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2021-01-09 魚餘看世界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

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這個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水睡覺,一年有十二個月,它有九個月的時間都在睡覺,等於說其實只有夏天那幾個月它才出來活動。

而之所以會睡死,往往是因為睡鼠沒辦法在秋天的時候,吃夠足夠的食物,有可能是因為找不到食物,但是天氣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吃飽,而停止變冷,一旦變冷,它們就會開始被迫進入冬眠,而這就導致它們體內的能量其實沒有儲存夠量。

那麼就會在睡夢餓死,而不會醒來去繼續找吃的,除非是體內有足夠的能量,然後發現睡眠的環境太冷了,它們才會醒來換個地方繼續睡,或者是做一些運動,畢竟如果是沒有足夠的能量,估計也沒辦法支撐它們醒過來了。

直到第二年天氣變暖的時候,它們才會集體復甦,但是往往這時候,就已經有大量的睡鼠已經死亡。除了這個點會讓人感到非常的奇怪之外,睡鼠還有一個特殊技能,就是一旦被抓住,它就會直接脫皮,然後自己逃走,這個皮整的就跟它的外套似的,說不要就不要。

相關焦點

  • 關於動物冬眠 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
    或許有不少人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能夠冬眠的動物那樣,只需待在洞中睡覺,而無需出去上班或尋找食物。現實是,我們對於冬眠和冬眠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擼哥就將帶來:關於動物冬眠,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1、冬眠和睡眠不是同義詞與通常認為的相反,當它們冬眠時,它們不是常規意義的睡覺,而是進入嗜睡狀態,這使它們在冬天不用活動,但不具有與睡眠相同的特徵。
  • 恐龍誕生之前,這種動物是地球的霸主,也是它「創造」了冬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前段時間,和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有關於冬眠動物祖先究竟是誰的研究論文,在文章中,克裡斯蒂安·西多爾認為
  • 第十六期: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小小科普員
    小小科普員姓名:王梓欽年齡:11歲就讀學校:長沙市開福區中嶺小學興趣愛好:踢足球、遊泳寒冷的冬天來了,我們經常會了解到,有許多小動物在冬天會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冬眠。那你們知道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嗎?看到小動物們在冬天能夠舒舒服服的睡懶覺,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呢?
  • 大熊貓為什麼不需要冬眠?
    有些動物如刺蝟、旱獺等恆溫動物為了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減少能量消耗,會放鬆對身體恆溫的調控,而將體溫、代謝速率、心率等都降低到很低的生理水平,進入一種長達幾個月的昏睡狀態,這就是冬眠;有些動物應對夏天的酷熱,也進入一種昏睡狀態,成為夏眠。還有一些動物如蝙蝠、蜂鳥等;在各個季節都會由於能量的不足而進入昏睡狀態,這種現象叫日蟄眠。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長著兩顆獠牙的水龍獸動物復原圖。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如今,動物冬眠已是常見現象。對於那些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動物,在食物匱乏、氣溫逐降的冬季,需要依靠冬眠來艱難度日。但在物種進化歷史中,到底哪種動物才是冬眠界的鼻祖,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 冬眠動物的鼻祖是誰?科學家:它也是2.5億年前的地球統治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說到冬眠,我們會想到很多生物,比如蛇、青蛙以及熊等等,這些都是冬眠的動物,它們之所以需要冬眠,是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對於這些動物來說是相當地惡劣的,因此它們需要通過冬眠,來降低自身的新陳代謝水平和能量消耗水平
  • 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被發現,不僅如此,它還是曾經的地球霸主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前段時間有研究指出,地球的內核或許只有十幾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地球的年齡或許比現有認知還要年輕,估計也不會超過20億年。下面將要介紹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古生物,但它卻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動物。根據外媒報導,由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領銜的華盛頓大學生物研究團隊於前段時間在《通訊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水龍獸可能是最早掌握冬眠技巧的古生物。這種起源於2.5億年前的古生物似乎並不廣為人知,但是科研人員對它給予了足夠多的關注,那麼水龍獸為什麼可能是第一種學會冬眠的古生物呢?
