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是哪三大不孝?

2021-01-09 環球視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種情況,其中以沒有後代為最重要。舜沒有向父母稟告就娶妻結婚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還沒有後代。所以,在君子看來結婚生子比稟告父母還要孝順。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到底是什麼?

《十三經註疏》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中國古代三大不孝:

1、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3、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三不孝中的最大不孝。

古代對「不孝」也有很多規範:

1、詛咒父母、祖父母的

中國人好罵娘、罵祖宗,就是把別人置於不孝之地,應該就是從這裡來的。

2、父母、祖父母在世,卻別立戶頭,另有財產的。

3、不贍養父母的。

4、父母去世,守喪期內(三年)進行婚嫁的,不穿「孝衣」的。

5、父母、祖父母去世,密不發喪的。

6、詐稱父母、祖父母去世的。

7、和父親的妻妾有姦情的。

中國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孝道,有「不孝」的罪名,凡屬不孝行為,均給以法律的懲罰。

秦朝懲治不孝。說有一父親告其子不孝,要求給以處罰。其子被判斬其足,並流放到邊境,終生不得回來。

漢代,不孝是大罪,被判「棄市」(在鬧市區斬殺)。有例子:美陽縣一婦女告她養子無德,縣令判「取不孝子懸著樹,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

唐代「十惡不赦」之罪,排在第七位的就是不孝罪。規定:祖父母、父母在另立戶籍的、供養父母不周的處徒刑三年;狀告父母、祖父母的因「忘情棄禮」處以絞刑。等等

清代也有規定:子孫告父母、祖父母的杖一百,徒刑三年,誣告則絞死。

責編:黃仁宇

相關焦點

  • 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是指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孟子說的,出自《孟子離婁上》,乃孟子評價舜結婚之事的言論。解釋完為什麼「無後」最為不孝,我們再來說說另外兩個不孝的行為是什麼。另外兩個不孝行為分別為陷害雙親於不義,以及家中條件不好,子女還不想著賺錢或者讀書。
  • 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為什麼?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宗法制的社會中,忠孝二字是中國人道德和人生價值觀的核心觀念。從中國的封建社會的構成方面來說,忠孝是維護宗法制的存在、維護家庭和諧的重要手段。因此,自古忠與孝是聯繫在一起的。中國古人認為,天地君親師,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關係。除了天與地,人需要處理好人間最重要的關係就是君與親。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除了沒後代,還有兩大不孝是啥?
    在中國古代社會,如果一個男人沒有繁衍下子嗣,家人便會時刻提醒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人的觀念中,沒有子嗣是最不孝的一種行為。如果「丁克家族」放到古代社會,估計會被群起而攻之。但這句話裡的「後」,真的是指後代麼?如果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那另外兩大不孝又是什麼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麼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出自哪裡,除了無後以外,剩下的兩大不孝又是指的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篇,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在這裡,孟子並沒有說其他兩大不孝是什麼,僅僅只是在通過舜的例子來闡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麼一個道理。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些父母非常直接,會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千萬不能讓咱家絕後啊!」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傳宗接代,甚至認為娶妻生子就是為了延續香火,妻子若沒有生兒子,哪怕夫妻關係再好,也有可能被丈夫以「無子」的理由休掉。比如南宋詩人陸遊,跟妻子唐婉情深意切,而且唐婉還是陸遊的表妹,可謂親上加親。然而,就是因為唐婉幾年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陸遊在母親的逼迫下,含淚把唐婉休了。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後」指的就是後代嗎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呢?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無後」真的指沒有子嗣嗎?
