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0:11
8月15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儘管戰敗已經70多年,但日本政界高層中,總有人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每年都要在8月15日這一天去參拜供奉著日本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這幾年,日本首相雖然不敢在戰敗日這一天公然參拜,但諸如安倍也會在這一天以自民黨總裁的身份向靖國神社獻上名為「玉串料」的祭祀費,並且表態對無法參拜「深感遺憾」。
靖國神社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大部分中國人對靖國神社的印象,可能只是歷史書和新聞裡提到的,「供奉有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約2000名乙、丙級戰犯的牌位」,所以每一次日本政客拜鬼,都會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不滿。
然而僅僅是因為供奉著這些牌位嗎?親眼看過才知道,如果靖國神社能化作動漫形象,它一定是一個為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和右翼勢力拼命搖旗吶喊的小怪物。
最早的銅像「陸軍之父」
靖國神社坐落在日本首都東京的中心區域「九段下」,是不少跨國公司的辦公地點,與外面路上的車水馬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裡的幽靜。進門不久就能看到被稱為「日本陸軍之父」的大村益次郎銅像,他在將西方兵學引進日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參與了靖國神社前身東京招魂社的建立,將他的雕像立在如此顯著的位置,且這是日本最早的銅像,可以想見整個神社的基調是什麼樣了。
「零式戰鬥機」——「國家驕傲」
靖國神社內的遊就館,目前是展示戰爭和日本軍人遺物的軍事博物館,一進門就能看到一架顯眼的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二戰中日本侵略軍的主力戰鬥機。旁邊的說明上赫然寫著:「三菱零式艦上戰鬥機五二型:初次上陣是1940年9月。在中國重慶,與蘇聯製造的中國軍機對陣,擊墜了大半敵機,戰鬥結果我方無損,格鬥性能和續航能力世界最強。」
零式戰鬥機上的座椅和搭載機槍也在一旁展出
零式戰鬥機另一側,還展覽著兩臺二戰時日軍使用過的大炮。
遊就館外部
遊就館一層結構圖
《日本無罪論》公然出售
遊就館一層設有禮品部,相信每一個受過日本戰爭之害的國家的國民走到這裡都會以為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因為在書架上,《帕爾法官的日本無罪論》、《大東亞戰爭肯定論》、《東京判決—辯護方資料》等等書籍就這麼公然出售,其中《帕爾法官的日本無罪論》還被稱為是「對抗反日勢力的聖經」,被擺在禮品部門口書架最顯眼的位置,且腰封上銷售量「突破13萬部」的宣傳語真是十分刺眼。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炮製了《日本無罪論》的「帕爾法官」來自印度,是當年遠東軍事法庭上11名法官中唯一一名堅持日本戰犯「全員無罪」的,他的根據是:「侵略戰爭是一種國家行為,對其負責的應該是國家而不是個人。」帕爾提出這樣的觀點,跟日本一直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有脫不開的關係,而他一系列為日本脫罪的證據只是從狹隘的法理角度提出,當年也成了國際法學界的一大笑話。然而日本右翼很買他的帳,安倍的外公、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就曾三次邀請帕爾訪日,安倍訪問印度時,還專程去會見了帕爾的兒子。當然,帕爾的塑像也被立在靖國神社遊就館外,被各種歌功頌德。
軍屬貢獻展「感天動地」
今年7月下旬,遊就館的特展是「對祖國超越時空的思念——與軍人同行的軍屬們」,成年人花300日元(約合20元人民幣)就可參觀。宣傳頁上的說明寫得挺「動情」:
「曾經,有那麼一群人,作為『軍屬』和『準軍屬』,同軍人一起為守護祖國而奉獻了寶貴的生命。……此次遊就館就將講述這些為國提供後方支援和後方保障而捐軀的英靈事跡,公開展示從支那事變(作者註:即『侵華戰爭』)到大東亞戰爭(即『太平洋戰爭』)結束的遺物和史料。請一定參觀此次展覽,向那些從熱愛人民保家衛國的精神出發,軍官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盡責職守的英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展覽內部不允許拍照攝像,縱觀下來,有「為國捐軀」的前線將士,妻子家人多麼深明大義;有年少從軍的女勤務官,23歲便「戰死沙場」;有「女子挺身隊」的光榮事跡,隊員全部是14歲到40歲的未婚女性;還有原子彈受害者的遺物,那是一隻原本屬於一名12歲廣島少女的鞋子,她和全家都在原子彈襲擊中遇難。
遊就館宣傳頁上的介紹,館內展出的幾乎全是日本對外戰爭的「輝煌」歷史,侵華戰爭被輕描淡寫地翻譯成「incident」
假如是一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看完展覽大概確實會覺得這些軍人和家屬的事跡「感天動地」,然而對不起,學過歷史的中國觀眾表示,還是看出了哪裡「不對勁」:
這裡面「為國捐軀」的將士有的死在了細菌戰的實驗室裡,有的是在偷襲珍珠港之後與美軍交戰中「遭到敵人無情地射殺」,那位23歲的女勤務官「犧牲」在中國廣東,廣島少女實在無辜,然而造成她和這裡所有展出人物悲劇的始作俑者,不就是被供奉在幾十米開外的戰犯嗎?對於這場給日本本土也帶來了深重災難的戰爭,展覽卻一個字也沒提,他們自己就是戰爭的發起者!
