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誰

2020-11-23 騰訊網

在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給雅典帶來和平和富裕,成為了城市的守護神。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神祗,百姓為資紀念,每年定期舉辦祭祀,成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

城隍何許人?

「城隍」一詞始見於《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說文解字》釋「隍」曰:「煌,城池也。有水日池,無水日隍。」有關城隍信仰的起源,說法不一。《明史·禮志》指出:「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北齊書》最早有了城隍廟的明確記載。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慕容儼駐守郢城(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

上圖_ 城隍 ,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南北朝時,「吳俗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神。」城隍廟並非吳越獨有,《廣異記》、《稽神錄》、《酉陽雜俎》、《報應錄》、《續神仙傳》等書中出現的城隍廟,遍及全國州郡。《全唐文》中,張說、張九齡、韓愈、杜牧、李商隱等名家皆撰寫過城隍祭文。南宋學者趙與時的《賓退錄》中稱:城隍「今其祀幾遍天下,朝家或賜廟額,或頒封爵。」顯然,城隍祭祀在北宋上升為國家祭典之一。

與雅典娜不同,中國的城隍神因地而異,數量也有不同。北宋邕州(今廣西南寧)知府蘇緘率軍守城抗敵,後城破自焚殉國,被邕州人立為城隍神。上海的城隍神原本是西漢名臣霍光;明初是秦景榮為城隍;抗戰時期,上海人民又將晚清江南提督陳化成請進了城隍廟,如此一來,上海就有了三位城隍神。

上圖_ 上海城隍廟老照片

上圖_ 清代上海城隍廟茶樓

守土禳解之神

城隍之所以受到民眾的擁戴,是因為他肩負的神職。他最初的使命就是守城安民。上文提到的慕容儼在南梁軍隊圍城之際,順應士兵心願,向城隍禱告,「須臾,衝風膚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如此再三,城人大喜,以為神助」, 郢城的水上封鎖線隨即瓦解。

元朝餘闕撰寫的《安慶城隍顯忠靈佑王碑》詳述了城隍顯靈的事跡:「至正中,穎、六之盜起,江淮以南郡縣陷沒者十七、八,及盜之平,所在為墟。舒特與盜竟大小格鬥前後百餘,民率諮神而後行,卜朝以戰則朝而捷,卜夕以戰則夕而捷,群盜未嘗一日得志而去者。」每逢兵燹變亂,民眾在城隍廟祈禱請願,已成世俗常態。

上圖_ 1912年,浙江金華蘭溪城隍廟

保境安民之神

即使是承平之際,城隍也沒閒著。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黃州大旱,刺史杜牧為民請命,兩祭城隍,他在《祭城隍神祈雨第二文》中懇求:「今旱已久,恐無秋成,謹具刺史之所為,下人之將絕,再告於 神,神其如何。」

清朝時,郴州虎患猖獗,為害一方,「化日光天之下,敢肆爪牙,熙來攘往之市,毀傷肢體」,時人楊撰祭告城隍:「仙旆靈旗,藉神兵暗伸誅討」。不僅如此,水災火患、鎮疫療疾之類兇事,民眾不約而同地求助於城隍,此類記載,不絕於史。對城隍廟的崇拜,符合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需要。

上圖_ 民國《鄭板橋城隍廟記潤格合冊》

掌管生死之神

時至唐朝,城隍升級為陰間主宰。段全緯的《城隆廟記》中稱:「陽之理化任乎人,陰之宰司在乎神。」為城隍業務範圍的拓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記載,城隍手下有十八名判官,分管人生死案、長生注命案、善惡報應案等事務。

《太平廣記》裡有這樣一則故事。唐洪州司馬王簡易得了重病,夢見鬼使丁郢奉城隍之命,將他索至城隍廟,「城隍神命左右將簿書來,檢畢,謂簡易日:『猶合得五年活,且放去。』」《夷堅志》坦言城隍屬下有門客、判官和差役等,另負「上天遍命天下城隍社廟各將所部兵馬防江」的權力,因此,城隍能夠收管人的亡魂,還能緝拿作祟之鬼。城隍廟的具體呈現,體現了人們對自我救贖的普遍訴求。

上圖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製本

監察官民之神

城隍還掌握著監察官僚、獎善懲惡的職責。宋朝地方官赴任伊始,便要祭拜城隍。《稽神錄》中,玉山主薄朱拯「頃補安福令,既至,謁城惶神」

明朝時,官員謁見城隍,成為約定俗成的官場制度,丘在《大學衍義補》中記述:「(太祖)俾有司到任之初,特與神誓。」朱元璋對此解釋:「朕立城煌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可見要求新官向城隍相誓的形式,無形中約束了官員言行,監察在任政績,達到「稗幽明舉不得倖免」的目的。這一制度延續到了清朝,「凡府州縣新官到任,必先宿齋城隍廟。」可見其影響力巨大。

