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一)

2021-01-10 騰訊網

創立於1989年的Galerie Patrick Seguin(巴黎賽金·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藝廊),位於法國巴黎著名的巴士底區。藝廊在巴黎展廳的面積為300平方米,由2008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大師Jean Nouvel(讓·努維爾)設計,裡面布滿了眾多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的藝術品,其中包括:Jean Prouvé(讓·普魯維)、Pierre Jeanneret(皮埃爾·讓納雷)、Jean Royère(讓·羅耶爾)、Charlotte Perriand(夏洛特·貝裡安)、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

讓·普魯維(JeanProuvé

讓·普魯維(Jean Prouvé,1901年4月8日-1984年3月23日)是法國著名工程師、建築師、家具設計師、工業設計師。20世紀著名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認為普魯維是一位將建築與工程融合在一起的建造師。普魯維的主要成就是在不喪失美學品質的情況下將製造技術從工業轉移到建築業,其代表作品有可拆卸的流動組合屋、標準椅。他的設計技能不僅限於一門學科,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結構設計和家具設計,是20世紀家具和建築的創新先驅。

秉承 「家具和房子的建造沒有區別」 的觀點,讓•普魯維 (Jean Prouvé)基於機械生產和實用建築主義相結合的原理,開發了一種「建築哲學」。

他對可拆卸的預製房屋的研究從未間斷,1938年他提出軸向門式鋼架的結構原理,並於次年取得專利。

Jean Prouvé曾說:「我夢想中的房子是在工廠裡製造的。」他堅信其預製房屋可以作為未來預製設計的典範, 並表示:「我們需要預製房屋。它們是新的達達主義。但是為什麼要在工廠中製造,因為我們不只是要組裝房屋的一個或多個小構件,而是使所有構件與完全機械安裝的構件相對應,而無需在現場進行任何生產。我們必須向公眾表明,預製房屋是一個舒適的住所,應突破常規。」

組裝輕便快速的預製房屋適用於應對極端條件,也適用於家庭居住和放鬆。複雜而標準化的可組合面板有許多版本,在提升建築物舒適度的同時滿足多樣化的功能。簡約的背後是對技術一絲不苟的追求:利用全部所選材料資源,通過實驗開發創新過程,注重經濟性、輕便性和可擴展性。

他的流動組合屋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前瞻性。臨時、可拆卸的建築,成為應對環境問題的合理替代選項。Prouvé本人曾表示:「我想要一種在景觀上不留痕跡的建築。」

讓•普魯維 (Jean Prouvé)作為預製房屋的鼻祖級大師,其打造的可拆卸建築多種多樣,代表作品有: SCAL 可拆卸房屋(1940年)、BCC 可拆卸房屋8x8m(1941年)、6x6m可拆卸房屋(1944年)、6x9m可拆卸房屋(1944年)、8x8m可拆卸房屋(1945年)、Ferembal可拆卸房屋(1948年)、Maxéville設計辦公室(1948年)、大都會之屋(1949年)、 Bouqueval學校(1950年)、Maison des Jours Meilleurs(1956年)、Villejuif臨時學校(1957年)、總加油站(1969年)等。

大都會之屋(Metropole house),1949年

Villejuif臨時學校

BCC流動組合屋

自1924年起,讓·普魯維 (Jean Prouvé) 創造了他的第一批家具。自從發現電焊和各種施工技術的應用之後,他便採用極薄的薄鋼板(汽車工業常用鋼板),打造出具有特殊阻力結構的「空心體」。大多數標誌著他成長曆程的家具都有採用這種金屬。

Prouvé最出名的「標準椅」,彰顯了他的「結構理念」和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類型的椅子最初是針對大規模使用而設計的,創作於兩個著名的早期實驗之後:機械椅子和用於大學宿舍的低成本椅子。

為了滿足輕巧而堅固、且傾斜時不會折斷的要求,讓·普魯維 (Jean Prouvé) 採用彎曲的鋼製後基座來固定靠背,並結合更細長的管狀前腿支撐座椅。後框架的形狀完全符合「統一強度」的要求,故意誇大的後框架尺寸強調了在牢固性方面的選擇。

Jean Prouvé的家具,通常是為公共部門設計,比如學校。他也為戰後重建的建築打造配套家具。耐磨、便捷、易組裝的系統,意味著家具和建築物都能夠實現輕易拆卸、移動和改造。

