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oiserie——流傳在18世紀法國的中國夢

2021-01-08 法泰家居

美國瓊斯·德尚的《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稱:

事實上,想了解法國奢侈品改變風尚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新的一類古董奢侈品包含哪些物品,關鍵要知曉17世紀末流行全歐洲的東方裝飾風。

在18世紀的法國,一個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驚豔了世界:富麗的色彩、繁複的設計,這種風尚在19世紀被命名為「Chinoiserie 」,又稱『中國風』、『東洋風』指一些來自中國或依據中國品味而製作的藝術品、家具、奇異珍品。這個名詞背後是對神奇富饒的東方寶藏的憧憬。

約翰·紐霍夫1665年所繪的南京瓷

宮殿裡的中國美術館 布賴頓約翰納什 1820

1742年弗朗索瓦布歇,中國園林

弗朗索瓦布歇的打扮 1742

對屏風的極度喜愛

明朝中後期,中國海外貿易的開放使不少歐洲傳教士和商人紛紛湧入,構成了17世紀Chinoiserie文化的融合。18世紀是「中國風」的黃金時代。從建築到室內裝飾,清宮的建築庭院、生活場景被繪製模仿。

Chinoiserie,是一個夢境,它從來不是真實的「中國」,它是一個被歐洲塑造出來的想像。它裡面充滿了神秘、浪漫與奇遇。就像當時的西方人所說:「有什麼國度這樣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

1743義大利瓷器茶具

1755年切爾西陶瓷製作廠《中國音樂家》

法國宮廷文物 中國元素扇面

1770年茶棺材 英國斯塔福德郡 白色琺瑯銅彩色瓷釉

特點

關於東方的一切傳奇色彩,讓歐洲宮廷心馳神往。微妙的細節、幻想的繁榮,它的色彩是濃烈的,高純度高飽和。它身上既有中國文化的氣韻,又流淌著法國化了的異國情調,裝飾在西方世界裡,可以說是最早的混搭了。

攝政王的臥室(後來國外喬治四世)

中國風格的內閣 德國慕尼黑寧芬堡陶器

中國風元素的飾品擺件

牆紙

中國的水墨畫、工筆畫賺足西方人的目光,即便買不到原作,也會以這些中式畫作為藍本,編織成掛毯或者描成壁紙,圖案多以花鳥魚蟲、梅蘭竹菊為主,底色或濃烈或清雅,作為家居裝飾的主要部分。

飾品

遍地的黃金綢緞和縱橫的亭臺樓閣,精美的清宮奢華風讓西方貴族神魂顛倒。燈的架構完全模仿了亭臺樓閣,勾勒東方造型意蘊。鏡子邊也去掉曲線雕花,變成亭子一般的造型。

茶文化的傳播,讓歐洲人的餐具變得豐富多樣,圖案皆為中國傳統字畫的元素、宮廷畫中的一景,滿是東方色彩。

家具

法國手工藝匠開始製造中國風的家具物品,多半飾以中國人物和奇珍異獸圖案.椅子腿、椅架、櫃角、沙發,由法式描邊、小雕花改為中式直線條,甚至裝飾圖案都已變成中國畫、竹節、荷塘、古建等元素。

屏風

屏風是Chinoiserie風格中最受歡迎的家具。都是整副的大面積的屏風繪畫,繪製著富麗的中國皇宮、神話、名家名畫,搭配歐式的邊架,其生活場景仿佛拉近了貴族們與遙遠東方的距離。

瓷器

青花瓷在當時最為暢銷,就像打開世界大門的埠,將東方文化傳出國門。瓷器也被西方貴族作為彰顯地位的象徵,紛紛擺在家中。其色彩也被紛紛模仿,出現在裝飾的各個角落。

為什麼流行至今

幾百年後的今天,當Chinoiserie被重新提及,這種風格依然驚豔。不需要裝飾過多的繁華富麗,兩種元素就可以是它的高級詮釋,是真正適合當下的Chinoiserie風:巴黎香格裡拉大酒店中庭的東方屏風;La Bauhinia餐廳裡的中國紅木家具、瓷器花瓶擺放其間,雅趣十足。

