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過去了,正式進入秋天,這個時候可是給寶寶補脾養胃的好時期。寶寶小時候本身脾胃的功能就不太完善,大多數寶寶都會有脾胃虛虧的現象,如果在這個季節不能早早的補起來,到了冬季之後寶寶就可能會經常生病。
小孩一般生的病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積食、不願意吃飯、便秘腹瀉等,那麼怎麼在早秋時期給寶寶調理好脾胃?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關注一下寶寶手上的這四個「機關按鈕」。
從寶寶的小手上就能觀察到他的脾胃情況,從而利用按壓撫摸的手法幫寶寶健脾養胃。尤其這四個穴位,大家多給寶寶揉摸,可以緩解寶寶脾胃虛虧的情況。
第一,補脾穴
從寶寶的手指指尖向指根的方向推拿按壓,每天大概100次,就能幫助他補脾養胃。
第二,板門穴
板門穴在小兒的手掌大拇指處,我們在操作時要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指,然後用右手的拇指蘸上一些滑石粉,在百門穴這個位置上,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都可進行按揉。
這樣的方法可以調節孩子的脾胃運化功能,能夠讓他們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第三,內八卦穴
內八卦穴的位置,在手掌的掌心周圍部位,我們在給孩子推拿的時候,可以用拇指的指腹部位,也就是螺紋面來做按揉。這種按揉的手法,分為順時針和逆時針,順時針掐穴的方法稱為八卦,能夠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行滯消食。
逆時針操作的方法能夠增加飲食,消宿食,並且當寶寶出現沒食慾,打嗝時,這種方法見效非常快。
第四,四橫紋穴
四橫紋穴在手掌面,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個關節處。在按摩的時候,要用拇指依次對其掐一掐,然後再用手揉一揉,掐上5~7次之後,再讓孩子的四肢併攏起來,從手指的橫紋推向小指的橫紋,這就是推四橫紋穴。
大家要注意,這四個穴位按摩適用於八歲以前的寶寶,一般在吃飯之後一個小時內,對其進行按揉是效果最佳的。媽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可以每周抽出時間做上3~4次,寶寶的脾胃就會逐見成效。
寶寶們脾胃虛弱,其實主要是飲食方面不注意而造成的,所以父母對於寶寶平時的飲食方面要進行調整,尤其注意以下這三點,調整後脾胃想受傷就會很難。
第一,忌吃粗糧
大家可能會有些驚奇,不是提倡吃粗糧嗎?怎麼在這裡不讓吃了?其實是因為孩子的腸胃跟大人不一樣,粗糧中含有大量纖維,孩子吃到肚子裡,會給腸胃增加負擔,而且他們的消化能力薄弱,容易造成寶寶便秘、積食、消化不良。
第二,忌吃生冷的食物
為什麼說孩子小的時候不讓他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鎮飲料,因為寒氣入脾,最容易傷身體。比如西瓜等這些寒性瓜果,也不要多讓孩子多吃,可能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脾胃虛弱。
第三,忌吃得過於太飽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吃飯七分飽。」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孩子吃得過於太多,太飽。腸胃方面顯然負荷就有些過大,這樣身體器官就運轉不起來,自然就會形成很多腸胃問題。
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是怎麼做的?歡迎一起分享你們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