普魯維還生產辦公室家具,製造椅子、桌子、架子、書架和櫥櫃。所有這些都遵循相同的構造原則:以草圖為基礎,製作出模型,再通過極嚴格的評估過程對各個細節進行考量。代表作品有:摺疊椅,1930 年;都市(Cité)椅,1932 年; 4 號椅, 1934 年;全木 (Tout Bois) 椅,1941 年;Visiteur Armchair,1941年;Cité LC 12 bed then no. 456床,1949年;305 號大都會 (Métropole) 椅,1950 年;Swing-jib lamp,1952年;356號安東尼椅,1955年。

Visiteur Armchair, Jean Prouvé

Tout Bois chair, Jean Prouvé

Swing-jib lamp,Jean Prouvé

305 號大都會椅,Jean Prouvé

Prouvé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有不俗表現,2007年,佳士得宣布紐約酒店經營者安德烈·巴拉茲(AndréBalazs)成為Jean Prouvé打造的Maison Tropicale拍賣會的中標人。據報導,巴拉茲(Balazs)為這所房子支付了497萬美元。其他著名的私人收藏家包括演員布拉德·皮特(Brad Pitt),畫廊所有者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和時裝設計師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在紐約辦公室使用Prouvé專為法國郵政服務設計的書架和凳子。

此外,Prouvé的作品被全世界的私人和公共收藏所收藏,包括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南錫的美術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中設立了永久性的普魯維畫廊。2012年,南錫博物館(Muséede l'Écolede Nancy)展出了他的鐵器作品,分析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貢獻和對這座城市的影響。非洲的Muséedes beaux-arts藝術館曾組裝他設計的預製熱帶別墅。

人物生平

讓·普魯維出生於法國巴黎,其父母是畫家維克多·普羅維(Victor Prouvé)和鋼琴家瑪麗·杜哈梅爾(Marie Duhamel)。 普魯維一家屬於一個活躍的藝術圈,其中包括玻璃藝術家Emile Gallé和家具設計師Louis Majorelle。讓·普魯維成長於父親所屬的藝術團體「l'Écolede Nancy」的理想和能量之下。它的目標是使藝術易於使用,在藝術與工業之間以及藝術與社會意識之間建立聯繫。

1914年至1917年之間,讓·普魯維在南錫美術學院學習三年。先後在Enghien(巴黎附近)的鐵匠艾米爾·羅伯特(Émile Robert)和阿爾達貝爾·薩博(Aldabert Szabo)的巴黎金屬車間當學徒。

1923年,在南錫開設了自己的車間和工作室。他製作鐵藝燈、枝形吊燈、扶手,並開始設計家具,例如1924年的「躺椅」。

1923年至1939年間,受當地建築師的委託,例如讓·布爾貢(Jean Bourgon),皮埃爾·勒·布爾喬亞(Pierre Le Bourgeois),拉斐爾·奧德維爾(RaphaëlOudeville)或阿爾弗雷德·託馬斯(Alfred Thomas),為他們的裝飾藝術項目服務。他逐漸放棄了那個時代的裝飾風格,轉而更多地使用摺疊金屬板。他使用這種材料來設計店面、電梯或家具(例如他1932年設計的學生宿舍)。

1923年至1927年之間,他與建築師雅克·安德烈(JacquesAndré)和畫家艾蒂安·庫諾(Etienne Cournault)一起參加了南錫巴黎委員會的活動。並在1926年,成為該委員會委員。

1928年,為凡爾登紀念館製作了大門,並為巴黎的許多建築物製作了各種部件,包括由羅伯特·馬利·史蒂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設計的建築物。

1926年,為羅曼·馬利·史蒂文斯街(Rue Mallet-Stevens)的私人豪宅製作了欄杆和格柵。

1930年,讓·普魯維幫助建立了現代藝術家聯盟,聯盟宣言寫著:「我們喜歡邏輯,平衡和純潔」。

1931年,成功開設了「讓·普魯維工作室」,並開始與法國建築師尤金·博杜安(Eugène Beaudoin)和馬塞爾·洛茲(Marcel Lods)合作進行項目,例如位於克利希(Clichy)的民眾之家(Maison du Peuple),航空俱樂部和軍營。他還與夏洛特·貝裡安( Charlotte Perriand)和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合作設計了各種家具。戰爭使「工作室」成為了生產自行車和可使用任何燃料燃燒的「 Pyrobal」爐灶的企業。他贊成在保健、教育和行政等日益增長的領域中設立公共部門,這反映了一種社會理想,但也提供了規模經濟。

