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為什麼不需要冬眠?

2021-01-15 騰訊網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唯我國獨有的動物,常年靠著一幅憨態可掬的樣子吸引眾多國民的喜愛。而且,這貨靠著賣萌都賣到國外去了,也成了我國「熊貓外交」的重要法寶,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國外的動物園裡,只要有大熊貓展館的地方,永遠是最受歡迎的動物展區。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臉頰圓,有大的黑眼圈,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喜歡大熊貓的很多朋友們最初都有這麼一個疑問,怎麼天氣越來越冷,大熊貓們卻越來越精神了,還在各大動物園裡靠賣萌為生。既然大熊貓跟黑熊都屬於熊科,為什麼黑熊一到冬天就挖洞睡覺讓人找不到蹤影,而大熊貓卻根本不會冬眠?

首先需要說明一個問題:不是所有的熊都要冬眠。為了適應低溫天氣,大熊貓具有低代謝的能力,但確實沒有冬眠的習性。有些動物如刺蝟、旱獺等恆溫動物為了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減少能量消耗,會放鬆對身體恆溫的調控,而將體溫、代謝速率、心率等都降低到很低的生理水平,進入一種長達幾個月的昏睡狀態,這就是冬眠;有些動物應對夏天的酷熱,也進入一種昏睡狀態,成為夏眠。還有一些動物如蝙蝠、蜂鳥等;在各個季節都會由於能量的不足而進入昏睡狀態,這種現象叫日蟄眠。一般冬眠動物都是相對體型小的動物,大型動物很少採取冬眠的方式度過食物短缺的季節。

但是,黑熊作為大型肉食動物,又是一個例外了。通常,黑熊從夏天開始就為冬眠做準備了,一到秋天,他們每天會用20個小時不停地吃東西,不停地貯藏著營養。據相關數據,他們在儲存能量期間,每周的體重可以增加20多斤,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脂肪。等他們把身體養得胖胖的了,就說明他們已經攝取到了足夠的能量以備冬眠所需,這時候,他們就跑到深山巖洞或者樹洞裡,安穩地開始冬眠了。但是,當他們在春天甦醒的時候,他們的體重會比冬眠前減輕30%到40%,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他們不在秋天努力囤積脂肪,他們就根本無法在冬眠之後存活下來。

根據種種猜想,研究人員推測,也許跟黑熊等熊類動物不同,大熊貓可能不能囤積脂肪度過嚴冬。在遠古時期,大熊貓是食肉動物,但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它們由原本的肉食習性轉變成雜食性,主要食物也變成了竹子,然而其消化道依然保留了祖先的特性。大熊貓對竹類的消化利用率較低,食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短,這就決定了他們每天必須採食大量的竹子來補充營養。據統計,在野外,一隻成年大熊貓每天都會花費12到16個小時尋找和採食竹子。即便如此,他們卻只能獲取竹子中15%到25%的營養,同時食物在消化道內的停留時間相對較短,只有約8-9小時,所以大熊貓每天的食量很大,據相關研究表面,一隻大熊貓每天大概會取食竹子10-20千克。所以,這就決定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從他們的食物裡獲取能夠維持其自身冬眠的能量。

大量進食、食物快速通過消化道、藉助腸道微生物的幫助,是大熊貓獲得能量和營養的一種策略。與此同時,大熊貓還有維持低代謝水平的能力,這樣一來,它們維持自身生存和日常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也相應減少。大熊貓在野外的活動水平很低,這一特點在動物園我們也能看得出來,大熊貓的行動總是很遲緩,懶洋洋的樣子也增加了它們的可愛值。在形態學上,大熊貓的一些能量消耗器官如大腦、肝臟和腎臟等也趨於縮小。

其實,大熊貓不需要冬眠的原因,完全可以歸結為是:太懶、懶得動;而且在我國的四川和陝南地區的深山內有大片的竹林資源,可以夠它們在那裡盡情啃食竹子和竹筍;還有歷經百萬年的進化,居然沒有讓它們進化成虎背熊腰的猛獸,卻進化成了外表可愛,靠賣萌為生的大型寵獸,這可不謂是大自然在不經意間開的一個玩笑。