明朝初立,朱元境「於臨御之初,與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兩年後,朝廷下令:都城城隍「統各府州縣之神,以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至此,城隍成為官府和宗族約束庶民、整頓社會秩序的重要幫手。凡忤逆不孝、奸盜作偽、欺壓良善等惡行,先由「神必報於城煌,發露其事」,再經官府受理懲辦。對於盡孝忠厚的善舉,「神必達之城陛,陰加護佑」。在官方的推動下,城隍廟神化功能日益加強,對其普及起到促進作用。

上圖_ 城隍廟廟會舊照

祭祀民俗之神

城隍信仰的盛行,民間逐漸形成了祭祀城隍的「賽會」民俗。唐朝出現了大量的賽城隍詩文。宋朝的賽城隍會已蔚然成風。陸遊感嘆:「祈攘報賽,獨城隍而已。」賽會在城隍誕辰舉辦,「或襲鄰郡之稱,或承流俗所傳,郡異而縣不同。」蒲松林在《聊齋志異》中表示:「吳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被錦藏機如生,……習以為俗,歲無敢懈。」

商人在賽會中嗅出了商機,自發形成城隍廟會。明清的北京城隍廟會規模甚大。明朝時,當地城隍廟會「陳設甚顆,人生日用所需,精粗畢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頃刻富有完美。」清乾隆時期,北京「惟於五月朔至八日設廟,百貨充集,拜香絡繹。」清末,城隍出巡「沿街空巷,逐隊而觀,甚至有各種香會隨之,謂之獻神。」祭祀活動的開展,樹立了城隍信仰普世推廣的基本價值。

上圖_ 清秦蕙田的《五禮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禮學的集大成之作

《五禮通考》強調:「功施於民則祀之,能御災捍患則祀之。」這一說法是為城隍神量身定做的。在世情民意的推進下,他由護佑一方的土地神轉變為身兼多職的社會神。隨著社會秩序和城隍神的相互關聯,城隍廟的遍地開花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計白當黑

參考資料:

