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精髓:無為而治的真正內涵,其實就是這5個字,如何理解?

2021-01-13 問過藍天

在《老子》一書中,」無為而治「算是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概念之一。同時,它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後世學者研究和解讀最多概念之一。

道觀

千百年來,這個概念爭議從未間斷過。

那麼,」無為而治「是什麼?或者說」無為而治「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其實就是這5個字:無為無不為。

如何理解這5個字呢?

「無為」並非就是無所作為的意思,而是看似不為。實際上是一切都「為」,它更強調在「有為」的過程中不留痕跡,因此,常被看似「無為」。但「無為」的真正內涵實際上是無所不為。

也正是因為無所不為,管理者才能達到洞觀一切,做到面面俱到,最終才會升華成看似「無為」。只有做到這個程度,才能算是「無為」的境界。

道法自然

這就好比西方經濟學裡說「看不見的手」,看不見並不代表無所作為,什麼都順其自然,任由發展,而是強調管理者撐控全局,洞若觀火的領導能力。

以企業的管理為例,「無為而治」在企業管理當中並不只是強調團隊中個人主觀能動性的最大限度發揮,而是要求管理者要順勢這種能動性,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有啟發、引導、掌控、平衡這種能動性的能力,讓其往有利的方向發展。否則就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一、啟發。所謂的啟發,是指團隊當中,個人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和激發。做不到這一點,整個團隊就是一盆散沙,甚至談不上是團隊。

二、引導。指的是引領並主導,因為團隊的管理需要有一個方向,沒有這個共同方向的團隊,就不可能是一很好的團隊。現實當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光是內鬥和爭論就足以瓦解這個團隊。因此,引導能力也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三、掌控。掌控不是包辦,更不是獨斷專行。而是對整個團隊的發展和運營,有著洞觀一切、明察秋毫的掌控能力和預見能力。只有這到這一點,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為這個團隊保駕護航。

四、平衡。對於管理者來說,平衡不是妥協和讓步,更不是忍讓甚至視而不見。而是調合、調整甚至清理,讓團隊趨向一種新的平衡。

做到以上四點,就是一位好的管理者。這樣的管理才可以稱為「無為而治」。

因此,所謂的「無為而治」,並不是說因為「無為」而天下「自治」,而是「有為」而達到治天下的目的。只是這種「有為」看似「無為」而已。

另外,也正是因為看似「無為」,才能避免成為目標,也避免了漏洞的出現。這也道家思想中「人往低處走」,其本質就是藏、是隱。

我想,這就是「無為而治」的真正內涵吧!

