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港澳臺華僑聯考優勢解析及冠橋國際華僑高中介紹

2021-01-15 武漢Helen

直播回放

1、自我介紹(致家長一封信)

2、狼爸故事:打進北大

3、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4、為什麼一定要上雙一流好大學?

5、中考、高考難度分析,復讀更難的代價

6、什麼是華僑生聯考?

7、聯考十大優勢

8、怎麼樣參加聯考

9、冠橋國際高中學校簡介

10、冠橋國際高中招生對象

11、學費及收費介紹,優勢總結

12、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們:

大家好,冠橋國際高中位於菲律賓伊洛伊洛省,建校已超過107年,學校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安全可靠。我校在菲律賓多年,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極推進海外高中華文教育工作。助力多名華僑子弟順利考上國內985、211等重點高校及海外世界名校。

學校幫助家長和孩子獲得菲律賓永久居住權(中國國籍不變)。讓孩子在菲律賓讀兩年半高中,主要學習國內高中課程及英語雅思課程,高中畢業後以華僑身份參加國內港澳臺華僑生聯考。

港澳臺華僑聯考考題僅有國內普通高考一半的難度,滿分750分,300多分就能考上 985、211名牌高校,100%升學率,83%考上重點大學。每年聯考學生不到5000人,競爭 壓力小。大學學費及畢業證書和統招生一模一樣。畢業後不影響學生考公務員和就業。熱烈歡迎家長前來冠橋國際高中招生辦或加老師微信了解詳情。

聯考助力「狼爸」把3個孩子打進北大

有賴於質地堅韌、彈性極佳的藤條,香港商人蕭百佑將3個孩子送進北大,躋身「成功父母」行列。他所寫的教子經《所以,北大兄妹》已經出版,而蕭百佑原本給這本書起的名字,叫《打進北大》。

作為4個孩子的父親,蕭百佑被媒體稱為中國「狼爸」,他所倡導的棍棒政策、軍事化管理、不許與同學在校外接觸等等嚴苛的教育方式,無不給人以震撼。而經他調教,4個孩子中的3個都已經進入了北大,又不能不令人驚嘆:難道「三天一頓打,就能上北大?」打」並不能完全體現狼爸的價值,他真正用心良苦之處在於——「4個孩子都擁有香港或華僑身份,能直接享受中國華僑港澳臺聯考的優惠政策,400分考一本,500多分上清華北大」。而這一點,正是解讀狼爸成功奧秘的鑰匙。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這從來都是倍受爭議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能力比學歷重要,並因此放棄學業進入社會。能力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至於能力與學歷到底哪個重要,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先來看看學歷的重要性。

有人覺得學歷是一張廢紙,這種看法的立足點是不端正的。為什麼人類社會有學歷的界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智商,毅力,心態以及涵養。

上學少的人與上學多的人,心理狀態與素質等方面是不同的。當然,有人自學成才,沒上什麼學仍然成為佼佼者。說白了還是知識的重要性。不可否認,學歷與知識基本呈正比。

事實上,學歷就是一塊敲門磚。有她,你的起點就相對要高,要好。現在一些崗位都要求一定的學歷,而且以後會更加重視,為什麼?

不難想見,大學正在以一定的速度普及,會納入義務教育範圍。社會的建設者最終將趨向於高學歷狀態。如果學歷達不到,就會與社會格格不入。

我們還是回到「敲門磚「上來。即便是不需要「敲門磚「的自主創業---那些沒有高學歷卻依然成功的企業家,也是需要補充知識的,比爾蓋茨中途輟學,現在呢?雙學位。

活到老,學到老。要想不落伍,不被淘汰,就要始終保持自我先進性,及時汲取知識。學歷作為一張向別人出示的「個人素質證明「,自然有著它重要的作用。

如果硬要把學歷與能力對比,可以這麼理解:學歷決定你的下限,能力決定你的上限!

當你和對手一同爭取一個機會的時候,你就進入到了一個被人篩選的境地:用人單位需要用最小的時間成本和培養成本來得到一個合格的員工。這個時候,判讀一個人是否值得培養,學歷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有人對學歷的重要性做了很形象的總結:多數時候學歷就是張5毛到5塊的鈔票,一個人如果皮夾子裡還有百元大鈔,這東西就沒多少用;反過來如果學歷就是口袋裡最大面值,那就夠懸了!

