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民國老字帖,被田蘊章珍藏了70多年,奉為至寶!

2021-01-09 墨品風雅

田蘊章是當代舉足輕重的歐楷大師,田蘊章的書法秀美且醇厚,筆力驚人,是難得的一代歐楷大家。當代很多人學習歐楷,都喜歡從田蘊章的楷書學習。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田蘊章的書法其實深厚晚清民國時代的楷書風格的影響,比如清朝的姚孟起,成親王,林則徐等人。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而其中對其影響最深的是兩個人:陳益椿與王維賢。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王維賢是陳益椿的老師,兩個人都是天津本地人,同時也都是清末民初的歐楷大家,在田蘊章幼年的時候,陳益椿王維賢的字帖在天津頗為流行,於是其父親便收藏了二人的法帖。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學習歐楷一般的順序是學習當代的名家墨跡,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然後再去學習石刻,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田蘊章就是依靠這樣的書法學習之路進行學習的。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在最初的學習階段,由其伯父領進門,學習伯父田諱起的描紅字帖,然後再去學習當地名家的墨跡,就是陳益椿王維賢等人。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我們今天看田蘊章的楷書有著很明顯的陳益椿風格,尤其是「口字旁」的寫法,特別顯著。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歐體楷書在書法史上寫成功的人不多,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出現了一系列的歐楷名家。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這主要是因為清朝館閣體的流行,以及近代以來有墨跡留存的原因。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如今,陳益椿王維賢的墨跡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了,我們找到了民國的版本,進行了整理編修,終於編修成了《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

