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喪盡天良,中國人為什麼不跑,聽聽日本老軍怎能說

2020-12-21 史書雲海

有戰爭就會有傷亡,但在二戰時期中國有一段黑歷史,這段歷史中國永遠也不會忘,在世界上也永遠不會被埋沒,這是恥辱,是反法西斯暴行的罪證,是沒有人性的屠殺!

這段黑歷史就是「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佔南京。進城後,對無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姦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據不完全的統計,集體屠殺中國軍民19萬餘人,零散殺害居民僅收埋的屍體就達15萬多具被屠殺總數達30萬人以上。對於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我們一定要勿忘國恥,振新中華。

南京失守

1937年11月8日,隨著一聲撤退的命令,上海失守。緊接著日軍就像南京撲了過來。中國帥統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17日到18日共同召開了三次會議,會議內容就是「南京保衛戰」。會議上多數將領認為部隊亟需休整,而南京在軍事上無法防禦,建議僅僅作象徵性的抵抗,很多人已經打了退堂鼓。

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國家首都、孫中山陵寢所在,以及國際觀瞻和掩護部隊後撤等理由,主張固守南京。最終蔣介石採用了唐生智的看法,11月26日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副司令長則為羅卓英及劉興。

到1937年12月1日,日軍已達到到南京周圍,「南京保衛戰」意味著正式開始。日軍像餓狼一樣猛撲過來,日軍做了充足的準備,當日留守南京的軍隊在日本猛攻下根本扛不住。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 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拱衛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日軍越打越猛,唐生智意識到大事不妙,就再三致電給蔣介石請求增員,此時慌亂的中國已經沒人敢來接管南京。就這樣,1937年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南京徹底淪陷。

日軍進入南京,發起了喪盡天良的屠殺

攻進南京的日本軍很快就面臨糧食緊缺的問題,他們以「就地徵收」為名義,去老百姓的家裡搶奪糧食,在搶劫的過程中通常會有姦淫婦女的暴行,為了掩蓋他們犯下的罪行,他們乾脆直接殺人滅口。到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我還是想說這些豬狗不如的日本軍,簡直連畜生都不如。

南京淪陷後,日本軍並沒有就此停手,他們先是派大量飛機對南京進行轟炸,然後在周圍燒殺搶掠,肆意妄為。此次大部分軍隊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已經撤離南京,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軍隊作為大部隊撤離的掩護軍。南京攻入南京後,無法再反抗的中國軍丟棄武器投降了,當時統計共有3000餘人,然而三天後,日軍開始了喪盡天良的暴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至此南京大屠殺正式開始。

放下武器的中國戰俘在第三天被集中帶到了漢中門口,日軍用機槍把3000多名中國戰俘全部打死,即使有沒死的最後也用汽油全部燒死。不僅如此,據《東京日日新聞》記載,在此期間,兩名日本軍官還玩起了比殺人遊戲,看誰先殺到100人,這兩人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日本投降後,這兩名軍官以戰犯在南京槍決。我想說的是,殺你千萬遍也難解心頭只恨,也對不起死在你手下的中國人。

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在此期間他們對中國文化進行踐踏,他們不分晝夜的強姦中國婦女,甚至連幼童也不放過,大部分婦女被折磨致死,據記載當時發生的強暴案可能超過20000宗。日本軍就是喪心病狂的畜生!

日本老兵說出為何當時中國人不逃跑

一位日本老軍古井回憶道:「其實中國人被騙了」。早在二戰以前國際就規定《優待戰俘公約》,對於戰敗俘虜,不得以殺害,但是日本人完全違約了。古井回憶說:「我當時是個機槍手,上面將領下達命令將戰俘軍全部殺死,我就照做了,並不知道有優待俘虜這一說法」。

古井說當時的日軍對待中國人民完全以欺騙的方式去殺害「為了保護你們的安全和更好地管理,需要把你們送到更安全的地方,請你們放心,我們會優待你們的。」實際上是將中國人大批集中起來運到一個空曠的地方用機槍射殺。甚至為了省子彈,直接將中國人用汽油燒死或者活埋。

古井說:「當時用的機槍一次性能裝450發子彈,還有專門裝彈的人,機槍等於一直在射擊,每天被射殺的中國人根本數不過來,場面十分血腥」,晚年的古井在受採訪中,他說:「我這一生都在懺悔之中度過的,想想日本戰敗後也同樣遭受蘇軍的屠殺,可能這就是報應吧」。

