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做這個手鐲的珊瑚化石有3.5億年了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 王棣/圖 提及化石,很多人都會想起博物館中展出的黑白的魚類化石,其實化石也可以非常漂亮。一位藏友帶來一隻珊瑚化石的手鐲,花紋細膩,顏色鮮亮,與博物館中常見的化石大相逕庭。 珊瑚化石手鐲 一位藏友帶來的一隻手鐲上的花紋,讓不少藏友想到蜂巢。
-
玉化的曲靖珊瑚化石
瑪瑙則是一種很耐高溫的物質,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瑪瑙石要在1670℃以上的高溫中才可以熔化。 因此,珊瑚與瑪瑙本是八竿子都沒有關係的兩種不同物質,然而,在特殊情況下,卻結合到了一起,這就是被稱為「珊瑚玉」的一種特殊首飾材料。
-
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原標題: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化石推測,約2萬年前,也就是末次冰期最嚴寒的時期,海水溫度要比約一萬年前至今的間冰期平均溫度低5攝氏度。 地球以幾萬年為一個周期,反覆出現冰期和間冰期。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市民報料稱廣佛交界山地發現珊瑚、腕足等古生物化石 專家推斷其來自石炭紀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近日,三水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報料稱,他在佛山三水與廣州花都交界處發現了珊瑚和貝類化石。地質與古生物研究專家張顯球鑑定後表示,在這一批化石中,至少可辨認出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三種古生物化石。張顯球認為,珊瑚、腕足等化石是典型的海相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大海。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12-30 10:27:17 來源: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 舉報 2020年9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畢節5個縣區發布通告
年關將近外出務工人員已陸續開始返鄉新冠疫情「外防輸入」形勢依然嚴峻近日畢節多個縣區發布通告疫情防控期間嚴厲整治濫辦酒席 七星關區各鄉鎮舉報電話:1.公職人員違規濫辦酒席0857——82226140857——83452682.鄉鎮(街道)群眾違規濫辦酒席
-
中外科學家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現最早鐐珊瑚化石
中新網南京4月28日電 (楊顏慈)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梁昆博士與加拿大、韓國珊瑚化石專家合作,在中國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的桃曲坡剖面涇河組中部發現了已知最早的鐐珊瑚化石。該物種的主要特徵是具有長而蜿蜒的鏈,且鏈與鏈之間的連接處極少,代表了鐐珊瑚屬早期演化形態特徵。 科學家將這一化石命名為「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相關文章已經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Papersin Palaeontology在線發表。科研人員介紹,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育保存較好的晚奧陶世生物礁,是研究奧陶紀生物大輻射的經典區域。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虎拍藝術網:珊瑚化石—良材美石,當屬珊瑚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化石有很多種,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珊瑚化石。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常見的珊瑚化石有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型。單體珊瑚的骸體,從幾毫米到幾十釐米,通常有體壁圍繞,表面飾有粗細不等的皺紋,但在進化程度比較高級的珊瑚中,體壁退化。
-
...需用真情駐丨威寧自治縣東風鎮末倮村第一書記馬祥龍
我叫馬祥龍,是威寧自治縣第三中學的一名老師,2017年9月,組織選派我到東風鎮末倮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我來自大山,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於我而言,駐村就像回到家一樣,鄉親們就像我的家人。2018年9月我向威寧青年商會爭取到衣服400件、褲子200條、文具包70個、洗漱包50個及連衣裙100件發放給末倮小學學生,2020年5月,又向原單位申請捐贈課桌100套給末倮小學。為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眾居住環境,我從單位申請資金,為本村修建9個垃圾池,涉及8個村民小組。「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
中外科學家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現最早鐐珊瑚化石—新聞—科學網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4月28日電 (楊顏慈)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梁昆博士與加拿大、韓國珊瑚化石專家合作,在中國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的桃曲坡剖面涇河組中部發現了已知最早的鐐珊瑚化石。
-
雨花石裡藏著200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
今天(6月5日),博物館召開發布會,介紹這批雨花石藏品背後的故事。雨花石是一種天然寶石,主要產於六合等地,是南京一張亮麗的名片。此次展覽包括雨花石來源、雨花石文化、雨花石科學意義和雨花石鑑賞四個部分。與一般雨花石展覽不同,此次展覽主要突出科普元素,比如,講述雨花石形成過程背後巖漿活動、造山運動等地質事件。
-
俄羅斯發現2.5億年前的化石,裡面藏有電腦晶片,來歷至今成謎
此前,考古學家就在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上發現了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但要知道,人類誕生到地球上僅僅只有500萬年的歷史而已,而在一千多年前,人類才進入了青銅時代。
-
「我的扶貧故事」一年金星人 一世金星情丨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金星村...
我是威寧自治縣烏撒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管伍星,於2019年8月被組織派駐大街鄉金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8月1日,在去大街鄉金星村的路上,我忐忑不安,我一遍遍問自己,我真的能幫助金星村村民脫貧致富嗎?
-
雲南曲靖發現4.2億年前古魚 頜骨與人臉骨骼相似
雲南曲靖發現4.2億年前古魚 頜骨與人臉骨骼相似 一條距今已有約4.2億年的古魚化石在曲靖市郊出土,而這條魚化石因長著一張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臉而震驚了古生物學界——這是人類臉部骨骼結構的首次完整出現
-
科學家從珊瑚化石中找到證據
實際上這是一個大概的說法,如果要精確地計算一年的時間,每年的長度都存在差異,平均下來每年應該有365天5小時48分鐘。而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過去地球上的一年可能比現在的一年要慢得多,這是怎麼發現的呢?第一種方法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研究樹木的年輪。喬木、灌木等木本植物每年都會長出一個環狀紋路,通過對比不同種類植物的紋路粗細和間距,可以推算出一年的時間長短。
-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氣候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中尋找線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天宇正搭乘「科學」號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希望從那裡的深海珊瑚化石中得到若干古海洋和古氣候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利用深海珊瑚化石研究古海洋和古氣候問題始於21世紀初,而對西太平洋深海珊瑚化石的地球化學研究尚未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