靖國神社裡供奉的甲級戰犯 圖片來自新華網
「神風特攻隊」熱情粉絲
以上這些當然不是遊就館的全部,在展覽館外的院落裡,坐落著幾處塑像,其中之一是神風「特攻勇士」之像。「神風特攻隊」是二戰末期日本挽救其戰敗局面在窮途末路之下整出的「戰爭怪胎」,按照要求,特攻隊員在其戰鬥機上裝上大量烈性炸藥,一旦發現美軍艦艇或登陸部隊目標,就連人帶機撞下去。
2014年2月,日本政府向聯合國提出申請,要將「神風特攻隊」隊員的遺物申遺,引起世界輿論的一片譁然。曾駐守於中途島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第十三編隊的皮格爾·鍾斯中士就說,「日本的神風敢死隊人員是在軍國主義影響下得了精神病的病人,是違反了人類戰爭的公平進行,亦是我人生中見過最無恥的人。與日本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申請的世界記憶遺產全部為科學文化藝術類,沒有一件與二戰有關。」 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紀實作家保阪正康也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揭露了「神風特攻隊」的陰暗一面,直言其為「日本的恥辱」。
然而這被認為是「挑戰人類良知」的特攻隊,其塑像卻光明正大地屹立在靖國神社院內,而且請仔細看,這位「勇士」的腳下,還不乏崇拜者送上的鮮花和祭品,連飲料都給細心地擰開了蓋!
遊就館還有區域專門展示軍人遺物,英文介紹中寫著:「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為國捐軀』的英雄們那崇高的精神世界」。
為什麼非要拜鬼?
看到這裡,你大概也覺得,已經非常能夠說明,靖國神社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了。有人也許會有困惑,既然明知道會引起公憤,甚至引發外交矛盾,為什麼日本政界還樂此不疲,以拜鬼為榮呢?
2014年8月15日,一群日本國會議員在靖國神社本殿參拜。圖自新華網
首先,日本有一部分政界人士打心眼兒裡從來就沒覺得日本有錯過,而近些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抬頭,更是把這種「小情緒」擺在了檯面上,就連靖國神社方面,也一直是理直氣壯,前幾年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靖國神社表示「所有的死難者都是為了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並無分高低貴賤。在日本國內的角度來看,並不存在戰犯一說。這也正是在戰後70年的歷史中,中國所謂的戰犯一直被合祭在靖國神社中的原因。」
其次,許多分析都指出,政客拜鬼,屬於政治作秀,有拉攏選民的需要。那日本選民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兒的呢?
靖國神社拜殿,對普通民眾開放,7月下旬非祭祀時節,但依然有不少普通民眾前來參拜。
本殿一般不對外開放,參拜需要預約。此為資料圖
話說,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把自己居住的島國想像成是一個由眾神守護的神國,在這個國度裡,一切都是由神來守護的,日本全國大大小小的神社有8萬多個,神社裡供奉著天皇的祖先,上古時代的諸神,以及某些引人注目的自然現象,諸如大山、瀑布或者奇石怪木之類。
神社和寺廟門口都有水池,參拜前要先舀水漱口淨手
日本人什麼都愛求神問道,每到年節時分,通往各個神社的地鐵都會通宵服務,在日本人的概念裡,參拜神社大概跟咱們去雍和宮上個香差不多意思。
參拜的民眾在拜殿外購買祭祀用品和紀念品
然而對于靖國神社,民眾大概也是被那些「感天動地」隻字不提戰爭發起者是誰的宣傳感染了,不少年輕網民問,我們祭奠自己為國犧牲的軍人,有錯嗎?
當然也有人不想做吃瓜群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有意思的是,「靖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但它的前身「東京招魂社」最初的建立,卻是為了安慰在幕府的權力鬥爭中不幸遭到屠殺的「冤魂」,而鼓勵活著的人繼續為特定利益階層而戰鬥,是怕「戰死的敵人回來復仇」,才選擇不分敵我一同祭祀。這並不是日本的古老傳統,只是近代才出現的情況。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圖片來自新華網
不知道安倍及其右翼勢力每一次「拜鬼」,是不是因為,明知他們所謂的「民族英雄」是因為軍國主義政府為了利益發起的戰爭而死,內心也有些許恐懼呢。
據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1471349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