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和《易傳》的關聯和不同之處

2020-12-20 百家號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易傳》包括彖辭,象辭,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其中彖辭,象辭,繫辭,又各分為上下篇,因此共十篇,舊日稱《十翼》,總稱為《易傳》。

一,易經

古代記載的「術數」包括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佔,形法等術。蓍龜就是古人最早使用的佔卜方法。蓍是一種草,用這種草佔,這種方法叫「蓍」,龜指龜甲,用龜甲佔,這個方法叫「卜」。蓍佔,通常連續六次,結果不是以數字表示,而是以圖符表示,這些圖符代表的數字,要麼是六,七,要麼是八,九。但是,他們關心的不是這些數字,而關心的是奇,偶,奇數代表陽,由一條長橫線表示;偶數代表陰,由兩條短橫線表示,六次蓍佔結果,也就是六個圖符相疊,組成一個圖形,就是我們所說的卦象。在卦象中長橫線,稱為陽爻,兩條短橫線,稱為陰爻。

《易經》最初是由一組八卦符號組成的系統,分別是:乾,坤,離,震,坎,艮,巽,兌卦。每個卦都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澤。這八卦互相搭配就得到了六十四個卦象,每個卦象都是由兩個八卦疊加而成,稱為上卦和下卦。這些卦象符號所表達的意思,非常深奧,如果不加說明,很難明白卦象所潛藏的意思,因此後人就對這些符號系統,加以解釋,這就是卦辭,和爻辭。對整個卦象的解釋,就是卦辭,對每個陽爻或陰爻的解釋,就是爻辭。

古人就是以這樣一些符號和卦爻辭來預測吉兇禍福,並指導人們的行動。在古人的哲學觀念中,卦爻是代表整個宇宙的,因此,也就是根據宇宙的變化,以人道取法天道的信念,去觀察和預測人事的活動。因此,用這些卦象便能告訴佔卜者,人或事情的吉兇禍福。

二,易傳

《易傳》據說是孔子撰寫,用於解讀《易經》。共有十篇,包括:1,彖上傳,2,彖下傳,3,象上傳(大象),4,象下傳(小象),5,繫辭上傳,6,繫辭下傳,7,文言傳,8,序卦傳,9,說卦傳,10,雜卦傳。《彖》是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文言》對乾,坤二卦作了更深入的詮釋,而《繫辭》是《易經》的思想綱領,內容博大精深,第一次對《易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佔卜的方法等,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說明。此外,還加入了許多獨到新穎的創見,闡發了許多《易經》原文沒有的思想。《說卦》對八卦的卦象作了具體的闡釋,術數學的理論根基就在於此。《序卦傳》研究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雜卦》將六十四卦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的變化中,來研究卦與卦之間的內在聯繫。

《易經》以一整套卦象和爻辭來佔斷吉兇,並由此來引導人們的活動,因而沒有擺脫原始巫術宗教的陰影。而《易傳》則完全不同,它從人文的立場出發,將人道當做問題的中心,使包羅萬象的《易經》義理和現實的社會政治緊密關聯,確立了一條貫通人天之路,向上體達天道,向下惠濟萬物生靈。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概念,並構成一個生生不息的思想體系。

