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後的廚行——廚子舍傳奇

2020-12-15 澎湃新聞

今天咱們聊的這位老先生,一輩子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年輕的時候開過火車,當過教官。他雖然不是專業廚師,卻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世界十大名廚」的榮譽,而這個在中國僅怹一位。這位老先生就是京城「非遺」傳承人,有著「清真菜大王」美譽的「廚子舍」第五代傳人——舍增泰先生。

「廚子舍」源於明朝宮廷御廚

在聊舍先生之前,咱們先得聊聊京城的清真菜是如何起源的。話說「廚子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是回族,開國時分封的異姓諸王中,常遇春、徐達、沐英、郭子興等7個王都是回族,所以明朝宮廷非常重視清真菜的製作。

「廚子舍」的前身「廚子仉」是御用主廚。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時候,大排宴宴,為了照顧皇族裡的回族,請了同鄉一位姓仉的廚師料理宴席。

結果仉姓廚師不僅廚藝高超,而且深諳禮節,於是朱元璋把他請進皇宮,掌管御廚。等到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仉家祖先也跟著來到北京。

作為御廚,仉家在明朝時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不過朝代更迭,明亡清興,「廚子仉」便也流落到了民間。等傳到第16代,後人再也不想操持這個辛苦的營生。

舍增泰回憶說:「我的高祖父是『廚子仉』的學徒,1840年娶了仉家的女兒,由於當時仉家就這麼一個女兒,所以在在傳承上就從『廚子仉』就變成了『廚子舍』。到我這一輩,『廚子舍』傳了5代,加上仉家的16代,這門技藝總共傳了21代,跨600年,是北京廚行裡是歷史最長的。」

不僅是「非遺」傳承人,舍增泰先生同時也是中國烹飪文化傳承大師

在老北京,「廚師」和「廚行」是有區別的。過去的京城飯館,只接待流動散客,不承接宴席,尤其是紅白喜事。而飯館裡的掌勺師傅,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廚師」。

而「廚行」,屬於京城餐飲業「勤行」的範疇。俗稱「口上」,細分為廚房口和茶房口,主要是負責承接各種宴席,完成主顧提出的要求。每個廚行的當家都在住家門口釘一個木牌,上面寫著「廚行某人」。按照民族分,「口上」又分清真口和漢民口。清真口多而且分散,有牛街口、朝外口、德勝門口、崇文口等。

過去辦酒席,都是請廚行師傅到自家來辦。從起灶、搭棚、選料、採買,到加工、製作、烹飪這些活兒,都是廚行師傅負責。所以廚行不僅特別辛苦,而且對手藝要求很高。尤其是清真宴席,可謂是京城宴席裡難度最大的。

過去,搭棚辦酒席不分寒暑,對廚行師傅要求很高

不過由於過去需求大,所以在京城數得著的廚行也有不少,「廚子梁」、「廚子馮」、「廚子楊」、「廚子王」……老北京的廚行鼎盛時有20多家。上個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很多廚子進了集體大食堂、機關廠礦食堂。但是廚子舍的傳承問題,卻一直是家族避而不談的話題。

聽取父親建議,繼承家族手藝

舍先生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打小兒就跟哥哥們一起耳濡目染父親舍崇祿老先生的清真菜技藝。也經常聽父親講述「廚子舍」曾經的故事。

廚子舍的清真宴席得到過京劇大師馬連良、侯喜瑞、翡翠大王德源興、珠寶店老闆鐵寶亭的讚賞。評劇大師馬泰和廚子舍家是世交,三代為鄰,馬泰滿月的宴席就是廚子舍操持的。譚富英、裘盛戎等京劇大師在辦宴席時,同時辦「教席」(即回民宴席),他們請的也是廚子舍。

舍增泰先生親手製作清真小吃

清真宴席有兩個最大的優勢:首先是乾淨衛生,絕不會把不潔的東西做給別人吃,像肉棗等都要一點點剔除,別人看不看得到,都要這麼做。第二是精工細作,以山藥捲來說,削皮時一個黑點都不能留下來。