【1】張澤洪 《城隍神及其信仰》

【2】蕭 放 《漫說城隍信仰》

【3】餘繼登 《典故紀聞》

【4】王 圻 《續文獻通考》

【5】孫承澤 《春明夢餘錄》

【6】趙與時 《賓退錄》

【7】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

【8】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

【9】崇 彝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10】丘 《大學衍義補》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又是誰?
    在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給雅典帶來和平和富裕,成為了城市的守護神。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神祗,百姓為資紀念,每年定期舉辦祭祀,成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城隍何許人?
  •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啊?
    攝影 | SKYU9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怎麼感覺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城隍廟的地方?寺廟的名字不是相對有獨特立意的麼?這城隍廟裡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搞「全國連鎖」,足以遍布我九州大地? 城隍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古老崇拜,都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溝壕就是「隍」。城與隍,構成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 西湖邊有個城隍廟,求姻緣比寺廟還準
    西湖邊有個城隍廟,求姻緣比寺廟還準吳山城隍廟裡面供奉的是城隍閣老爺周新。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據說,城是指城池的城牆,隍是指城外的溝壑為祈求城池的安寧我國在春秋後期就出現了祭祀城隍神的活動。城隍廟就位於城隍閣的右手邊,是一處不大的建築。它的周圍被高大的樹木所遮蔽,並不算特別起眼。吳山上有很多植物,最多的莫過於香樟樹。香樟樹是杭州的市樹,這裡年齡最大的一棵香樟樹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中國古代傳統神話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正規的管理體系。正如封建時期有最至高無上的帝王一樣,中國神話之中也有位同皇帝的玉帝,主要責任是掌管整個宇宙。人間朝廷有左右丞相、三公、首輔、御史大夫等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神話體系之中也有四御和數位帝君幫助玉帝執政。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市民趙先生)  民間說法  某網絡平臺上網友:城隍廟作為宗教場所,其中供奉的,當然是該宗教的主要神靈。只不過,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不少地方百姓用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取代了原本「無形」的神靈。因此,不管哪裡的城隍廟,供奉的都是同一位「城隍神」,只不過形象有所區別罷了。
  • 西安的城隍廟叫「都城隍廟」嗎,有什麼特別意思嗎,一起看看吧
    城的鎮守廟,大家都熟悉,在我們中國古代,鎮守廟可以算是當地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通常都是過去一個有功於當地的老百姓,才能被城的鎮守爺爺封住,所以,基本上中國的城市和城市都有鎮守的寺廟。發展到現在,雖然大家都不太相信這一套,但是城隍廟的熱鬧還是慢慢地影響著我們,比如上海的鎮守廟的步行街,到了那個晚上,就會有人來往,一些地方的鎮守廟卻是顯得很冷清,比如西安的鎮守廟,最獨特的是西安的鎮守廟和其他城市的鎮守廟的名字都不一樣。其他城市的鎮守招牌上直接寫著「鎮守的廟」,西安的鎮守廟上寫著「都城鎮守的廟」,都城守廟?什麼意思?這座廟是西安的特別廟嗎?
  • 關於潞安府城隍廟廟會期間閉館的公告
    -《廟會》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廟道巷,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曆四月十五,為傳統廟會日,主要祭祀城隍神。在春意盎然的五月,廟會如約而至。然而,由於目前疫情防控還處在關鍵時期,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16號)文件精神,切實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研究並報上級部門同意,5月3日至9日潞安府城隍廟臨時閉館,取消傳統廟會活動。
  • 城隍廟下,算清今生的心念與言行
    師:是的,今天城隍廟已經很少見了,這裡已經荒廢成這個樣子了。但是,在古代城隍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神靈,你們知道這裡的城隍神是哪位神靈嗎?生:不知道。師:城指城牆,隍是護城河,城隍合在一起是護佑城池的神靈,一般都是本地德高望重的人死後來充當。每一位城隍,他的神力、他的功績都不一樣。張秋城隍的神力、功績你們聽說過嗎?生:請講。
  • 上海城隍廟該怎麼旅遊——需要拜誰嗎?以遊為主,以吃為輔
    上海城隍廟,聽起來是一座很高大上的古老的廟宇,當初自己太天真,沒有提前備好功課,認為這僅僅是拜佛吃齋的老寺廟,直到我到達了目的地,我才發現,這還是一個為吃貨花錢而設置的旅遊景點,大家來到這裡要記得捂好錢包,適當消費,因為這裡的小吃非常有本地特色。
  • 不要隨便去陰廟:路過陰廟得罪鬼神猝死,被城隍神解救而復活
    按民間說法,廟宇分陰陽,陽廟供奉的是正神,神格被正式冊封過,不論是被天帝還是人間帝王,只要是官方正式冊封的,都屬於法界體制中的正神,受天律的制約,為天帝、北鬥、東嶽等轄下。在漢地,常見的如三清廟、真武廟、關帝廟、城隍廟、土地廟等,乃是正神之廟,常建在顯眼的地方,宏偉氣派,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 西安「城隍廟」火了,牌坊背後上的4個大字,卻讓遊客笑趴了?
    「旅遊」是每個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幾乎每一年都會出去遊玩,向我們國內的旅遊風景區就有很多很多,甚至還有很多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的名勝古蹟,城隍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不過的旅遊景點,很多的城市都有城隍廟的存在,城隍廟通常都是用來祭祀城隍爺的廟宇,西安有一座都城隍廟,最近也有很多的遊客前去遊玩,
  • 城隍廟是廟嗎?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 等於沒到過大上海但城隍廟不是上海獨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去過多少次熱鬧的城隍廟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俗稱城隍爺▽冥界地方官職位≈陽界市長城隍爺的工作內容繁雜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
  • 懸謎之旅,守護一方城隍廟,幾經變遷城隍尤在
    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所謂「城」就是城牆「隍」就是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廟就是地方上供奉當地守護神的廟宇。回守護一方城隍廟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廟裡的小沙彌,做了皇帝後,他對土地公公及其上級城隍爺極為尊崇和愛戴。他下旨京城和幾個大城市的城隍爺的神職為王,職位為正一品;各府、州、縣城隍爺的神職分別為公、侯、伯。從而與當地的官署衙門同等級別。
  • 洪水都不敢淹的百年「神廟」,專家無法解釋,卻被3個小孩破解!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在陝西就有這麼一座奇特的寺廟,洪水遇見它都繞路,其獨特之處讓專家都解不開,卻被三個小孩破解了。城隍廟是道教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的存在,上海城隍廟最為著名,而陝西省的一座城隍廟卻因為它的奇特之處備受關注。這座城隍廟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佔地面積1068.47平方米,它始建於1786年(乾隆50年),至今為止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 平遙城隍廟-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
    平遙城隍廟位於山西平遙城隍廟街中段。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始建於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鄭板橋宰濰縣,重修城隍廟並撰有《創修城隍廟碑記》。今天以城隍廟街的肉火燒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