相關焦點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精髓全在這句話上!
    而道家且恰恰是無為之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精髓全在這句話上!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
  • 這6本國學書,教你處世為人,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周易》中的道理完全是聖人效法天地而來的,聖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後,給我們演說了這一部《周易》,所以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都在這一部《周易》中。《周易》教我們如何做一個人,教我們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做一個圓滿覺悟的人,教我們做聖人。3.
  • 這與莊子的道家哲學思想有關嗎?
    實際上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融入了道家學派的思想核心。這一點可以從莊子所創作的《莊子》一說中得到證實。筆者認為如果從客觀角度去分析,莊子時期的道家學派和道家思想,其實是經過他本人再創造之後的結果。而這種再創造其實也具有一定傳奇性。
  • 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其實,整部《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六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一個人若能悟透這六個字,可以說就讀懂了《道德經》,其受用也是無窮的。01順勢《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 太極拳的精髓就一個字:松
    作者 鄭永明太極拳的精髓就一個字:松。太極拳的精髓就一個字:松,特別是對現代人來說,身心放鬆能夠康復多種慢性病,克服亞健康,獲得真正的身心愉悅。但是,必須提醒大家,太極拳所說的放鬆和和我們認為的放鬆完全是兩回事,很多時候恰恰相反。
  • 依據道家學說解釋內經原理
    #內經原理#當今世人對黃帝內經原理的解釋,大多是出於字面意思的解釋,但內經原理的內涵可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在日常生活裡,一個字一個詞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何況內經原理如此的深沉與複雜呢?首先說一下內經原理的學說依據是道家學說,不是道教,不是佛教,不是物論,不是易經,不是科學。如果不懂道家學說,那麼同樣一個內經原理就會做不同的解釋,因此產生了歧義。內經原理依據的是道德論按照物論理解道德論,道德就是講規矩,道德就是服從集體,道德就是遵紀守法,道德就是尊老愛幼,道德就是講仁義。按照鬼神論解釋道德論,就是道教所理解的內涵了。
  • 道家啟示: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這個字
    《漢書藝文志》中總結了《道德經》的宗旨:清、虛、卑、弱,四個字,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第三個字「卑」。這個「卑」字,可不是卑鄙的意思,雖然兩個卑字的寫法一樣,那這個卑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大家知道,在《道德經》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這個東西很難用詳細的語言把它描繪清楚。
  • 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有些朋友疑惑了,你這是語病吧!說本質一個,可以你卻說了倆。我們中國的文化,在文字上體現的最為明顯,你就說這個「倆」字,一個字代表兩個人,兩個人一個字,變和不變也是一樣,永遠不變的就是變,變是永恆不變的規律。變是《易》永恆的主題,而其變化的過程,在《易經》中,總結為四個字:吉、兇、悔、吝,這四個字能讀懂,《易經》也就可以入門了。
  • 你有一腔愛國情,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懂得中國文化的真正內涵嗎?
    然而,就在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背後,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它真正的內涵。也許,你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經歷過很多的事情,也看過很多人間物象。可是,你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內在聯繫,又有什麼本質區別。說到底,就是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不夠深,不夠透徹。中國文化的真正內涵其實就在它的名字裡,一個「中」字詮釋了所有中式文化的內涵和精粹。為什麼這麼說呢?
  • 「正法眼藏」這4個字,如何理解?弄懂之後,有利於修行
    道家裡有一個概念非常相似,叫真人,只有得道之人才可稱為真人,沒有得道的統稱為假人。在佛家裡也一樣,只有覺悟成佛的人才具有「正法眼藏」,也只有到這個境界,看到的世界才是完整的,否則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是虛幻的。要理解「正法眼藏」這4個字,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正法」?所謂的「正法」,在佛教裡是指是釋迦牟尼佛所講所傳的佛法,而不是外道的其它法,更不是旁門左道。
  • 《心經》的第一個字:觀
    觀照的智慧這人世間,有一部最短的經典。這部經典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就是佛門留給我們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通常則稱為《心經》。大多數人不知道,道家經典裡也有心經,字數更少,僅有一百二十八字。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
  • 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
    春秋時期,老子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崇尚貴虛守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氣概。」
  • 道家風水學 《塵緣》揭秘上古相術秘訣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對中國後世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像《塵緣》中的修仙之地清虛宮,其原型就是後來中國道教聖地之一的青城山。
  • 「性命」是什麼意思,「道德」又如何理解,二者什麼關係?
    早期佛教的僧侶,包括外來的,也包括本土的,他們在翻譯和講解佛經時,多採用一種叫做「格義」的方法,就是用比附和類比的方法來解釋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概念,這是佛教與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對話,以此獲得與中國文化的溝通,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開始。早期佛教思想與老莊道家思想一致性較多,所以首先是用道家思想去與佛教思想格義的,而後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儒道脫離。
  • 美國最高法院的逆風生長:無為而治以小制大,川普也無法挑戰
    其做法,說起來也簡單,四個字即可以總結——無為而治。01 無為而治,秤砣雖小壓千斤,以至於無不為  馬歇爾審理的「馬伯裡訴麥迪遜案」,其中有很有趣的幾個點。  第一,馬歇爾佔據了最高的正義點。  而馬歇爾的思路,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在法與法的關係中,《聯邦憲法》是最高法律,是第一位的。  這就叫「《聯邦憲法》至高無上原則」。即便總統,也無法幹涉。那麼,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力和職責也就清楚了,就是認定什麼法律違憲與否,只解釋司法。
  • 身份認同,「華」字含義其實很不簡單!
    「華「 這個字本有其內涵,不應隨便使用。可惜多數國人從未對其進行過深入思考,卻「華」字滿天飛。比如,國際探究疫情起源,很容易變成反「華」;於是歐美籍大陸裔人士主動對號入座,覺得被「歧視」,因為自己也是「華」人。如此這般,怎一個亂字了得! 筆者相信未來不久,「華」字將隆重進入你我每一個人之視野,咱們不如在疫情閒暇時刻提前研究清楚何謂「華」, 以備未來必要之需。華, 古字指花朵。
  • 以訛傳訛的九字道家真言,原來每個字都大有深意
    這九字真言,我們只有在兩部電影作品中見到過。這兩部電影作品是什麼呢?第一個是日本發布的《陰陽師》,還有一個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只有在這兩部電影作品中出現過,而且出現的方式都是以降妖伏魔時用出的一些法術,但事實卻並不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他們用出的這九種法術並不是道家原本的一些法術,而是日本在學習我們國家道法的時候瞎編的。而且這九個字不僅僅是道家所擁有的,也是兵家所流行下來的,所以這九個字很有深的奧秘。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這首《道心》唱出了道德經在修道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唱出了道德經的精髓所在。歸納起來,道德經的智慧並不是晦澀難懂,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上善若水,大道至簡!齊善鴻研究道德經,寫出了一本《齊善鴻講道德經》,他把道德經裡的八十一句話,分為八十一章,進行精講,拆解了老子的智慧,從讀懂到會用,並用之解答現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
  • 玄古子:道家「離俗絕塵」思想對符咒的影響 科學無法解釋玄妙
    道家符的出現是和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符的。那個時候的人們備受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壓迫,所以希望解脫。而道教的出現給這些勞苦大眾帶來了精神解脫的方法。道家符就是其中一種,例如道家符中的平安符、姻緣符都給這些受壓迫的人帶來了希望。雖然道家符並沒有真正解放這些勞苦大眾但是卻給他們的精神尋求了寄託,這一點也是道家文化的具體體現。道家文化遵循天地萬物皆有常理,所以符也正是遵循了這個法則。
  • 「三圓六部九字歸一法」,道家的上乘武功,修煉者要面朝東方!
    通俗易懂地講就是它整體要符合自然進化的道理,用自然之道,運自然之象,動自然之勢,還自然之童體,這叫純陽。它裡面包含了太多的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匯聚一處可謂是道家的上乘武功。 純陽拳的特點是「三圓六部九字歸一法」。三圓六部用於外,九字歸一法用於內。這是該拳法的核心論點。如果你不能掌握該拳的核心理論,那就不能真正意義的領悟該拳。