來源:上海科協

相關焦點

  • 大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 大熊貓生活在哪裡
    中國大熊貓已在地球上存活了最少八百年,被稱作「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你會發現大熊貓在國外很受歡迎,但是熊貓好像只有中國有。那大家知道大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嗎?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關於動物冬眠 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
    或許有不少人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能夠冬眠的動物那樣,只需待在洞中睡覺,而無需出去上班或尋找食物。現實是,我們對於冬眠和冬眠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擼哥就將帶來:關於動物冬眠,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1、冬眠和睡眠不是同義詞與通常認為的相反,當它們冬眠時,它們不是常規意義的睡覺,而是進入嗜睡狀態,這使它們在冬天不用活動,但不具有與睡眠相同的特徵。
  • 第十六期: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小小科普員
    小小科普員姓名:王梓欽年齡:11歲就讀學校:長沙市開福區中嶺小學興趣愛好:踢足球、遊泳寒冷的冬天來了,我們經常會了解到,有許多小動物在冬天會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冬眠。那你們知道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嗎?看到小動物們在冬天能夠舒舒服服的睡懶覺,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呢?
  • 為什麼大熊貓會有6根手指?
    事實上,大熊貓只有5個手指,剩下一個被稱為偽拇指,是因為這個手指沒有骨頭,只有一個肉墊。特別說明一下,從它從食肉動物變成食草動物的原因。早些時候我們知道大熊貓是食肉動物,後來因為失去了對新鮮食物的味覺等原因,它們開始以吃植物為生。但是不像一般草食動物,大熊貓吃的是竹子。
  • 科普|你知道為什麼中國的國寶是大熊貓嗎?原因你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可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呢?關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下吧。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一頭大熊貓要多少錢呢?下面就隨小編來具體了解下吧。
  • 為什麼大熊貓那麼肥大,生出來的孩子卻像只「小老鼠」?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說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大家腦海裡一定會浮現起它圓滾滾的樣子,可以說我們的國寶顏值還是很高的,如此可愛的樣子讓人看了都覺得歡喜。
  • 為什麼老虎獅子不敢碰大熊貓?國寶:你可以查查我以前叫什麼!
    為什麼老虎獅子不敢碰大熊貓?國寶:你可以查查我以前叫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說法:熊貓發起火來,老虎獅子都不敢碰。我們的印象中,大熊貓一直是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在熊貓基地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個每天吃著竹子的素食主義者,為什麼老虎和獅子都不敢碰它呢?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自去年10月以來,澳大利亞東部的森林大火似乎從未停止過它的步伐,數千平方公裡的森林被燒成灰燼,而那正是澳大利亞國寶考拉的棲息地。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
  • 獅子和老虎為什麼不吃大熊貓?熊貓:麻煩查一下我的別稱
    獅子、老虎和大熊貓都是「身價地位」比較高的動物了,尤其是獅子和老虎又是大自然中的頂級掠食者,在食物鏈中佔據著頂端的主要位置,可以說凡事自己看見的就沒有不可以吃的。這兩種大貓都屬於貓科動物,捕獵技巧高超同時兼具著力量、速度與靈活性,很難有其他動物可以和獅子老虎來對抗。
  •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相信每次提到熊貓大家腦海中出現的都是一個胖胖的萌熊,一直以來熊貓給人的印象都是可愛萌萌噠,然而熊貓的本性並不是這樣的,熊貓的戰鬥力非常強,它的牙齒的咬合力僅次與鱷魚,只是現在生存環境沒有能夠威脅到他們的,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熊貓給你的感覺就是可愛,那麼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的祖先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和熊貓的本性一樣,還是走可愛風呢?
