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2021-01-15 拾荒雜談

文┃拾荒雜談

(本文為拾荒雜談原創,歡迎轉載!)

中國古代傳統神話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正規的管理體系。正如封建時期有最至高無上的帝王一樣,中國神話之中也有位同皇帝的玉帝,主要責任是掌管整個宇宙。人間朝廷有左右丞相、三公、首輔、御史大夫等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神話體系之中也有四御和數位帝君幫助玉帝執政。

城隍

可以這麼說,人間封建社會有什麼主要的執政官員,相對應的神話體系之中就有類似的仙官與之對應。

那遍及中國各地城市之中的「城隍廟」主神「城隍」也是如此?

當然,「城隍」的位置不僅很重要,而且分工也非常明確,甚至相互之間等級森嚴,連爵位都高低不同。

最早出現「城隍」這一名詞的時候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彼時城池之外大都會挖一條防禦敵人的壕溝,這就是影視劇裡面時常出現的護城河,古名為「隍」,「城隍」在漢朝時期就是指保護城池安全的壕溝。

城隍會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和道教學說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越是亂世,人們越是將希望寄託於神話之中,因此神話體系發展得也越蓬勃。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將前朝很多有正直之心的人都尊奉為神,比如關羽和諸葛亮。當然除了真實出現的人之外,此時期的道教還喜歡將物擬人化,豎牌位尊為神。比如五嶽之山神、涇渭之河神等。

而原先作為護城河的「城隍」在這個時期也被尊奉為神位,山神主管一山及周邊山脈之萬事,河神保佑河流及周邊漁民之收成,「城隍」則因為它原來護城河的作用被賦予了保護城池的職責。

對於神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而祭祀之中最重要的則是立廟建神位。沒有神位的神明很難得到世人的供養。故南北朝時期開始興建「城隍廟」。最初的「城隍廟」在長江以南地區出現,彼時人們對城隍的信仰剛剛形成,所以在神廟建造上還是比較隨意的,不似主流信仰神明那樣有著雕龍畫壁的外觀,只用土磚壘砌,茅草覆頂便形成了一座「城隍廟」。廟內主神神位大多數都是使用的木質神牌,至於用到泥塑陶俑等神位材質還要到唐朝時期才會出現。

南方祭祀城隍之風很快傳到北方,相較於普遍信奉佛教的南方而言,主要崇道的北方自然不能放棄這次「立神」的機會,尤其是這種已經普及民間的主神。所以北方的道教開始為「城隍」編撰典籍,並開始「指派」對應神明,開啟了「人為造神」的歷史高峰時期。

北京城隍廟

到了唐朝建立的時候,天下比較安定,本應該對神明的祭祀減少許多,但恰恰相反。唐朝初期為了鞏固統治,皇室追尊老子李耳為始祖,稱太上玄元皇帝,尊廟號為唐聖祖。老子作為道教的教祖,轉變身份成了唐朝皇室之祖先,這種事情最大的受益方不是李唐皇室,而是當時的道教。

因為有老子這一層關系所在,終整個唐朝,道教的發展一直是穩步向上的,畢竟「滅佛」可以,「滅道」不是滅到了自己的祖宗頭上?故在唐朝時期,道教成了李唐的國教。有了免死金牌在手,道教便可以繼續自己的「造神運動」了。

道教有李唐皇室做靠山,而「城隍」則有道教做靠山。

廣州城隍廟

在這個時期,「城隍」發展非常迅猛,首先就是因為太平盛世,經濟穩定,故在「城隍廟」建造上也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原先南北朝的「城隍廟」更像是一個臨時土廟,而到了唐朝便開始有了青石瓦片,實木做柱的提升,這時候的「城隍廟」才更像後世的廟宇。

再就是神位和神像的「升級換代」,南北朝時期是木質神位,到了唐朝時期,經過道教前期不斷神話和立典,城隍開始「實人化」,有了前人成「城隍」的完整流程。比如紀信、周瑜等名將,都開始被塑成神像請進「城隍廟」擔任主神。

