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2021-01-17 春說

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終於,元旦就快要到了。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對過去的一年的總結。雖然在我國,人們對元旦並不像對春節那樣的重視,但是,畢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多少人對這樣的一個節日還是非常期盼的。在今天,我見給大家進行一下科普,來告訴大家,那些你不曾知道的事情。

首先就是元旦。對於元旦,大家雖然都並不陌生。這是陽曆的新年,是每年的第一天,和我們傳統的春節並不相同。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大都是按照我們中國,即所謂了陰曆來過日子的。而元旦,通常在國外是非常的受重視的。所以,在不少人的心中,可能認為,這個「元旦」應該是一個比較新的詞語,或者是衝國外傳來的詞語。其實並不是這樣。「元旦」這一個詞語,在中國,其實已經有這4000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到具體的某一個時期,那邊是三皇五帝的時候了。

我們在古代的文獻上曾經發現過這樣的一句話「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在中國的古代,春節,其實並不是叫做春節,而是叫做元旦。在漢武帝時期之前,元旦的日子並不統一。有的時候是指十月一日,有的時候指的是十一月一日,有的時候確指的是一月一日。知道漢武帝的時候,才規定了一月一日叫做元旦。而後,人們便在正月初一這一天,過元旦慶祝新的一年,然而,知道辛亥革命推翻長達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政府方面才決定使用公曆,元旦仍然為一月一日,只不過指的是公曆的一月一日。

第二個,是賀卡。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每每到了聖誕節或者元旦,都要相互贈送賀卡,尤其是聖誕節的時候。所以,我一直以為,寫賀卡是從國外傳來的一種習俗,或者只是新時代的產物。但是事實證明,我所以為的其實是錯誤的。原來呀, 這種通過寫賀卡來慶賀和互相祝願的方式,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非常的流行了。在北宋年間的時候,每每到了過年,官員們之間就要相互祝賀。

但是,畢竟同朝為官的人們太多了,一一親自登門拜訪那是肯定不可能的,畢竟各家還要有親戚需要登門拜訪。所以,為了減輕自己的麻煩,開始漸漸流行起讓僕人替自己送去賀卡來拜年的方式。到了明清時代,這一習慣仍然非常的受用。同時,身處地方的官員,不能隨意進入京城。便也通過送賀卡的方式來給皇帝送去祝福。

最後一個便是剃頭。你們那裡,是否有正月不能理髮的習慣。因為在古代流傳下來的 俗語中,認為正月剃頭是對舅舅非常不好的。但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說法的。這個習俗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盛行的。在滿清的軍隊入關之後,為了更快的對中原地區完成統治,便開始要求中原的人們剃髮並更換和他們相同的服裝。我們都知道,在很早之前,中國內地便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輕易剃頭,被認為是對父母的不孝。

所以,在清政府推行這一政策的時候,便遭到了大規模的反對。但是,終究是鬥不過清朝政府,只能選擇妥協。為了思念漢族的文化,人們便以正月不剃頭的方式來進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發音的原因,「思舊」逐漸被傳為「死舅」。看完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大家是否會有一種學到新東西的感覺。其實,類似於這樣的情況還是非常的常見的,想要了解更多,那就需要大家對中國的傳統更深入的學習了。

