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制西方外來文化入侵?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

2020-12-14 觴陽雪

前言:

縱覽古今,人類文化都是在矛盾和衝突中不斷突破傳統,交匯提升。從而達到現在這種文明程度。

我覺得,不管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明,都是社會在不斷發展下取得的智慧和經驗。

而作為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站在世界的前列,都歷經了無數的質疑和創新。

【一】那麼,如何抵制愈來愈烈的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呢?

(1)堵不如疏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尚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傳統,何況現下國際上這麼多國家和人民呢?

不可能都是一個思想體系,一種文化傳統。

所以不能夠一味的排斥和抵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夏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文化傳統也不是足夠優秀,毫無可以更新升華的地方。都是後來多個民族思想體系的交匯和提煉,慢慢優化到當下這個程度。

元朝文化和滿清文化便是其中的經典案例。所以西方國家的思想衝突和文化碰撞並不可怕,我們積極面對,認真剖析。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點。進行融合交匯。

(2)中華文化的亮點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中國人民勤勞刻苦,熱愛國家。自古至今傳下的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

我們並不用特別恐懼某一天西方思想潮流會淹沒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道家思想 相比西方的自由主義自有其先進之處,更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

中國文化的造紙術,地動儀,火藥等科技文明也是毫不遜色西方古代的科技水平的。

而現在通過和西方文化的交匯,它們的物理,化學,生物,哲學等重要文化內涵也在不斷地被我們學習,凝練。

【二】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呢

(1)學校教育

學校要從中小學生做起,重視思想品德教育,重視中華文化的灌輸和傳承。

不能一味強調成績,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行事習慣,了解學生的品行並加以引導。

(2)社會影響

從步入職場到深入某個行業,我們所面對的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哪種文化思潮佔了上風,更有實用性,我們便會越傾向於信服哪種思想。

我們生活的大環境,社會上接觸的人和事。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某種思想的傾向。

社會上應該積極推行德化和文明,不能唯利是圖,積極引導參與社會公益。

(3)文化尋根

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每一種思潮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流淌到現在,都會後繼乏力。這就需要我們後來人親自去尋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學的深層次含義。

重新拾起當年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根骨,在當代社會加以引導宣傳和推廣。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守護並傳承下去。

總結:

對待西方文化思潮的湧入,我們要理智對待,清晰剖解其中的價值和糟粕,在兩種思潮文化交匯融入的過程中,再次升華新的中華文明。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和文化入侵?
    早幾年,人們對以聖誕節為代表的西方節日的熱情日益高過傳統節日,人群當中出現了抵制西方節日的聲音,有學校甚至直接發通知禁止學生「過洋節」。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真的有效嗎?抵制「洋節」的背後到底在抵制什麼?
  • 從聖誕節看西方文化的入侵
    這些都是表現對西方文化的入侵成功,而西方人聖誕節是因為人們的信仰,我們呢?我們慶祝聖誕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的傳播,對我們來說,越來越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節日,接受他們,並不是一件壞事,然而糟糕的是,我們在慶祝西方節日的同時,卻慢慢忘記了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是西方文化入侵最多的地方成功讓你隱約放屁,接受我吧,在我看來,西方文化入侵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兩個方面!
  • 中國文化入侵非洲?
    中國文化入侵非洲? • 2012-05-18 • 來源:北京周報網  近年來,中國致力於通過孔子學院等一系列的機構與活動來在非洲推廣中國文化,在取得成功與讚譽的同時也被少數西方人指為「文化入侵」。
  • 過萬聖節是不是文化入侵,先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守住了嗎
    萬聖節是西方傳統文化,但對於國人來說,是不是屬於文化入侵呢?第一,所謂文化入侵,一般指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用強勢手段,對另一方進行徵服,強行灌輸自己的文化。最主要的是經過長時間洗腦,不但讓對方認同徵服者的文化,接受,甚至享受這種文化,放棄自己的傳統文化。比如,清朝中後期,所有國人都接受清朝服飾,打扮,接受男人的大辮子。文化入侵有兩種,一種是強行的,硬推的,另一種入侵卻是浸潤。
  • 如何看待西方的文藝復興和現在我們中國的復興傳統文化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復興之路,堪比西方的文藝復興。我個人對於文藝復興和傳統文化復興,進行了一些比較,雖然並非專業人士,但還是願意盡綿薄之力,讓各位看官貽笑大方了。03如何延續我們文化的輝煌明朝的文化和科技如此發達,還有熱兵器的裝備,反而為何被冷兵器的滿清打敗?
  • 北京晨報:靠發通知抵制不了西方節日
    原標題:靠發通知抵制不了西方節日   ■名人坊   隨著聖誕節來臨,溫州的商場、街上,甚至是微博、微信圈裡都充斥著節日的歡樂氣氛。這幾天,溫州的校長們均收到了一條來自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不在校園內舉行任何與聖誕有關的活動」。
  • 文化入侵:從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看令美國恐懼的中華文明的覺醒
    要西方的自由卻沒有西方的獨立,向父母索要錢財,卻丟失了中國傳統的孝道。另一個更顯著的現象是好萊塢電影和漫威宇宙大行其道,大家接受、看到的都變成了美國的文化,自然覺得中國哪都怪怪的,而且這種娛樂文化的泛濫更是導致了百姓對於娛樂明星的追捧,為什麼袁隆平獲獎的消息還不如明星分手的熱度高?我們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 當西方的聖誕變成中國的狂歡,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超出你的想像!
    再後來,我發現中國人已經完全攻陷了聖誕節,中華文化生命力的頑強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只要抵制住宗教勢力的滲透,大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春節是我們的,聖誕節也必將是我們的。 第一,中國的聖誕節很大意義上是購物節和消費節。
  • 「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中華不衰!
    「洋節」的盛行已不在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今天,聖誕節,你參與到這全球的狂歡中去了嗎?「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
  • 為何印度對外來入侵沒有抵抗能力?
    現在的阿富汗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在古代,文化就隸屬於印度文明的範圍。印度文明與中華文明在很多地區的存在都是疊加的,即文化屬於印度文明,而政治屬於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這四大文明在歷史上,文明都會以不同的形式發生碰撞交匯,從而在某些地區產生疊加。如孔雀王朝崛起後,佛教興起,漢唐的西域地區就是佛土,在文化上就隸屬於印度文明。
  • 文化入侵全球,美國是如何做到的?連盟友加拿大韓國法國哭都無效
    其目的,就是宣揚西方社會制度並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論」。以此同化和改變被滲透國家特定群體。如公知、商人和年輕人。通過這些形式,不斷洗腦。隨即,法國對美國的文化入侵和滲透進行了堅強的抵制。比如加大美國影視作品及文化產業的審批,通過稅收調節等。尤為突出的是,法國還將「文化例外」的主張寫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理性看待西方節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早在30年代的時候,民族之魂的魯迅先生就告訴了我們:對待外來文化,要吸其精華,去除糟粕,要有「拿來主義」的眼光和行動!只有這樣,我,才是真正的自我;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中是中華民族!
  • 陳來:如何看待儒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在這種精神追求下,通過古代的精神文明規範體系「禮」,而形成了中華「禮儀之邦」的社會面貌。儒家適合中國社會的需求因而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從先秦兩漢開始儒學就不斷地傳承中華文明的經典,一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所以,儒家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起了重要作用。
  • 日本和韓國積極向西方學習,是否拋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後來那個歐美模樣男人也受到感染,兩個人一起給我講解如何如何才能到達宜必思。這件事給人的感覺是,韓國人比歐美人更善良,更願意幫助別人。不是嗎?亞洲的文化本來就比歐美文化更溫馨、更柔情。韓國給人的感覺是一個仍然存在某些問題的比較發達的國家。這些問題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的。韓國的總統都不得善終,不是坐監獄就是自殺,幾乎是令全世界人嘆息的事。
  • 跨文化翻譯 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當熱議如潮水退去,值得追問的是——當我們期待更多中國故事在世界舞臺被講述、被理解時,中華傳統文化中專有名詞的翻譯,是否為「發聲」做好了準備?換了語言載體,詩文依然動人「在外國年輕人中推進中華傳統文化體驗項目時,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漢字、成語以及一些特定文化符號等的翻譯非常重要。」
  • 如何理解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恰如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所指出的,從寶雞一直延伸到伊洛之間的八百裡秦川是中華文明起源最主要的區域,多元卻又統一的中華文化基本就是沿著秦嶺北麓展開。  經年累月,傳說流播。無論江山如何鼎革變幻,秦嶺依舊大愛無言,默默地為一個個朝代提供滋養與屏障。  巍峨的秦嶺見證了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興衰榮枯,西安也成為我國建都時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時間最久、都城規模最大、歷史文化遺蹟最豐富的古代政治中心。這裡承載與積澱著中華民族最為深厚堅實、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維繫著我們民族對共同起源的認知和根基情感的認同。  何為「象徵」?
  • 文揚:西方如何跳出「國強必霸」邏輯,真正理解中國和中華文明?
    西方學者整體上的失敗結果就出現了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面對中國的高速崛起,一方面,西方學者在如何理解這一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時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困難,另一方面,西方學者在整體上卻失去了過去在西方高速崛起時期的那種觀念變革和理論創新能力,陷入了一種茫然失措和左支右絀的狀態。
  • 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造紙術為中華文化5000年不中斷的傳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指南針成就了鄭和下西洋和大航海時代;印刷術為文藝復興和輿論至上提供了技術支持。只有對火藥的作用褒貶不一。支持的一方,說它的發明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了條件,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 如何理解中華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孝德文化
    如何理解中華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孝德文化因為孝是很重要的德行,確實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另外,也是因為仁義禮德已失,大範圍的仁義禮已經不在了,所以為了匡扶大道,弘揚正法,孝必須大力弘揚。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現實意義  先進的理論必然符合時代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體系完備、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對於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