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研究指出,地球的內核或許只有十幾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地球的年齡或許比現有認知還要年輕,估計也不會超過20億年。地球年齡的縮短意味著地球生物史的縮短,雖然如此,大多被認為是2、3億年前的古生物應該不會受到影響。下面將要介紹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古生物,但它卻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
根據外媒報導,由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領銜的華盛頓大學生物研究團隊於前段時間在《通訊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水龍獸可能是最早掌握冬眠技巧的古生物。這種起源於2.5億年前的古生物似乎並不廣為人知,但是科研人員對它給予了足夠多的關注,那麼水龍獸為什麼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呢?
在了解該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對水龍獸有所了解。這種古生物的名字聽起來十分霸氣,但如果你看過它的復原圖就會發現它的外形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霸氣。從已經發掘出來的水龍獸化石來看,成年水龍獸的體型和成年的中華田園犬相似,但是水龍獸的脖子很短、頭很大,身體也比較粗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水桶。
水龍獸最早出現在二疊紀末期,最後一次出現可能是在三疊紀早期,因此它被認為是歷史比恐龍還要悠久的物種。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亞洲、北美洲、非洲甚至是南極洲地區發現了水龍獸的化石,這說明該物種的足跡曾經遍布各個大陸,那麼它們會是在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嗎?對此克裡斯蒂安的團隊認為冬眠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它們登上地球霸主的寶座。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水龍獸的獠牙內部結構發現,其中也存在一些類似「壓力痕跡」的痕跡。所謂的壓力痕跡指的是動物在應對環境所施加的生存壓力時,體內結構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從而留下痕跡。然後研究人員將水龍獸獠牙中的壓力痕跡和如今擁有冬眠能力的動物的壓力痕跡進行對比,發現兩者較為相似,這似乎說明了水龍獸也遭遇了相同的環境壓力。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二疊紀末期所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是由全球大規模火山爆發引起的,而火山爆發過後地球陷入了一段較長的低溫期,很多物種要麼在火山爆發中滅絕,要麼在低溫期中滅絕,而水龍獸都挺過了這兩個階段。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水龍獸在遭遇低溫期的食物短缺、氣溫驟降等生存壓力時,可能學會了以冬眠的方式來度過。
如果水龍獸真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那麼現代所有擁有冬眠技能的古生物都是水龍獸的後代嗎?對此該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還需要更多的考古發現來作為論據,否則很難說服公眾,因為松鼠和水龍獸的體型和外表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