Chinoiserie,是融合了法式和中式兩種文化結合的優雅產物。它把文化的多元提煉融合,取其精華,傳遞優美意蘊。在藝術美學、裝飾設計、家居生活、時尚領域中都留下美麗的印記。文化交流沒有止息,讓我們繼續看到世界文化多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Chinoiserie:西人心中的中國風已風靡了幾個世紀
    幾百年前,被洋人玩味的「Chinoiserie」(中國風)早已是當時皇宮貴族居所裝飾的舶來品,透露奢侈意味。我想起很多時候在歐洲旅行,參觀法國宮廷,英國城堡,遇見的此種Chinoiserie,歷歷在目!
  • 中美浮夢錄︱風起時:「Chinoiserie」與禁令
    【按語】中美相隔萬裡,兩國於18世紀末開始的交往被稱作世界上最年輕的帝國和最古老的帝國之間的相遇,而雙方也曾經對彼此有過夢幻式的美好讀解。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美交往日形增多,中美關係成為國際關係中最引人矚目的雙邊關係,這是歷史的大趨勢。
  • 《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出版座談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由人民出版社、天津市社科聯主辦的《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圖書出版座談會,昨日上午在市政協俱樂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邱佔祥等二十餘位京津兩地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從不同角度概括了該書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影響力,深刻闡述了其對宣傳天津、促進中法科技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義,並對作者於樹香18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表示讚賞。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一張亮麗的歷史名片,它是由1914年來華科考的法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創建的。
  • 《中國夢的解析》(習近平 著)
    18、2014年3月25日,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提中國夢和法國夢: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發展新階段,正在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Chinoiserie 中國風,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Chinoiserie,中文譯作:「中國風」、「中國藝術風格」、「中國風情」或「東洋風情」,在藝術史上是一個專有名詞。此藝術風格起源於十七世紀,至今仍風行全球。嚴格來說,Chinoiserie是歐洲人想像出來的中國風格,是東西方文化的創新融合。
  • 法國的國鳥是雄雞,日本的是綠雉,中國的是什麼?答案不是丹頂鶴
    法國的國鳥則是高盧雄雞,高盧雄雞還是法國的暱稱,就連法國國家足球隊的綽號都是「高盧雄雞」,其來源於羅馬帝國時代,當時法蘭西被稱為高盧,高盧人「Gallus」在拉丁語中的意思則是雄雞,於是法國人就被稱為了高盧雄雞。到文藝復興時期,雄雞便成為了法國的象徵。而日本的國鳥是綠雉,屬於大型雞類,僅分布於日本。那中國的國鳥是什麼?
  • 認識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一)
    創立於1989年的Galerie Patrick Seguin(巴黎賽金·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藝廊),位於法國巴黎著名的巴士底區。藝廊在巴黎展廳的面積為300平方米,由2008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大師Jean Nouvel(讓·努維爾)設計,裡面布滿了眾多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的藝術品,其中包括:Jean Prouvé(讓·普魯維)、Pierre Jeanneret(皮埃爾·讓納雷)、Jean Royère(讓·羅耶爾)、Charlotte Perriand(夏洛特·貝裡安)、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 外國政要「中國夢」:戴高樂臨終前想見毛澤東
    戴高樂:希望同毛澤東交談    「到中國去,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夢!我很想到那裡去。」1970年9月9日,戴高樂向表侄女、法國前駐華大使館參贊戴高碧(原名瑪麗—泰雷茲.德.科爾比)吐露了這一心聲。
  • 生男生女用中國農曆算,法國人也開始用這招?
    前不久一些法國育兒、生活類別的網站介紹了如何用中國農曆算肚子裡寶寶的性別
