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是胡來!專家:最好回家看看病!

2020-12-24 老隱隱於宅

楊絳先生的翻譯,自然不會盡善盡美,甚至也還存有不少問題。不然,她自己也不會在有生之年不斷地修訂,乃至重譯吧。

(圖:1962年的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彼時前後,楊開始就西班牙原文翻譯《堂吉訶德》)

可世間又有誰的譯本是完善無缺的呢!求全責備,永遠都只能是一種理想,而無法是現實。是以,她的《堂吉訶德》譯本,雖然算老舊了,可我在心中,依然是迄今為止市面上最好的版本。

我於西班牙語一竅不通,按理沒有發言權,敢這麼武斷,理由倒也很直覺、很簡單:

其一,楊先生的功底在那裡,她的翻譯功夫是很多大家蓋章的。比如,傅雷夠大咖了吧,他對楊先生的的翻譯那也是讚不絕口,自言有些東西的味道他是翻不來的,得請出「錢伯母」那一套才行。

(圖: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所用原本底本——馬林(Francisco Rodríguez Marín,1855-1943)編注本第6版)

可以說,楊先生的資歷,當時出類拔萃,是最好的人選之一,此後文化人水準青黃不接,更是難有人及。

其二,楊譯《堂吉訶德》不能視為楊先生個人的成果。她的肩膀背後,有錢鍾書這等百年難得一遇的文化大師、中西學問俱精、西班牙也嫻熟的語言天才,在作無微不至的指導、把關。

還是傅雷,當年寫給友人宋淇的信中說過,楊絳、楊必姊妹的中譯,都有錢鍾書在幕後指點。《堂吉訶德》可看作錢楊伉儷的文化結晶。在百年來整個現代西方文學經典漢譯史中,論才、學、識之兼具,合體後的錢楊夫婦實力,完全可說是倚天屠龍誰與爭鋒的!

(圖:翻譯大家傅雷——對楊絳的《堂吉訶德》也多有建議)

單單這兩項加持,就大體可以斷定,楊譯《堂吉訶德》是什麼樣的地位。事實證明,這部書已經是經典,也曾獲得西班牙政府高度評價。

說起來,楊先生搞譯介工作,進而給西班牙名著《唐吉坷德》搞中譯,是必然,又挺偶然。

楊先生年輕時,固是學外語出身,在蘇州東吳大學、在清華大學時,入的都是外文系。可她的問題在於:

其一,和錢鍾書一樣,她所學專業是英文,西班牙語是她後來自學的。所以呢,張廣森、董燕生既是「後來」,是否「居上」無從判斷,但是多參看,就情理而言,總是有補益的吧!

(圖:1986年,西班牙馬德裡市長親送塞萬提斯雕像至北大校園,並感謝楊絳的翻譯——中立者為楊絳)

其二,她後來大學畢業,其實長期脫離「專業」,搞得是文學創作,比如散文,比如編劇等等,並曾在1940年代孤島時期的上海聲名鵲起,名氣一度遠遠蓋過錢鍾書。

所以,學者張治說過,楊先生後來搞文學翻譯,還操刀《唐吉坷德》,「更像是命運安排」。她本身可以靠「自由撰稿人」謀生,此前也都不「上班」,但是解放後,像她這類人都必須有「組織安排」,她才突然有了「單位」。

在1952年的下半年開始,已經40歲的她,先後被安排進入北大文學所的外國文學組、及社科院文學所外文組,從事的工作,就是翻譯。《唐吉坷德》的翻譯工作,既是她的興趣,也是組織給她的工作任務。

這部書,最可靠材料,至遲1962年開始動筆,到了1978年正式出版,雖然中間有故蹉跎暫棄,可也足足花費了她十多年的光陰。

但是,平實地講,如果真要挑刺,至少就表面因素來說,楊先生的《堂吉訶德》中譯,確實可能有一些問題吧。

其一,是條件上的。如上所述,楊先生是英文出身,英語固然666沒得話說,但她的西班牙語確實屬於自學成才,她堅持根於西班牙原文作譯,從一些專業者眼光看來,應該會有些瑕疵吧。