  •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古代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語錄。流傳至今,並且對當下的影響也很深。有些古語雖然說,並不能指導現代人的思想。但是,卻一直被人引用著。比如這一句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古語是出自《孟子離婁上》。
  • 被誤傳千年的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經過老人們口耳相傳流傳至今,期間難免會有一些誤傳。就像大家最熟悉的一句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不孝的表現有三種,其中以無後為大,無後真的是最大的不孝嗎?其實這句話就是被人們誤解了千年以上。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其他兩孝,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其他兩孝,你知道是什麼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了很多經典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經過人們的不斷傳承,弘揚至今。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是這樣,再也不怕媽媽催婚了
    馬上又要過年了,每到過年的時候,很多大齡青年都會面對一個共同的難關,那就是父母和親戚的花式催婚,而父母最常用的說辭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們往往會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如果不儘快結婚,生育後代,那就是大大的不孝。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另外兩個不肖指什麼?
    現有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孟子言論,想必也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這無後為大的不孝實意就是,沒有後代的孩子那是真的對父母長輩存在的不孝,這是古人最大的不孝。那麼有的朋友就會問,不孝有三,那其他的兩個不孝是什麼呢?現引經據典來談一談:後漢代經書所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兩個不孝是指啥?知道的人不多
    儒家思想,為歷史上淵久流傳的思想之一,就是這個思想,維持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統治,讓許多王朝處於長久不衰的位置之上。不得不說,王朝的穩固,與一個國家的所支持和傳承的思想,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儒家思想的傳承,讓很多統治者都心懷感激,如果沒有它的出現,自己的王朝很有可能會變得動蕩不安。
  • 鏡花緣:不孝鳥其形像人,渾身長毛,嘴裡長豬牙,額上有不孝字紋
    鏡花緣:不孝鳥其形像人,渾身長毛,嘴裡長豬牙,額上有不孝字紋不孝鳥出自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中荒經):其形像人,渾身長毛,嘴裡長著豬牙,在額頭上有「不孝」的字紋,嘴的下面有「不慈」的字紋,背上有「不道」的字紋。
  • 八字看孩子孝不孝
    會對父母情深意重,而八字中日幹克年幹者,多有叛逆心,很難會為父母著想,日幹與年幹比,與父母關係往往,相處一起矛盾會較多,孝心不大,下面為大家介紹八字看孩子孝不孝。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有哪些講究?
    山區的四合院,一般以正屋為基準,分左、右、前三個方向,也就是說相當於坐北朝南院子中的東、西、南三個方向。那麼為什麼說,讓老人住在東(左)面和南(前)兩個方向的房屋,家中的兒郎是不孝兒郎?要注意的是,這裡我使用的是「老人」,而不是「父母」,這裡是有區別的。比如說,如果一個四世同堂、或者三世同堂的家庭,用「父母」一詞就不太準確。
  • 不孝不忠的面相,遇見這樣的人千萬不能結交!
    ,而且也都清楚在不少人看來一些不孝之人通常都是那種極為邪惡之人,沒人喜歡。那麼不忠不孝的人面相是什麼特點? 日月角尖突 日月角則是父母宮,如果一個人的日月角尖突,一高一低,或者扭曲歪斜,差別很明顯的人,這面相的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好,親情比較差,可以說與父母之間就沒有感情;日月角尖突的人,脾氣比較暴躁,他們和朋友的關係要比和父母的關係好點,在對待父母的時候,他們的態度非常的不尊重
  • 新型「不孝」的流行,讓很多父母傷透心,可惜年輕人們不以為然
    父母們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這其中不僅要付出金錢、時間更多的時候是付出了滿滿的愛。孩子們天生就像是一張白紙,在父母的教育中,孩子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模樣。可是如果父母們僅僅有愛卻沒有掌握恰當的教育方式時,孩子們的人生也許就會發生跑偏。當"啃老族"這個詞被更多人所提起時,父母們對於自身的教育尺度更加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審視。
  • 「繼承權」新規下,「不孝子女」無法過戶父母房產,有遺囑也沒用
    《民法典》自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一系列關乎中國民眾婚姻、居住、網絡生活,甚至是如何起名的新規也正式施行。歷時五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法典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