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SKYU9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怎麼感覺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城隍廟的地方?寺廟的名字不是相對有獨特立意的麼?這城隍廟裡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搞「全國連鎖」,足以遍布我九州大地?
城隍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古老崇拜,都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溝壕就是「隍」。城與隍,構成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周易》記載:「城復於隍,其命亂也」,因此,遠在孔夫子時代,每逢除夕,人們都要「臘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即城隍。因為水即隍,庸即城。
攝影 | 迷路de冬冬
東漢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道教興起後,推崇祭祀城隍神,逐漸形成了城隍、土地、山神一系列的地方神靈。這一習俗經南北朝唐代開始興盛,宋代皇帝推崇道教,官方正式祭祀城隍。歐陽修還寫了祭文:「吏竭其力,神祐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反腐敗,大封天下城隍。他與大臣宋濂對話:「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全國各省、府、縣像建設文廟一樣,都建立新的廟宇,這個廟宇的神靈成了官員的監督者。城隍手下,文判官的職務相當等於衙門裡的左典史,左手握有生死簿,調查人民素行的善惡及壽夭,執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檢閱記錄。而武判官則是相當於右典史,對於犯行業已判明者,右手則舉執行刑罰。手下有甘、柳、謝、範四大將軍。甘柳將軍手持扇內手持戒棍,負責執行刑罰,甘將軍臉畫章魚足形目,柳將軍臉畫紅黑陰陽目。謝將軍即是七爺謝必安,也就是白無常,戴長帽,上書『一見大吉』,臉畫白底黑蝙蝠,吐長舌;範將軍即是八爺範無救,也就是黑無常,頭戴圓帽,黑臉白睛,左握方牌上書『善惡分明』。此外,還有日夜遊神負責巡邏,牛頭馬面負責捉拿,枷鎖將軍負責押送等。
攝影 | 茶衝
別的神仙都由天庭委派,城隍卻富有地方特色。一個地方的城隍,往往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常見的有: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人,歷任福建、北京、山西巡按御史,雲南、浙江按察使,後因得罪錦衣衛被朱棣冤殺,至遲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已經成為杭州城隍神。
紹興:龐玉。龐玉本是隋朝將領,後歸王世充,王世充失敗後投唐,歷任梁州總管、越州都督等職、越州即今紹興,在任上頗得百姓愛戴,死後被信奉為神。
蘇州:春申君黃歇。黃歇,「戰國四公子」之一,封地在今蘇州一帶,對當地開放建設作出貢獻,因此被信奉為神。
台州:屈坦。三國吳人,父親得罪孫權被罷官,隱居台州,後屈坦在台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愛戴。
泉州:韓琦等。韓琦是宋代名相,雖然籍貫河北相州,但出生在泉州(其父時任泉州知州),後來韓琦就成為泉州晉江縣城隍神。泉州有大城隍,各縣還有小城隍。
福州:陳文龍。「鬥壘孤危力不支,書生守志誓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抗元英雄,不屈而死。明清封鎮海王,在福建沿海有「官船拜陳文龍、民船拜媽祖」的說法。
廣州:三人,南漢劉巖,明代楊繼盛、海瑞。2010年,時任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出席城隍廟開放儀式,在海瑞塑像前表示「我們要拜清官」,哪來的勇氣?
南寧:蘇緘。宋神宗年間,越南人侵入廣西,蘇緘時任邕州(即今南寧)知州,寡不敵眾,城破後全家殉國,被尊奉為當地城隍神。
桂林:張少儀。清代人,有「張三子」之稱,即孝子、君子、才子,曾任職桂林。
攝影 | チンタク
下面說幾個北方的。
北京居庸關:徐達。明朝開國武將第一人,北伐統帥。
榆次:寇準。「審過葫蘆,問過黃瓜,打過城隍,拷過地瓜」的寇老西兒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隍。
邯鄲磁縣:嶽飛。磁縣宋為磁州,嶽飛曾在此駐紮。
濟南:鐵鉉。「割燕問甘,忠何懼烹。芳名千古,雖死亦生。」大名鼎鼎的鐵公就不多說了。
攝影 | 向北幾公裡
說到城隍廟,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的地方就是城隍廟的對聯了。假託城隍之口以醒世警世的楹聯,充斥著城隍廟威嚴的廊柱,哪個看了能不心懷忐忑?
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廣州都城隍廟)
善來此地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遼寧錦州城隍廟)
為人須憑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燒香點燭;
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謹防我鐵鏈鋼叉。(湖北應城城隍廟)
淚酸血鹹手辣口甜,莫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眼紅心黑,須知頭上有青天。(四川豐都城隍廟)
做個好人,心在身安魂夢穩;
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上海豫園城隍廟)
參考資料 | 天地史話
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下角 在看 分享給大家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