儘管,她深受博雅的丈夫錢鍾書的影響,參考過很多英法文譯本。

其二,是翻譯理念上的限制。 楊先生本身就是文學家,又有高度的中國語文素養,特別注重修辭,加上她的夫君錢鍾書在翻譯上與她同調,在翻譯上講求「化」境(錢鍾書文《林紓的翻譯》),是以楊譯《堂吉訶德》並非「直譯」,文本上可能不是亦步亦趨於原本的,是有「再創造」的嫌疑的。

這一點指摘,我想凡是接觸過該譯本的,可能都會有所體會吧。就是文字很流暢,比現存任何譯本都更顯得「爛熟」,「很中文」。

(圖:楊絳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其三,作為楊譯《堂吉訶德》「顧問」的錢鍾書,在很多問題上是否幫了倒忙也說不定。理由在於,錢先生外語功夫固然精湛到嚇人,可他一生都搞的是學究型的學術,從沒正經系統翻譯過東西,更從未搞過大部頭的小說中譯,在認知上又往往過於自信,可能會給楊先生帶去幹擾吧。

這一點,依然還是傅雷,在留存下來的一些零星書信中,就曾對錢先生有非議。認為說錢先生有時對楊氏姐妹的中譯苛責過深,文字呢太過講究。

可是,綜合而言,儘管學界對楊譯也有些許雜音,我個人還是無條件推重楊先生的譯本。

(圖:後來也翻譯《堂吉訶德》的董燕生先生)

近些年,西班牙語界著名專家董燕生先生,作為同書另一位譯者,是否有「同行相輕」心理不得而知,總之呢是對楊譯屢發攻擊,視為「反面教材」。

其實,他的指責多數不當。依據呢,去年9月初,素有「外譯界」裁判之譽的張治先生,終於在《上海書評》刊出萬字長文,題為《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對董燕生的批評逐條反駁,結論是「不足為據」。這已經是很好的說明,茲文檢索即可,我也就不多廢話了。

楊先生自己,是個與世無爭之人, 人生哲學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對於這些旁人認為的「無理取鬧」,她其實都不在意。

她在去世前,常年離群索居,一方面整理夫君遺著,另一方面則是不斷給自己的《堂吉訶德》中譯作修正,死而後已。後輩董燕生幾乎就是直白白攻擊她了,她也不會生氣,還為對方辯護說:

「董燕生先生對我的批評,完全正確,說不上「歪風」。世間許多爭端,往往出於誤會。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師,可惜我生得太早,已成了他的「前輩」。他不畏前輩權威,勇於指出錯誤,恰恰是譯界的正風,不是歪風。媒體傳言,一傳再傳,往往失真」。

作為舊中國過來的魯殿靈光, 別的暫且不提,單單這等風範,就是後來的學人所不能及的了,更不別說學問呀、翻譯呀之類的了。

你說,當你徘徊於書店時,你會信誰的版本?

