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文創與旅遊要素結合提升鄉村軟實力

2020-12-13 原山原水文旅研究院

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大時代背景下,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橋梁。特別是對於鄉村,文創正以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挽救日漸消散的鄉村文明,並且通過與旅遊要素的結合為鄉村旅遊賦能,提升鄉村軟實力。

鄉村文創路徑

實際上,文創離不開「文化、創意、產業」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文化和創意本身不能直接產生價值,需要產業手段完成價值轉化。每個鄉村文創產業的發展路徑和實踐模式是各自不同的,其不單單需要文化資源基底環境,還需要摸準鄉村文化脈搏,找準特色鄉土文化,尋求產業突破口,提高鄉村識別度。其次針對文創品牌,營銷手段也至關重要,需要運用年輕化方式推廣,以各種方式渠道製造熱點,提高關注度,自發形成口碑傳播,擴大影響力。最後,還離不開來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與旅遊要素有機結合。

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農村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三種。資金推動模式:根據當地資源優勢,企業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項目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提升產業整體價值。如橫店小鎮。政府主導模式:由政府主導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然後以招商投資方式吸引企業,進而帶動產業發展。如延安安塞。資源轉化模式:通過市場分析,依託本地資源稟賦,整合農村文化資源,再通過產業手段來實現經濟效益。如山東省楊家埠村。

政策梳理

近些年來,對於文創產業的發展,國家利好政策持續推出,特別是2019年提出的「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使得鄉村文創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2016年文化部、發改委發布《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提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水平,完善文化創意產品營銷體系,加強文化創意品牌建設保護,促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跨界融合。並且提出了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的支持力度。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讓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創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2018年文化部發布《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以數位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融合滲透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各個層面和關鍵環節,使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累積效應日益突顯。

2019年,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涉及農村文化建設和文旅發展中多次提及「文化文創」。並且在6月份《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制定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發布文化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案例借鑑

「吃」——臺灣食養山房

食養山房位於新北市汐止區,佔地約1000平米,依山而建,距離臺北車程2小時,既是茶室,也是餐廳。

食養山房最初1995年在臺北縣新店市成立,後又因為人氣太好導致人流量太大等原因幾經搬遷,2009年正式搬遷到汐止,並正式開放對外用餐營業。

作為一家私人宅院式的禪味養生餐廳,在這裡用餐沒有菜單,不提供點菜。菜品取決於這裡的主人林炳輝因季節或心境轉換而變化。包括春季的鮮筍,夏季的菱角、雞頭米,冬季的白薯等。每道菜之間有果汁或果醋幫助消化。

「住」——臺灣卓也小屋

民宿位於苗慄130縣道上,曾在臺灣一萬多家民宿中排到第二名。與傳統的民宿功能不同,卓也小屋將旅遊要素中的吃、住、遊、購、娛都進行了很好的呈現,提倡創意科學的農村生態理念,保持著臺灣早期的生活方式。

民宿完整的展現了鄉下農村的生活風情,餐飲以素食養生為主調,都是民宿主人自己種植的蔬菜。內部住宿的布局也遵循溫暖精緻格調,包括小屋天花板、桌椅套等都是用手染布打造,餐廳以木板、竹條搭建編成。可以讓遊客感受濃鬱的臺灣風土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藍染DIY是小屋最大的亮點,從染色植物(如大菁)的種植、採摘到藍染作品製作在這裡都可以完成。並且整個過程通過原始的手法製作,需要經過20多次的染色曝曬循環。遊客通過運用天然植物染料,自己動手染色簡單衣物、伴手禮等,使得整個民宿更具有文化特色,小屋通過文創形式不斷提升服務,增強競爭優勢。

