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1-01-08 網易

2020-12-30 10:27:17 來源: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

舉報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最近通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相關專家鑑定,此化石為海百合化石。海百合是一種棘皮類海洋動物。海百合最早出現在距今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一個完整的海百合由冠、莖和根三部分組成,因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海百合是棘皮動物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熟悉的海膽、海參和海星都是棘皮動物。

  

  海百合

  

  海參、海星、海膽

  這次海百合化石是在巴彥淖爾第一次發現,它的發現將巴彥淖爾市古生物的時代紀向前推進了1億多年,也為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在遠古時期曾經是海洋的說法提供了實物證據。

  來源:掌上巴彥淖爾

  發布: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發布時間:2019-02-18 12:32:04      來源:畢節日報   2月14日,威寧自治縣戶外運動愛好者李英向筆者展示了她最近在該縣六橋街道發現的一塊奇異石塊
  •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市民報料稱廣佛交界山地發現珊瑚、腕足等古生物化石 專家推斷其來自石炭紀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趙先生表示,據他初步判斷,這些化石來自石炭紀,距今已有3億多年。  趙先生還認為,這些化石有可能見證了廣東地區自然環境的海陸變遷。「這裡有可能在3億多年前是大海,後來經過地質運動抬升為陸地。」他猜測說。  求證:  它們見證廣佛曾是一片海  地質與古生物研究專家張顯球對此進行了鑑定。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大如手掌
    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據悉,此次新發現的這類原始蜻蜓屬於蜻蜓總目下的原蜻蜓目,生活在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晚期。
  •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帶著田慧的疑問,4月15日,紅星新聞向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諮詢,確認田慧照片中的圖案是震旦角石化石,距今約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非常適合於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分布廣泛。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導語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釐米至一米,生於寒武紀(5.7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消亡於二疊紀末期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非常像人造零件的化石究竟是什麼生物遺留下來的呢?
  • 探訪2.2億年前古生物「王國」
    這個看似普通的山村其實藏著一個2.2億年前古生物「王國」——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的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其為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海百合化石 稀世國寶
    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估計價值約為8千萬元。
  • 雲南曲靖發現4.2億年前古魚 頜骨與人臉骨骼相似
    雲南曲靖發現4.2億年前古魚 頜骨與人臉骨骼相似   一條距今已有約4.2億年的古魚化石在曲靖市郊出土,而這條魚化石因長著一張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臉而震驚了古生物學界——這是人類臉部骨骼結構的首次完整出現
  • 海百合化石究竟價值多少?
    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不過在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 38億年前「手骨」化石被發現,是否和外星人有關?這代表什麼?
    這塊38億年前的化石,讓科學家猜測: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38億前的「手骨」化石被發現2019年的時候,夏威夷維蘇威火山附近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外觀上看像極了人類手骨,讓當地科學家極為感興趣,隨後把這塊人形手骨帶回實驗室,開始了研究,研究後的讓大家震驚,這塊「手骨」化石出現在38億年前,起初科學家們誤認為是自己測量的方式出現了問題,然而另一位科學家再次測量竟然得到了相同答案,這塊化石是來自於38億年前。
  • 做這個手鐲的珊瑚化石有3.5億年了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 王棣/圖  提及化石,很多人都會想起博物館中展出的黑白的魚類化石,其實化石也可以非常漂亮。一位藏友帶來一隻珊瑚化石的手鐲,花紋細膩,顏色鮮亮,與博物館中常見的化石大相逕庭。  珊瑚化石手鐲  一位藏友帶來的一隻手鐲上的花紋,讓不少藏友想到蜂巢。
  • 俄羅斯發現2.5億年前的化石,裡面藏有電腦晶片,來歷至今成謎
    此前,考古學家就在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上發現了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但要知道,人類誕生到地球上僅僅只有500萬年的歷史而已,而在一千多年前,人類才進入了青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