  • 「中國夢」的全球意義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丁宜)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夢」的前景幾何,牽繫全球。  兩會期間,「7.5%」「機遇」「效仿範例」等成為世界熱議中國的一連串關鍵詞。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局部地區安全形勢堪憂的大背景下,中國兩會的一舉一動——從領導層換屆到大部制改革,從未來5年目標到兩會代表委員提出的諸多議案提案,許世界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提振了世界的信心。  「中國夢」,被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理解為一種「集體承諾」,被法國參議院副主席拉法蘭描述為「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之間的一種平衡」。
  • 從未知國到異託邦:17-20世紀西方在中國的植物獵取①
    D.)在《歐洲在中國的植物學發現歷史》(2002) 一書中,把歐洲人在華植物獵取分為五個時期:1: 前林奈時期:從中世紀到18世紀中葉(The Pre-Linnaean Period.但是以貿易和軍事手段控制或影響印度和中國兩個主要古老帝國,在初期遭遇了古老帝國的消極抵制。印度原有的秩序在18世紀後半葉解體;而中國抵制歐洲人的侵擾延續了幾個世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大英帝國才佔據了上風。對早期的植物獵人來說,東印度公司是植物獵取的恩主和協助者。植物獵人威爾遜說: 「英國花園的繁榮極大歸功於東印度公司」 (Wilson, 1927, 106-107)。
  • 16世紀戲劇大師,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在愛情與夢方面的創作比較
    文 | 蘭友 16世紀到17世紀,這段時間全世界出了兩位舉足輕重的戲劇大家,一個是我們東方的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另一個是威廉·莎士比亞,來自英國的斯特拉特福鎮。 湯顯祖,生活在動蕩的明朝中晚期,他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一生不得志。
  • 如果我有超能力……第18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中學生英語演講...
    如果我有超能力……第18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中學生英語演講大賽開賽 發布時間:2020-01-06 15:56:02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金妮
  • 中國龍圖騰海外形象調查 法國:沒人認為中國龍猙獰
    法國:沒人認為中國龍猙獰《國際先驅導報》:你如何看待中國的龍圖騰?格羅·歐格女士(雪鐵龍公司新聞專員):我對中國龍的具體形象有些陌生,它在我的腦海裡只是個模糊的印象,但它是個非常積極的印象,有力、堅定、積極,代表著中國的歷史。
  • 中國風曾有多猛?
    讓·安東尼·華多(Jean-A ntoine Watteau,1684~1721,法國18世紀洛可可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的《中國神靈》《中國皇帝》;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國美術院院長、皇家首席畫師)的《中國集市》《中國花園》和《結伴釣魚的中國人》等,用西洋繪畫的光影、色彩、立體再現手法,逼真描繪出中國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
  • 中國 || 來自三世的情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 作者:天罡星下凡·花夢詩雨【中華世紀文學傳媒榮譽出品】
    作者簡介上官婉筎,東方女兒/花夢詩雨,《世界漢詩》《中國現代作家》協會兩棲會員。曾多次在中原石油報,《中原》雜誌,《世界漢詩》等雜誌發表作品。現為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理事,中華世紀文學傳媒主播,並擔任國內多家媒體主播。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文化客廳
    近日,新京報文化客廳舉辦了以「法國大革命中的群眾及其心理」為題的《革命心理學》線上讀書會,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建勳主持勒龐固然懂一些歷史知識,也讀一點歷史著作,比如說17世紀法國著名歷史學家泰納的作品《現代法國的起源》。但是高毅教授指出,法國史學大家喬治·勒費弗爾說過泰納的歷史書不靠譜,因為他主要是做文學和哲學研究的,他談歷史根本不專業,個人情感和偏見太多。
  • 活躍在中國的法國一線女演員朱麗葉,美貌不輸國寶級蘇菲瑪索
    國外的演員被觀眾知曉大多通過電影或者電視劇,路途遙遠,鮮少會有國外明星經常來中國參加活動;提到法國演員,都會想到熟知的法國國寶級女演員蘇菲·瑪索,她的電影《初吻》上映後,年僅14歲的蘇菲·瑪索被稱為「法蘭西之吻」,此後便以清新、甜美、多情的少女形象深入人心,20世紀90年代時成為歐洲人心馳神往的法式玫瑰
  • 法國老太李丹妮:為等中國初戀,單身50多年,80多歲與初戀結婚
    既是分鐘,又是世紀。說它是分鐘,是因為在愛情的甜蜜之中,它像閃電一般瞬息即逝;說它是世紀,是因為它在我們身上建築生命之後的幸福的永生。雨果的這句話可能在現在尋常人身上無法淋漓盡致的體現,但用來形容袁迪寶與李丹妮,卻是再貼合不過了。這段曠世奇緣被發掘出來的起因,是袁迪寶的外甥來歐陽家拜年,歐陽隨口向表哥提及父親的近況。
  • 「中國夢•品牌夢」電梯品牌評選頒獎盛典 9月18日上海不見不散
    抓住這個時期的機遇,建設屬於未來的品牌,中國電梯企業一鼓作氣,賽爾傳媒甘為孺子牛。  2015「中國夢·品牌夢」電梯行業用戶優選品牌評選活動在眾人的期盼和賽爾傳媒的努力中應運而生,並一舉成為本年度電梯行業最大的盛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