相關焦點

  • 同行: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是胡來!專家:最好回家看看病!
    楊絳先生的翻譯,自然不會盡善盡美,甚至也還存有不少問題。不然,她自己也不會在有生之年不斷地修訂,乃至重譯吧。(圖:1962年的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彼時前後,楊開始就西班牙原文翻譯《堂吉訶德》)可世間又有誰的譯本是完善無缺的呢!求全責備,永遠都只能是一種理想,而無法是現實。
  • 楊絳與《堂吉訶德》
    此後,還出版過傅東華、伍實、劉雲、常楓等人多種不同形式和不同書名的譯本;不過這些譯本都是從英文轉譯的,直到1978年,才由楊絳第一次從西班牙文翻譯出版了《堂吉訶德》(上下兩卷)。前一陣我曾聽到一種議論,說楊絳譯本是從英文本轉譯的,一對西班牙文就有不少誤譯。2002年5月,我去看望楊絳先生時談起了這個「議論」。於是,楊先生向我講述了她翻譯《堂吉訶德》的一段故事。1956年,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林默涵,把翻譯《堂吉訶德》的任務交給楊絳。她先找了英、法、德文五六種譯本,發現有些地方差別很大,不知選哪種為好。為保證忠實,她決計直接從西班牙原文翻譯。
  • 楊絳翻譯《堂吉訶德》神形兼具 譯本曾被作為國禮
    就在一個月前,清華105周年校慶時,清華頒發了楊絳先生捐資設立的「好讀書」獎學金。本報記者 張航 文並攝 J067   鄧小平曾把   《堂吉訶德》當國禮   楊絳的作品大體分為小說、散文和翻譯三部分。
  • 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在國外
    在西班牙文化界紀念《堂吉訶德》出版四百周年的活動中,中國翻譯出版《堂吉訶德》和《塞萬提斯全集》的情況更為他們的紀念活動錦上添花。早在10月初,我的一位西班牙作家朋友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院長,見面交談中,院長對中國如何翻譯出版《堂吉訶德》以及塞萬提斯的其他作品很感興趣,我便對此作了詳盡的介紹。
  • 她是大作家翻譯了堂吉訶德,她還是一位好妻子,說說先生楊絳
    楊絳和錢鍾書最才的女其實楊絳最大的成就還不止這些,她還翻譯了一本著名的小說《堂吉訶德》。我們大家都知道《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對西歐的文學長久以來認可的兩個最光彩奪目的文學形象,一個是堂吉訶德,一個是哈姆雷特,就是堂吉訶德在世界範圍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中國人翻譯的譯本也挺多,但是楊絳的這一本比較權威,最受歡迎。
  • 楊絳為翻譯《堂吉訶德》,48歲開始學西班牙語
    《堂吉訶德》為楊絳最重要的譯著之一,本文介紹了她在翻譯這本名著時的一些細節。我作為《楊絳文集》的責任編輯,在與楊先生的頻繁接觸中,得悉她在翻譯外國文學名著中的許多奇聞趣事,今就《楊絳文集》問世之機,談談她翻譯《堂吉訶德》的一些情況。
  • 楊絳為翻譯《堂吉訶德》 48歲開始學西班牙語
    《堂吉訶德》為楊絳最重要的譯著之一。本文作者胡真才系《楊絳文集》的責任編輯,介紹了楊絳先生在翻譯這本名著時的一些細節。我作為《楊絳文集》的責任編輯,在與楊先生的頻繁接觸中,得悉她在翻譯外國文學名著中的許多奇聞趣事,今就《楊絳文集》問世之機,談談她翻譯《堂吉訶德》的一些情況。
  • 譯者||楊絳為翻譯《堂吉訶德》,48歲開始學西班牙語
    》的責任編輯,在與楊先生的頻繁接觸中,得悉她在翻譯外國文學名著中的許多奇聞趣事,今就《楊絳文集》問世之機,談談她翻譯《堂吉訶德》的一些情況。早在1957年,國家計劃翻譯出版「三套叢書」(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成立了「三套叢書編委會」,《堂吉訶德》被列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選題之一,「編委會」領導、中宣部副部長林默涵因讀過楊絳先生翻譯的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對其譯筆大為讚賞,遂決定請楊絳重譯《堂吉訶德》,並告訴她從哪種文字轉譯都可以。
  • 先生楊絳與《堂吉訶德》的故事
    先生楊絳精通英文、法語和西班牙語,曾把多部優秀國外作品帶到中國來。在西語翻譯中,她是負責翻譯的西班牙名著《堂吉訶德》第一翻譯人,此作更是成為了翻譯史上的範本之作!翻譯《堂吉訶德》的前前後後早在1957年,國家計劃翻譯出版「三套叢書」(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和《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成立了 「 三套叢書編委會」,《堂吉訶德》被列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選題之一,「編委會」領導、中宣部副部長林默涵因讀過她翻譯的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決定請她重譯《堂吉訶德》,並告訴她從哪種文字轉譯都可以。
