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和現在的一年一樣嗎?科學家從珊瑚化石中找到證據

2021-01-08 奇點使者

時間的快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夠抓住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而有的人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創造有限的價值,甚至一點價值都沒有創造。對於自然生物來說,它們除了生存和繁衍之外,時間也在它們身上留下了痕跡,證明它們的過去,例如樹木的年輪。

年輪是植物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樹木內的細胞和導管每年都會經歷一次從大到小的變化,同時質地也會從疏鬆變成密實,因此在樹幹的橫截面形成了一圈圈的環狀紋路。年輪常見於溫帶喬木或者灌木,一般是一年長一圈紋路,因此才被稱為「年輪」。那麼年輪有什麼研究價值呢?科學家表示,可以從年輪的粗細和間距上推斷過去地球一年的時間。

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年,一年有365天。實際上這是一個大概的說法,如果要精確地計算一年的時間,每年的長度都存在差異,平均下來每年應該有365天5小時48分鐘。而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過去地球上的一年可能比現在的一年要慢得多,這是怎麼發現的呢?

第一種方法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研究樹木的年輪。喬木、灌木等木本植物每年都會長出一個環狀紋路,通過對比不同種類植物的紋路粗細和間距,可以推算出一年的時間長短。然而時間並不是唯一影響樹木年輪的因素,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也是影響樹木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年輪無法更精確地讓人類知道過去一年有多長。

第二種方法是研究其他生物的時間痕跡。除了樹木的年輪之外,時間還在其他生物身上留下了痕跡,例如珊瑚化石。珊瑚是一種特殊的生物,它活著的時候是常年不動的腔腸動物,死後還是常年不動的有機質。經過研究,珊瑚很早就在地球上出現了,因此可以通過研究遠古珊瑚的化石來研究過去地球的自然環境,同時可以了解過去地球一年的長短。

那麼珊瑚化石中什麼部位是獲知一年長短最關鍵的信息呢?科學家指出是珊瑚的生長線,因為他們曾在石炭紀的珊瑚化石中發現了多達390條的生長線,到了泥盆紀這一數字增長到了400條左右。如果按照一天出現一條線的速度來看,那麼石炭紀和泥盆紀的一年時間要比現在多出一個多月。

總而言之,這些古老生物留下的信息似乎在告訴我們,地球的公轉周期在不斷縮短,誰也說不準未來地球一年的時間會不會只剩下11個月。此外,科學家們還從珊瑚化石中獲得了遠古地球的氣候信息,這一點應用到現在對氣候環境的變化研究中是相當有用的。儘管人類的歷史只有幾百萬年,但是大自然已經將前面幾十億年的歷史封存好,等待人類去探索。