「行」——溧陽1號公路

溧陽1號公路為江蘇省首批旅遊風景道,全長365公裡,道路以創意的方式將沿線62個美麗鄉村連接起來,是地方特色文化旅遊體驗之路。

公路結合環境、景區和人文等因地制宜創建,以紅黃藍三種主色調,沿線布局有特色民宿、文化茶社等展示溧陽厚重文化底蘊。包括史前文化、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並且擁有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通過綠雕小品、石壁文化牆等形式展現文化基因,能夠讓遊客在領略鄉村美景的同時,增添不同的文化旅遊體驗。

「遊」——麗江古堰畫鄉街區

街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碧湖鎮和大港頭鎮境內,具有15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其中千年古鎮、千年古碑刻群等是古堰畫鄉文化特色。

整個街區定位「旅遊+藝術+創作」發展思路,依託甌江風景、港埠集鎮為基礎,以文創為特色,充分弘揚本土的「巴比松畫派」,打造行畫生產基地、美術寫生基地和油畫創作基地,每年會有20多萬人次前來寫生。並且通過對本地農耕水利文化的挖掘,發揚油畫培訓、創作、銷售、展覽等藝術產業,打造文創產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並且內部還涵蓋有油畫衍生的音樂、攝影等文化藝術。遊客可以在此沿著江邊欣賞風景,參加鄉村音樂節、攝影節、油畫拍賣等藝術活動,也可以欣賞畫家特色作品,自己動手參與其中進行油畫創作。

「購」——臺灣掌聲穀粒

品牌源於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創立於2006年。其以農產品大米為核心,依託文創力量,從而達到傳統農業的文化再生,實現文創提升產業價值,成為臺灣第一農產品文創品牌。

其不單單是包裝稻米的售賣,還包括圍繞稻米形成的一系列延展品,包括梨山茶、東方美人茶等茶產品,山茶蜜、月桂蜜等蜂蜜產品,鳳梨汁、梅酒等酒產品以及掌生碗、掌小袋等手工藝產品。

並且商品很注重外部的創意設計,以精細化、特色化包裝打動人心。如外部採用古樸牛皮紙、花布、作業紙等包裝,再用紙藤綁緊扎牢,並且用書法手寫產地、講述農作物的故事,賦予農產品生命力,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美學,容易拉近與消費者距離。也正如品牌創建者所說的那樣,「我們穿上了農業的靈魂,領悟文化創意的生命」 。

「娛」——莫幹山庾村1932文創園

文創園位於浙江省莫幹山腳下,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其通過文化展示、創意集市、藝術酒店等多種業態形式,以文化創意方式促進農產品文化提升,是中國首個鄉村文創園。

園區是以前廢舊蠶種場改造而成,利用竹棚把所有活動空地串聯起來,並且通過打造魔術劇場、主題餐廳、民宿學院、文化藝術展廳等將文化旅遊有機結合。內部涵蓋各種遊樂項目。遊客可以在窯燒麵包坊中觀看烘焙師烤制的各類烘焙佳點;在以自行車各部件作為主題裝飾元素的饗餐廳中欣賞臺灣設計師的廚藝;可以在求田問蒔創意郵局中將植物整體打包郵寄;也可以在庾村布鞋店裡帶走一雙手工布鞋;孩子們則可以在運用老舊工廠材料,木匠純手工打造而成的蠶寶寶樂園盡情遊玩。整個園區通過文化創意的形式,讓遊客在這裡找到情感的共鳴。

小結

實際上,目前農村文創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仍舊存在產業結構雷同、思路單一、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因此需要根據資源稟賦差異,梳理清楚當地產業發展路徑,推動鄉村旅遊資源整合,進而促進文化創意與旅遊融合。並且要注重旅遊體驗品質,學習成功地區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的找出自身恰當的發展路徑。