對於學歷和能力可以這麼理解:學歷是敲門磚,能力是通天梯。

學歷大部分時候是沒有能力重要的,不過:

在你沒能力的時候,學歷是重要的;

在你有了一定能力,但又不足以讓對方側目時,學歷是重要的;

在你有了足夠的能力,恰好有個能力和你相當的競爭者時,學歷是重要的!

為什麼一定要上雙一流好大學?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孩童時代的經歷,中學時代的境遇是我們開啟大學生活的關鍵經歷。我們都知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的起點決定不了你的終點,但是往往那幾年,就夠定義一生!

一、好學校,教給學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上了好學校才知道,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勞而獲的成績,也沒有什麼隨隨便便的成功,每一分進步,背後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勤努力。

二、好學校,帶給學生視野和見識

去了好學校,能大大拓展我們的視野和見識,讓他親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個方向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出生在羅馬又如何?只要足夠努力,有寬廣的視野和抱負,憑什麼就不能在羅馬叱吒風雲呢。

英國BBC曾拍攝紀錄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當年的買過期華爾街日報的日子。紀錄片展現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軌跡。7歲時,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經習慣了每天看《金融報》或《觀察家》,而貧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罰站,少被打,吃飽飯。

七歲的John和Andrew說自己每天都會讀《金融時報》。

50年後,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三個中產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為精英,兩個依舊中產。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後代,依然常常與失業相伴。知識改變命運背後,也是一場關於家庭和視野的較量。

二、好學校,教給學生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兒

不要只是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改變世界,要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三、好學校,給學生最優質的人脈、圈子、資源

名校不能確保人生的上限,卻能設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給了學生敲門磚、入場券,還給了人脈、圈子、資源。

神秘的耶魯骷髏會

很多人都知道耶魯大學最神秘的精英組織「骷髏會」吧?這個骷髏會裡走出了3位美國總統、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還有無數美國議員以及內閣高官。經過185年的繁衍生息,從美國白宮、國會、內閣各部、最高法院以至於中央情報局,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這就是人脈和圈子的力量。

當年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曾經讓天下人恥笑,北大校友陳生邀請他合夥成立「屠夫學校」,創立了全國超市都在賣的「壹號土豬」品牌,現在兩人身家過百億。除了人脈和圈子,好學校還提供了最優質的婚戀圈子。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孩童時代的經歷,中學時代的境遇是我們開啟大學生活的關鍵經歷。名校不是終點,它是對你多年付出的回報,以及新徵程的起點。

什麼是港澳臺僑生聯考?

港澳臺僑聯考,通俗的說就是"華僑港澳臺高招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 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

這是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 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也是港澳臺僑學生報考內地大學的主要途徑。以滿足海外華僑及港澳臺學生回祖國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為他們提供回內地讀大學的機會。由教育部統一管理,教育部設有專門辦公室,該辦公室目前設在廣東教育考試院。

港澳臺聯招 考試可以報考全國超過336所大學,考試模式是參考內地高考所制定,但是港澳臺聯招有 獨立制定的考核的科目及範圍,考試由預報名、填報志願,到錄取程序,全部在網上進行。

成績達到要求的考生,可以直接升讀內地大學成為大學本科或預科生。

附件: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辦法

聯考分數線:

一、本科批次

(一)普通類院校(專業)文史、理工類:300分(其中,原第一批本科錄取院校400分,院校名單見文後);

(二)藝術類院校(專業)文史、理工類:200分;

(三)體育類院校(專業)文史、理工類:200分。

二、預科批次

預科院校文史、理工類:280分(其中,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380分)。

華僑生聯考十大優勢

1.學科減少: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

2.試題簡單:國內高考注重能力挖掘,華僑生聯考注重知識點了解,試題簡單。

3.錄取分數線低:總分750分,400分一本,300分二本,藝考生200分一本!比國內高考一本錄取線要低一兩百分。

4.招生院校多、專業多:錄取指標不佔用國內高考指標,全國336所本科院校1000多專業,囊括所有211、985頂尖專業。

5.考生人數少:華僑聯考每年報考人數在5000人左右。國內高考競爭大,每年參加考試的人數接近千萬。

6.升學名額多、錄取率高:2019年報考人數4678人,國內大學錄取名額超過6500個,遠遠多於報考人數。

7.與統招生待遇一致:大學學費和內地高考的正常全日制本科是一樣的,畢業證也是一樣的,不同於留學生。

8.獎學金支持:大學獎學金對於華僑生有獨立的名額。

9.國籍不變:學生的身份是擁有中國國籍,不會影響就業和考公務員,不同於加入其它國籍(半移民狀態)。

10.出路多有保證:升學途徑多,可通過港澳臺僑聯考進入中國名校,也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通過冠橋免費幫助學生申請世界各地名校。

如何參加華僑生聯考呢?報考條件是什麼?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參加聯考?