  • 2.5億年前,這種動物躲過了滅絕期,還「發明」了冬眠能力
    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天敵的捕捉演化出了保護色和擬態色,有些動物為了捕捉獵物鍛鍊出了極快的反應速度。而冬眠能力是許多動物度過冬天的重要手段,否則它們將熬不過冬天。掌握冬眠技能的動物能夠在冬天來臨做好準備,然後在冬天裡只需要穩穩地睡上一覺,一覺醒來春天來臨了。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想知道哪種古生物率先掌握了這項技能,直到前段時間《通訊生物學》刊登了一篇研究遠古水龍獸的論文,才將這個謎題揭開。
  • 動物進入冬眠只需激活一個「開關」,人類能實現嗎?
    對於一些動物來說,體溫降低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例如它們冬眠時。熊、蝙蝠或者其他動物冬眠時會多次經歷長達幾天的低代謝狀態——蟄眠(torpor),只是偶爾會被高喚醒期打斷。小鼠會在食物短缺時會進入日常蟄眠(daily torpor),每次會維持數小時左右以減小自身能量消耗。目前,科學家還不了解小鼠的體溫在蟄眠或者其他低溫情況下,是如何降到37℃以下的。
  • 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穿越時空,但科學家警告,最好不要回到過去!
    那麼,在光速度飛船中飛行一小時,而地球其它的地方說不定已經過了幾個月甚至幾十年,這樣就很容易實現時空穿越了,這樣,人類可以打開回到過去的大門和通向未來的捷徑。光速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呢?2014年6月24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擬了量子粒子在時間中的旅行並對其「一舉一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至少在量子的尺度上,時間旅行是可行的。
  • 神奇動物在中國第二季·第5講|神奇「土龍」:我很醜但很溫柔
    任何東西都會對它放鬆警惕,當一切都忽視它時,一旦有活物活動,揚子鱷就會發動猛烈的突襲,充分發揮穩、準、狠的特點,大口將食物吞入腹中。它是最耐心的守候者,是追捕偷襲能手,粗硬似鞭索狀的尾巴,亦成為其撲食的有力武器。而且,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有效規避了揚子鱷的弱點——奔跑慢,且不夠靈活,化被動為主動。
  • 「年獸」應該是什麼動物?
    將根據動物學專業知識,我們可以了解一些野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活習性。某些野生動物在冬季食物缺乏季節,騷擾人類是可能的。因為冬季食物匱乏,動物很可能會冒險離開它正常的棲息地。那麼,哪些野生動物會專門選擇冬天騷擾人類呢?
  • 手掌經常脫皮是什麼原因?該如何調理呢?
    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手掌脫皮的情況,其實這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有些人的手掌經常出現脫皮,而且脫皮非常的厲害,這就讓人感到非常苦惱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手掌反覆脫皮,又該如何調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手掌經常脫皮是什麼原因?
  • 人工養蠍時的四季管理
    待到晚春,氣溫升高,蠍活動能力增強時,也不應餵得過多且兩次餵食時間相隔10天左右。若餵食過多蠍常因溫度較低消化不良而得"腹脹「投餵時可直接將鮮活黃粉蟲等投到蠍的活動區,讓蠍自由採食。3、調整溼度,保持活動區清潔清明以後,夜間出穴活動的各齡蠍逐漸開始增多,此時應調整活動場地的土壤溼度。
  • 處女座最珍惜時間,金牛座站著都能睡!
    處女座第十二名:時刻都精神抖擻,尤其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時,更是精神百倍,處女座有著非常嚴苛的作息時間表。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工作,都制定的清清楚楚!射手座第十一名:射手座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非常珍惜時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每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時間觀念不同,有的人很拼,有的人很懶,射手座是前者,十分的珍惜時間。巨蟹座第十名:巨蟹座並不嗜睡,晚上要等到很晚才會睡覺。而且有時候已經很晚了,巨蟹座仍然十分的精神,所以巨蟹座會找很多的事情來打發。等最後睡意來了,十分的睏乏,巨蟹座才會躺在床上。
  • 來看烏魯木齊周邊動物爭霸賽
    >因為熊膽子大,力量也大通常在一個地方發現食物後就會繼續再去造訪棕熊的婚配季節在5月至7月幼崽會在第2年春天降生棕熊媽媽至少要用1年半左右的時間撫養幼崽直到幼崽長到2歲半至4歲半才會離開媽媽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地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
  • 【福利】獨家連載 暮色(一)【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獲獎作品】
    豺雖然生性兇猛但身體瘦小,不僅比不過狼,比一般的草狗還弱了整整一圈,若要單個和食肉猛獸較量,極難佔據上風,也無法把中型和大型的食草動物列入自己的食譜,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中稱王稱霸佔有一席之地。方塊或圓形的陣容既象徵著群體的不可分割,讓其他食肉猛獸望而生畏,又有利於豺王在碰到突發事件或不期然遇見獵物時能及時有效地進行調度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