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為了更為忠實地翻譯《堂吉訶德》,決然在近五旬的年齡開始自學西班牙語,這和堂吉訶德知難而進的精神一脈相承。
2005年是西班牙著名小說《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四百周年紀念年,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為此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筆者於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西班牙做訪問學者,這期間,又於2005年4月下旬赴哥倫比亞參加波哥大第18屆國際圖書博覽會,因此,親身體驗了西語世界紀念《堂吉訶德》的盛況。
西班牙紀念《堂吉訶德》從2004年11月開始,延續至2005年年底結束,總共要舉行400場紀念活動。2004年11月6日《國家報》的周末副刊《巴別塔》做了一期《堂吉訶德》專輯,拉開了紀念活動的序幕。11月中旬,西班牙科學院校訂並注釋的《堂吉訶德》權威本出版,該書由西班牙政府資助發行,印數100萬部,近千頁的書,售價僅9.50歐元。因此,使之變成排行榜上居第一二位的暢銷書。新版《堂吉訶德》出版後,西班牙國王在電視上朗讀了該書的第一段,隨後西班牙首相及文化名人,包括拉丁美洲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等,均先後在電視上朗誦了《堂吉訶德》的片段。
在西班牙文化界紀念《堂吉訶德》出版四百周年的活動中,中國翻譯出版《堂吉訶德》和《塞萬提斯全集》的情況更為他們的紀念活動錦上添花。早在10月初,我的一位西班牙作家朋友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院長,見面交談中,院長對中國如何翻譯出版《堂吉訶德》以及塞萬提斯的其他作品很感興趣,我便對此作了詳盡的介紹。回到住所後,我立即給單位打電話,請求編輯部儘快給我郵寄《塞萬提斯全集》和《堂吉訶德》單行本各一套(郵費昂貴,不好多寄)。過了一段時間,大約10月23日晚,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舉行活動,我帶著上述兩套書冒雨去參加。會場擁擠,我又手提重物,正巧大廳邊上有個小平臺,便把書放在平臺上,自己站立一旁。大會開始,恰好院長來到小平臺上講話,待他講話一結束,我急忙給他遞上《全集》中的兩本,院長一見這樣精美靚麗的裝幀,立即把書高舉起來讓大家看,記者們便紛紛照相,有記者還讓院長把書捧在胸前拍照。沒想到我那個下意識的舉動,竟使我們的中譯本在當晚的活動中大為露臉,並成為後來整個紀念活動中的熱點之一。第二天中午,西班牙《國家報》的一名記者即打電話約定採訪我。於是,10月28日,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發表了記者採訪我的文章,題為「中國再度對《堂吉訶德》產生興趣」,文章記述了我作為《塞萬提斯全集》的編者所做的工作,以及《堂吉訶德》被指定為中學生課外必讀文學名著後的暢銷情況。繼《國家報》採訪之後,西班牙的第二、第三大報《世界報》和《理智報》也以相同的主題但不同的角度採訪了我。
拉丁美洲向來把西班牙文化認同於自己的文化,他們紀念《堂吉訶德》發表四百周年活動的規模並不亞於西班牙。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集資出版的《堂吉訶德》100萬部,免費在拉美國家發送,哥倫比亞把《堂吉訶德》作為波哥大第18屆國際圖書博覽會的主題之一。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有幸以中國的《堂吉訶德》研究者身份直接從西班牙赴哥倫比亞參加這次博覽會,並在會上做了題為「《堂吉訶德》在中國」的講座。我在講座中談了楊絳先生翻譯《堂吉訶德》的前因後果,以及她建立「好讀書獎學金」並把自己的稿酬全部捐獻出來資助品學兼優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的善舉。同時還宣讀了楊絳先生給西班牙語世界《堂吉訶德》迷們的信。這封信的來歷也很偶然:2005年初,為配合紀念活動,我在馬德裡做了幾場「《堂吉訶德》在中國」的講座,講座主辦方打算把紀念活動中的有關文章和講座稿編成一部紀念集,並請楊絳先生寫一篇「前言」。我把主辦方的這一請求打電話告訴楊絳,那時楊絳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她聽了我的介紹之後說,為「紀念集」寫「前言」,須看過紀念文章才成,你們既然做講座,就給聽講座的寫幾段話吧,因為我也是《堂吉訶德》迷嘛。於是,她口授,我記錄,之後再把記錄稿譯成西班牙文,作為講座稿的附件,在講座之後宣讀。
《堂吉訶德》楊絳譯本
楊先生的事跡尤其是她寫的那封信在聽眾中產生了熱烈反響,大家認為楊絳就是堂吉訶德的化身,她為了更為忠實地翻譯《堂吉訶德》,決然在近五旬的年齡開始自學西班牙語,這和堂吉訶德知難而進的精神一脈相承;她把自己所得的全部稿酬用以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這正是堂吉訶德急功好義、扶助貧弱的思想體現。講座一結束,就有好幾位女記者和女詩人向我圍攏過來,要求第二天到賓館和我專門談談楊絳。第二天正是休息日,中午時分她們如約而至,這幾位女士分別帶來自己的詩集、信件以及禮品小木魚和乾鮮花等,讓我轉交給楊絳,以表達她們對楊絳先生的欽佩之情。
女記者安娜·瑪利亞在給楊絳的信中說:「塞萬提斯延誤了三百多年到達中國,這是上帝的安排,它要讓該書通過一個合適的人選的手——那就是您的仁愛的被上帝賜福的手——傳給中國。如果沒有您的手,堂吉訶德恐怕還在絲綢之路上徘徊……」「『好讀書獎學金』是一種人道的和神聖的形式,它的博愛精神激勵著我們。我們社會中眾多政治家和社會『精英』應該以您為榜樣,熱心幫助他人。」並表示「我希望和丈夫一道去拜訪您,去看看您的工作環境和認識您所生活的國度」。
女詩人多拉·卡斯特利亞諾斯與三位女作家聯名給楊絳寫信稱:我們哥倫比亞知識女性驚喜地得知,一位名叫楊絳的中國著名女作家是《堂吉訶德》中文版的譯者,是她給一個大國的讀者帶去了歡樂。「對於您將《堂吉訶德》譯成中文這一不朽業績,我們表示最熱烈最誠摯的祝賀。」信的最後還寫道:「請您保重身體,親愛的中國作家楊絳,因為您的生命是人類的財富。」
一個名叫安娜·瑪麗的女學生的信則寫得更為直率:「我為您的堂吉訶德精神所傾倒,我應是您的姊妹,因為我也具有堂吉訶德精神。」「願您勇往直前,加油啊!」
2016年7月30日(文/胡真才 人民文學出版社退休編審)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