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相當於中學六年級)並持有中國護照,並且考生及父母一方取得國外長期或者永久居住權,要求:

考生在報名前的連續2年在國外累計住滿18個月;

父母一方有連續2年在國外累計住滿18個月的經歷;

居住時間必須是在取得居住權所在國家居住的時間。

(1 )報名時間:每年3月1日-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考生在聯招辦網站進 行網上預報名;3月16日至31日考生到現場進行報名確認;

(2 )報名地點:華僑考生須在廣東考區報名,持港澳地區學歷的港澳臺考生可在北京、上 海、福州、廣州、香港、澳門考區報名。

(3 )考試時間:華僑生聯考於每年5月第三個周末舉行考試。全國 聯合招生考試分為6個考區,分別是北京、上海、福州、廣州、香港、澳門。

(4 )聯考成績公布時間:6月15號公布成績。

(5 )聯考錄取時間:7月初網上錄取,7月可以在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官網上查詢是否被錄取。

(6 )聯考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從2013-2019年,每年報考人數在5000 人左右,2019年報考人數為4678人。

相關焦點

  • 「橋」寄桑梓情!大鵬華僑捐建的「賴漢橋」重建了
    賴漢橋,這座矗立在鵬城河上,由旅美華僑賴漢與其子賴國富共同捐贈的石板橋,曾是一條維繫大鵬鄉民和海外華僑情感的紐帶。由於年久失修,賴漢橋已廢棄多年,2020年,賴漢橋在大鵬新區社會和建設局以及新區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得以重建。1月7日,王福、歐進興、羅育燦、盧水根、黎建新、賴意滿等六名賴漢橋初建和重建的見證者齊聚「新賴漢橋」,用歡快的大鵬山歌唱出老人們內心的激動與喜悅。
  • 熱點關注|@華僑華人,2021年1月新規來啦!
    其中,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480條,增加65條、修改51條;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755條,增加62條、修改37條。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教育部印發《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華僑城OCT PARK歡樂開業日
    摘要:特區四十年,華僑城攜全新商業作品——OCT PARK歡樂時光全面問世。12月18日,「華僑城OCT PARK歡樂開業日」華僑城歡樂時光盛大啟幕。華僑城集團高層領導、及國內知名商家代表蒞臨出席,共同見證這場體驗感和價值感十足的開業盛典,標誌著OCT PARK的正式啟幕。
  • 宜春:上高敖山華僑農場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全國人大華僑委在我市舉辦華僑農場改革發展專題學習班   白志健董中原朱秉發馬志武張餘亭鄧保生任桃英等出席  本網訊記者羅玉蓉報導:6月10日至12日,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在我市舉辦專題學習班,交流和研討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情況。
  • 「十三五」華僑城集團交出高質量精準扶貧答卷
    「六大路徑」,是華僑城經過多年探索形成的一套頗具企業特色、行之有效的幫扶體系,既環環相扣構築了有效閉環,又各有側重。  以產業扶貧為例,華僑城積極探索「摘帽—脫貧—致富」可持續幫扶模式,選擇地域支柱產業打造「一縣一品」龍頭產品。
  • 海外使領館、華僑華人等慶祝農曆狗年春節見聞
    綜合消息:享歡樂祥和 期美好未來——海外使領館、華僑華人等舉辦活動慶祝農曆狗年春節在農曆狗年春節之時,中國駐海外使領館、孔子學院、華僑華人等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共慶新春佳節,共享歡樂祥和,共期美好未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20日舉辦旅日華僑華人新春招待會。
  • 企業測評|華僑城——逆流勇進,業績上漲87.95%,排名躍升16位
    業績表現 權益業績增長87.95%,排名大幅躥升16位 聚焦2020年重慶30強榜單,各家房企表現各異,行業分化加劇:有房企規模競爭優勢凸顯在三北區域更是穩居銷冠地位,包攬大北區域商品房銷售金額、銷售面積、銷售套數「三料」冠軍,較大北區域第二名的銷售金額高出近22億元,實力領跑大北區。而在禮嘉市場,華僑城更是當之無愧的板塊之最,板塊市場佔有率高達32.04%,業績遙遙領先,高出板塊亞軍22.16億元。市場的選擇是最好的說明,華僑城項目的價值已經得到重慶置業者的廣泛認可。
  •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相冊、手稿、手錶、相機、咖啡壺、派克筆、手提箱、打字機、日記本……這些老物件則以另一種形式記錄下奮鬥在平凡崗位上的華僑華人事跡。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30日亮相,系統回顧展示華僑華人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展示華僑華人為推進祖(籍)國和平統一大業付出的巨大努力。
