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可理解為,剛出生的小孩還沒受到世俗的影響,所以都很善良。日寇侵華之際,那些侵略者曾犯下了滔天罪行,很多受到迫害的中國人民對他們沒有不恨的。75年前,日本投降後,有1對中國夫婦好心收留並養大了日本孤兒,結果飽受其他人的白眼,好不容易把這個小孩養大,但這個孩子回到了日本就音訊全無了。
1945年,日寇終於投降了,中國人民贏來了抗戰的勝利。也就在這個時候,日寇的關東軍四散奔逃,甚至還留下了不少的日本孤兒在我國的東北,同時當地的人們也總算可過上平靜的日子了。居住在東北的趙鳳祥一家子也得以繼續過著普通的生活。這天趙鳳祥再次上街去撿破爛,而且還有不少的收穫。
就在他回家的時候,突然從附近傳來了孩子的哭聲。要知道,東北本來就冷,大街上還下著雪,這小孩子在外面一不留神就可能凍壞了。趙鳳祥是個善良的人,他擔心孩子會凍壞,所以就到處尋找,於是在1個角落裡找到了3歲左右的孩子。
這個小孩看著很可憐,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而且凍得瑟瑟發抖了。要按當時的天氣來看,這孩子再待幾個小時可能就會凍死。趙鳳祥問對方怎麼樣了,可那小孩直接推開了趙鳳祥,還說出了日語。老趙這才明白:原來眼前的孩子是個日本人。趙鳳祥也有不少的親人死在了日軍的手上,但他卻十分同情這個孩子。
出於對孩子的憐憫,趙鳳祥生出個念頭:收留下孩子,將其撫養成人。要知道,老趙的這個想法算是非常勇敢了。因為他家裡十分困難,女兒、媳婦都需要靠趙鳳祥來養活;同時,這個孩子是日本人,人們對犯過罪的日寇十分痛恨;老趙要養日本人的小孩,那就成了「漢奸」、「公敵」了。
趙鳳祥不忍小孩死在自己面前,所以就把他帶回了家,還和媳婦李秀榮商量了起來。李秀榮煮了碗麵條給他吃,孩子馬上就吃完了。就這樣,趙、李夫婦2人決定把這個無辜的孩子養大。他們把小孩起名趙連棟,還將其當親兒子來養。可就因收留了這麼個「趙連棟」,鄰居紛紛開始針對趙鳳祥、李秀榮一家子。
原來這些鄉親都飽受日寇的欺負,所以他們對日本人的牴觸情緒很大。就這樣趙家人整天受到別人的歧視。後來他們一家人只好躲到了農村居住,但同樣受到別人的白眼對待。為了不耽誤孩子,趙鳳祥還特地想盡辦法去讓孩子上了學。
不過孩子在學校一樣飽受歧視與欺凌。李秀榮甚至為了保護孩子還意外被村民給推到地上給弄得流產了。就這樣過了40多年,趙連棟長大了,他們家算是過上了平靜的生活。1992年,趙連棟表示要回日本尋親。僅過了1個月,趙連棟就找到了野板祥三這個軍官父親。
1994年,趙連棟許諾肯定會回來孝敬母親,然後就回了日本定居。可直到2001年,李秀榮腦溢血住院了,趙連棟都沒有音訊。甚至趙連芹聯繫到了趙連棟的家裡,後者也不願回來看看母親。李秀榮知道後也不怪這個兒子,還認為對方有苦衷。整個事件讓人聽著十分悽涼又感動。
1931年到1945年,是我國經歷的最大的一場戰爭,歷史上又稱為中日抗戰,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期,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期間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滯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他們後來都怎樣了呢?筆者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裡面就講述了許多抗戰時期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我的很多寫作靈感都是來自這本書,只需要78元,絕對的良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