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二十多種譯本,告訴你那個譯本最好

2020-12-12 塵世曉書僮

一本來自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的文學巨著、一位騎著瘦馬、穿著破爛盔甲的西班牙紳士,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已近一個世紀。它就是《堂吉訶德》。幾代翻譯者在這一鴻篇巨製上耗費了大量心力,董燕生是其中的一個。

從1922年林紓翻譯的《魔俠傳》算起,截止到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塞萬提斯全集》時的統計,《堂吉訶德》的中文譯本有十九種之多。董燕生說,就他的了解,2000年之後該書中譯至少有二十種。

在西班牙語界,董燕生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全國高等院校西班牙語專業普遍採用的教材就是董教授編寫的《西班牙語》和《現代西班牙語》(合編)。現年72歲的董燕生,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西班牙語教學講臺上工作了三十多年。但是,更多人知道他是因為幾年前他把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當成反面教材引起的「筆仗」。

董燕生說自己與《堂吉訶德》結緣是在高中,那時候看的是傅東華從英語譯過來的版本。當年小說作者塞萬提斯在世的時候,《堂吉訶德》在西班牙甫一出版便風靡全國。據說,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王宮陽臺上看見一個學生一面看書一面狂笑,就說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不然一定是瘋子。董燕生回憶自己中學時代讀《堂吉訶德》也是這樣的反應,看著看著就笑了出來。

及至後來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董燕生記得那時候學西班牙語的人並不多,兩個班總共六十幾個人,全系只有一臺笨重的鋼絲錄音機,每周每班只有一次聽錄音的機會。初學階段的課文,很多是直接選自蘇聯中學的西班牙語教科書,後來逐漸增添了西班牙或拉美文學名著的節選、西班牙及拉美共產黨的各種文件。中蘇斷交之後,只能讀到《北京周報》西班牙文版和中國黨政領導人講話、著作及其他文件的西班牙語譯文,「鬧得很多外國人譏笑我們學的不是西班牙語,而是北京牙語」。不過,由於一些老師的堅持,不少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學名著也能夠讀到,原版的《堂吉訶德》董燕生就是在大三那一年讀到的。

1992年灕江出版社的編輯找到董燕生,邀請他重新翻譯《堂吉訶德》。當時,楊絳版的《堂吉訶德》面世已經14年。在《聽楊絳談往事》中,楊絳曾經回憶翻譯這部72萬字的譯著前後經歷整整二十年時間。為了以讀懂原著,楊絳從1958年開始自學西班牙語,1961年著手翻譯,「文革」初期,已被完成的譯稿被紅衛兵沒收,十來年後幹校結束又從頭翻起。而《堂吉訶德》第一版在「文革」結束後不久首印的十萬套很快售完,第二次印刷又是十萬套。1978年西班牙國王、王后訪華先遣隊到達中國見到的一個景觀就是:北京書店門前讀者排著長隊購買《堂吉訶德》新出版中譯本的盛況。之後西班牙國王訪華,鄧小平把《堂吉訶德》作為禮物送給了國王。

就是對這套發行量最大的中譯本,董燕生提出了批評。董燕生說,接到翻譯邀請後的一個月時間裡,他對照原文和楊絳的譯本進行了仔細研究後有了信心,「至少我不會犯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錯誤」。在董燕生看來,楊絳在詞彙含義的理解、句子結構、背景知識的理解上都有不少錯誤。因此楊絳譯本在課堂上被當成「反面教材」以避免學生再犯同樣錯誤。不過,也有人因此批評董燕生,認為他「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董燕生的《堂吉訶德》譯本譯自Editorial Alfredo Ortells.S.L.1984年版本,前後共翻譯了兩年,自1995年譯成後,先後獲得了國內外各種榮譽。遺憾的是,即使在西班牙本國,如今也並沒有多少人讀《堂吉訶德》了。他不禁嘆息:「如今的西班牙人,也沒有以前熱情了,似乎也開始像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冷淡而彬彬有禮。也許這是現代化的惡果吧!」一個沒有瘋子和傻子,只有機靈鬼的世界是一個單調而險惡的世界,董燕生說,堂吉訶德這個形象就像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樣,有時候人們並不理解,但社會需要與這種滾滾濁流唱反調的人,給世人以警醒。

