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血壓的神奇穴位——曲池穴

2021-01-08 百家號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為該經合穴,是氣血匯合之處,出自於《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曲池穴治療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腸炎等,作用很多,但最方便的用途是降血壓。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按曲池穴來放鬆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心氣平和,血壓便可逐漸恢復正常。平時也可通過按壓此穴來平穩血壓,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屈曲肘部,橫紋端凹陷處,形似淺淺的水池,所以稱曲池。似水流匯入池中。曲池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溼濁之氣。

【腧穴釋義】

曲池。曲,隱秘也,不太察覺之意。池,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溼濁之氣。本穴物質為手三裡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處地之上部,性溼濁滯重,有如霧露,為隱秘之水,故名曲池。

【取穴位置】

人體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在高血壓發作的高峰期,即每天早6~10點,下午3~5點這兩個時段,將右手手掌攤開,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的掌側敲打左手的曲池穴所在處,重複多次,便可保持血壓平穩。

【穴位解剖】

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撓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幹。

【穴位主治】

曲池穴的主治症狀為: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等。

主治疾病:咽喉腫痛,牙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

【穴位功能】

(1)經穴現代研究之一。實驗結果表明,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炙曲池可使胃蠕動弛緩,按壓曲池又可調節腸道蠕動、空腸、迴腸蠕動弱者可即時性增強,強者可使之減弱。

(2)按壓闌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無論在X線觀察下或直接手術觀察,均可見闌尾的蠕動明顯加強,緊張度增加,或闌尾弧度變動、移位、呈捲曲擺動,或見分節氣泡移動加快,內容物排出,闌尾血管收縮,原來充血者,變為缺血狀態。

(3)曲池穴對冠心病、房性早搏、心房顫動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並可減緩心率。對血管舒縮功能有調節作用,輕按可引起血管收縮,重按多引起血管擴張。曲池穴的降低血壓作用已被證實,且遠期療效較好。

(4)觀察急性腦血管意外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及腦血流圖發現,針刺曲池等穴,可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降低,起針後腦血流量增加仍可維持35分鐘,腦血管阻力降低不明顯。

(5)對脾切除術後血小板過多症,按壓曲池等穴,可使血小板數漸趨下降,以至恢復正常。針刺曲池穴對炎症灶白細胞的遊出有一定抑制作用。對血氧飽和度有調整作用。

(6.按壓曲池可使多數空腹正常人的血糖升高,說明有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功能的作用。對血糖的調節,因手法不同,可產生相反的效果,如用燒山火手法,可使血糖上升,用透天涼的手法則可使血糖下降。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外關穴,有疏風解表,清熱止痛作用,主治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目赤。

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風清熱,調和營衛作用,主治丹毒,蕁麻疹。

配內關、合谷、血海、陽陵泉、足三裡、太衝穴、崑崙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配合谷、血海、三陰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靈藥物反應 。