相關焦點

  • 田蘊章:我老了,沒能寫好!田英章:中書協的人,在鬼畫符
    據田蘊章在《每日一講,每日一題》中:田蘊章書法是其伯父啟蒙,但是真正學的天津的兩位歐楷大師,王維賢和陳益椿師徒二人!陳益椿楷書王維賢、陳益椿是晚清、民國時期的人,所留歷史資料不多,而且沒有擔任任何官職和社會職務,是典型的「民間高手」!
  • 江西瑞昌發現民國時期的居住證 7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018年8月22日,江西省瑞昌市收藏愛好者曹先生近日公開了一張民國時期的居住證。該居住證上顯示的時間是「民國三十三年」,距今已有70多年,但居住證依然保存完好,證件上的照片、指紋及文字均清晰可見。該居住證為紙質長方形,有常見的香菸盒大小。居住證共2頁,單面對摺印製,整體白底黑字。
  • 田蘊章:啟功書法在民國算一般,但他的書論很精到,醍醐灌頂
    但,誠如題目所言,田蘊章先生說,啟功先生的字很一般,甚至並不能稱為書法家,他為人稱道,是有其他的優勢。這又是怎麼回事?說起來也要為啟功先生鳴個冤。因為啟功先生本人並沒有以書法家自居過,現今所有的名號都是別人給的。相反,自始至終啟功先生都說自己的書法並沒有達到成家的地步,只是在那個年代上過私塾的人的基本功罷了。有人願意請他題字,他也從不拒絕。
  • 70年多前的教材是啥樣 民國老課本重現揚州
    陳堅收藏的民國老課本「高小第一冊」。微博網友「獅子山下是我家」發微博稱,在朋友家見到了一套民國時期在揚州用於教學的老課本,寓教學說理於簡單之中,清新大氣。 記者輾轉找到了70後收藏者陳堅,並看到他珍藏的這套民國時期揚州地區所用過的老課本。記者注意到,這套教材是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初版。「我收藏的這套《復興公民訓練教本》一共12冊,初小是8冊,高小4冊。」陳堅介紹,這套課本上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描繪出了日常生活點滴。
  • 看看70多年前的揚中老校徽 倒三角形藍底紅字刻「省立揚中」
    70年前揚中校徽為藍底紅字倒三角形漆章「這應該是學生符號,是銅質鍍鉻油漆章。」昨天在王先生家中,他指著一枚倒三角形的漆章對記者說。記者看到,同樣是一枚倒三角形的漆章,相比上述漆章,大小相似,卻沒有圖案。但藍底紅字,簡單清晰,為「省立揚中」字樣。此外,還有一枚直徑為2釐米大小花形漆章,從上到下依次刻著「37」「省立揚中」「畢業紀念」的字樣。
  • 田蘊章:中國人的書法,不需要歐洲人指手畫腳,給頒獎,我不稀罕
    從那時起,田蘊章就時常用石棍兒在磚牆上追摹那個"地"字,這是他終生難忘的一幕,恰也是他書法之路的起點。田蘊章正式學習書法是回到天津後,那時他已七歲。作為一個書法世家,學習書法是家族的頭等大事,田蘊章對書法表現出的特殊興趣和過人的接受能力,使得作為"家庭教師"的伯父經常單獨調教他。田蘊章在興趣和愛好的支撐下,學習書法極為努力刻苦。
  • 河南85歲老人珍藏民國結婚證60年(圖)
    民國時期結婚證 珍藏60年  大河網訊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你見過嗎?  鄭州市西工房社區的崔守志老人就有兩張這樣的結婚證,在這兩張結婚證的背後,還有段美好的姻緣。  85歲的崔守志老人是民國三十六年結的婚,他與愛人的結婚證至今仍完整無損。
  • 081,書法作品欣賞,田蘊章、田英章老師的字
    再一看,署名田蘊章。後來,又發現了更多的田老師的作品。我在網絡上找到了田老師的幾幅書法作品,照著一筆一划練習。隨後又了解到田老師是學歐體的基礎上開創了自己的字風。類似的研究歐體的學有所成的老師也不少。他們在學歐體以及其它字體的基礎上,綜合所學,結合自己的審美觀,漸漸地形成具有明顯個人特徵和風格的字體。
  • 兩本高質量民國文推薦
    都說民國愛戀,十有九悲。那個年代,談情愛太奢侈,但能有志同道合的戀人是多麼難能可貴。今天,茉一想推薦兩本文筆很贊的民國文,分別是《十二年,故人戲》《舊夢1913》。《十二年,故人戲》文/墨寶非寶【短評】這是茉一民國文系列的入坑文,一本蘊含著家國情懷的民國愛情故事。很喜歡三爺和央央,喜歡他們對愛情的堅定,喜歡他們的理念和信仰。
  • 配《約翰克利斯朵夫》民國初譯本最艱辛,用了四十多年
    作者 |萬葉堂主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最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讀《靜靜的頓河》,我正在看的是金人先生56年的重譯本,其實早在1941年民國時期的光明書局就出版過他的第一個譯本
  • 70年的民國老宅成了「違建」?
    投訴人:70歲的李鍵強老人  投訴時間:昨日上午  投訴內容:南京下關區熱河路127號的三幢民國老樓,是我父輩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至今保存完好。既然沒有記載,也無產權證,這民國閣樓不就成為違章建築了嗎?  記者核實:這三幢民國老宅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儼然成為一個整體;走進內間,三幢小樓結構、用料、高度都是一模一樣,根本不可能分開而建。附近80歲高齡的王大爺稱,日本鬼子尚未打進南京城時,這三幢小樓就存在了,一直是李家的住宅樓。  那麼三幢古老的民國民宅,為何中間一幢成了「不合法」的身份呢?
  • 2017年民國三年袁大頭價格表
    微信號:13764251726 國際金銀價位的漲跌,也刺激了傳統的珍藏市場,近五年的時間,民國年間的「袁大頭」可謂漲跌一直。縱然在2008年的金融危急的攻擊下,「袁大頭」也能保持穩固的價格不跌。業內人士以為,未來「袁大頭」的珍藏依然有較大的價值空間。此外,對於恆久投資而言,短期內的價格動蕩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 老人珍藏民國報紙發現71年前老師婚訊
    本報訊 (記者蘇季)今年66歲的甄潤昌老人,收藏報紙20多年,收集了跨度133年的4000餘份報紙。近日,他在整理報紙時,偶然發現了初中老師71年前的婚訊,欣喜異常。   甄潤昌是一位從統計局退休的老幹部。
  • 市民發現80年前民國教科書 專家稱不值錢
    12月6日,瞬間拍客群王先生給我們報料稱,在自己家老書櫃發現一本民國26年的教科書,感覺挺珍貴,希望我們能去看看。下午我們趕到王先生家,看到這本民國教科書。據王先生稱自己對這本書一點印象也沒有,是他父親留下的書櫃裡的,今天無意中發現。
  • 深情虐戀小說,民國三年等不到一場雨,這一生等不到一句我愛你
    1、書名:《半是蜜糖半是傷》作者:棋子書評:這是一本人氣很高的小說,總裁豪門虐戀小說,他和她是青梅竹馬,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同時談了戀愛,又差不多同時分了手。進入職場後,他是職場上的霸王,生活上的毒舌漢子,外形上的不羈爺們,心理上的無敵超人。
  • 民國「最後的閨秀」,和丈夫相愛70年,打破算命先生「短命」預言
    民國「最後的閨秀」,和丈夫相愛70年,打破算命先生「短命」預言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封建迷信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流行的,不管是生活中發生的什麼事情,幾乎在大戶人家或者是皇宮中都會請來一些算命之人來預言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第一本:《國士無雙》 作者:驍騎校書評:《國士無雙》,又一個光輝燦爛的大時代,一個英雄與梟雄,狗賊與奸賊的瘋狂世界。那是一段遺忘的歷史,也是一段凝結的追憶。
  • 理財-最新民國銀元價格是多少2017民國銀元價格表一覽
    我國於1890年開始正式鑄造銀元,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一。如今,最新民國銀元價格是多少呢?下面我們來看看2017民國銀元價格表吧。民國銀元收藏價值:目前,市場常見的民國銀元「袁大頭」最多的三個品種是民國三年、九年和十年鑄造的;民國八年鑄造的「袁大頭」存世量略少些,為不少集幣愛好者所看好;甘肅省鑄造發行的標有「甘肅」字樣的「袁大頭」存世量已經很稀少。
  • 一走70年 臺胞思念故土 民國規劃圖幫他找到親人
    一走70年,臺胞思念故土「我此次回來,是想幫助我的父親尋找故鄉高郵健在的親人。」臺灣同胞黃先生告訴記者,「父親解放前離開大陸去了臺灣,這一走就是70年,每次思及家鄉的人和事,老父親都唏噓不已。」「我們晚輩年幼時時常聽到父親提及高郵的故事,這讓我們一直神往。
  • 民國老課本有多優雅,翻翻《日課》你就知道了
    十多年前,錢學森曾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沒有哪一個學術成就,能和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何錢學森會有此感慨?當我無意間看到這冊民國老課本時,才知曉其中原因。春風和暖,草與木,皆發芽放葉,青綠可愛。秋日早起,至園中,見草上,有露點,如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