另外,有個地方值得注意,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了民間祭祀「真人城隍」的現象,比如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在南北朝時期被尊為「城隍」,但當時都是民間尊奉,直到唐朝時期才開始正式為其立典,納入了完整的神仙祭祀流程之中。

唐朝時期,「城隍」進步的方面不只是在「城隍廟」的建造上,與之一同升級的還有其法理地位。此時期,「城隍」由民間信仰供奉轉變成了官方一同祭祀,每年年初,部分地方官員要對城內的城隍進行祭祀,祈禱城池內民眾平安,同時也對糧食收成進行祈禱。

和很多神話體系中的神仙不一樣,「城隍」是越發展越吃香,興許是「地方官」的緣故吧。

唐朝皇室造神,將老子尊為自家先祖以用來鞏固統治,這一招很妙,道教也被愛屋及烏。而到了「黃袍加身」的宋朝,立國比之唐朝還不穩,所以宋朝前期也效仿了唐朝的做法——皇室追尊。

在道教之中,趙姓主神最出名的也就是正財神趙公明了,但是作為一個財神,身份地位比之唐朝的老子差了不是一點半點。於是宋朝皇室聯合道教開始了「官方造神」,設定趙玄朗為人皇之一,轉世為軒轅黃帝。這一次,趙宋立神可以和唐朝平起平坐了,畢竟黃帝是華夏之始祖。

在這場「官方造神」運動中,道教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依舊可以榮辱不減,繼續為趙宋所信賴,但對比唐朝而言,關係始終要疏遠一點。

上海城隍廟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趙宋開始自己敕封神仙爵位,雖然這種行為在宋之前就已經出現,但真正放到「低級主神」方面的,還屬趙宋頭一家。

宋朝開啟的敕封「城隍」爵位成了「城隍」歷史發展的高峰期,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城隍」正式成為和官方密切的神祇,朝廷祭祀有了法定的流程。而之前唐朝官方祭祀只是部分城池會有的現象。

宋朝最先將城隍紀信尊奉為「忠祐安漢公」,位列城隍公爵,並加入祀典,規定宋官,尤其是任職地方的官員,在任職之初必須前往當地的城隍廟祭祀。

宋朝這一舉措,將官員吏治與神鬼掛鈎,除了朝廷法律監督外,道德上面也予以管制。

「城隍」與官員吏治扯上關係,並為之封爵在宋朝起了個開頭,並開啟了「城隍」的高峰期,然而「城隍」歷史上真正達到最巔峰的時期還是在明朝初年。

明太祖朱元璋得國最正,因此不需要像唐宋時期一樣牽扯附會一些神明為自家先祖(但有些面子工程還是需要的,比如為了美化出身,明朝時期曾將大儒朱熹尊為先祖)以用來鞏固統治。雖然理是這麼個禮,但是明朝自詡雖「五行之說」得國來自元朝,可文化繼承自趙宋,和趙宋一脈相傳。故在對待一些神明上,明朝比之宋朝還要重視,畢竟是漢人江山,理應尊宋。

蘇州城隍廟

在宋朝眾多「立神」行動之中,最讓明朝在意的就是兩位神祇,一位是真武大帝,亦稱玄武大帝,另外一位,或者說另外一類即是「城隍」。

真武大帝的巔峰時期在明太宗朱棣時期,這個暫且不表。「城隍」的巔峰時期是在明太祖初期,彼時朱元璋延續趙宋為「城隍」封爵的習俗,並在其基礎上要更加完善。

首先就是爵位等級劃分制定嚴格。

洪武二年正月,太祖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

城隍的爵位按照區域劃分等級而來,明朝的區域劃分最高一級是京都,其下是府、州、縣,

分別對應四等爵位。彼時的京都為金陵南京,故在天子之下的城隍主管皇城之安危,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位列正一品王爵,為天下城隍之主;府城隍被封為「威靈公」,位列正二品公爵;州城隍被封為「威靈侯」,位列正三品侯爵;縣城隍被封為「顯佑伯」,位列正四品伯爵。至此,「城隍」體系正式確立,彼此之間等級森嚴,相應的祭祀禮度都嚴格按照爵位的等級執行。

