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2020-12-25 福建中公教育

2014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17屆會議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分別規定了定義。在招警公共基礎考試中,名詞的定義也是考點之一,中公招警考試網針對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給出了詳細的介紹,希望考生們可以好好掌握。

文化遺產——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自然遺產——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文化景觀——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繫;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繫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繫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中國於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自1987年至2014年6月,中國先後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已達47處。中國繼續穩居世界遺產榜第二的位置,僅少於義大利。其中,自然遺產有10項,文化遺產有33項,雙重遺產有4項。

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中公招警考試網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原文地址。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福建中公教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2014福建社區工作者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2014福建社區工作者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2014社區工作者考試公共基礎中會出現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很多考生對此一籌莫展,接下來社區工作者考試網(http://shequ.offcn.com /
  •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甘肅公安輔警司法群 648534106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 2020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三大石窟
    2020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三大石窟 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以,今年為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17年也是我國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事業30周年和風景名勝區事業35周年。30多年來,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風景名勝區事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成就顯著,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和同行的高度讚譽。
  • 社區工作者:2014社區工作者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之兩大特別行政區與臺灣
    社區工作者:2014年社區工作者考試公共基礎、公共行政的功能和原則識考試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法律知識、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經濟知識和科技常識、中國近現代史、世界現代史及其他知識等。
  • 2021國考行測備考: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驕傲了我的國,中國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截止目前已有50多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4處,你都知道嗎?
  • 背景資料:世界遺產——自然和文化遺產
    中國雲南省的「三江併流」自然景觀、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榜上有名。  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必備的條件:具有突出普遍價值、有充足的法律依據、歷史比較久遠和現狀保護較好。
  • 公共基礎知識:等高線地形圖
    公共基礎知識:等高線地形圖由北京公安招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共基礎知識,等高線,地形圖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安招警網/招警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安招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背景資料: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專電(記者閻月凡)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17屆會議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分別規定了定義。
  • 文化|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這些珍貴的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
    今天(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大家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自然遺產的重要性。在各類文化、自然遺產中,各項世界遺產無疑備受關注。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印度和尼泊爾知識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印度和尼泊爾知識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印度和尼泊爾知識點,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這些珍貴的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
    海龍屯是貴州播州楊氏土司的軍事防禦城堡,擇址於險峻龍巖山巔,以9道關卡及5000餘米城牆為主體構築起堅固的山地軍事防禦體系,雄偉的城牆和關口遺存保存至今。唐崖土司城是土司職級序列中等級較低的長官司的治所,聚落規模較小。但它與其他兩處高等級土司遺址的組合,展現了土司制度管理層級的完整序列。2016年,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對人們來說,巖畫可能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敦煌莫高窟簡介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敦煌莫高窟簡介 2019-10-10 10:16:50| 中公教育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 這些珍貴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
    中新網客戶端6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大家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自然遺產的重要性。在各類文化、自然遺產中,各項世界遺產無疑備受關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敦煌文化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敦煌文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敦煌文化,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 2018年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公文部分淺談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18年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公文部分淺談,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今天就公文部分的複習備考,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來給大家簡單梳理內容和主要考點: 一、公文概述: 第一部分內容從公文的概念、特點、分類這方面來了解公文。需要考生了解以下內容:1、公文是黨政機關為了公務活動的順利高效完成而使用的,所以它具有作者的法定性、法定的權威性、特定的效用性、體式的規範性和處理的程序性。
  • 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位列世界第一
    5月3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兩項合計佔全球同類遺產總數的6.8%。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周志華介紹,中國於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遺產公約》,33年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目前,中國共有世界遺產53項,其中自然遺產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以下簡稱雙遺產)、文化景觀遺產5項、文化遺產3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