歡迎大眾點評,關注,便於以後共同探討國學。

相關焦點

  • 譯論|劉華文:理雅各《易傳》翻譯的哲學中立化:一種自證和互證方法
    [1]這種不確定性也體現在理雅各所翻譯的《老子》的不同風格的雜糅上。這種不同風格的雜糅說明了理雅各在處理《老子》(《道德經》)的文本中的哲學性和文學性上的兩難境地。比如,他將其中第一章的兩句翻譯成了詩歌體,這樣就有別於主導原文文本風格的散文體式。[2]理雅各所翻譯的《易經》到底體現的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長期以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 《易經》之「易」的文字來源和哲學內涵
    甲骨文從兩皿,中有液體(許多點)象一帶耳(手持處)器皿將液體(酒或水)倒入另一器皿狀。一般省略兩皿旁,只留耳和液體,作。將一器中液體注入另一器,是賜給義。是賜、錫(賜本作錫)的本字。如:易貝(即賜錢)。引申有變更義。周初金文個別有作一皿帶耳(盛)受液體的。西周一般也是賞賜義。但中期以後字形耳中加一點,再略演變。
  • 發掘易經智慧,弘揚傳統文化,國學易經研究專學者---水滴老師!
    對於怎麼學習《易經》我們採訪了知命易經研究學者水滴老師,看看老師是怎麼說得吧!學習易經首先要了解易經,那麼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易經的含義,和主講內容!關於什麼是《易經》水滴老師指出:易者治也,周者往復。《易經》學術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為"群經之首,百家之源",奠定了傳統國學文化之魂。《周易》之學講述宇宙自然周期節律,人源於自然,人類社會與自然相應,通過五行理論相關聯,上古先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周易之學,上論國運興衰,中論人事萬物,下論自然變化。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其實有六部《易經》
    但問題在於如何將不同族群、多元特性、不同偏好的人團結起來?要讓合作價值觀與人類生存優化關聯,需要有一個規範社會的方法才能讓人類取得一致行動。 而這正是人類戰勝自我的一大難題。之後,中國人類在社會不斷融合中一路創新,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社會條件先後形成的爻位關係編入了六部《易經》在歷史長河中成就了一條唯物的「易經」之道簡稱易道,支撐了中國文明的演化。漢代《周禮·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的第一集:包羅萬象,易經的基本概念。一、八卦的來歷1、易經是周朝以前知識的總結。2、易經卦爻辭文字太精簡。易傳是孔子及其門人所作的。3、易理是做人處事的道理,象數是指卦象和佔卦。4、天道無吉兇5、易經的告誡:德行,能力,智慧6、身體是靈魂的監獄7、智慧是對人生的根本和完整的理解。8、八卦可能在結繩記事中發明。
  • 易經應用|探源《易經》的流派——明義理、解象數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成書於周朝,伏羲氏畫出先天八卦,周朝的周文王演繹八卦,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將其發揚擴充,而成書《易經》,經乃卜筮之書;《易傳》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以孔子為代表的易學家對它做了哲學、政治學方面的新詮釋,寫成《易傳》,也叫《十翼》,發揮《易經》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 科學家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被質疑6500年,終被證實超科學
    科學家們痛批易經,說它是文化造假的源頭,現通行的《易經》即《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孔子為之作《易傳》,西漢之後,《易傳》與《周易》合為一書。考古發現有多個不同內容的《易經》,馬王堆西漢帛書,保存完整,《易經》與《易傳》分離,且無論《易經》還是《易傳》,都與通行本大不相同。
  • 易經尋根:水火不容的易學兩大流派
    周秋鵬易經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的統稱,是以六十四個卦象為基礎,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個龐大的系統。現在講的易經,主要指《周易》,據說是周文王寫了卦辭和爻辭,孔子寫了《易傳》。從古到今,易學界紛爭不斷,搞易經的遇到搞易經的,很多會看不起對方,甚至彼此視對方為敵人。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筆者認為,跟易學界長期以來存在的兩大流派有關。第一個流派為易理派,也叫學院派。主要以孔子為代表。孔子寫了《易傳》,就把易經引進了哲學領域。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也是佔卜之書,佔卜的過程中使用的佔卜工具是蓍草做的小棍,也成為「枚佔」。相比龜佔,枚佔因為其材料易於得到且操作簡單,所以被成為「易」。《周易》卦爻辭所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象、人生格言、事件描述,從而對其所占卜之事的吉兇進行判斷。《周易》是如何從起初的卦象、象數、卦爻辭研究,一步步走向《易經》哲學研究呢?本文對於這個問題作簡單概括。
