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被發現,不僅如此,它還是曾經的地球霸主

2021-01-09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前段時間有研究指出,地球的內核或許只有十幾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地球的年齡或許比現有認知還要年輕,估計也不會超過20億年。地球年齡的縮短意味著地球生物史的縮短,雖然如此,大多被認為是2、3億年前的古生物應該不會受到影響。下面將要介紹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古生物,但它卻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

根據外媒報導,由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領銜的華盛頓大學生物研究團隊於前段時間在《通訊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水龍獸可能是最早掌握冬眠技巧的古生物。這種起源於2.5億年前的古生物似乎並不廣為人知,但是科研人員對它給予了足夠多的關注,那麼水龍獸為什麼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呢?

在了解該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對水龍獸有所了解。這種古生物的名字聽起來十分霸氣,但如果你看過它的復原圖就會發現它的外形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霸氣。從已經發掘出來的水龍獸化石來看,成年水龍獸的體型和成年的中華田園犬相似,但是水龍獸的脖子很短、頭很大,身體也比較粗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水桶。

水龍獸最早出現在二疊紀末期,最後一次出現可能是在三疊紀早期,因此它被認為是歷史比恐龍還要悠久的物種。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亞洲、北美洲、非洲甚至是南極洲地區發現了水龍獸的化石,這說明該物種的足跡曾經遍布各個大陸,那麼它們會是在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嗎?對此克裡斯蒂安的團隊認為冬眠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它們登上地球霸主的寶座。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水龍獸的獠牙內部結構發現,其中也存在一些類似「壓力痕跡」的痕跡。所謂的壓力痕跡指的是動物在應對環境所施加的生存壓力時,體內結構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從而留下痕跡。然後研究人員將水龍獸獠牙中的壓力痕跡和如今擁有冬眠能力的動物的壓力痕跡進行對比,發現兩者較為相似,這似乎說明了水龍獸也遭遇了相同的環境壓力。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二疊紀末期所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是由全球大規模火山爆發引起的,而火山爆發過後地球陷入了一段較長的低溫期,很多物種要麼在火山爆發中滅絕,要麼在低溫期中滅絕,而水龍獸都挺過了這兩個階段。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水龍獸在遭遇低溫期的食物短缺、氣溫驟降等生存壓力時,可能學會了以冬眠的方式來度過。

如果水龍獸真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那麼現代所有擁有冬眠技能的古生物都是水龍獸的後代嗎?對此該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還需要更多的考古發現來作為論據,否則很難說服公眾,因為松鼠和水龍獸的體型和外表相差甚遠。

