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這裡是張秋城隍廟大殿,以前你們聽說過張秋的城隍嗎?
生:沒有。
師:是的,今天城隍廟已經很少見了,這裡已經荒廢成這個樣子了。但是,在古代城隍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神靈,你們知道這裡的城隍神是哪位神靈嗎?
生:不知道。
師:城指城牆,隍是護城河,城隍合在一起是護佑城池的神靈,一般都是本地德高望重的人死後來充當。每一位城隍,他的神力、他的功績都不一樣。張秋城隍的神力、功績你們聽說過嗎?
生:請講。
師:相傳明朝中期,壽張黃河決堤,滾滾的黃河水一瀉而下,衝毀了無數的村莊,淹沒了大片良田。眼看洪水衝到張秋城下,城裡居民無計可施,於是來求城隍爺。第二天人們一覺醒來,發現洪水衝到張秋城邊就退了下去!
還有一次,蝗災爆發,漫天的蝗蟲使得天地昏暗,白天有如黑夜,所過之處莊稼、草木一掃而光。張秋百姓十分驚恐,來到城隍廟祈求庇護。當晚有人做夢,夢見一銀甲人手持金鞭,驅趕蝗蟲,金鞭落下,蝗蟲驚恐地飛走了。第二天,人們發現大片的蝗蟲淹死在了大運河裡,張秋人民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
生:傳說中,城隍是冥界的官吏,歸閻王管,是陰界之神,負責清算人在陽世的功過,怎麼他也管陽間的事?
師:你說得對,他的主要職責是主管陰司。人死後,他生前的功過會在這裡被清算。但是,護佑眾生也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你們看,這裡是文判官和武判官,主管記功和錄過。人死後,靈魂來到這裡,文判官評價這個人一生心靈善惡、言語是否符合大義,武判官負責評判這個人的一生所作所為是否道德。
如果一個人是正人君子,心中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是符合道義的,如孝敬父母、重情重義等,他就能往生富貴人家,甚至脫離輪迴之苦。如果一個人心中滿是邪惡的念頭,刻薄殘忍,無情無義,想盡辦法算計別人,便不能往生為人,下一輩子會變成牲畜去受苦。
你們看,兩位判官下面各有四位皂隸。他們是幹什麼的?
生:不知道。
師:他們負責巡查人間的善惡。但凡一個人心中有邪惡的念頭,如殘害他人、偷盜淫穢等,別人不知道,但是負責巡查的皂隸們可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會把這些記錄在案,人死後會一併清算。但凡一個人心地善良,能夠體察他人的無奈和艱辛,救急濟弱,被救助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巡查的皂隸也會看得一清二楚,並記錄在案。
因此,以前這些村民儘管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大多心地善良,不做昧心事,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只能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師:城隍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責,你們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 教化人民,也就是教育人民,告訴他們什麼是「善」,即什麼是正確的,可以做或者必須做,什麼是「惡」,即什麼不能做。
生:這些神像,他又不能說話,怎麼告訴呢?
師:這些神像當人不會說話,可是廟祝可以,當人們前來拜祭時,廟祝就會通過傳說、故事的形式傳揚城隍的法力、當時普世的觀念。人們因此而深信不疑。
你們說能說一下,當時普世的觀念,也就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生:孝敬老人、尊重師長是「善」,虐待老人、欺騙師長是「惡」。與人和睦,對人言而有信是「善」,趁人之危,殘害他人是「惡」。
師:對,他們的觀念和現在的差不多。只是他們心中時刻繃著一根弦,城隍神正在頭頂生看著呢,我心裡只能有善念,邪惡的事情不能想,我只能做正確的事情,要對得起他人,要對得起國家,時刻讓自己心安理得。只有這樣,死後在城隍這裡才能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