1936年,他為醫院、學校和辦公室製作了標準模型目錄。他使用摺疊金屬薄板開發建築的工業產品並申請了專利。其中包括活動隔斷、金屬門和電梯轎廂。當法國政府宣布開始為工人提供帶薪休假時,普魯維用預製的鋼製度假屋BLPS(1937–39)做出了回應。重量不到兩噸的3.3平方米(35.5平方英尺)的結構可由五名工人在四到五個小時內搭建或拆卸。

1939年,他為法國軍隊設計了可攜式兵營。後來,由重建部委託「讓·普魯維工作室」為難民大量生產框架房屋。在全世界都需要廉價、快速建造的住房的時代,普魯維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領導者,與北美設計師R.巴克敏斯特·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齊名。

戰爭期間,普魯維還是法國抵抗運動的成員,在政治上也很活躍,戰後他被任命為南錫(Nancy)市長。解放後,他還被任命為諮詢委員會成員,並擔任技術教育部門督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39-45),人們對使用新方法和新材料大規模生產家具越來越感興趣。膠合板、膠合板、鋁和鋼等材料製造商贊助了法國藝術裝飾協會(Societe des artistes decorateurs)的沙龍。在這一時期的沙龍中展出他們的實驗作品的設計師包括普魯維、皮埃爾·圭裡什(Pierre Guariche)、雷諾-讓·卡莉特(René-JeanCaillette)等。

1947年,普魯維建立了麥克斯維爾(Maxeville)工廠,在那裡他生產家具,並對鋁的使用進行了廣泛的建築研究。

普魯維的工作室用鋁建造工業建築,並向非洲運送了數百個鋁棚。他還設計了一座用於非洲的鋁製預製件住宅——熱帶之家(Maison Tropicale)。熱帶莊園的設計是為了解決法國非洲殖民地住房和民用建築短缺的問題。

1949年至1951年間,普魯維為西非設計並製造了三款熱帶之家原型。其中一個被運到尼日首都尼亞美,另外兩個被運到布拉柴維爾,布拉柴維爾當時是法國殖民地剛果中部的首都。兩個運到布拉柴維爾的是在同一個地方組裝的——一個作為房屋,另一個作為一家法國公司的辦公室,這家公司銷售鋁製品,包括普魯維設計的鋁製房屋結構。布拉柴維爾的其中一處建築和尼亞美的房屋最終被拆解並運回巴黎。

儘管普魯維的早期客戶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繼續就技術問題向他諮詢,但他的生意在1952年失敗了。在馬克西維爾之後,他開始創作《讓·普魯維的建築》。

1953年,他設計了幾內亞科納克裡(Conakry)的法國酒店(Hotel de France)餐廳的外立面,由在海上旋轉和打開的百葉窗組成。

1954年冬天,當牧師阿貝·皮埃爾(Abbe Pierre)呼籲人們為無家可歸的人建造緊急住房而捐款時,普魯維設計了「Maison des Jours Meilleurs」(一所更好的房子); 房子面積57平方米,有兩間臥室和一個很大的起居區域,幾個人用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在7小時內建成這座房子。

1957年,普魯維設計了一座可以輕鬆拆除和搬遷的校舍,即維勒瑞夫(Villejuif)可拆卸房屋,其鋼板支柱支撐著懸臂式木屋頂。後來,學校被拆解,其組成部分被用於其他建築。

1957年,普魯維創立了工業運輸設備公司,並建造了鹿特丹醫學院、格勒諾布爾展覽中心和奧利航空航站樓外立面。

1958年,他參與了La maison du Sahara的設計,這是一座為極端氣候條件建造的現代住宅原型。

1952年至1962年,他與讓·迪米特裡耶維奇(Jean Dimitrijevic)合作設計了阿弗爾美術博物館(Musee des Beaux Arts du Havre),這座由玻璃、鋼和鋁組成的建築於1962年獲得雷諾獎(prix Reynolds)。