  • 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走進華僑大學
    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走進華僑大學 2015-12-20 22:35:4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泉州12月20電 (陳健 孫虹)20日,鳳凰衛視成立20周年《全媒體大開講》走進華僑大學
  • 印度華僑無家可歸,希望中國接他們回去
    在現在的國際大環境下,有許多的人都選擇到自己理想的地方去發展,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國有著14億的人口,有許多人都去到了世界不同的國家,他們在當地組建自己的小團體,後來我們也是稱為"唐人街"。
  • 華僑華人新聞出版事業大事記(1960-1973)
    01 加拿大華、英文《華僑導報》創刊於溫哥華。     韓國《華僑新報》創刊。   12.02 印尼華僑黃卿節獨資創辦的華文報紙《火炬報》在雅加達出版。
  • 印象上陵 | 「華僑」家庭的岑江情結
    岑江「華僑」全家福    那時,是計劃經濟年代,墟日裡,農貿市場最熱鬧;平日裡,依舊門庭若市的是國營商店。國營門店有供銷社、副食店、收購站、生產資料門市、飯店、衛生站、信用社,等等,在裡面工作的都是吃一角四分二商品糧的人。
  • 70歲華僑返鄉創業:「我的心一直在文昌」
    海南文昌華僑符明潮。 高歌 攝1950年,符明潮出生於海南文昌,童年遷居香港,後因工作定居日本。作為瓊籍華僑,符明潮回鄉籌建小學,為當地人所稱道。2014年,符明潮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擔任會長。2019年,年近古稀的他回鄉創業,在海口創立日式餐廳。
  •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泉州華僑史料拾零
    這是最近日本《朝日新聞》的時事資料中對「華僑」一詞的解釋。我建議我們研究華僑史,必須把「華僑」一詞的科學概念先弄清楚,現在似乎還是把所有居住在中國境外的中國人,統通稱為華僑,這個概念我認為是不夠科學的。二、宋、元出國的華僑南宋洪邁《夷堅志》「島上婦人」條記載了一條泉州華僑的史料,全文錄下:「泉州僧本偁說,其表兄為海賈,欲往三佛齊。
  • 清明節老華僑上香鞠躬追思逝者(圖)
    而對於千裡之外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無法在清明節回鄉掃墓。清明節追思故人、懷念桑梓的氣氛是否會因此而變淡呢?  老僑上香鞠躬追思逝者  在英國,由於大部分華僑華人先祖的墓碑都還在國內,不少華僑華人若是清明節不返鄉就無法去實地掃墓祭祖。
  • 2021福建華僑大學四端文物館(廈門)招聘編內館長1人公告
    四端文物館坐落於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由華僑大學校董杜祖貽先生於2009年所倡建。自建館以來,得到眾多海內外愛國人士熱情贊助,現為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館秉承華僑大學「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之宗旨,收集、展示中華古今藝術品和華僑華人歷史文物,為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提供了解華僑華人、開展僑史研究的平臺。
  • 【故事】立足僑鄉優勢 打造特色品牌(1012)
    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是我省著名僑鄉,在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約38萬人,分布在東南亞和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上「家家有華僑,人人是僑眷」。
  • 1968年印尼慘案,近30萬華僑遇害,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曾經的我國由於清朝的所作所為而國力衰敗,就算是抗戰勝利之後,國際地位也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而在1965年就發生了一件觸目驚心的事情,隨著6名印尼高級官員被殺,印尼展開了一場持續時間極長的屠殺。據統計當時整整有50萬人遇難,而其中就有30萬是華僑,但是就算是在最後,我們也沒有等到印尼的一句道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印尼為何做出這種事情?
  • 辛亥黃花:珍稀史料「粵軍華僑炸彈營」合影及花名冊
    前年朋友張純石從澳洲回家路過廣州時,拿出一張「廣東華僑炸彈營」合影讓我幫忙確認拍攝時間、地點、人物。 上段時間在檔案館看見這冊「廣軍華僑炸彈營同人錄」時一楞,繼而驚喜,這不就是張純石那張照片最好註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