廚子舍的菜上得快,可哪道菜做工也少不了兩個小時。一塊牛肉,他們能立刻分出是牛的哪個部位,從而選擇最適合的烹飪方法,這都是多年的積累。

年輕時的舍增泰先生,在自家廚房,那時他剛開始學習「廚子舍」的手藝

隨著舍崇祿年事已高,當哥兒幾個長大成人之後,這位做父親的終於將「廚子舍」的傳承問題說了出來。而老人家的一番話讓他們頗為觸動。

老先生告訴哥兒幾個,自己是他們這一代唯一繼承清真菜宴席全套製作方法的,他的同輩人都因為幹這行兒太辛苦紛紛放棄了。怹告訴幾兄弟,怕辛苦可以不入行,但是作為晚輩,舍家祖傳的手藝不能丟。

舍崇祿(中間坐著的老者)與三個兒子

這一番話讓當時年輕的舍增泰先生思考了很久。確實,時代的變化讓古老的廚行面臨生存危機,但面對已經傳承21代的京城清真菜,和傳承5代的「廚子舍」,又不能輕易放棄。斟酌再三,他決定聽從父親的建議,到鐵路部門上班,利用閒暇時間跟父親學手藝,這一學就是10年。

學手藝先學規矩,廚子舍的傳承秘訣

 至今,「廚子舍」還嚴守著祖上傳下來的做清真菜的規矩,就連牛、羊、雞、鴨等肉的切法也有嚴格規定,只能切成肉絲、肉條、肉片,不能切成肉丁;持刀的手勢必須是食指伸直壓住刀背;調味不能用料酒;拿菜、上菜必須用右手傳遞,等等。要學藝,先得學規矩。

「廚子舍」的菜沒有菜譜,全靠口傳心授。現在舍增泰能做150多種傳統清真菜。他說,這些菜一律不以重油、重辣調味,講究能吃出食材本身的香味,是一種吃了還能讓人惦記的「老味道」。

舍增泰先生參加全國烹飪協會活動時,向廚師界友人介紹京城清真菜

「廚子舍」的菜分為壓桌、扣菜、湯菜和炒菜四類,按順序上桌。最先上的是壓桌,通常是豌豆黃、驢打滾、山藥卷、江米藕、糖卷裹、肉卷裹等面點和風味小吃;扣菜是用籠屜蒸出來的,扣到盤子裡再澆上汁;湯菜在鍋裡燉熟,連湯帶菜上桌;最後上炒菜,3分鐘就要出一道。

一般的清真宴席有20道菜左右,包括6到10個壓桌、4個扣菜、4個湯菜和4個炒菜。清真宴席不上菸酒,客人從落座到起座,吃一頓飯一般只25分鐘左右,接著換下一撥人。在短短時間裡上齊20道菜,是「廚子舍」的絕活。

舍增泰先生製作的清真家宴

灶上幾分鐘,灶下的功夫卻要好幾天。宴席前三四天,「廚子舍」就全家動員,指導顧客備料。一場宴席用的材料從牛羊雞鴨到花椒大料,多達六七十種。所用豆面、棗泥等都是親手製作,絕不買現成的。山藥必須把皮削得乾乾淨淨,不留一個黑點。

壓桌的豌豆黃,需歷經選豆、泡豆、煮豆、去皮、搗碎、過籮、定型、切塊等至少10道工序,每顆豆都得去皮,僅這道工序就要忙半天——「廚子舍」家的豌豆黃,據品嘗過的人說,是全北京最好吃的。一道簡單的芙蓉雞片,從備料、加工到上桌,前後歷時6小時……

讓人稱道的手藝,廚子舍的「十眼灶」

要做出「廚子舍」的流水席,最關鍵的是灶。接下活兒,「廚子舍」先要去踏勘場地,根據宴席規模,畫好圖紙,現場砌灶。砌灶只用磚塊和泥巴,完全不靠別的東西支撐,特別講究符合力學原理,在灶眼上放100多斤重的鍋和菜都沒問題。