相關焦點

  • 楊絳翻譯《堂吉訶德》神形兼具 譯本曾被作為國禮
    楊絳曾在一篇訪談中說錢鍾書最好的是英文,第二是法文,第三是德文,然後是義大利文,「西班牙是跟我學的。他要找西班牙的什麼資料,我就找原文給他。因為西班牙文跟義大利文很接近,他慢慢地就懂了。」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林默涵因讀過楊絳翻譯的法國流浪漢小說《吉爾·布拉斯》,對其譯筆大為讚賞,決定請楊先生翻譯《堂吉訶德》,並告訴她從哪種文字轉譯都可以。   胡真才介紹,專門研究西洋小說的楊絳,深愛這部小說,也深知這部小說的重要性,她找了五種英法文譯本細細對比,覺得這五種譯本各有所長和欠缺,均不足以代表原作。要想忠實原作,必須從原文翻譯。
  • 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在國外
    在西班牙文化界紀念《堂吉訶德》出版四百周年的活動中,中國翻譯出版《堂吉訶德》和《塞萬提斯全集》的情況更為他們的紀念活動錦上添花。早在10月初,我的一位西班牙作家朋友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院長,見面交談中,院長對中國如何翻譯出版《堂吉訶德》以及塞萬提斯的其他作品很感興趣,我便對此作了詳盡的介紹。
  • 西語翻譯家孫家孟去世 譯成《堂吉訶德》最佳譯本
    西語翻譯家孫家孟去世 譯成《堂吉訶德》最佳譯本   孫家孟譯著等身,曾完整翻譯巴爾加斯·略薩的小說《綠房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等,以及《堂吉訶德》和科塔薩爾的《跳房子》。  同為西語翻譯家的趙德明與孫家孟相交幾十年,曾共同翻譯《略薩全集》。
  • 世界名著經典權威譯本選擇推薦書單,大師級譯本
    譯文方平譯的也很好《尤利西斯》人文金是譯林肖乾的也較好《傲慢與偏見》譯文王科一《堂吉訶德譯文社韓滬麟、周克西譯本和譯林社鄭克魯譯也不錯。但他的譯本內容卻不錯。譯文社《亂世佳人》本、人文社《飄》也不錯,前者更是出版了百萬多套。
  • 楊絳與《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名著《堂吉訶德》,迄今已有多種不同文字的譯本。就中譯本而言,最早的當數192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林紓和陳家麟合譯的兩卷本《魔俠傳》。此後,還出版過傅東華、伍實、劉雲、常楓等人多種不同形式和不同書名的譯本;不過這些譯本都是從英文轉譯的,直到1978年,才由楊絳第一次從西班牙文翻譯出版了《堂吉訶德》(上下兩卷)。
  • 李銀河曾評馮唐版《飛鳥集》:迄今最好中文譯本
    馮唐《飛鳥集》譯本,被學者李銀河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中文譯本」。但與此同時,有關馮譯本的指責卻綿綿不絕。  問題來了,到底馮唐的翻譯優劣幾何?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從李銀河的評議中,去管窺一二。
  • 同行: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是胡來!專家:最好回家看看病!
    (圖:1962年的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彼時前後,楊開始就西班牙原文翻譯《堂吉訶德》)可世間又有誰的譯本是完善無缺的呢!求全責備,永遠都只能是一種理想,而無法是現實。是以,她的《堂吉訶德》譯本,雖然算老舊了,可我在心中,依然是迄今為止市面上最好的版本。
  • 《挪威的森林》曾風行一時 譯本多奇葩
    《挪威的森林》曾風行一時 譯本多奇葩 大陸讀者們所讀的肯定是林少華譯本,偶有讀過臺灣賴明珠譯本的,那可算是高端粉絲了。前段時間我偶然發現《挪威的森林》早年在大陸上還有過另外一個譯本。仔細翻了翻該譯本,發現非常奇特,很有說說的必要。  這個譯本就是1990年6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鐘宏傑、馬述禎譯本。裝幀風格的「紙醉金迷」就不表了,封面上憑空添上的副標題「告別處女世界」,更顯庸俗,大有要教壞小朋友的勢頭。
  • 新約聖經有哪些古老的譯本?
    但是論到你所提及的事,就是求我到你那裡去,我先必須成全我被差遣而來所要成全之事,而且我成全了那些事以後,即需歸還那差遣我來的那裡。但是,當我升天以後,必差遣一個門徒來,他可以為你治病,並且使你和你的全家得生命。」
  • 李繼宏版《小王子》史上「最優秀譯本」惹風波
    該書腰封上的宣傳語,除了用粗體字印著「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等字句,還羅列出一大串數據:「糾正現存其他56個《小王子》譯本的200多處硬傷、錯誤。」而另外一本《老人與海》,也稱「糾正現存其他50個《老人與海》版本的1000多處錯誤,最純正、最優美、最準確的譯文」。果麥更是把李繼宏稱為「年輕的天才翻譯家」。