1958年,普魯維與雕塑家亞歷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合作,為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建造了鋼鐵基地La Spirale。

1957年到1970年,普魯維在巴黎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任教。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他從事的最雄心勃勃的項目是為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Ministèrede l'Education Nationale,1970年)建造的建築,這是一座金屬摩天大樓,圍繞著寬敞的內部露臺而設計,在拉德芳斯(LaDéfense)建造。

1971年,普魯維擔任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評審委員會主席。 在陪審團成員菲利普·詹森(Philip Johnson)的陪同下,他為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和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選擇獲獎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於1984年在南錫去世。

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

瑞士著名建築師、設計師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1896年3月22日-1967年12月4日) 在大半生裡都與其表兄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一起共事。1926年,他們發表了自己的「新建築五要素」原則,作為他們的建築美學支柱。

Pierre Jeanneret的代表作是昌迪加爾城市項目規劃,他與Le Corbusier共同勾勒了整個城市的筋骨和血肉。Pierre Jeanneret與當地的手工匠人合作,致力於打造低成本、容易生產的產品。他深入印度文化,考慮到當地的溼熱氣候和技術水平,最終選擇印度當地防潮、防蟲且不易腐化的緬甸柚木,透氣性極佳的藤條(他在後來的設計中反覆使用「藤編工藝」),一部分家具也採用舒適的皮革。

Pierre Jeanneret為昌迪加爾的建築項目開發了近50款不同用途的配套家具,後人習慣統稱為昌迪加爾家具。他擅用辨識度極高的幾何語言,X型、V型和Z型的支撐結構在其作品中清晰可見,並成為20世紀最具標誌性的設計之一。這些作品被廣泛應用於當地的政府機關、行政大樓、學校和圖書館等。

Pierre Jeanneret在1960年左右打造的簡易扶手椅被用於印度昌迪加爾的各種行政大樓,其具有Pierre Jeanneret作品標誌性的三角形截面椅腿,略微彎曲的靠背提供更舒適的支撐。椅子採用柚木和藤條,Pierre Jeanneret就地取材,選擇印度當地現成的材料,這些木材耐腐且能適應氣候變化。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家具曾短暫的被以鋼鐵材質打造的主流設計取代。20世紀90年代末尾,倖存下來的昌迪加爾家具終於因為收藏家的賞識等來了新生。如今,昌迪加爾系列家具享譽全球,在拍賣場上的價格屢創新高。自2011年以來,印度政府意識到其蘊藏的文化價值,未經印度文化部和有關部門批准,一律不得離開印度。2016年,昌迪加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所有建城時期設計的建築和家具均受到保護。

人物生平

1922年,Pierre Jeanneret和表兄Le Corbusier在巴黎塞弗爾街35號一起開設了一家建築工作室,兩人這種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1940年,他們共同設計了一系列在20世紀享有盛譽的建築。

1926年,Pierre Jeanneret和Le Corbusier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獨立支柱(架空底層)、自由平面(牆無需支撐上層樓板)、自由立面(可獨立於主結構)、橫向長窗及屋頂花園。這是他們建築美學的核心。按照「新建築五點」設計的住宅採用框架結構,牆體不再承重。

1928年-1931年,二人打造巴黎薩伏伊別墅(The Villa Savoye),這是「新建築五點」理念的圓滿概述。主體主要為混凝土和玻璃、牆面和底層支柱幾乎都是分開的,使得建築物看起來就像漂浮在地面。

1929年,巴黎秋季沙龍上,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 展出了一套與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和夏洛特·貝裡安 (Charlotte Perriand) 合作設計的現代家具,包括鋼管摺椅、凳子和一套組裝的鋼製存儲單元。

1950年代初,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和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 一起前往印度昌迪加爾,開展昌迪加爾城市規劃項目,為社區設計和生產低成本的建築。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中途退出項目,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 成為首席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設計師。他從1951年到1965年十五年間一直待在印度,直到項目最終完工。