  • 易經的唯美句子摘錄大全 易經最經典的語錄賞析
    其實並非只有《楚辭》中有著唯美浪漫的句子和故事,《易經》中的唯美句子也不少,現在請和小編一起來欣賞《易經》裡的唯美句子吧!   《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 《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易經》裡的唯美句子。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一、易經的產生易經的歷史極為悠久,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有著一個長期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用繫辭裡面的話來說就是「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開物」就是認識客觀世界,「成務」就是有效的改造客觀世界,冒是覆的意思,「冒天下之道」是說易經廣大悉備,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
  • 《易經》在告訴我們什麼?答:兩個字,卻不是「吉兇」
    我們所熟知的《易經》,其實包含兩個部分,即《經》和《傳》。《經》指的是「易經六十四卦」,它又包含三項內容——「卦象」、「卦辭」和「爻辭」;《傳》,則是指《易傳》,包括《彖》、《象》、《繫辭》等,由於它共計有十篇文章,所以又被稱之為《十翼》。
  • 易經和蓋天說
    《周髀算經》用太陽在衡上的運行來說明晝夜的變化,由於晝夜長短隨四季變化而變化,故加上七衡來描述太陽每月的運行軌道,來解釋四季晝夜何以長短不同,也解釋為何四季氣溫不同,這就使得晝夜之道很不簡單,而晝夜之道正是日月之往來,而寒暑之道也是由日月運行而得,所以日月之來往運行表現了陰陽的大道理。
  • 易經的基本思想是什麼?人擇原理與易經的相通之處
    易經的基本思路,就是用0-1的序列組合解釋宇宙萬事萬物,這個基本思想應該說沒有任何問題。人擇原理,或許其實就是宇宙信息演化原理,和易經的基本思路可能是殊途同歸。《易.繫辭下》中這樣寫道「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附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進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謂的包犧氏就是指伏羲。
  • 《繫辭》第二章內容,包含了《易經》的創作原理和讀解方法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講述過對吉兇等判斷詞的理解,吉和兇就是指好東西的得到和失去,悔就是指悔之晚矣,吝就是指捨不得、肉痛,厲就是指擔心、驚恐,無咎就是指沒問題、不用擔憂,這就是「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 歷經七千年的「無字天書」《易經》,隱藏了哪三個宇宙密碼?
    對,那便是在中華大地「世歷三古」前後左右歷經上古、中古和下古、歷經七千餘年的《易經》。這些人稱之為「萬經之經」「群經之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選都是由它逐漸開始的,也是以它為參考詮釋出來的。01《周易》並不周朝的大家如今又把《易經》稱之為《周易》,為什麼呢?
  • 寶典館系列10《易經圖文百科—1000個易經問題活學活用》
    《易經》書名的含義是什麼? / 030.《易傳》書名的含義是什麼? / 031.易學的含義是什麼? / 032.《周易》、《易經》、《易傳》和易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033.《易經》一般常見的通俗版本有哪些? / 034.有關《易經》和易學的重要古籍書目有哪些? / 035.《易經》對中國文化有什麼積極影響? / 036.《易經》對中國文化有什麼消極影響?
  • 如何選擇走哪條道和進哪個門?
    如果用這話來形容對《易經》的學習,是非常不恰當的,因為《易經》萌芽於文字尚未出現的遠古時代,如果作為哲學來看待《易經》,無論對誰而言都是易簡的。孔聖人等唐代以前的先哲們都說《易經》很簡單,「易簡」是他們對《易經》難易程度的評價。
  • 《易經》的核心就是象,必須依靠《繫辭》才能理解象的含義
    象,是《易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可以說是整部《易經》的核心,《易經》自秦漢以後之所以分成兩派六宗,或者加上丹道、堪輿、星相、醫藥共為十宗,乃至後世又有理、象、數之說,可全是《易經》的象所惹出來的事。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學者對於《易經》的象,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觀點,綜其內容真可謂浩如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