相關焦點

  • 三個過年冷知識:元旦並非新事物,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馬上就要來臨了,不知大家是否都已到家,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接受一些過年的科普,本文用三個關鍵詞也給大家科普一下過年的一些知識。和主流不太一樣的,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些稍微冷一點的過年關鍵詞,讓大家在忙年之餘或是在旅途之中也能增長一下知識,等到過年的各種聚會中,「炫耀」一下自己淵博的知識。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元旦」,咱們現在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而我們馬上就要過的「年」稱為「春節」,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元旦」一詞是個新詞,是個舶來品。
  • 農村流傳近百年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究竟有什麼講究?
    這不馬上要過年了,臘月正月一年中的頭和尾,在這兩個節日中有很多習俗,尤其是農村。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一直有「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樣的說法,並且已經流傳了上百年,這個習俗究竟有什麼說法,為何人們能一直遵守這麼多年?
  • 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臘月的俗語,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是關於臘月的忌諱「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何在正月不能剃頭,臘月不能定親呢?正月不剃頭: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正月不剃頭」的說法,所以每年春節前和二月初都是理髮館最忙的時候,在整整一個正月中,幾乎沒有來理髮館剪頭髮的人。關於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問了很多村子裡上歲數的老人後,都說不出來準確的原因,只知道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
  • 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什麼?你們那邊也一樣嗎?
    中華文化延續五千年,留下了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凝結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有傳統節日就有一些節日的習俗和禁忌,就比如現在是十一月份,再過幾天就進入了臘月,常言道「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之後人們就要開始籌備過年的事情了,比如要殺豬、送灶王爺。蒸饅頭、貼對聯也迎接正月的到來。
  • 大年初一過年有哪些禁忌 正月為什麼不剃頭
    你知道大年初一過年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一習俗各地又有什麼不同嗎?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掃地等等,這些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一過年禁忌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早上忌吃稀飯、葷食、藥。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在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我們的祖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俗語流傳,雖然這些俗語看上去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含義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像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祖輩根據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今天給大家講的俗語是「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俗語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
  • 正月剃頭死舅舅?
    每到正月,尤其是正月下旬,我們都要為一個叫舅舅的生物,跟自己的審美展開一場拉鋸式搏殺。正月,是一年中全中國顏值平均分最低的一個月。如果你發現一個帥哥過了年突然很蔫很頹,或者發現一個妹子總是眼神閃躲,那不是什麼年後症候群,也不是因為他胖了,更是因為下面四個字:為什麼呢?
  • 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有什麼道理?看完後忍不住想笑
    「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這句俗語,說的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正月不剃頭是老百姓情感的寄託,臘月不定親則略帶一些封建色彩。正月不剃頭這句俗語,源於清朝徵服在1644年頒布的剃髮令,當時清朝剛剛入關,為了加強統治,強令全國人民改著滿族服飾、改剃滿族髮型。
  • 為什麼過年前要剃頭,正月裡不許剃,原因在這呢
    關注保定微評說,給你不一樣的視角,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在我們保定有正月裡不讓剃頭的風俗,後來知道了原來全國很多地方也有。從我有記憶起,每到過年之前,總會被爸媽催著去剃頭,哪怕不是很長。有一次,我出於好奇問了母親為什麼?她說正月不能剃頭。
  • 臨沂正月為什麼不能剪頭髮 正月剃頭死舅舅誰說的
    春節前很多理髮店都非常忙碌,人們都趕在正月到來去理髮。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一個很好笑的理由。中國民間有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萬一正月裡去理髮,舅舅很有可能性命不保。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正月不剪頭髮的來歷是什麼呢?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裡不許剃頭」即為一例。
  • 農村俗語說「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什麼?
    農村俗語說「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什麼?這句俗語也是很有意思的,對於「正月不剃頭」這句話我是深有體會。從我小時候一直到前兩年時,每年進入臘月之後,我媽就經常提醒我年前一定要去理髮,正月裡不能剃頭。小時候我對媽的話是言聽計從,她說怎麼辦,我就怎麼辦,然後長大了,上了初中的時候,我就有點兒不理解了,我就問我媽,為什么正月裡不能剃頭,我媽就說正月裡剃頭,對舅舅不好。當時我還和我媽辯論了,一直說:這都是老話,沒有什麼可信價值了。結果問到最後以老媽打了我一巴掌結束了,從此以後還是乖乖的在年前臘月裡就把頭髮理好。
  • 新年理髮「一剪難求」 正月不剃頭「死舅」是誤傳
    新年理髮「一剪難求」 正月不剃頭「死舅」是誤傳時間:2015-02-17 17:52:50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高政超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臨近過年,大伙兒都希望能開個「新頭」,寓意新年新氣象。
  • 這13個關於春節的冷知識 你未必都知道
    原標題:13個關於春節的冷知識,你未必都知道!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特別的。這些專屬於春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1、春節從前不叫「春節」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節,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後採用公曆記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 回古代過年,年夜飯吃什麼?
    農曆正月初一,在古代稱為「元旦」,民國建立後改為「春節」。在春節前的這一晚,中國人還要過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現在的年夜飯越來越豐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國人在年夜飯上能吃到些什麼呢?唐朝禁止吃鯉魚,生魚片是古代文人最愛過年餐桌上當然也少不了「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古代養雞業很發達,人們也習慣吃雞肉,孟浩然就有「故人具雞黍,約我至田家」的名句。河中的魚那是捕撈不盡,價格相當便宜。只是唐朝時候,皇帝的姓「李」和「鯉」同音,於是禁止吃鯉魚。
  • 「正月不剃頭」漸成老黃曆 理髮店生意紅火
    大眾網萊蕪3月2日訊 據魯中晨刊報導,「正月不剃頭」這一舊俗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家理髮店發現,儘管還未出正月,但大部分理髮店生意都很紅火,排隊理髮的人並不比平時少。「從初八開業以來,天天都有顧客。」一位理髮師告訴記者,「有的顧客是年前來嫌人多沒理的,就預約了年後來。還有的顧客是年前沒時間,趁著休假那幾天來理髮的。」  「年前理髮價格漲得太快了。你看我做的這個髮型現在才160,擱在年前花300塊錢還得排好長時間隊。」一位剛理完髮的顧客說,「我覺得那些說法都是老黃曆了,我不迷信那些沒影的東西。」
  • 古人是如何把信寄出去的?這些古代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俗話說,一機在手,天下我有,手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豐富了娛樂活動,回想一下剛開始的手機,那時候僅僅能打個電話發個簡訊,後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聊天軟體,說到底,手機最初的出現就是為了方便人們可以隨時聯繫,那古人是如何聯繫的呢?答案是寫信,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寫信的那些冷知識。
  • 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農曆正月初一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已經出版五十餘年,經過了四次重要修訂。全書分禮俗、宗法、飲食、衣飾等14個方面。翻書黨經授權刊登其中「曆法」一章「附帶」所談一些古代節日的文字。在古代,「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春節。不管是哪天,平安是福,翻書黨祝大家一年都順利、平安。
  • 古代有元旦嗎,古代元旦是什麼時候
    【專題】網絡中國節 喜迎2021年元旦節   古代雖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卻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初一這天為元旦之日
  • 知識分享:閏年規律的確定以及農曆的「一月」為何也叫「正月」
    趣味連結:農曆的閏月  農曆3年一閏,5年兩閏,19年七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有閏月的這一年就有十三個月,即383天或384天。農曆的閏月是為了減小農曆的誤差、協調農曆年與公曆年的對應關係而設置的,它的設置是有規律可循的。
  • 過年剃頭洗澡,傳統民俗中的吉祥寓意
    網絡圖片我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東西南北中,過年風俗不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但剃頭、洗澡過年,如同大掃除、寫春聯、貼福字、扎燈籠、做年糕、吃餃子等習俗一樣,幾乎是一種共同的辭舊迎新民俗,也是一種最樸實的過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