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萬葉堂主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最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讀《靜靜的頓河》,我正在看的是金人先生56年的重譯本,其實早在1941年民國時期的光明書局就出版過他的第一個譯本,雖然在重譯本的譯後記中譯者表示出對初譯極為不滿,自貶為錯誤千出,但我還是重新購入了一套初譯本。
初譯本是根據小說的最原始版本翻譯的,翻譯第四部時小說剛剛在雜誌上連載完,還沒有出單行本,因此這個譯本對於了解小說最初的面貌是不可多得的。肖洛霍夫後來對這部小說進行過多次修改,人民文學出版社56年的金人重譯本和88年的賈剛校譯本根據的都是作者後來不同的修改版本。
民國版初譯本有譯者寫的前記和後記,對譯者翻譯此部小說過程做了很詳盡的介紹,同時也闡述了對當時翻譯文學的一些觀點,這些不夠成熟、甚至狂妄的觀點與初譯本一樣後來基本都讓譯者本人否定了。但我感覺並不盡然,原作者和譯者對前作的不満和修改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後來者是否居上這個並不一定,原著也好翻譯也好,第一版作為母版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靜靜的頓河》和《約翰克利斯朵夫》是兩部我最喜歡的外國小說,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四大本,而且都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譯者金人和傅雷先生也分別在民國時期和解放以後譯過兩個不同版本,這四個譯本我都收齊了,緣分不淺,其中最後收的《靜靜的頓河》價格無疑最高,不久前配齊的《靜靜的頓河》56年初印本最僥倖,配《約翰克利斯朵夫》民國初譯本最艱辛,用了四十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