  • 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她說:「在我看來,譯本的價值在於普及,面向的是普通讀者,如果是專業讀者,應該直接去讀原著,如果你研究福克納,不讀原著,你有什麼資格去研究?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青年翻譯家陸大鵬認為:「只看中譯本,確實可能產生誤讀,但英國讀者看英文小說,一樣會產生誤讀。」  曾主持「光影譯庫」的譯者、編輯胥弋表示,在國外,誤譯同樣常見。
  • 魯獎翻譯家專訪丨趙振江:《堂吉訶德》有上百個中文譯本 而《紅樓...
    然而像《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它有不同層次的讀者,也應有不同的譯本。我們是西班牙語世界的首譯,針對的是一般讀者,他們主要是讀故事,所以語言要流暢,要通俗易懂,不必也不應有太多的注釋,否則讀者會讀不下去。當年在西班牙報刊上提到《紅樓夢》時,總說它是「中國的《堂吉訶德》」。
  • 你知道《聖經》是什麼時候出現中文全譯本的嗎?
    這是最早的聖經漢語譯本。元代天主教傳教土孟高維諾亦曾漢譯新約。不過,這兩種譯本均未流傳下來。明末清初譯本未出版,現藏圖書館崇德元年1636年,陽瑪諾漢譯《聖經直解》出版,主要是四福音書中的經文。清代中前期,白日升、賀清泰均曾漢譯新舊約,但未出版。
  • 讀名著,翻譯很重要:33部世界文學名著最佳譯本
    這個時候,爸媽們要注意了,選好的譯本很重要!什麼是好的譯本?就是譯文不光能忠實於原文,而且能傳達出原文的神韻、意境,並且還符合中文的表達方式,讀起來很流暢。有一位專家達人總結了33本世界名著,清晰標註哪個譯者的版本是最好的,爸媽們不妨參考一下,雙11的購書清單可以有喔。
  • 楊俊傑︱文本與文獻:評蒂利希著作新漢譯本兩種
    它們分別是羅鶴年譯本《信仰的能力》(臺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1964),魯燕萍譯本《信仰的動力》(臺北:桂冠1994)。相去多年以後,最近又有兩種漢譯本推出,都出版於北京,且出版時間都是2019年4月。其一是成窮譯本《信仰的動力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其二是錢雪松譯本《信仰的動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翻譯質量良好,可謂學界幸事。
  • 馬可波羅曾被誤認為蒙古人,《遊記》譯本哪家強?
    馬可波羅曾被誤認為蒙古人,《遊記》譯本哪家強?其實要想了解歷史上真實的馬可波羅,最好的途徑莫過於去讀《馬可波羅遊記》這部奇書,那麼我們該選擇哪位翻譯家的譯本?第一個《馬可波羅遊記》的中文譯本何時誕生?              馬可波羅出生在義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個商人家庭中。公元1275年,他隨同父親和叔父到達中國,居留了17年。1291年,他們伴隨波斯出使元朝的使臣離開中國,1295年返回故鄉。
  • 《三國演義》馬來文譯本在吉隆坡首發
    《三國演義》馬來文譯本在吉隆坡首發   中新社吉隆坡5月17日電 (黃鴻斌 王大瑋)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馬來文譯本首發儀式,17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國家語文出版局舉行,馬來西亞副總理慕尤丁主持儀式。
  • 李版《小王子》自誇「最優秀譯本」引眾怒
    網友表示看不慣該書宣傳語號稱「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糾正現存56個版本的200多處錯誤」,所以當了一次「黑水軍」。由於李繼宏在翻譯界的知名度,此次事件引發不小關注。   最新版的《小王子》譯本由超級暢銷書《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的譯者李繼宏執筆翻譯,2013年1月初,此書尚未正式發售,卻出現大量低分評論。
  • 朱光潛與毛澤東詩詞英譯:「最壞的還是官方譯本」
    七十年代末,朱光潛和許淵衝通信,說:「尊譯《毛主席詩詞》久已讀過,後來陸續收到《毛主席詩詞》譯文不下四五種,較之尊譯均有遜色,問題大半出在對原文的理解和對外文的掌握,最壞的還是官方譯本」(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此處「官方譯本」,即一九七六年版英譯《毛澤東詩詞》(MAO TSE-TUNG POEMS)。
  • 浙江上虞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王力湛 攝中新網紹興9月8日電(項菁 章海寧)《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全國僅存12本,其中,保存完好的一本被珍藏在上虞區檔案館。9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活動,通過座談會、主題展等內容重溫宣言精神,弘揚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