  • 她是大作家翻譯了堂吉訶德,她還是一位好妻子,說說先生楊絳
    我們大家都知道《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對西歐的文學長久以來認可的兩個最光彩奪目的文學形象,一個是堂吉訶德,一個是哈姆雷特,就是堂吉訶德在世界範圍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中國人翻譯的譯本也挺多,但是楊絳的這一本比較權威,最受歡迎。
  • 胡真才:為了譯好《堂吉訶德》,楊絳48歲開始學西班牙語
    原文標題:楊絳翻譯《堂吉訶德》的前前後後早在1957年,國家計劃翻譯出版「三套叢書」(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 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譯作!
    為保證忠實於原著,她決計直接從西班牙原文翻譯。從此,她下決心自學西班牙文。她有很好的英、法文基礎,這對自學西班牙文很有利。但是幾年下來,她自己還是沒有信心。她問錢鍾書:「我讀西班牙文,口音不準,也不會說,我能翻譯西班牙文嗎?」錢鍾書說:「翻譯咱們中國經典的譯者,能說中國話嗎?」錢鍾書的話給楊絳吃了定心丸。
  • 《堂吉訶德》二十多種譯本,告訴你那個譯本最好
    但是,更多人知道他是因為幾年前他把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當成反面教材引起的「筆仗」。董燕生說自己與《堂吉訶德》結緣是在高中,那時候看的是傅東華從英語譯過來的版本。當年小說作者塞萬提斯在世的時候,《堂吉訶德》在西班牙甫一出版便風靡全國。
  • 張治︱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
    《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3月出版《堂吉訶德》,[西班牙] 塞萬提斯著,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在報紙上看到西班牙語界著名專家董燕生的採訪,他仍在把楊絳譯的《堂吉訶德》當作「反面教材」。
  • 讀書筆記: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楊絳先生的翻譯的《堂吉訶德》,幽默中透著睿智與煙火氣,果然名家翻譯不同凡響。本書是西班牙大師塞萬提斯劃時代的巨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訶德一方面脫離現實,愛幻想,企圖仿效遊俠騎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剷除人間邪惡。
  • 生平記往:楊絳簡介
    楊絳,原名楊季康,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市。擅長於翻譯、文學著作、戲劇等。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錢瑗回國。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
  • 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譯作!
    為保證忠實於原著,她決計直接從西班牙原文翻譯。從此,她下決心自學西班牙文。她有很好的英、法文基礎,這對自學西班牙文很有利。但是幾年下來,她自己還是沒有信心。她問錢鍾書:「我讀西班牙文,口音不準,也不會說,我能翻譯西班牙文嗎?」錢鍾書說:「翻譯咱們中國經典的譯者,能說中國話嗎?」錢鍾書的話給楊絳吃了定心丸。
  • 105歲文學翻譯家楊絳病逝 永不相失「我們仨」
    錢鍾書去世後,我整理他的遺稿,又翻譯了一部作品,隨事即興,又寫了長長短短各式各樣的散文十來篇。  《堂吉訶德》未經西語編輯審閱,只我自己校了4遍清樣,於1978年3月出版。9年後我又校訂了一次。我怕我所根據的版本已經陳舊,找了幾個新版本,做了一番校勘工作,發現我原先的版本還是最好的版本。至於我的翻譯,終覺不夠好。最近我又略加修改,但我已年老,只寄希望於後來的譯者了。
  • 《堂吉訶德》延伸閱讀
    第二次他找了鄰居桑丘•潘沙做侍從,一同出遊,幹了許多荒唐可笑的蠢事:把風車當作巨人、把旅店當作城堡、把羊群當作敵人……最後差點喪命,被人救護回家。第三次出遊時,主僕二人又遭遇了不少驚險之事。最後,堂吉訶德被扮成騎士的鄰居參孫打敗,回到家中,一病不起,臨終時才恍然大悟,痛斥騎士小說。
  • 《堂吉訶德》二十多種譯本,告訴你那個譯本最好
    但是,更多人知道他是因為幾年前他把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當成反面教材引起的「筆仗」。董燕生說自己與《堂吉訶德》結緣是在高中,那時候看的是傅東華從英語譯過來的版本。當年小說作者塞萬提斯在世的時候,《堂吉訶德》在西班牙甫一出版便風靡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