相關焦點

  • Chinoiserie——流傳在18世紀法國的中國夢
    美國瓊斯·德尚的《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稱:「事實上,想了解法國奢侈品改變風尚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新的一類古董奢侈品包含哪些物品,關鍵要知曉17世紀末流行全歐洲的東方裝飾風。」在18世紀的法國,一個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驚豔了世界:富麗的色彩、繁複的設計,這種風尚在19世紀被命名為「Chinoiserie 」,又稱『中國風』、『東洋風』指一些來自中國或依據中國品味而製作的藝術品、家具、奇異珍品。這個名詞背後是對神奇富饒的東方寶藏的憧憬。
  • 大師的椅子,丹麥設計的符號
    1962年,韋澤爾憑藉塑料日用品家具設計而被授予龍寧獎,這證實了他對材料的接受能力超過了傳統的家具工匠。1972年,他開始探索羊毛的用途。作為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丹麥家具設計師的領導之一,韋澤爾榮獲了很多嘉獎,包括在1957年的第11屆和1960年的第12屆米蘭三年展上的銀獎和金獎。
  • 六位錢幣大師 世紀重聚——第四套人民幣封裝籤名吉祥尾號鈔最新...
    從在羅工柳主持下,由周令釗、侯一民、鄧澎、陳若菊等組成專家組,開始第四套人民幣研究設計至今,已經遙隔了半個世紀之久。參與設計、研究、雕刻人民幣的設計雕刻工藝大師們,第四套人民幣之父羅工柳大師已經仙逝,周令釗大師已經百歲高齡,直到今日大師們已到耄耋之年。
  • 徵服世界的獅子座設計大咖們
    同樣,他們的霸氣與堅韌在設計史也同樣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路易·威登 | 1821.8.4誕生於1921年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法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皮件設計大師之一。從16歲背井離鄉,到巴黎為貴族收拾行裝開始算起,他的一生,可稱為是一部積極向上的奮鬥史。
  • 看展覽|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當然,布列松也不是那種輕易按快門的人,雖然他使用靈便的相機抓拍了一生,但因為青年時當過兵也打過獵的經歷,養就了「預備-瞄準-然後才射擊」的謹慎習性;所以,他街拍遊逛一小時,往往只按三四下快門。這張男孩兒抱著兩大瓶酒、滿臉得意往家走的照片,表情與姿態抓取得恰到好處,雖然兩腳沒能框進畫面,感覺對男孩兒在行進運動中的空間提前量已來不及留足,但仍不失為一張好照片。俯拍也是自然而真實的,成人的身高所致。
  • 配飾是20世紀20年代的重要元素,獨特、誇張和奢華是它的特點
    大約在1924年,香奈兒設計了一對黑白色人造珍珠耳環,引起人們注意。不久,她就推出了時尚的假珍珠項鍊,圍繞脖頸數圈最長可達腹部的珍珠項鍊迅速走紅,也頗覆了人們以往對珠寶的認識。這時強調的是驚人的視覺效果,引人矚目才是關鍵,是否貨真價實倒是次要的 。在假珍珠的風潮中,仿真的黃金與寶石飾品也開始流行。
  • 三星摺疊手機設計通過法國技術耐用性測試
    打開APP 三星摺疊手機設計通過法國技術耐用性測試 葉子 發表於 2020-11-27 16:20:39 日前三星顯示官方發布了一幅漫畫,暢想未來的摺疊屏手機形態,圖中出現了三摺疊手機,能像地圖一樣展開。
  • 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回顧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崢嶸歲月
    導讀| 十年為一秩。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崢嶸十年,是濃墨重彩的一秩,也是回顧中國現代服裝史時最繞不開的重頭戲。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起點,放映過往十年屬於本土獨立時裝設計的光景,有赤手空拳的設計新人,有飽含理想的海歸學子,有才華橫溢的創作鬼才……中國獨立設計師過去這十年的路好走嗎?不會有人妄言容易。進入下一個十年又將如何?雖無法未風先雨,但註定又將是不平凡的一秩。
  • 從未知國到異託邦:17-20世紀西方在中國的植物獵取①
    1757年因英國商人洪任輝(James Flint)事件只留廣州一地通商,其他貿易點關閉。2:1757-1842年,廣州 「一口通商」 (Canton System)到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籤訂(1842年) 。 3:鴉片戰爭到20世紀初。
  • 「法國五月」藝術節即將舉行