總結語

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至今也是無法抹掉的。但依舊有日本人試圖抹殺、掩蓋、歪曲這段歷史,是對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的公然挑戰。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以往的中國,雖然中國一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日本膽敢再發起挑釁,中國必將連本帶利的還回去!為此,每年的12月13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全國拉響防空警報,所有國旗降至半旗。如今中國已經在世界立足,全完可以碾壓日本,但現代是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我們更要不忘國恥,振新中華。

相關焦點

  • 曝光 日本APA酒店聲稱「南京大屠殺」是謊言,卻大賺中國人錢
    從這裡已經開始否認「南京大屠殺」是謊言並稱我們中國來編造「南京大屠殺」的謊言出來譴責日本你這麼會編你怎麼不上天呢最後還說「我會用酒店賺的錢,來支持我無限支持日本否認這個事實的觀點」。我只想說:這就是赤裸裸的羞辱!意思就是說他要拿著我們中國人的錢來打我們中國人的臉!
  •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到底殺死了多少中國人?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到底殺死了多少中國人?1937年7月7日,日本向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1937年12月初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這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毫無人性的日軍屠殺了足足30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軍人!
  • 在南京大屠殺有關的日本飯食,命名「南京」,中國人要永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禽獸一般的日軍如同地獄裡逃出來的魔鬼,在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少展開血腥大屠殺,連續6周燒殺淫掠,到處屍體成山,血流成河,到處是屍體腐爛、燒焦的氣味。(南京淪陷)美國貝爾吉阿米尼在《天皇與日本國命》裡說,「唯一活著的動物是一些狗,由於吃多了屍體而變得肥胖,很不自在。」一名英國記者描述,瀰漫硝煙的南京城陷落,「我只見到了5個中國人,他們是躲在一座法國教堂院子裡哭泣的老人。」
  • 南京大屠殺中的「日本速度」!屠殺50000中國人,僅用1晚上
    1937年12月1日日本東京大本營下達總攻南京的指令,日軍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共計約20萬人,如同脫韁的禽獸瘋狂向中國首都南京撲去。那位原本該在此時站出來為士兵打氣的南京保衛戰中國最高指揮官唐生智將軍,卻在12月13日為了保命扔下一句「突圍」,乘著事先準備的小火輪順江而跑,致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南京防線瞬間崩潰。
  • 他是南京大屠殺主犯,發誓要玩遍全世界女人!最終被中國軍人擊斃
    1937年12月,沼田德重帶軍從南部入侵南京,在南京燒殺搶掠,喪盡天良,是南京大屠殺的兇犯之一!在他的刀下,倒下過千萬中國人的冤魂!南京大屠殺慘狀南京大屠殺慘狀沼田德重不僅在戰場上無惡不作,心理上更是變態之極!他曾發誓要在70歲以前,姦淫10000個處女!
  • 日本第一部以中國人的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長篇小說
    ;第三,整部作品所展開的背景或者所表現的中心內容,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侵佔中國首都南京城,或者說日軍所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以及侵佔和屠殺事件所釀製的深刻後果。對於大屠殺中的死亡人數,日本的主流社會一般都不認可三十萬這一數字,以《日中戰爭史》奠定了自己在史學界地位的秦鬱彥,根據日方的史料撰寫的《南京事件——屠殺的構造》一書中認定被屠殺的犧牲者約為四萬左右,但他覺得這並不改變屠殺的殘暴性,他在該書的《後記》中寫道:「日本自滿洲事變以來對中國進行了十幾年的侵略,包括南京事件在內對中國國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損害,這是鐵定的歷史事實。
  • |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二戰|日軍|南京|...
    點藍色字關注「文子稻」+星標有人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有人說: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卻不認識她。二十年前,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這就是為什麼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為了寫這本書,她翻閱了一篇篇文獻、報告、日記、記錄稿的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憤?何等的震撼呢?請看書中原段:「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拼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拼命反抗。
  • 在抗戰期間,日本佔領了武漢,為何沒有發生像南京那樣的大屠殺?
    文/隨風飄散在抗戰期間,日本佔領了武漢,為何沒有發生像南京那樣的大屠殺?在抗日時期,日本人在中國做下了不少的惡行,他們在中國地區搶奪資源然後又利用這些資源來入侵中國,可以說是非常無恥的,除了這些,日本人殺了不少的中國人,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現在有不少人在南京看到當時的照片後,還會感到非常的悲傷,有的人還哭了,從這些就可以看出但是日本在屠殺南京的時候場面是多麼的悽慘。
  • 犯下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最後結果怎麼樣了?