更絕的是,無論做多大的席面,舍家都只砌一個灶,根據賓客人數,決定開多少灶眼。少則三五個,多的十幾個。

灶膛裡燃的是煤和柴,所有灶眼都用這同一個火源,用泥巴控制灶眼大小,從而決定火力強弱,蒸煮煎炸炒燴烹,全在一個灶上。一個砌得好的灶,加足燃料,能燒上兩三天。

讓人叫絕的「廚子舍」十眼灶

談到自己的手藝,舍增泰先生充滿了自信。他說:「目前北京城除了我們舍家,已經沒人會砌這樣的灶了。」確實,要學「廚子舍」的技藝,第一關就要學砌灶,學上三四年,才能融會貫通,根據不同情形,砌出用起來順手的好灶。因此,「廚子舍」的傳人,個個都是好瓦匠。

精湛的技藝不僅讓「廚子舍」得到了廣大食客的認可和肯定,也讓京城清真菜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少殊榮。

參加「傑納第利亞遺產文化節」時的舍增泰先生接受時任文化部部長蔡武的慰問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為街坊四鄰帶去自己製作的小吃,也是舍先生的一大樂事

2013年4月 ,舍增泰大師作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廚子舍」傳人應邀參加沙烏地阿拉伯「傑納第利亞遺產文化節」中國主賓國活動,在異國他鄉現場製作表演「艾窩窩」「杏仁豆腐」「豌豆黃」「豆面糕」等特色清真美食,得到了文化節主席、沙特國民衛隊司令米特阿卜親王和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親切慰問,他將中國清真飲食文化傳播到國外而備受關注。

舍增泰先生作為代表為國際友人介紹京城清真菜舍增泰先生在來自沙特的國際友人面前親手表演京城清真小吃製作技藝

舍增泰先生不僅能顛勺揮鏟,端出舌尖上的美味,也能妙筆生花、舞文弄墨,他通過撰寫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城清真菜文化,並且加入了東城區作協,通過活動進行宣傳。

作為「非遺」傳承人,舍增泰先生也經常參加講座,向大家介紹京城清真菜文化

在餐飲界諸多非遺項目中,「廚子舍」雖然沒有店面,卻是北京城最後的廚行,舍增泰作為「廚子舍」第五代傳承人,身體力行的將京城清真菜文化發揚光大。如今,他已經順利收徒,曾經困擾他的傳承問題也得以解決。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廚子舍」,熟悉京城清真菜。

「不懂得傳統的人,就像沒有地圖的行者,不可能遠行。」舍增泰先生一直以這句話作為座右銘,而他也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的意義。

我們相信,在咱北京,有很多像舍增泰先生這樣的前輩。他們有家族的傳承,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有自己的故事,當然,也有對北京深厚的感情。而正是這樣的人,組成了京味兒文化,傳承著北京的精氣神兒。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人,歡迎您通過留言或者撰文告訴我們。篇幅不限長短,讓我們一起講述北京人的故事。

電子版請投遞至:info@beijinghoo.com

紙質版請投遞至:西四南大街43號 

郵編:100034

如有疑問請致電或致信:010-66116311或 info@beijinghoo.com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正陽書局磚讀空間」,如需轉載請至公眾號後臺聯繫。

歡迎關注書局官微:正陽書局磚讀空間(zysjzdkj)

