以此我們可以推斷,蒸發量巨大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變成綠洲,就算不能大範圍的搞農業和工業,搞個牧業、旅遊業也是沒有問題的。
與塔克拉瑪幹沙漠差不多在同緯度的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漠蒸發量也很大,但是憑藉黃河的滋養,這兩大沙漠正在逐漸消失。這個事實說明,只要給塔克拉瑪幹沙漠補充充足的水源,我們的夢想就能變為現實。
那麼,去哪裡找到充足的水源呢?不要忘了與塔克拉瑪幹沙漠近在咫尺的青藏高原,這裡可是世界水塔啊!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怒江、瀾滄江等知名河流都發源於此,只可惜這些河流大多往南、往東流去,水資源沒有一個能到達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些河流,儘可能多的向塔克拉瑪幹沙漠裡送水。
(獅泉河距離塔裡木河很近,溝通兩大水系似乎是有可能的)
引新疆的水入新疆並不是新鮮事,早就與人提出過這個設想,甚至還有水利地質專家傾盡畢生心血研究具體方案,下圖是傳的最火的一張「大西線引水工程圖」,又稱紅旗河:
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作者的意思就是通過水壩、隧道等設施,將青藏高原流向南方、東方的水,截流到新疆盆地灌溉塔克拉瑪幹沙漠,其水源的主要來源是雅魯藏布江、怒江、長江和瀾滄江,尤其是雅魯藏布江最重要,這條江在西藏林芝地區來了個大轉彎,向南流入印度和孟加拉(名字也改成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只有在這個轉彎處建立水壩引水,並鑿穿橫斷山脈開出隧道才能將水引入四川西部地區,進而進一步引向北方。退一萬步講,就算不要雅魯藏布江的水,直接將橫斷山脈上的怒江、長江和瀾滄江截斷引向新疆也是夠用的。
這種天馬行空式的超級工程想想就可怕,但我們完成的超級工程還少嗎?三峽大壩完成後,國人就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幹了。西藏鐵路、藏川空中大橋、貴州二橫二縱四聯線高速公路網等世紀工程相繼完成,再建設一個超級引水渠似乎沒什麼不可以的,但筆者還是想說這個夢想遙遠的很。
(這都建成了,還有啥不能建的呢?)
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增加新疆的水資源不一定非要在地面上尋找水源,空中的水資源被大家嚴重忽略了。青藏高原的水是怎麼形成的呢?說白了就是山體的溫度與空氣的溫度形成溫差,進而導致空氣中的水汽凝聚成水滴,數不盡的的水滴匯聚成溪流、河流,就像我們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冰水放在桌子上,不一會就會在瓶子上出現大量水的道理一樣。崑崙山的海拔大約5500~6000米,最高處可達6860米,按理說這個高度會形成很多河流才對,但由於它周邊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太高阻斷了水汽與崑崙山的接觸,所以崑崙山基本找不到太大的河流。
喜馬拉雅山向南600多公裡的印度洋地處熱帶,這裡形成的水汽絕對足夠新疆使用了,只是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無法與崑崙山接觸形成河流。由此可見,與其建造幾萬公裡長的引水渠,不如設法在喜馬拉雅山脈上打開幾處缺口,讓印度洋的水汽深入到崑崙山附近,到時候創造一條雅魯藏布江都不是問題,給新疆提供水源也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