    日本侵略軍以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殘暴手段,在南京進行了持續六個星期的大屠殺——這座有2500年歷史,經過1927-1937十年建設,已初具現代化城市雛形的南京城,幾乎化為灰燼,全城烈焰沖天,三分之一被焚毀,無數財產被搶劫。火光和斷壁殘垣之間,充斥著侵略軍野獸一般的身影,還有無數中國人的殘缺不全的屍體。
  • 史論|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被長久掩蓋?
    圖7 把中國人綁到柱子上、蒙上眼睛,用刺刀當場刺死的照片,被判為「不許可」發表圖8 一群中國俘虜被日軍用刺刀逼迫的照片,被打上了「不許可」印章南京宣傳戰日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宣傳策略主要有兩方面[3]正如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田伯烈當時指出的:日本軍隊佔領南京以後的情形,日本報紙上很少記載,或者簡直可以說沒有什麼記載,翻閱在日本出版的英文報紙,關於日軍在南京及其它城市的種種暴行,也看不出什麼痕跡,日本報紙卻想把南京粉飾為太平安靜的地方。但是大屠殺是掩蓋不住的。
  • 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屠殺30萬人,為何數十萬人不抵抗日軍呢?
    抗日戰爭時,總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十幾個日本兵就可以控制一個縣城,甚至在南京大屠殺慘案當中,一個日本兵就可以押送一群中國人,這些平民幾乎沒有反抗,最後造成了三十多萬軍民死亡。這些人為什麼不反抗呢?如果他們集體起來抗爭,難道一個日本人都弄不過嗎?
  • 南京大屠殺,中國人真的不反抗嗎?侮辱婦女的鬼子被釘耙打死!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每年的這一天,南京城上空都會響起防空警報,行人停步,汽車停駛,萬人垂首,默默哀悼這個慘痛的日子。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後,日寇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殘暴屠殺,死難者30餘萬,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一頁,更是中國人心頭最為恥辱的記憶。恥辱,不只是因為被屠殺,還因為被屠殺的方式。
  • 南京大屠殺令人髮指,日本為啥不加入優待戰俘的國際公約?
    南京大屠殺慘絕人寰,震驚世界,戰後日本鬼子回憶,「說什麼要尊重俘虜,這種話那時候我聽都沒有聽說過。」 (日本老兵配圖) 一、南京大屠殺禍根 關於優待俘虜,早在1899年的海牙第二公約,1907年的海牙第四公約都有明確規定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松岡環說。而更讓她難受的是,李秀英講述完自己的經歷,說完「這是可恨的軍國主義」之後, 又淡淡的補了一句,至今看到日本人還覺得不舒服。 「雖然那個時候,我聽不懂中文,不知道她說的『心裡不舒服』的意思,但是我看著她沉重的表情,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情。」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我可能等不到日本道歉了
    【觀察者網綜合】據港媒12月14日報導,13日下午5時30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亮起點點燭光,「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12.13燭光祭」上,數百名海內外愛好和平的人士,匯聚在這裡共同悼念80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喪生的30萬遇難同胞,共同祈禱世界和平。 解放軍軍樂團小號手吹奏起《南京記憶》,夜空中哀傷低徊。
  • 南京戰場上,為什麼日軍連汙水池都不放過?倖存老兵這樣說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永遠忘不了的痛,它給國人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不僅如此,在這次行動中,日軍就連汙水池也沒放過,這是為什麼?一位老兵說出實情。
  • 一名南京大屠殺中,拯救了20萬中國人的納粹黨人(中英雙語)
    1937年,侵華日軍侵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在中國工作的德國人約翰·拉貝,將自己的辦公室貢獻出來作為南京安全區收容難民,與其他善良的國際友人們協同,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總數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 日本報紙1945年曾承認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圖)
    大東仁先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證物對於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對南京平民的暴行,日本方面一直進行新聞封鎖,1946年的東京審判後,「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才隨著新聞媒體的報導公諸天下,當時眾多的日本民眾還不相信真有此事著名的南京大屠殺史專家經盛鴻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的新聞是受到管制的,不可能報導日軍屠殺南京平民的情況。這份《每日新聞》出版在日本投降後,那個時候日本的媒體承認暴行有歷史背景的因素,「至少這份報紙是我所知道的最早報導『屠殺平民』行為的報紙了,確實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而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教授也持同樣的觀點。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南京大學生:願就南京大屠殺跟名古屋市長辯論
    昨天,河村舉行個人新聞發布會,再次聲稱「南京大屠殺不存在」,並對其言論「不收回、不道歉」。他甚至還聲稱,之所以說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是因為「沒有目擊者」。河村說:「(對於南京大屠殺)存在各種意見,這是一個如鯁在喉的問題。我也願意赴南京與大家開展討論。友好關係不變,我希望今後也繼續交流。如果對方能確認我的發言,就能理解我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