    拿破崙宮廷展  去年重點節目「巴黎國立畢卡索藝術館珍品展」成為城中熱話,今年「法國五月」則推出了重點項目「華麗裝飾――拿破崙宮廷藝術展」。此次首度公開展出了一系列來自第一帝國時期(一八○四――一八一五年),拿破崙皇宮的家具及裝飾藝術珍品共一百二十五件,當中包括了拿破崙的皇帝寶座、行軍打仗時使用的帳篷、精美燭臺及吊燈等,將於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十四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
  • KENZO創始人因新冠在巴黎去世,「老佛爺」之後又少一位設計大師!
    國際時尚品牌凱卓(KENZO)創始人、日本著名時尚設計師高田賢三當地時間4日因新冠肺炎在法國巴黎去世,終年81歲。據中新網報導,高田賢三的發言人當天對外發布新聞稿說,高田賢三4日在巴黎美國醫院去世,去世原因是新冠肺炎及相關併發症。發言人稱,高田賢三生前進行了8000多項設計,一直沒有停止對時尚和藝術生活的追求。
  • 全國環境風水交通工程勘察大師設計大師建造大
    全國風水,交通水運工程勘察大師設計大師建造大師交通美學設計大師名單楊國平 全國水運工程設計大師根據申報材料,被提名為全國水運工程設計大師的楊國平,生於1973年3月,1996年6月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水運工程設計專業,現為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小央美美術: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胡安·米羅,不沾女色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和畢卡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難的一些方面,從《哈裡昆的狂歡》的複雜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鳥一石子》這類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單純性。
  • 20世紀的音樂——顛覆傳統的新時期
    現代主義音樂——不走尋常路現代音樂(或稱「現代主義音樂」、「現代派音樂」modernist music)指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中非傳統作曲技法,非功能和聲體系作為理論支撐的,用新的作曲手法、音樂理論、音樂語言創作的音樂。並非指20世紀創作的所有音樂作品。
  • 當十二星座遇到繪畫大師,看看你和哪個畫家一個星座吧!
    安迪·沃霍爾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安格爾生於1780年8月29日的法國,他是世界藝術史上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善於把握古典藝術的造型美,每一幅畫都力求做到構圖嚴謹、色彩單純、形象典雅。
  • 法國一士兵臥室102年未動 室內裝飾仍保存完好
    1935年,他的父母把房子給了一名法國將軍,條件是房子至少要保留500年。二戰後,這名將軍於1955年被判處死刑,這間房子被沒收。將軍的孫女在20世紀50年代買回了這間房子,直至2014年,她和丈夫Daniel Fabre仍住在這裡。現在,他們正考慮將其變成博物館。
  • 「社會需要接納我們本來不完美的樣子」| 法國舞蹈大師傑羅姆...
    《精彩必將繼續》呈現了文化產業是如何間離我們的身體、21世紀起我們的身體是如何被標準化的。這是一場批判資本主導的社會的演出。《盛會》是一個慶典,慶祝解放的身體、不懼評判的身體,以及身體的聯合。身體和舞蹈越多樣,其產生的愉悅就越大,這個世界就越多彩。每個人都變得特別,而這種個體的特別帶來了平等。
  • 這座法國精神的豐碑,才是讀懂法國文化自信的關鍵
    聖母院被焚毀前後對比 在遭到法國大革命破壞並被忽視了兩個世紀之後,維奧萊-勒-杜克不僅修復了聖母院,更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狀態重建了它。
  • 看看你和哪個大師同一個星座
    原標題:看看你和哪個大師同一個星座 我們肯定知道很多繪畫大師,也了解過他們的作品,但你們都能說出這些大師們的星座嗎? 你們也或多或少了解過星座,這些繪畫大師的作品、個人性格能代表他們各自的星座嗎?
  • 法國的國鳥是雄雞,日本的是綠雉,中國的是什麼?答案不是丹頂鶴
    縱觀我國文化歷史,不難發現老祖宗們對各類動物有著豐富的認識和想像,比如龍、鳳、龜、麒麟、貔貅五隻瑞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四兇,還有十二生肖等,豐富的動物崇拜文化貫徹了古代人的方方面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1782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瀕臨滅絕的白頭海鷹選為了國鳥,並且還將白頭海鷹的形象作為了美國國徽的圖案,200年後,美國總統裡根宣布每年的6月20日為白頭海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