相關焦點

  • 地球上出現過最長一年,大約有399天,珊瑚化石還原當年的一切!
    一年有365天,這個數字並不是人類隨意編造,經過準確測量地球公轉,將人類的一年劃分為365天,然而近幾年科學家經過檢測發現,地球的公轉速度似乎正在變慢,每天都會多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隨後生物學家拿出了同樣數據,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地球上曾經出現過399天一年,在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虎拍藝術網:珊瑚化石—良材美石,當屬珊瑚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化石有很多種,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珊瑚化石。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
  • 中外科學家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現最早鐐珊瑚化石
    中新網南京4月28日電 (楊顏慈)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梁昆博士與加拿大、韓國珊瑚化石專家合作,在中國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的桃曲坡剖面涇河組中部發現了已知最早的鐐珊瑚化石。該物種的主要特徵是具有長而蜿蜒的鏈,且鏈與鏈之間的連接處極少,代表了鐐珊瑚屬早期演化形態特徵。 科學家將這一化石命名為「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相關文章已經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Papersin Palaeontology在線發表。科研人員介紹,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育保存較好的晚奧陶世生物礁,是研究奧陶紀生物大輻射的經典區域。
  • 中外科學家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發現最早鐐珊瑚化石—新聞—科學網
    圖為陝西省銅川市桃曲坡剖面中已知最早的鐐珊瑚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
  •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氣候
    新華社「科學」號8月11日電(記者張旭東)全球氣候在漫長地質年代中曾有多次冷暖變化,深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了解幾萬年前深海對氣候的影響並為研究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參考?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中尋找線索。
  • 古人類會吃海鮮嗎?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他們很喜歡吃海鮮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期刊6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那些因為乾旱而離開非洲,後來一路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先驅者們,當在特殊的環境中,陸地上的資源普遍變得匱乏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是以貝類為食來維持生命的,這個發現也意味著,遠古人類對於海洋資源的了解和掌握,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科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 玉化的曲靖珊瑚化石
    瑪瑙則是一種很耐高溫的物質,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瑪瑙石要在1670℃以上的高溫中才可以熔化。 因此,珊瑚與瑪瑙本是八竿子都沒有關係的兩種不同物質,然而,在特殊情況下,卻結合到了一起,這就是被稱為「珊瑚玉」的一種特殊首飾材料。
  • 做這個手鐲的珊瑚化石有3.5億年了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 王棣/圖  提及化石,很多人都會想起博物館中展出的黑白的魚類化石,其實化石也可以非常漂亮。一位藏友帶來一隻珊瑚化石的手鐲,花紋細膩,顏色鮮亮,與博物館中常見的化石大相逕庭。  珊瑚化石手鐲  一位藏友帶來的一隻手鐲上的花紋,讓不少藏友想到蜂巢。
  •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發布時間:2019-02-18 12:32:04      來源:畢節日報   2月14日,威寧自治縣戶外運動愛好者李英向筆者展示了她最近在該縣六橋街道發現的一塊奇異石塊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雨花石裡藏著200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
    此次展覽包括雨花石來源、雨花石文化、雨花石科學意義和雨花石鑑賞四個部分。與一般雨花石展覽不同,此次展覽主要突出科普元素,比如,講述雨花石形成過程背後巖漿活動、造山運動等地質事件。此外,雨花石除了外表鮮豔美麗外,它還是一種化石的保存形式,其中包裹有各種動植物化石,它們真實見證了地球曾經有過的生物多樣性,反映一個地方的生物面貌和自然環境。
  • 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原標題:珊瑚化石揭示2萬年前海水溫度低5攝氏度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化石推測,約2萬年前,也就是末次冰期最嚴寒的時期,海水溫度要比約一萬年前至今的間冰期平均溫度低5攝氏度。    地球以幾萬年為一個周期,反覆出現冰期和間冰期。
  • 女子山谷中看到長滿菊花的石頭,撿回家後才知道是珊瑚化石
    前兩日,一女子在組團爬山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石頭,石頭的表面長滿了小雛菊,看起來非常的漂亮,然後女子就把它們帶回了家,回家後她的老公告訴她:這種雛菊石頭其實就是一種化石!石頭的表面長著小白花,看起來就像是一朵朵雛菊一樣,而後女子覺得很驚奇,就問身旁的同事:「老李,你快過來看看這是什麼石頭,上面怎麼會長著花呢?」這位同事看了一眼後也無法得知。在山谷中手機也沒有信號,無法上網查詢。女子越看越覺得喜歡,就撿了幾塊帶回了家,從裂開的橫截面中這位女子猜測:可能是一種礦物質入侵石頭內部而產生的花紋,也有可能是類似「菊花」的植物化石。
  • 38億年前「手骨」化石被發現,是否和外星人有關?這代表什麼?
    這塊38億年前的化石,讓科學家猜測: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關於人類起源問題,大家有不同看法,有人說整個宇宙都是被設計出來的,所以人類才無法找到人類起源答案,有人說是女媧造人才出現人類,曾經特斯拉暗示過,他認為太陽系是被其他超級文明刻意設計出來的,不過所有的理論都講究證據,如果是平白無故提出來的理論,很多人也不相信他們所留下的理論。本以為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這句話,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沒想到科學家卻找到了證據,這是真的嗎?
  •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近日,三水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報料稱,他在佛山三水與廣州花都交界處發現了珊瑚和貝類化石。地質與古生物研究專家張顯球鑑定後表示,在這一批化石中,至少可辨認出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三種古生物化石。張顯球認為,珊瑚、腕足等化石是典型的海相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大海。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從小對石頭感興趣的王加林很好奇,他潛到江底和朋友一起合力將石頭撈上了岸。「這石頭看上去不大,撈出水才發現特別重。」
  • 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是珊瑚化石,有人說輝木化石
    這是一塊在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這是一塊珊瑚化石,又有人說這是輝木化石,這到底是什麼奇石呢?珊瑚化石和輝木化石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從這塊奇石的外形來看就可以斷定這是一塊輝木化石,其實輝木化石是雨花石中的一種,石中一些排列有序的圓形斷面的化石(我們通稱它為:蜂窩石)其實就是這種蓮座蕨目輝木科中的莖中部的維管束。目前仍生長在地球的植物類似於現今的觀音蓮座和桫欏。
  • 恐龍化石發現子彈孔,尼安德特人頭骨也出現子彈孔,是誰開的槍?
    恐龍化石中的子彈孔在恐龍出現的年代裡,我們的祖先還在過著古猿的原始生活。這就證明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數億年間,並沒有智慧生命的出現,但是根據科學家的考古結果來看,他們在研究一塊恐龍化石的時候,竟然發現恐龍的頭骨中出現了一個子彈孔。這個子彈孔的大小為1.5毫米,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用手槍打中了恐龍一樣。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