相關焦點

  • 在線遊北京|百年傳承「廚子舍」
    原標題:久違的婚宴「大棚」味道 京城「廚子舍」清真菜入非遺  早年間那些住在四合院、大雜院老北京人,最講究辦事要有面子。而廚子仉傳藝給廚子舍是300多年後的1840年,仉家的姑娘則是1910年嫁進舍家與舍增泰的爺爺成婚,他兩家是先傳手藝後結的良緣,這就是京城先有廚子仉後有廚子舍的來歷。  作為京城名廚舍崇祿最小的兒子,舍增泰打小就跟著父親轉戰四九城的百姓人家,他上面的三個哥哥早就能給父親當助手了,而他這個老疙瘩則只能幹點剝蔥剝蒜淘爐坑的下手活。
  • 傳承800年歷史 非遺「廚子舍」亮相陌陌講述清真菜文化
    在我們國家,清真菜在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廚子舍是清真菜的傑出代表,在2007年被評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10月1日,廚子舍第五代傳人舍增泰通過陌陌平臺講述了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清真菜的文化,令廣大網友大開眼界。
  • 「廚子不偷五穀不收」,相聲《灶廚》的前世今生
    直至近些年,終於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灶廚》。也有部分相聲愛好者不求甚解,以為是「造廚」,其實是錯誤的。《灶廚》講述「于謙的爸爸」先在全聚德學了十年剝蔥,又在狗不理學剝蒜,「學了一身能耐」,被狗不理開除之後,教「郭德綱」獨門絕技:「俘(fóu)」。
  • 《廚戲痞》曝劉燁預告 娘娘腔廚子狂賣萌
    搜狐娛樂訊 由管虎執導,劉燁、張涵予、黃渤領銜主演的動作喜劇大片《廚子戲子痞子》即將於3月29日搶跑愚人節檔公映。 繼先前的「囧痞子」之後,今日,該片再度曝光了「萌廚子」人物預告片與製作特輯。
  • 中國經貿文化網走進徽鎮小廚 探訪京城徽菜第一家
    中國經貿文化網走進徽鎮小廚探訪京城徽菜第一家經貿文化快訊柬埔寨電 2018年11月19日下午,由中國經貿文化網牽頭,中國網、中國新聞網等媒體支持的走進人稱」京城徽菜第一家「的徽鎮小廚十裡河店,拜訪了北京尤先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尤裡、總經理尤剛兩兄弟和吳士進、楊業輝等董事
  • 米其林大廚現身演繹 Umami Picnic花舍鮮之味星廚品鑑會拉開帷幕
    3月31日,Umami Picnic花舍鮮之味星廚品鑑會拉開帷幕。此次品鑑會以「新店嘗鮮,尋味荷蘭」為主題,向各位在場嘉賓呈現了Umami Picnic最新的創意菜品,同時展現出升級後的花舍鮮之味更加健康、年輕、時尚的品牌形象。 作為京城首家來自荷蘭的創意西餐廳,Umami Picnic菜品設計理念沒有刻板地照搬歐洲西餐的樣式,而是創造性的融入生活美學,突破傳統,開創新鮮菜品。
  • 去泰國當廚子的中國吃貨 被攝影耽誤的泰餐「廚神」在泰國學泰餐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朋友看到我這張照片,都說我像日本廚子。在泰國曼谷的近郊,有一所隱秘在樹林中的廚師學校,名為「Baipai Thai Cooking School」,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拜派」。這裡是一所泰國傳統木質房屋結構的小別墅,裡面閣樓、鬱鬱蔥蔥的植被、養滿孔雀魚的魚池應有盡有,這個地方遠離城市喧囂,充滿了田園風情。
  • 花舍戰略布局開創全新品牌 紫丁湘創意湘菜引爆京城
    「紫丁湘」品牌的創立是花舍集團的又一戰略布局,花舍集團董事長鄭金豔表示,未來花舍集團的業態將更加多元化、國際化,此次紫丁湘品牌的菜品研發團隊,集結了獲第八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金獎的優秀廚師團隊,聘請了湘菜大師作為菜品研發顧問
  • 大型原創劇目《京城傳奇》12月11日北京首演