相關焦點

  • 黃宗林:基礎設施建設要緊緊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跟進
    黃宗林:基礎設施建設要緊緊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跟進 城口新聞網   2015-07-07 21:0  黃宗林在縣旅遊局調研時強調基礎設施建設要緊緊圍繞
  • 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
    12月9日,「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2020首屆創意農業鄉村旅遊振興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作為今年四川文旅大會的重要主題論壇,此次活動邀請到政、學、研、商、企等領域的重要嘉賓一道,為進一步促進創意農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充分發揮創意農業在美化城市、富裕農民的積極作用,為全面提升四川文創產業發展水平,實現文創與旅遊互融互通,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奠定了一次行業理論基礎。
  • 「吃住行遊購娛」將有規範標準 安吉啟動旅遊業綠色標準體系建設
    杭州日報日前,一場由省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及安吉旅遊協會會員等一起組成的研討會在安吉舉行。會上,就如何進一步規範安吉旅遊業,如何為「安吉旅遊」的牌子定一把「尺子」做了深入探討。這意味著,安吉正式啟動旅遊業綠色標準體系建設,此舉在全省尚屬首創。
  • 梅裡斯區「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大盤點
    十一出行就來遊達鄉近年來,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加快民族風情旅遊區建設,全力抓好「旅遊+產業、+文化、+體育、+節慶」四篇文章,通過產業驅動、項目帶動、節慶拉動、營銷推動四個路徑,圍繞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農事體驗、研學旅行、紅色教育五大主題,整合了全區18個景區景點,33條旅遊線路
  • 「鄉村+文創」,實現鄉村旅遊農產品的創意升級
    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大時代背景下,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橋梁。特別是對於鄉村,文創正以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挽救日漸消散的鄉村文明,並且通過與旅遊要素的結合為鄉村旅遊賦能,提升鄉村軟實力。由於農業的多功能性,文化創意與農業融合成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的創新,除了品種、顏色等技術創新之外,將鄉村文化巧妙融入農產品設計,讓農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帶有觀賞價值,同時又能傳承(地域)品牌文化。
  • 臨滄鄉村旅遊正當時
    為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2019年臨滄市委召開全會專題研究鄉村旅遊工作,制定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提出要以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振興「臨滄實踐」,加快臨滄「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建設;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態、氣候、宜居、康養等優勢資源,促進臨滄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發展,把鄉村旅遊作為舉全市之力的「三件大事」之一,臨滄新時代的旅遊發展大幕
  • 臨滄:鄉村旅遊正當時
    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民族文化傳承與開發行動工程建設,著力在深挖鄉村傳統文化資源、激活鄉村特色非遺潛能中下功夫,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紀念品、民俗工藝品、文創產品等的加工工業,打造了碗窯、芒團、中山等一批特色旅遊商品生產基地。鄉村旅遊業與農業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局面初步形成。
  • 平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平邑縣大力實施「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特色旅遊資源優勢,不斷夯實旅遊基礎設施,深挖鄉村旅遊發展潛力,精心打造高品質鄉村旅遊產品,優化鄉村旅遊發展環境,全縣鄉村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 眉山鄉村旅遊線路6:「彩繪幸福鄉村,尋愛大雅丹稜」鄉村採摘親子遊
    農村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之一,農村美是自然生態特色與人文環境營造的融合,這種融合應該體現更多的農村自然風光而非人工雕琢。從文化和審美的角度說,美麗鄉村自古就是中國農耕文化和山水文化藝術的源泉,也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相處,是人文宜居的嚮往。
  • 結合文創產業發展鄉村旅遊
    出現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開發經營缺乏創意,鄉村旅遊與文創產業的結合遠遠不夠。  文化創意,簡單說就是在文化的內容中加入創意的手法。例如,創意名稱、創意外觀、創意項目、創意活動、創意商品等。中國臺灣地區的孔子饅頭店,創造性地把中國傳統文化與司空見慣的包子饅頭結合在一起,包裝上都印有《論語》中的句子。店鋪開業時,還推出了背誦《論語》送饅頭的活動。
  • 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