除此之外,明朝初期還要求各地凡縣以上行政單位需修建城隍廟,廟內供奉主神可由道教敕派,也可由當地推舉。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求加入道教典籍,而且供奉城隍原則上應該選擇和本土息息相關的正直之人。

西安城隍廟

例如,蘇州城隍為春申君黃歇,得來緣由即為其曾經的封地為吳地;杭州城隍為名相文天祥,原因是因為其曾經擔任位屬杭州的平江府知府;種種城隍,皆是各地相關之人,多為歷史上正直正義之人,故可以公正無私,庇護一方。

「城隍」的輝煌歷史在明朝初年達到頂峰,之後一直延續到清朝而熱度不減,如今各地依舊存在的城隍廟大都是明清時期修建設立。

「城隍」自漢朝初始,至南北朝時期形成雛形,於唐宋時期奠基成型,到明清時期形成完整的體系並達到巔峰。其間跨越一千餘年,逐漸成為華夏核心文化。

寧波城隍廟

過度依賴神仙是一種迷信的陋習,但本著虔誠之心,相信為善地去信仰神靈,這就是一種文化學習。

迷信和傳統文化,相似卻截然不同。

相關焦點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原標題: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圖片說明:城隍廟裝載著許多上海故事。(資料圖片)  東方網1月11日消息:據《新民晚報》報導,有市民問:農曆歲末將至,城隍廟進入了一年中最熱鬧的兩個月。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
  • 城隍廟塑像樣稿展舉行 寧波城隍和城隍娘娘長什麼樣?
    城隍廟塑像樣稿展舉行 寧波城隍和城隍娘娘長什麼樣? 2019年02月19日 08:13:42來源:中國寧波網記者 陳愛紅 通訊員 謝國旗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又是誰?
    在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給雅典帶來和平和富裕,成為了城市的守護神。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神祗,百姓為資紀念,每年定期舉辦祭祀,成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城隍何許人?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誰
    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神祗,百姓為資紀念,每年定期舉辦祭祀,成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 城隍何許人? 「城隍」一詞始見於《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
  • 懸謎之旅,守護一方城隍廟,幾經變遷城隍尤在
    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所謂「城」就是城牆「隍」就是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廟就是地方上供奉當地守護神的廟宇。回守護一方城隍廟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廟裡的小沙彌,做了皇帝後,他對土地公公及其上級城隍爺極為尊崇和愛戴。他下旨京城和幾個大城市的城隍爺的神職為王,職位為正一品;各府、州、縣城隍爺的神職分別為公、侯、伯。從而與當地的官署衙門同等級別。
  • 城隍文化:潛藏於內心的「不安」向「人定勝天」的觀念轉變
    縱觀世界各地各民族文明的發展過程,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既鬼神之說的出現。這也是人類從對「自然」的「無知」到「了解」過程中,所必然會產生的現象。但不論是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還是「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等相關傳說,亦或是佛道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都是在表明人類將在面對自然中的未知時,所產生的的恐懼與無力感,寄托在無形的神靈上,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 城隍廟是廟嗎?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 等於沒到過大上海但城隍廟不是上海獨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去過多少次熱鬧的城隍廟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俗稱城隍爺▽冥界地方官職位≈陽界市長城隍爺的工作內容繁雜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
  • 歷史上城隍廟的由來,百姓為何都會拜他,那城隍爺究竟會是誰呢
    歷史上城隍廟的由來,百姓為何都會拜他,那城隍爺究竟會是誰呢。中國不管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文明都一直在延續下來,所以古代的中國的文明被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羨慕的很。古代那四個文明的大國最後也就剩下了一個我們國家留存,其他不是滅亡了就是瓦解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益於我們代代相傳的精神傳承。
