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縱覽古今,人類文化都是在矛盾和衝突中不斷突破傳統,交匯提升。從而達到現在這種文明程度。
我覺得,不管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明,都是社會在不斷發展下取得的智慧和經驗。
而作為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站在世界的前列,都歷經了無數的質疑和創新。
【一】那麼,如何抵制愈來愈烈的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呢?
(1)堵不如疏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尚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傳統,何況現下國際上這麼多國家和人民呢?
不可能都是一個思想體系,一種文化傳統。
所以不能夠一味的排斥和抵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夏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文化傳統也不是足夠優秀,毫無可以更新升華的地方。都是後來多個民族思想體系的交匯和提煉,慢慢優化到當下這個程度。
元朝文化和滿清文化便是其中的經典案例。所以西方國家的思想衝突和文化碰撞並不可怕,我們積極面對,認真剖析。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點。進行融合交匯。
(2)中華文化的亮點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中國人民勤勞刻苦,熱愛國家。自古至今傳下的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
我們並不用特別恐懼某一天西方思想潮流會淹沒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道家思想 相比西方的自由主義自有其先進之處,更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
中國文化的造紙術,地動儀,火藥等科技文明也是毫不遜色西方古代的科技水平的。
而現在通過和西方文化的交匯,它們的物理,化學,生物,哲學等重要文化內涵也在不斷地被我們學習,凝練。
【二】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呢
(1)學校教育
學校要從中小學生做起,重視思想品德教育,重視中華文化的灌輸和傳承。
不能一味強調成績,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行事習慣,了解學生的品行並加以引導。
(2)社會影響
從步入職場到深入某個行業,我們所面對的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哪種文化思潮佔了上風,更有實用性,我們便會越傾向於信服哪種思想。
我們生活的大環境,社會上接觸的人和事。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某種思想的傾向。
社會上應該積極推行德化和文明,不能唯利是圖,積極引導參與社會公益。
(3)文化尋根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每一種思潮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流淌到現在,都會後繼乏力。這就需要我們後來人親自去尋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學的深層次含義。
重新拾起當年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根骨,在當代社會加以引導宣傳和推廣。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守護並傳承下去。
總結:
對待西方文化思潮的湧入,我們要理智對待,清晰剖解其中的價值和糟粕,在兩種思潮文化交匯融入的過程中,再次升華新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