    中國鐵路文工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志江表示,《京城傳奇》是近年來鐵路文工團難得的一部關於京城題材的大型劇目,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該劇立意積極向上、情節設計曲折、舞臺表現詼諧生動奇幻,希望得到觀眾的關注。
  • 京城名廚搶救餐飲文化
    當老領導將重50克純金的證章掛在26位老廚師的胸前時,人們不禁感慨萬千……     在過去,廚子和戲子都被視為「下九流」,而如今,廚師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一些名廚還被視為國寶。國寶一詞過去一般指國家的珍貴文物,後被引申為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由此可見,能稱得上國寶自然不同尋常。
  • 京城初秋時,一品米其林星廚的粵味秋韻
    香港眾多的粵菜名廚中,有位星廚屢獲殊榮:他曾兩度帶領不同的餐廳摘得米其林餐廳的稱號,於今年5月加入香格裡拉酒店集團,成為集團新晉中餐行政總廚——他就是梁燊龍
  • 學廚筆記001:學做飯有什麼好處?可別信君子遠庖廚 - 普濟20180714
    我學廚多年,儘管業餘,也有一些體驗,閒置可惜,留之無用。現整理一下發出來,或許給愛好者、初學者以及在職廚師們有所啟發。這是第一篇。我所經歷的廚師職業,行業待遇就像過山車。建國以來,廚師職業的待遇過山車似的:地位很高→地位很低→待遇很高→學藝很難。
  • 熟傳奇,一山一味,用心鑄造本味廚心熟茶
    感恩自然,致敬山頭廚心熟茶【熟傳奇】系列是廚心感恩大地饋贈致敬雲南各茶山的系列每款茶融合「廚心熟道」發酵技藝和「熟倉茶」活性醇化技術展現每個山頭特點廚心熟茶「熟傳奇系列」,本著「一山一味」的特點,充分展示每個茶區的口感和變化。下面,讓我們一起認識廚心山頭熟茶。
  • 中國廚神,虛位以待
    在「君子遠庖廚」的古訓下,廚師一直叫做廚子,屬於「五子行當」中的一員,跟戲子婊子並列,都是不能做的職業。看過大董、周宏斌的故事,你知道他們掌管多家餐廳、年薪百萬,被政商名人追捧,你大概會有點心動了;如果你認識了付洋和倪浩這兩個遊歷世界、在國際大公司遊刃有餘的年輕人,當你知道了他們把廚師當成設計師來幹,你會不會想,其實廚師也不是那麼壞的職業?
  • 最後的江南秘境 | 蔦舍
    一座鮮花環繞的民國小院來到「最後的江南秘境」,麗水·松陽。
  • 襄陽映像 傳奇襄陽老廚幫
    襄陽小巷深處,一戶毫不起眼的院落,幾道祖傳的私房菜,幾位好友相聚,品味襄陽地道襄菜,感受襄陽老廚幫的傳奇過往。
  • 做廚子也不錯!梅威瑟私人廚子懷念過去,24小時待命,1餐賺1000
    保鏢這類職業本來就高風險,加上梅威瑟炫富得罪了不少人,自然拿的錢多,年薪百萬;梅威瑟的私人理髮師,同樣年薪很高,還是兼職,每次理髮收1000,每周有3次;今天我們去看看梅威瑟的私人廚子,同樣能吃香喝辣。不少拳迷可能都看到過類似的報導,梅威瑟早在大戰拳王帕奎奧之前,就特地聘請了一個私人廚子,專門負責自己和女友們的飲食。
  • 《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穿越遊戲世界,一代魔君從廚子開始!
    《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參江,四級作者。分類:武俠-武俠幻想。【簡介】無。【簡評】該作者名下有《重生魔主之君臨》《劍開仙穹》《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三本書。前兩本沒寫出什麼成績,第三本厲害啦!有人飄了五次白銀盟,從白銀盟主的ID來看,應該就是同一個人。
  • 京城十大最好吃的宮保雞丁
    作為北京第一家經營川菜的老字號飯莊,五十多年來憑藉一道普通卻又功力不凡的宮保雞丁揚名京城。正宗糊辣小荔枝口兒,雞丁帶皮,花生酥脆,醬汁甜酸適口,微辣帶麻。而且有普通,精品和限量版三種,後者有腰果的加入,更顯豐富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