  • 城隍廟與土地廟,別拜錯廟門,告訴你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一般意義上來說,城隍屬於封建時代官方的信仰,土地屬於封建時代民間的信仰】【實際上,城隍廟與土地廟在神話傳說的分類中,均屬未出三界地界神祇】城隍,意思是用黃土堆集的高牆和壕溝,其中壕溝有水的話,叫池,沒有水的話,叫隍。城隍用現今的概念理解就是代表一個城市,用古代的話叫城池。
  • 魔都上海的城隍老爺生日在哪天,你知道嗎?
    在魔都上海,提起城隍廟,老底子上海人都能侃侃而談,兒時的娛樂項目中必有「蕩蕩城隍廟」這項。明天,農曆二月廿一,就是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的誕辰之日。城隍老爺過生日,這裡面值得說道說道。城隍是道教信仰和民間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究其來歷應可追溯到周朝。
  • 神話傳說中的女媧為何是人首蛇身,她究竟是什麼來歷?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號稱「大地之母」。女媧,即媧皇、女陰娘娘,是生育之神的化名,也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女媧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與伏羲兄妹相婚,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相信很多人只知有女媧之神,卻不知其來歷。
  •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啊?
    攝影 | SKYU9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怎麼感覺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城隍廟的地方?寺廟的名字不是相對有獨特立意的麼?這城隍廟裡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搞「全國連鎖」,足以遍布我九州大地? 城隍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古老崇拜,都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溝壕就是「隍」。城與隍,構成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 平遙城隍廟-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
    平遙城隍廟位於山西平遙城隍廟街中段。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始建於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鄭板橋宰濰縣,重修城隍廟並撰有《創修城隍廟碑記》。今天以城隍廟街的肉火燒最為有名。
  • 神話傳說中的9件兵器,極少有人知道它們的來歷!
    神話傳說中的9件兵器,極少有人知道它們的來歷! 文/千秋閣隨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神話故事想必大家從小一定都聽說過很多吧,其實在世界上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神話在流傳著,這些神話都是從民間流傳起來的。
  • 民間故事:縣太爺與城隍廟
    民間故事:城隍廟求財蓬州有個叫雷仁的老實人,原本是寒門秀才。但三次科考不中,就只好改行經商。有人告訴他,周口鎮的城隍廟,非常靈驗,那些做生意的,都會去城隍廟,求城隍賜財運,出門就容易賺到大錢。雷仁半信半疑,做生意,不都是靠著誠信經營嗎?但他還是打算去城隍廟看看。到了城隍廟,見香火極旺,廟前的一長排香爐上,插滿無數香燭。
  • 西湖邊有個城隍廟,求姻緣比寺廟還準
    西湖邊有個城隍廟,求姻緣比寺廟還準吳山城隍廟裡面供奉的是城隍閣老爺周新。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這裡的「城隍之神」周新,是明朝永樂年間的浙江按察使。它的門前橫匾上「冷麵寒鐵」四字,是對周新一生的概述。據說,城是指城池的城牆,隍是指城外的溝壑為祈求城池的安寧我國在春秋後期就出現了祭祀城隍神的活動。城隍廟就位於城隍閣的右手邊,是一處不大的建築。它的周圍被高大的樹木所遮蔽,並不算特別起眼。吳山上有很多植物,最多的莫過於香樟樹。
  • 城隍廟下,算清今生的心念與言行
    師:這裡是張秋城隍廟大殿,以前你們聽說過張秋的城隍嗎?生:沒有。師:是的,今天城隍廟已經很少見了,這裡已經荒廢成這個樣子了。但是,在古代城隍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神靈,你們知道這裡的城隍神是哪位神靈嗎?生:不知道。
  • 上海城隍廟該怎麼旅遊——需要拜誰嗎?以遊為主,以吃為輔
    上海城隍廟,聽起來是一座很高大上的古老的廟宇,當初自己太天真,沒有提前備好功課,認為這僅僅是拜佛吃齋的老寺廟,直到我到達了目的地,我才發現,這還是一個為吃貨花錢而設置的旅遊景點,大家來到這裡要記得捂好錢包,適當消費,因為這裡的小吃非常有本地特色。
  • 什麼是四瀆?中國神話中的四瀆神都是誰?
    其中軍事的重要性大家都很好理解,為什麼祭祀也算是國家大事呢?其實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有很複雜的想像力,人們會為了一個虛擬的目標而團結在一起,努力奮鬥,從而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這個虛擬的目標就是古代所謂的神話、祭祀等等內容。就像《周易》所說,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