相關焦點

  • 恐龍誕生之前,這種動物是地球的霸主,也是它「創造」了冬眠
    它們主要是生活在二疊紀末,一直到三疊紀早期結束,是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許多的動物。有一種觀點認為,水龍獸或許是哺乳動物的祖先,這也意味著,人類也是因為水龍獸才有機會誕生。因為通過對水龍獸化石的研究,研究者發現,水龍獸早在2.5億年前,就已經具有了哺乳動物的特徵,身體結構已具有若干哺乳動物的進步性狀,它被稱作是類哺乳動物。
  • 冬眠動物的鼻祖是誰?科學家:它也是2.5億年前的地球統治者
    當然這樣還是不夠的,它們還會儲備著一定的糧食或者是冬眠之前吃得很飽儲備一定的能量,來熬過寒冬。而這些狀態就是冬眠的動物所擁有的狀態。有這麼多的動物都有冬眠的能力,哪種動物開始冬眠?自然界當中,誰是動物冬眠的鼻祖?
  • 2.5億年前,這種動物躲過了滅絕期,還「發明」了冬眠能力
    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天敵的捕捉演化出了保護色和擬態色,有些動物為了捕捉獵物鍛鍊出了極快的反應速度。而冬眠能力是許多動物度過冬天的重要手段,否則它們將熬不過冬天。掌握冬眠技能的動物能夠在冬天來臨做好準備,然後在冬天裡只需要穩穩地睡上一覺,一覺醒來春天來臨了。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想知道哪種古生物率先掌握了這項技能,直到前段時間《通訊生物學》刊登了一篇研究遠古水龍獸的論文,才將這個謎題揭開。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長著兩顆獠牙的水龍獸動物復原圖。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如今,動物冬眠已是常見現象。對於那些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動物,在食物匱乏、氣溫逐降的冬季,需要依靠冬眠來艱難度日。但在物種進化歷史中,到底哪種動物才是冬眠界的鼻祖,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 地球上的初代霸主「恐魚」長得兇神惡煞,咬合力驚人連同類都吃
    目前地球上的最強獵食者,當屬是人類。我們的祖先花費大量的時間,學會直立行走、學會用工具狩獵。最終人類憑藉聰明的大腦創造出現代文明,讓人類穩穩的坐到了食物鏈的頂端。那麼在人類統治地球之前,都出現過哪些地球霸主呢?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
  • 科學家發現,巴拿馬猴子已經學會使用工具,地球即將進入新的文明
    ——培根如今的地球在某種程度之上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地球,因為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動物,古往今來人類為自己加了許多頭銜,其實如果視野宏大一些,我們會發現人類在地球上只是一個過客,曾經在人類沒有出現之時,地球上也存在過許多許多的智慧生物,他們也曾經佔領過地球,就我們都知道的恐龍曾經也作為地球之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
  • 動物進入冬眠只需激活一個「開關」,人類能實現嗎?
    誘導動物進入低耗能狀態,才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於一些動物來說,體溫降低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例如它們冬眠時。熊、蝙蝠或者其他動物冬眠時會多次經歷長達幾天的低代謝狀態——蟄眠(torpor),只是偶爾會被高喚醒期打斷。小鼠會在食物短缺時會進入日常蟄眠(daily torpor),每次會維持數小時左右以減小自身能量消耗。
  • 關於動物冬眠 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
    或許有不少人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能夠冬眠的動物那樣,只需待在洞中睡覺,而無需出去上班或尋找食物。現實是,我們對於冬眠和冬眠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擼哥就將帶來:關於動物冬眠,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1、冬眠和睡眠不是同義詞與通常認為的相反,當它們冬眠時,它們不是常規意義的睡覺,而是進入嗜睡狀態,這使它們在冬天不用活動,但不具有與睡眠相同的特徵。
  • 恐龍之前地球霸主長啥樣?像鱷魚 頭長佔體長的1/4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眾所周知,恐龍曾是已知遠古時期的地球霸主,統治了地球將近1.4億年之久。而在此之前,地球上的霸主又是誰?它們長什麼樣?英國伯明罕大學科學家理察·巴特勒(Richard Butler)及其同事認為,可能是名為「紅鱷魚」(Erythrosuchids)巨大食肉動物。這種史前生物屬于格爾贊鱷屬(Garjainia),生活在早三疊世,即距今2.51到2.47億年前,比恐龍早800萬年左右。
  • 4種長相可怕的動物,第一種遍及全國,光是模樣就令人膽寒
    人們常常說不能夠靠外貌的美醜去判斷一些世界上存在的動物,但是人類偏偏是一種視覺動物,總是會憑藉外貌的美醜做出一些判斷,所以在人類的眼中這個世界上的動物總是有著美與醜的區別的,並且人們在判斷動物美與醜的時候總是會跟美好、可怕這些詞聯繫在一起,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4種長相醜陋並且可怕的動物。
  •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金星和火星為什麼不宜居? 「宜居帶」也叫「可居住區域」。對於任何動物、植物以至於微生物來說,都會有一個最合適其生存的地帶。在太陽系,這個地帶位於金星、地球、火星這三顆行星之間。
  •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青蛙:亮度隨月相變化
    阿根廷科學家近日找到了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圓點紋樹蛙。它們在黑暗中發光,亮度還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2月份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者推測,動物螢光現象可能遠比人們此前認為的常見。
  • 盤點60種網絡熱門動物:宏都拉斯蝙蝠似尤達
    然而草原跳鼠卻名副其實,它可跳出約1.5~3米遠。跳鼠生活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北部。到了冬天,天氣變冷時,它們會找一個洞藏身、築巢,然後冬眠。跳鼠一年冬眠6~9個月,但每兩星期會醒來一次,可能是要小便。冬眠時,跳鼠的體溫下降到稍高於冰點(0 )。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交匯點訊 宇宙浩如煙海,茫茫無際,類似地球的行星可以說是以萬億計。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 史前地球上的大型動物恐龍
    大約在在三疊紀時期,地球上開始有了恐龍的存在,經此之後,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約1.6億年,到了白堊紀時期,恐龍進入了最興旺的時代,但卻在白堊紀晚期,突然全部滅絕,至今仍存有很多的謎團尚待人類破解。1、恐龍是這麼被人類發現的在19世紀,英國的一個醫生曼特爾,由於平日裡愛好收集與研究各種化石,因此他的太太在一次外出時,無意中發現路上有一些長相奇特而且體積也比較大的化石,於是帶回家去了。曼特爾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化石,接著,曼特爾在他太太帶回化石的地方仔細搜尋,發現了和牙齒、骨頭相似形狀的化石,但是曼特爾面對這一堆東西,仍然找不出答案,這些究竟是什麼。
  • 第十六期: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小小科普員
    小小科普員姓名:王梓欽年齡:11歲就讀學校:長沙市開福區中嶺小學興趣愛好:踢足球、遊泳寒冷的冬天來了,我們經常會了解到,有許多小動物在冬天會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冬眠。那你們知道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嗎?看到小動物們在冬天能夠舒舒服服的睡懶覺,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呢?
  • 曾經興盛卻最終滅絕的10種史前巨型生物
    原標題:曾經興盛卻最終滅絕的10種史前巨型生物 說到遠古的巨型生物,您可能腦中馬上浮現出的就是恐龍。但其實除了恐龍之外,許多地球上現存生物的「祖先們」,都曾是史上體型巨大無比卻最終滅絕的生物。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也不能忽視適居帶(CHZ), 美麗的地球就置身其中, 而且銀河系中某個地方一定會有地球的孿生星球。地球很稀有,但稀有並不意味獨特,地球的孿生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生命和文明。不過適居帶內的地球相似體並不一定是唯一一種有生命和液態水的行星類型。
  • 月球遠道而來,它才是真實版的《流浪地球》
    不過它可不是「流浪星球」,它是遠道而來的行星級航空母艦。月球來到太陽系,就是為了調停太陽系的遠古戰爭,監視地球新人類的發展。關於月球,留給人類很多謎團,越是了解月球,就會越迷惑。現代的科學家提出了「地月共生說」、「地球拋棄說」、「地球俘獲說」,三種理論全都難以站得住腳。其實真相就是「宇宙外來說」。神族駕駛這艘星球級戰艦來到太陽系。月球年齡之謎。阿波羅登月帶回來的巖石樣本中,第一塊巖石的年齡是36億歲。其他有43億歲、46億歲和45 億歲——它幾乎和地球及太陽系本身的年齡一樣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年。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年齡為53億歲的月球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