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後的心肌細胞能「復活」嗎?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2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心肌梗死後的心肌細胞能「復活」嗎》。

患者經常問:我得了心肌梗死後,經過積極治療,心肌細胞可以「復活」嗎?其實心肌細胞、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都屬於永久性細胞,在出生後都不能再分裂增生了,一旦遭受破壞則成為永久性缺失,不能「復活」了。冠狀動脈閉塞後20-30分鐘,受其供血的心肌細胞就有少數壞死;1-2小時之間絕大部分心肌就已經呈凝固性壞死;以後壞死的心肌纖維逐漸溶解。所以心肌梗死後的壞死心肌細胞是不能「復活」的。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實現在體心肌細胞轉分化
    目前,小分子組合已經可以在體外成功將多種體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神經前體細胞、神經元、內胚層前體細胞以及心肌細胞等。然而,小分子組合能否在體內原位誘導體細胞的重編程尚不清楚。當給藥六周後,出現的CiCM從形態及各類心肌相關標誌物的表達方面均接近臨近的心肌細胞。更有意思的是,該小分子組合可以有效抑制心肌梗死模型小鼠中心臟的纖維化,並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目前小分子化合物誘導體內心肌細胞轉分化的效率尚有待提高,但該研究概念性地證實了小分子藥物可在體內誘導體細胞的原位重編程並進行功能性修復,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 調節性T細胞促進心肌細胞增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調節性T細胞對心肌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這項小鼠研究介紹了允許胚胎心臟內心肌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表明相同的因子也可以促進母體心肌細胞的增殖。這些發現或對治療突發心臟病具有潛在意義。 心肌細胞會在胚胎心臟發育期間增殖,但在胎兒出生後喪失這種能力,這是成年心臟在受損後不自發再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科學》子刊: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阻斷TRAIL可改善恆河猴等心肌...
    他們發現,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凋亡誘導配體(TRAIL)與死亡受體5(DR5)結合,會誘導心肌細胞死亡,並募集和活化白細胞,進而導致心臟損傷。此外,他們還首次在多種動物模型中證實,用可溶性DR5-Fc融合蛋白(sDR5-Fc),可阻斷體內TRAIL與DR5結合,減少心肌梗死後的心肌細胞死亡與炎症反應並改善心臟功能。
  • 心肌損傷6大標誌物最全解讀
    (2)臨床意義:發生心肌損傷時,心肌細胞膜破裂,線粒體、胞質內物質外漏到細胞間液及外周血中。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LD1在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8~12小時開始升高,48~72小時達高峰,7~12天恢復正常。連續測定乳酸脫氫酶,對於就診較遲,肌酸激酶已恢復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醫生為什麼要強調「兩個1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危險事件。這時候的心肌,遭遇了急性缺血損傷,迅速發生壞死。缺血壞死的心肌電活動就不穩定了,和正常心肌組織間的往來就不正常了,就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最嚴重的就是室顫,心室顫動,心肌細胞各自為政胡亂收縮了。這樣,心臟就不能正常收縮供血了,就停跳了!
  • 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搶救成功一例
    【病例概要】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居高不下,急性期住院病死率過去可高達30%左右,心臟CCU治療以後降至15%,採用溶栓治療再灌注後再降至8%
  • 肚子疼竟是心肌梗死!這5個部位疼痛,千萬別大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長期病變的基礎上而突然發生供血的急劇減少或中斷,導致部分心肌細胞嚴重缺血而急性壞死。心臟本身沒有感覺器官,心臟缺氧時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刺激心臟交感神經,延著傳入神經傳入大腦產生痛覺,大腦將痛覺傳導給脊柱,脊柱可將痛感向 C2~T10脊神經支配的部位放射,引起胸骨後疼痛以及咽部、下頜等部位的疼痛。心臟前壁心梗通常引起前胸痛,同時放射到後背和手臂疼痛。腹痛一般多為心肌缺血的先兆。
  •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Emma Chou • 2020-04-04 14:00:29
  • 汝城縣熱水鎮緊急救治心肌梗死患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猝死人群逐漸出現低齡化,心肌梗死是最為多見的急危重症之一。近日上午,汝城縣熱水鎮中心衛生院院長何方黎接到緊急求救電話,熱水鎮同心村茶山下組50餘歲男子的周某因突發持續性劇烈胸痛、大汗淋漓需要醫院醫護人員前往救治。醫院馬上派出醫護人員驅車前往。
  • 華醫心誠全職專家張靈:年輕人(需要)重視心肌梗死問題嗎?