  • 為什麼老虎獅子碰到大熊貓,不敢攻擊它?看它另一個名字就明白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熊貓實在是太可愛了,對於那些觀賞自己行為表演的客人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可愛感,這一種可愛感也能夠抓住觀眾的眼球,所以很多觀眾都很喜歡看熊貓的表演。現在有很多人一提到熊貓,就覺得這是一個黑白分明、想要拍一張彩色照的可愛動物。甚至有很多人覺得這是珍稀動物,所以對於熊貓的愛護之心就變得更加濃厚了。但是大家可不要被現代熊貓的可愛、憨憨形象所欺騙。
  • 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被發現,不僅如此,它還是曾經的地球霸主
    下面將要介紹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古生物,但它卻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根據外媒報導,由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領銜的華盛頓大學生物研究團隊於前段時間在《通訊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水龍獸可能是最早掌握冬眠技巧的古生物。這種起源於2.5億年前的古生物似乎並不廣為人知,但是科研人員對它給予了足夠多的關注,那麼水龍獸為什麼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呢?
  • 冬眠動物的鼻祖是誰?科學家:它也是2.5億年前的地球統治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說到冬眠,我們會想到很多生物,比如蛇、青蛙以及熊等等,這些都是冬眠的動物,它們之所以需要冬眠,是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對於這些動物來說是相當地惡劣的,因此它們需要通過冬眠,來降低自身的新陳代謝水平和能量消耗水平
  • 大熊貓有六根手指? 大熊貓究竟有幾個手指頭?
    大熊貓有六根手指? 大熊貓究竟有幾個手指頭?時間:2017-03-13 11:02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熊貓有六根手指? 大熊貓究竟有幾個手指頭? 說起大熊貓,大家對它了解的知識似乎已經不少了,但是有網友說,其實大熊貓的身體裡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小秘密。
  • 秦嶺頻現棕色大熊貓
    不一會兒,保護站的職工帶來了奶粉、白糖和開水。大家試著給大熊貓用盛飯用的鐵勺餵水。「開始它不接受,總是用前肢撥開鐵勺。」後來,大家改用衛生紙蘸些白糖水抺在熊貓的嘴唇上,「它用舌尖舔食,當它嘗到了甜味後,便開始從鐵勺中舔喝了起來」。  經過幾個小時的水分補充,大熊貓的精神稍有好轉,這時佛坪保護區的領導和醫生也趕到了。為了對大熊貓進行更好的治療,大家將它引入鐵籠抬到保護站。
  • 國寶大熊貓,天生就是一個搞外交的「小能手」
    珍藏在巴黎自然博物館的熊貓「模式標本」據不完全統計,從1936年至1946年10年裡,從中國運出的活體大熊貓超過16隻,流往西方博物館的大熊貓標本達70多具。1937年2月18日,第一隻活體大熊貓「蘇琳」在美國與公眾見面,5.3萬人擠進動物園觀看這隻神奇的生物。同一年,一個西方的所謂「探險家」,從中國收購了12隻大熊貓,準備走私到英國。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如今,動物冬眠已是常見現象。對於那些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動物,在食物匱乏、氣溫逐降的冬季,需要依靠冬眠來艱難度日。但在物種進化歷史中,到底哪種動物才是冬眠界的鼻祖,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 重慶大熊貓30年前就過上幸福生活
    而動物園自己種的竹子,大熊貓基本不吃。它們有時還是比較傲嬌、情緒化。比如吃東西,心情好就吃很多,心情不好就不怎麼吃。」鄭先春回憶道,那時他一天的生活很簡單:每天7點起床,打掃籠舍衛生、與大熊貓交流感情,然後衝洗竹子,餵它們吃,周而復始......大熊貓發燒要連哄帶騙餵藥
  • 2.5億年前,這種動物躲過了滅絕期,還「發明」了冬眠能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即使地球的自然環境適合生命生存,不同環境下的動物也需要「磨練」出自己獨特的生存技能,才能夠在弱肉強食、風雲變化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而冬眠能力是許多動物度過冬天的重要手段,否則它們將熬不過冬天。掌握冬眠技能的動物能夠在冬天來臨做好準備,然後在冬天裡只需要穩穩地睡上一覺,一覺醒來春天來臨了。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想知道哪種古生物率先掌握了這項技能,直到前段時間《通訊生物學》刊登了一篇研究遠古水龍獸的論文,才將這個謎題揭開。美國哈佛大學的梅根·惠特尼教授是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指出水龍獸或是冬眠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