相關焦點

  • 各種病都能找到對應的穴位,收藏分享!|曲池穴|足三裡|內關穴|風池...
    專家介紹:肩背痛、頸椎病的時候,可以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促進頸部、腦部的血液供給。對於咳嗽、氣喘、看不清東西時,也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效果不錯。按壓的時候,感到酸脹為宜。  肩部不好:肩井  專家介紹:血壓高了,按什麼穴位?感冒了,按什麼穴位?落枕了,按什麼穴位?記不住東西了,按什麼穴位?一個穴位,就可以負責這麼多問題,它就是風池穴。按壓風池穴,可以增加頸部、腦部的血流量,緩解頸部僵硬,增強有關大腦功能的問題,如記憶力等。  上火咽痛:曲池
  • 經穴之人體自帶的降壓穴,曲池穴
    ,聊起了這件事情,我也只是說了一句「沒量一下血壓嗎,可能是血壓有了問題。」這位姐姐回去就給她愛人量了血壓,一量發現血壓真的挺高的,當時她愛人還不是很相信,覺得自己平時作息規律,又愛運動咋就血壓高了呢?
  • 曲池穴的作用!
    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配合谷、外關等治療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療蕁麻疹;配肩髃、外關等治療上肢痿痺。
  • 手肘疼痛,不能彎曲,按一按曲池穴!
    生活當中,我們如果遇到手肘疼痛,不能彎曲的情況,可以試著按一按肘部的曲池穴,很快這種情況就能夠得到緩解。曲池穴具有舒筋通絡、去痺解痙的作用,它是人體是大腸經的合穴,有關於這個穴位的記載,最早是出自《靈樞·本輸》。手臂痺痛、上肢不遂等病症,都可以通過刺激按摩曲池穴來進行調理和緩解。血壓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按摩刺激曲池穴,還可以起到 降低血壓的作用。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那麼到底哪幾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五輸穴呢?這5個穴位具體的位置在哪裡?他們各自的五行屬性和主要功效又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大腸經之井穴是商陽穴,大腸經之滎穴是二間穴,大腸經之輸穴三間穴,大腸經之經穴陽溪穴,大腸經的合穴曲池穴。
  • 緊急降血壓 敲打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是氣血匯合之處,屈曲肘部,橫紋端凹陷處,形似淺淺的水池,所以稱曲池。似水流匯入池中。
  • 身體裡的退燒藥,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和外關穴!
    在人體內有幾個能夠退熱的特效穴位,即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和外關穴,退熱效果比較明顯,這些穴位常被稱為人體的「安乃近」。大椎穴是一個很有用的穴位,在頸後部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取穴時低頭,頸部與背部交界處有一個高突,而且能夠隨著盡不左右擺動而轉動的骨頭,這就是第七頸椎,它下緣的凹陷處即是大椎穴。
  • 曲池穴(Qu chi)
    1 經穴名·曲池穴位曲池漢語拼音Quchi羅馬拼音Chuchih美國英譯名Bent Pond各國代號中國
  • 曲池穴的準確位置圖
    曲池穴的準確位置圖。按揉曲池穴,可以治療滑鼠手。那麼曲池穴怎麼找?曲池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曲池穴怎麼找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出處《靈樞·本輸》:「大腸上合手陽明,……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穴名解析曲池。
  • 鬱悶煩熱,瀉熱多按按曲池穴!
    這個時候可以按摩一下手臂上的曲池穴,可以起到瀉熱的作用。曲池穴可以說是我們身體當中的「笑穴」,經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解決心情煩躁的問題。因為心情煩躁多與體內的火相關。如果人體內的火盛,就會造成燥熱,從而讓人心情煩躁。而曲池穴則是一個常用的清熱瀉熱穴,多多按揉曲池穴,可以起到清熱除溼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擠兌掉一些燥熱,這樣心情自然也就變好了。
  • 穴位知識 | 十二經脈·手陽明大腸經之曲池穴
    ,乃經氣運行之大關,能通上達下,通裡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裡雙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風熱表邪,主治外感熱病、風熱上擾的頭痛、咽喉腫痛,風熱犯肺的咳嗽、氣喘;此穴不但疏散表熱,還可清解裡熱,具有清瀉熱毒、通經止痛之功,治療陽明積熱所致的頭痛、齒痛、目痛等五官疾患;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五行屬性屬土,「合治內腑」,故可清瀉陽明,清利溼熱,調理大腸氣血,調節大腸功能
  • 曲池穴、合谷穴——清熱解表、鎮靜止痛,治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
    曲池+合谷,這一組穴位組合具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氣喘、口眼歪斜、腹痛、吐瀉、痢疾、齒痛、痛經、上肢不遂、癮疹、皮膚瘙癢等病症。曲池穴曲池穴在人體的肘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上連線的中點處。
  • 三陰交對人體的神奇作用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因為三陰交的作用便是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更年期,保持女人的魅力。三陰交的作用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詳細看一看。導語: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因為三陰交的作用便是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更年期,保持女人的魅力。三陰交的作用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詳細看一看。
  • 穴位養生大揭秘,手臂上的這些穴位如何使用
    穴位療法用拇指按揉溫溜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防治鼻出血、牙痛、前臂痛、腹痛。用艾條溫和灸溫溜穴5~10分鐘,每日1次,可改善前臂冷痛、麻木。用面刮法從上而下刮拭溫溜穴30次,力度微重,以出痧為度,可緩解扁桃體炎、口腔炎,有效地清熱祛火。
  • 感冒、便秘、消化不良,這些病都可以找穴位治療,養生其實很簡單
    曲池穴亦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效果優於風池穴,對於人體熱、上火導致的便秘,曲池穴可良好緩解。醒後落枕,感冒:按摩風池穴感冒、落枕、血壓升高,可按摩風池穴。增加頸椎、頭部的血液流量從而緩解頸部僵硬,亦可增強記憶力。
  •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
    手陽明大腸經分布於人體食指、上肢外側前緣及肩、頸、頰、鼻側,循行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
  • 無論男女,50歲後,血壓多少算正常?超出標準,該如何調節?
    現在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三高了,不想被相關問題困擾,就要更加關注自己各項指標,尤其是血壓,要知道血壓持續升高,會給身體帶來更多問題。有人就會提出疑問,到底50歲以後,血壓保持多少比較正常?血壓較高又該如何去調節?下面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先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血壓的數值是不分年齡的,只要一個人的身體是健康的,血壓值就是一樣的。
  • 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有過養生經驗的人都知道,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裡穴,是一個治病防病,強壯身體的大穴;有長壽之穴之美稱,傳統中醫認為,常按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很多人知道足三裡對於養生的意義重大,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的手上也有一個穴位叫手三裡,經常艾灸的話,同樣可以調理脾胃、增強機體免疫力,應該說跟足三裡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穴位吧。手三裡穴位釋義手三裡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手三裡。手,指穴所在部位為手部。三裡,指穴內氣血物質所覆蓋的範圍。
  • 安軍明教授談穴位養生 急性蕁麻疹 艾灸曲池穴
    因為曲池穴有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是臨床上治療癮疹、溼疹等皮外科病證的常用穴。該穴的位置在肘區,在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凹陷處。1艾灸曲池穴取少許艾絨搓成麥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部位塗少許凡士林,便於艾炷黏附。點燃艾炷,對準曲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