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地球的自然環境適合生命生存,不同環境下的動物也需要「磨練」出自己獨特的生存技能,才能夠在弱肉強食、風雲變化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天敵的捕捉演化出了保護色和擬態色,有些動物為了捕捉獵物鍛鍊出了極快的反應速度。而冬眠能力是許多動物度過冬天的重要手段,否則它們將熬不過冬天。
掌握冬眠技能的動物能夠在冬天來臨做好準備,然後在冬天裡只需要穩穩地睡上一覺,一覺醒來春天來臨了。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想知道哪種古生物率先掌握了這項技能,直到前段時間《通訊生物學》刊登了一篇研究遠古水龍獸的論文,才將這個謎題揭開。美國哈佛大學的梅根·惠特尼教授是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指出水龍獸或是冬眠的鼻祖。
那麼水龍獸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呢?根據考古發現,水龍獸生活在三疊紀初期,從已發現的化石情況來看它們在非洲、亞洲、南極洲都有分布。曾有考古團隊對水龍獸的樣貌進行復原,從復原圖上看來他擁有一個超出身體比例的頭,而且脖子比較短,看起來和現在的河馬比較相似。考古研究指出,成年水龍獸的身體可以長到1米左右,它們的上顎長出一對尖牙。
很多朋友被這兩顆尖牙所誤導,認為水龍獸是一種肉食動物,實際上它是食草動物,兩顆尖牙用來切斷堅硬植物。雖然考古界已經發現的水龍獸化石並不少,但是這種生物身上仍然還有謎題未被揭開,比如它是陸生動物還是水生動物,抑或是兩棲動物。可以肯定的是,水龍獸應該會遊泳,因為它們的鼻孔構造和兩棲動物的鼻孔十分相似。
那麼梅根和他的團隊是如何發現水龍獸掌握了冬眠技能呢?該團隊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水龍獸的獠牙進行立體掃描分析發現,獠牙的橫截面存在一種被稱為「壓力痕跡」的痕跡,該痕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龍獸生前遭遇了哪些生存壓力。為了進一步確定水龍獸生前的大致遭遇,研究人員將該壓力痕跡與現在會冬眠的動物的壓力痕跡進行對比。
對比結果發現,兩者的壓力痕跡幾乎一樣,這說明水龍獸很可能也已經學會了冬眠。再加上梅根團隊所研究的水龍獸化石是在南極地區發現的,而南極地區除了常年低溫的環境之外,一年之中總有幾個月會出現極夜,因此可以推測水龍獸為了應對極夜和寒冷的氣候,它們逐漸學會了冬眠。
至於水龍獸是不是現代冬眠動物的祖先,梅根團隊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但如果水龍獸真的掌握了冬眠技巧,那麼它將是目前發現的第一種會冬眠的古生物。雖然人類是地球歷史上所有物種中最具有智慧的,但自然動物在應對環境變化的智慧上並不輸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