    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閒、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獲得榮譽:浙江省 2016 年度鄉村旅遊示範鄉(鎮)。產業規劃:圍繞江南農耕村落特點,布局精品農副種植加工區、農事活動體驗區、知青文化區、船文化區四大板塊,完善「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與西柵景區聯袂互補,成為烏鎮目的地的新型旅遊度假目的地景區。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業態上涵蓋吃、住、遊、購、娛,對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做到了最好的詮釋,從民宿到產業,既拉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又很好的表達了鄉村文化。故宮文創火爆之後,全國各地興起了「文創熱」,旅遊商品向旅遊文創轉變,旅遊文創向大文創產業轉變,「文創+旅遊」成為旅遊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 2019年湖南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耒陽開幕
    11日上午,2019年湖南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耒陽市蔡倫竹海風景區開幕。  開幕式在歡快的情景歌舞劇《相約蔡倫故裡》中拉開序幕,武術、民歌、雜技等一場場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文聯主席歐陽斌出席開幕式,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獻春宣布開幕。  記者了解到,本屆文化旅遊節將持續至4月21日。
  • 「引領鄉村振興 築夢美麗家園」中國鄉村復興論壇·留壩峰會6月將...
    ,這標誌著留壩縣將成為陝西省鄉村旅遊、鄉村振興的「先行軍」。近年來,留壩縣堅持把旅遊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人文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建設中國山地度假旅遊示範區為目標,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先後在全國打響了張良廟紫柏山國家4A級旅遊景區、紫柏山國際滑雪場、中國棧道水世界等多張旅遊名片,精心打造了一批以田園觀光、研學旅遊、養生養老、戶外拓展為主的新型鄉村旅遊產品,走出了一條以旅遊產業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科學發展之路
  • 烏村是中國鄉村旅遊開發的最高水準?她是鄉村振興的另一種可能!
    烏村,一個神奇的村子,有人說她中國鄉村旅遊開發的最高水準,有人說她會延續下一個烏鎮的經典。烏村有沒有到達最高水準,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不去探討,但不得不說烏村是鄉村振興的另一種可能。其高明的地方正在於,風貌是水鄉風光,但內部,遊客享受著現代化設施。
  • 騰衝市圍繞「吃住行遊娛購」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
    「嘭」,李發果撐開雨傘,向剛停下的旅遊大巴車走去。她是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旅遊引導員。   從古榕區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到了佤族文化民俗館,這裡記載著村子的歷史。該村有500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漢、白、傣等多民族群眾和諧共處。
  • 新華時論|唱響鄉村休閒旅遊農業致富經
    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暫停鍵的江蘇休閒旅遊農業正在加速復甦,4月28日,「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在常州舉行,而在一個月前,泗陽桃花節開幕活動就已拉開我省「蘇韻鄉情」系列節慶活動的帷幕。陌上春色璀璨,正是唱響鄉村休閒旅遊農業致富經的好時節。
  • 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中:產業類型篇)
    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閒、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獲得榮譽:浙江省 2016 年度鄉村旅遊示範鄉(鎮)。產業規劃:圍繞江南農耕村落特點,布局精品農副種植加工區、農事活動體驗區、知青文化區、船文化區四大板塊,完善「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與西柵景區聯袂互補,成為烏鎮目的地的新型旅遊度假目的地景區。
  • 【薦讀】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產業類型篇)
    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閒、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獲得榮譽:浙江省 2016 年度鄉村旅遊示範鄉(鎮)。產業規劃:圍繞江南農耕村落特點,布局精品農副種植加工區、農事活動體驗區、知青文化區、船文化區四大板塊,完善「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與西柵景區聯袂互補,成為烏鎮目的地的新型旅遊度假目的地景區。
  • 景區免門票,激活「吃住行遊購娛」
    景區免門票,激活「吃住行遊購娛」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04 星期五 王 雷 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    8月1日,青島12家國有政府定價A級旅遊景區面向國內外遊客免門票開放,乾脆利落地駛入了旅遊市場重啟的快車道。    自景區免門票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全市遊客接待量一直處於增長趨勢,對全市旅遊消費的提升拉動作用明顯。自8月1日至8月31日,12家免門票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86.48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