    問題嗎?但是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可以預防的,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的話,就應該提前預防,心肌梗死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已明確有冠心病的患者的專利。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梗的高危因素,但是吸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則是心肌梗死更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冬季來臨的時候,更是心梗的好發季節,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常常是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 工作細胞:角色真實大小,主人去世十分鐘後復活細胞們是怎樣的呢
    工作細胞:角色真實大小,主人去世十分鐘後復活細胞們是怎樣的呢說到7月最引人注目的動畫新番,我想除了傲慢的巨人之外,我不是在數工作細胞嗎?這部作品中登場的角色們,特別是血小板萌動的我不需要。人體內各自的細胞被作者根據各自的特性擬人化,不僅保留了自身的一定特色,外表也很可愛。
  • 後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你知曉了嗎?|心電3分鐘
    後壁心肌梗死(以下簡稱「後壁心梗」)患者發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概率為15%-20%,通常在下壁或側壁梗死的情況下發生。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後壁心梗概述孤立性後壁心梗較為少見(佔心梗的3%-11%)。下壁或側壁梗死的後延伸意味著更大範圍的心肌損傷,並可增加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死亡風險。孤立性後壁心梗是急診冠脈造影再灌注治療的指徵。
  • 空腹血糖12.8,餐後兩小時20以上,突發心肌梗死,怎麼辦?
    因為他還處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於是也沒和他爭辯,等他病情更加穩定的時候,再告訴他,其實他之所以發生心肌梗死,和他長期不控制血糖有著密切關係。一、血糖多少是正常?多少要考慮糖尿病?餐後2小時血糖值4.6~7.8mmol/L,而這位患者餐後2小時都20多的血糖,遠遠高於正常值,所以這位患者肯定是糖尿病,且血糖從未控制。平時,我們還會用到另一個指標叫隨機血糖,當隨機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糖尿病。
  •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首頁 »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 小夥網吧連玩三天三夜 誘發心肌梗死
    湖北日報訊 一名19歲的小夥在網吧泡了3天3夜,因胸部劇烈疼痛被送到醫院,結果為急性心肌梗死。專家提醒,暑假期間學生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這是我見過的最年輕的心肌梗死患者。」到第3天,他突然告訴同伴胸部有劇烈疼痛感,同伴見他渾身淌虛汗,表情痛苦不堪,忙將他送往醫院,卻沒能搶救過來。  萬靜說,該小夥比較肥胖,患有高血壓,部分血管存在粥樣硬化病變,連續熬夜誘發了心肌梗死。
  • 冠心病會引起心力衰竭嗎?
    問:冠心病會引起心力衰竭嗎? 答:心力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改變,最終使心臟泵血沒有力氣,或者不能很好的舒張了,主要表現為肺循環淤血(呼吸困難)、體循環淤血(水腫、食慾差等)和全身供血不足(疲乏無力等)。
  •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2020-10-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核受體TR3調控心肌肥大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負荷性的心肌肥大最終將帶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了解心肌肥大產生的分子機理及其信號轉導通路的調控,有助於我們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作為核受體,TR3在細胞凋亡和血糖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TR3是否參與心肌細胞肥大的調控還沒有任何報導。
  • 男子心肌梗死,檢查血管沒有狹窄,沒有閉塞!原來是血管痙攣!
    張先生入院後,前後做過兩次心電圖都是心肌梗死的表現,不會錯呀!隨後在手術臺上,我們給患者再次做了一份心電圖。這時候的心電圖已經恢復正常,張先生的症狀也減輕了許多。最後,我們給出討論結果,患者這種心肌梗死屬於心臟動脈血管痙攣性心肌梗死。
  • 喝碗番茄蛋花湯都要加點這個,49歲女子心肌梗死...
    你平時吃的飯菜重油鹽嗎?  49歲的李女士最近碰到了「生死一劫」  因為吃菜重油,把自己吃進了醫院  因心肌梗死差點危及生命  寧波李惠利醫院心內科的姜慶軍和陳治奎醫生判斷李女士是急性心肌梗死,馬上給她做了急診心臟介入手術。  手術中,醫生發現李女士供應心臟血液的多條血管已經多處狹窄,最嚴重的一處狹窄已經達到90%,不得不植入了支架,以此支撐血管使血液暢通。  度過危機後,醫生告訴李女士,她是冠心病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緊急,如果救治不及時,很有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